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由世界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瓶颈是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本文简要闸述了"什么是自主创新",分析了我国汽车工业自主创新的必要性,重点破解我国汽车工业自主创新四项主要难题。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尤其是《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为指导,在北京市教委《中国汽车工业史》课题组调研一汽、上汽、上海大众、北汽、福田、奇瑞等企业基础上,总结中外车企自主创新历史经验和规律,破解我国汽车工业自主创新主要难题,为我国迈向汽车强国创新理论、政策和法律法规,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2.
我国由世界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瓶颈是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本文简要闸述了"什么是自主创新",分析了我国汽车工业自主创新的必要性,重点破解我国汽车工业自主创新四项主要难题。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尤其是《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为指导,在北京市教委《中国汽车工业史》课题组调研一汽、上汽、上海大众、北汽、福田、奇瑞等企业基础上,总结中外车企自主创新历史经验和规律,破解我国汽车工业自主创新主要难题,为我国迈向汽车强国创新理论、政策和法律法规,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3.
《汽车情报》2007,(3):1-1
目前我国汽车产业的自主创新问题引起了各方的极大关注,其中有人提出要以搞航天飞机的模式来搞汽车产业的自主创新,有人提出以财税激励汽车产业自主创新,也有人提出要改革国有企业领导人的考核机制,以促进汽车企业自主创新。[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车企看政策     
《时代汽车》2009,(5):61-61
汽车企业反映,应将自主创新提高到国家战略高度,进一步明确国家对自主创新的政策导向和具体措施,加大自主创新支持力度。他们希望《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尽快制定具体配套政策,企业能够得到实实在在的支持。  相似文献   

5.
吴勇 《汽车情报》2004,(5):30-32
酝酿已久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有望近期出台。这意味着使用了将近10年的《汽车工业产业政策》将退出历史舞台。新的汽车产业政策的取向是推动汽车产业结构调整和重组,扩大企业规模效应,提高产业集中度,避免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激励汽车生产企业提高研发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健全汽车产业法制化管理体系,促进汽车产业与关联产业及社会环境协调发展,使我国在2010年成为世界主要汽车生产国。所以,新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将对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研究我国汽车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发展与自主创新模式匹配的规律.中国汽车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发展是有层次且呈阶梯状发展的,企业必须依照具有的技术创新能力,选择与之匹配的自主创新模式,才能获得最佳的自主创新效果.  相似文献   

7.
编者的话     
朱敏慧 《汽车与配件》2009,(5):I0001-I0001
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的出台,对于面临困境的中国汽车业来说,无疑是一大利好。培育汽车消费市场、推进汽车产业重组、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实施新能源汽车战略、支持汽车生产企业发展自主品牌、加快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建设、发展现代汽车服务业、完善汽车消费信贷等,规划中所提及的一系列政策,如果能够很好地贯彻执行,将有利于整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文中通过对韩国在不同阶段政府推动汽车工业自主创新的政策行为的历史演变分析,总结并比较其变化特征,同时从宏观层面和中观层面为我国汽车工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培育和提升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由于受我国汽车产业政策的限制 ,我国汽车合资企业中的外方始终没有控股我国汽车企业。但随着目前利用外资限制措施的禁止 ,汽车合资企业中的控股权问题将成为主要矛盾凸现出来。外资最终会突破政策障碍 ,控股我国一些汽车企业。  相似文献   

10.
国务院发布《关于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若干配套政策的通知》。此举旨在营造激励自主创新的环境,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若干配套政策的通知中提出的“建立财政性资金采购自主创新产品制度”,是一系列鼓励自主创新具体政策的重要方面。[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