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车用发动机表面辐射噪声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本文以一台车用六缸柴油机为例,研究了发动机的表面振动和发动机的表面辐射噪声。首先阐明了发动机表面辐射噪声和表面振动之间的关系并对辐射比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讨论;而后通过实验研究了发动机各部件的表面振动特性,并通过表面振动预测了该发动机各部件表面辐射噪声声功率和发动机总的表面噪声声功率。总声功率预测结果和该发动机实际声功率吻合较好,说明通过发动机表面振动可以较好地进行发动机表面辐射噪声声功率的预测和表面辐射噪声源的识别。  相似文献   

2.
车用发动机表面辐射噪声源识别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一车用6缸柴油机为研究对象,通过表面振动测量法进行了发动机表面噪声源识别的研究,首先在半自由声场条件下测量了该发动机的实际声功率,而后通过发动机各噪声辐射部件的表面振动速度的平方对对时间和在振动表面上的平均值预测了各部件表面辐射噪声声功率,从而识别出了该发动机的主要表面噪声源。  相似文献   

3.
柴油机结构振动和辐射噪声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多体动力学方法、有限元方法、声学边界元方法于一体,对某柴油机结构振动和结构辐射噪声特性系统地开展了数值预测和分析工作。通过模态试验数据修正了发动机各部件及组合结构有限元模型,确保了有限元模型的合理性。由计算所得发动机结构表面的振动速度值和试验值变化趋势一致,在部分频率段吻合较好。基于表面振动速度法通过Matlab编程获得了各部件的声功率级及其排序,能够有效地指导低噪声设计工作。通过有限元和边界元方法分别对不同激励工况下发动机结构振动响应和声学响应进行了预测,通过分析可知,在低频段范围内活塞激励和燃烧激励相对阀系激励对整机辐射噪声的影响大,高频段辐射噪声主要集中在1 700Hz左右频段,其中,阀系激励对该频段范围内辐射噪声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某手动挡车型5档同步啮合变速箱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汽车变速箱产生振动噪声的原因。对变速箱整体部件进行噪声仿真分析,利用声固耦合对变速箱进行外部场域单向耦合,考虑噪声的传播途径、分布情况以及具体频率,得到变速箱的箱体外表面声压级分布情况和噪声辐射等声学特性。  相似文献   

5.
减振钢板在内燃机降噪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降低机械结构振动的方法及常用复合减振钢板的减振机理。分析了车用内燃机结构表面振动与辐射噪声的关系,并对一台车用大功率涡轮增压中冷柴油机进行台架试验,确定了油底壳及进气管为发动机主要噪声源。通过采用减振钢板取代原普通钢板的方法,使这两部件的振动水平显著降低,发动机整机噪声也得到了改善。  相似文献   

6.
《重发科技》2009,(4):28-29
一、柴油发电机组噪声源分析 柴油发动机组噪声是由多种声源构成的复杂声源。按照噪声辐射方式,它可分为空气动力噪声、表面辐射噪声和电磁噪声。按照产生的原因,柴油机表面辐射噪声又可分为燃烧噪声和机械噪声。其中空气动力噪声为主要噪声源。  相似文献   

7.
内燃机油底壳辐射噪声的计算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对柴油发动机进行噪声源识别的基础上,针对油底壳辐射噪声问题,利用用限元分析方法,对油底壳进行强迫振动响应分析,与试验结构取得了良好的一致性,并采用振动速度法,预测了油底壳所辐射的声功率,为今后低噪声油底壳的设计提供了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8.
一种中型乘用汽车表面噪声的声强测试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郝志勇  韩军  毕凤荣 《汽车工程》2003,25(4):392-394
依据声强测量的原理,研究了声强测量系统在汽车噪声控制中的应用问题。对某中型乘用汽车的车外辐射噪声进行了声强测量试验,并在此基础上对该车的主要噪声进行了识别和研究,为降低该型汽车的表面辐射噪声提供了有效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6130Q柴油机振动噪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6130Q柴油机的噪声辐射,对发动机辐射噪声及主辐射表面(机体及油底壳)的振动进行台架试验与谱分析,确定主辐射源是油底壳。有限元动态分析得出主辐射频率下的振型和主辐射部位,局部加筋后计算表明:在主辐射部位加筋能有效地抑制振动幅度。后推出加网格筋的实施方案,实施后对降噪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汽车噪声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汽车的噪声源有多种,例如发动机、变速器、驱动桥、传动轴、车厢、玻璃窗、轮胎、继电器、喇叭、音响等等都会产生噪声。但是主要来源只有两个方面:一是发动机,二是轮胎。这两个来源的噪声都是被动产生的,只要汽车行驶就会产生。在发动机各种噪声中,表面辐射噪声是主要的。发动机表面辐射噪声由燃烧噪声和机械噪声两大类构成,是发动机内部的燃烧及机械振动所产生的噪声。燃烧噪声是指气缸燃烧压力通过活塞、连杆、曲轴、缸体等途径向外辐射产生的噪声;机械噪声是指活塞、齿轮、配气机构等运动部件之间机械撞击产生的振动噪声。一般情况下,发…  相似文献   

11.
4行程发动机曲轴振动是其主要振动噪声源,对于多点电控喷射系统,各缸不均匀性的控制策略直接影响曲轴转速的波动.为此对A,B两台样机在采用S型和D型两种不同控制系统时的整机噪声进行了对比试验分析.结果表明,S型和D型系统对各缸不均匀性控制策略的不同造成样机噪声水平不同,样机A振动噪声较大的主要因为不仅在于其整机结构的频响特...  相似文献   

12.
基于振动信号的柴油机进排气系统故障诊断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了一种根据柴油机气缸盖振动信号诊断进排气系统故障的方法 ,介绍了对柴油机的振动信号进行小波降噪和小波分解 ,提取相应特征向量 ,然后将振动样本的特征向量作为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的输入参数 ,以故障类别作为输出参数训练该网络 ,训练后的神经网络可以利用测量的振动信号来判断柴油机的故障状况。仿真和试验证明该方法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13.
Uncontrolled expansion of combustion wave in spark ignite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auses knock effect which seriously degrades efficiency and lifetime of the engine. Thus, accurate knock detection and control are essential for obtaining a desired performance from the engine. Usually, knock sensor is used to detect this phenomenon but it has limited accuracy especially at engine high-speed rotations because of natural vibration and external noises. In this study an effective method based on Non-Local Mean (NLM) algorithm has been proposed to improve the knock detection accuracy. This method is evaluated based on four different indicators and four engine cylinders. The results show 52.9 % improvement in knock detection. Also feasibility of real time execution of this method based on embedded hardware has been studied.  相似文献   

14.
汽车发动机存在异常振动时,容易导致发动机异常损耗,使用寿命下降等问题,及时检测出发动机是否存在异常振动是解决该问题的关键。文章的设计基于英飞凌TC264DA单片机,以MPU6050模块采集发动机振动加速度,利用单片机自带的FFT模块识别处理发动机振动频率变化规律,判断发动机异常振动故障及其类型,并将诊断结果显示于TFT显示屏的硬件电路系统,实现汽车发动机振动的自动化检测,降低汽车发动机振动检测对于人工经验的依赖,提高发动机振动故障的诊断效率。  相似文献   

15.
3缸发动机的结构特点使得其惯性力和力矩相对于4缸机难以平衡,其曲轴系的扭转振动更难控制,从而严重影响发动机运转过程中的NVH性能。为改善发动机曲轴系扭振及整机NVH性能,采用一维与三维多体系统仿真体系对某3缸发动机扭转振动进行了分析预测,并进行试验验证,而且对3缸机的扭振特性与扭转控制进行了深入解析与研究。结果显示,虚拟样机能够精确地复现发动机的实际工作状态,其曲轴系上采用的非承载式曲轴扭振减振器使该款发动机的扭振保持在较好水平。  相似文献   

16.
为降低混合动力汽车(HEV)发动机频繁启停引起的噪声与振动,提高乘坐舒适性,文章介绍了HEV的结构、驱动模式的特点以及发动机启停过程的噪声振动特点,分析了HEV的发动机启停过程产生的噪声与振动的根本原因,并提出了在此过程中噪声和振动源的控制措施,使HEV的发动机启停过程的噪声与振动得到降低,总结了HEV发动机启停的噪声与振动特性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