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家发展和改芋委员会近期宣布,自6月20日起将汽油、柴油每吨售价提高1000元,航空煤油价橹每吨提高1500.元。本次上涨之后,零售市场上,93号汽油售价为6.25元每升,97号汽油为6.77元每升,柴油则为6.23元每升,上涨幅度均为近年来最高。面对油价高涨的态势,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不得不更加关注汽车的油耗问题。扫对于高端豪华车的车主们,购买25万元以内车型的消费者对用车成本和油耗更为敏感。本期,我们选取目前市面上7-28万元价格区间的部分轿车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2.
《汽车杂志》2004,(8):80-85
试车之前,我跟广州锦龙的张总聊了一下,问及大众在中国销售A6柴油版的决定,他很诚恳地告诉我,他们只是希望能给客户更多的选择,TDI技术是德国大众的强项,除了这款V6高端柴油轿车,一汽大众已将高尔夫列入柴油车计划。虽然中国柴油轿车无论从意识还是市场发展都比较滞后,但柴油车在国外,尤其欧洲一直很受推崇,在汽油油价高企的今天,他们相信会有精明的汽车消费者和巨大的市场潜力。  相似文献   

3.
继柴油捷达后,一汽大众再度出击,推出了我国第一辆国产涡轮增压柴油轿车宝来TDI。一汽大众此举开创了国内轿车的新动力时代,宝来TDI的出色表现也受到了我们的称赞。  相似文献   

4.
美国的汽油价格不断上涨,将使德国大众汽车公司(VW公司)从中受益.因为,VW公司是美国汽车市场上唯一的一家能提供柴油轿车的汽车制造商.柴油机的热效率高于汽油机,装用柴油机的轿车,远较同类型的汽油车省油.用户为了节约燃油费用的支出,将会更多地选购VW公司的柴油车.  相似文献   

5.
现阶段,随着世界能源的紧张、石油价格的不断上涨和降低由于汽车尾气对世界环境的影响,提高汽车发动机热效率和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是当前汽车领域内重大的课题。柴油机技术可以在一段时间内满足现阶段的要求。在当前的世界汽车制造领域,大众公司在柴油轿车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在世界上是有目共睹的。在中国,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已经成功地批量生产了捷达1.9L SDI轿车、宝来1.9L TDI轿车、开迪2.0L SDI轿车和开迪1.9L TDI轿车、奥迪2.5L TDI轿车,一汽-大众充分利用德国大众的柴油机技术优势,凭借柴油机低排放、低油耗、扭矩大,动力性好,可靠性高等优点率先在中国轿车上推出柴油机技术  相似文献   

6.
《中华汽摩配》2004,(5):24-24
3月31日国家发改委颁布《关于调整成品油价格的通知》后,全国汽油价格再次蹿升。以上海为例,90号、93号、97号的最高零售价每升分别上涨0.24元,0.27元和0.28元,每升涨幅在8%至9%之间。这是最近几年来中国燃油价格最大幅度的一次上涨,由此使汽油价格抬升到了历史最高点。面对汽油价格调整,汽车消费特别是私家车消费顿时又成为市场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7.
少杰 《汽车驾驶员》2007,(5):102-102
背景信息 斯巴鲁汽车的生产厂家富士重工有着多年生产汽车的历史,以前一直以生产微型车而闻名,到1989年,第一代力狮轿车开始涉足2.0升轿车市场,其水平对置发动机和全时四驱系统形成了斯巴鲁轿车独特的风格。现在斯巴鲁汽车开始越来越重视中国市场,已经引进其最新的车型系列产品,新款力狮和力狮旅行车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8.
《汽车杂志》2005,(5):149-149
随着国内经济型轿车保有量的不断增长,行驶成本、油耗等问题已经成为消费者购买汽车时关注的焦点。为满足中国经济型轿车市场对绿色节能轮胎日益增长的需求,世界轮胎科技领导者米其林集团近日在中国市场推出高科技轮胎产品Energy XM1。  相似文献   

9.
21世纪中国轿车产业发展战略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1中国是一个潜力巨大发展最快的轿车市场 1998年世界汽车保有量近6亿辆,世界平均每7.8人一辆汽车.美国已接近每人一辆车.轿车占总保有量的71%.(世界平均每11人一辆轿车).我国1998年汽车保有量为1320万辆,(其中轿车约338万辆约占1/4),平均约每100人一辆汽车,人均汽车密度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13,美国的约百分之一.  相似文献   

10.
我国二手车市场的发展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国汽车市场高速发展,2005年销售新车574.82万辆,成为仅次于美国、日本的世界第三大汽车消费市场。随着国内新车销售量及私人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市场对“有保障”的二手车的需求也明显增长。目前,我国的二手车市场已具有一定的规模,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二手车市场作为汽车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未来的发展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1.
2005年国内轿车市场风云突变,长期备受不公正待遇的小排量轿车开始“翻身农奴把歌唱”。起因于国内油价的不断上涨,国家汽车相关政策开始对小排量轿车“一路绿灯”,国内微型轿车行业产销两旺,以天津一汽夏利、奇瑞QQ为代表的小排量轿车成为国内轿车市场的“明星”,但一个令人不可思议的现象是:作为小排量轿车的高端产品——1.3L黄金排量经济型轿车市场表现却差强人意,  相似文献   

12.
这是一款价格定位于17-21万元之间,产品系列将达11种之多的中档家用轿车。相对于一汽大众目前主打市场的捷达轿车,宝来车型更为先进,技术性能更加优越。而此前,一汽大众除了捷达之外,奥迪系列定价在30万元以上,属于中高档商务用车;红旗轿车自身形象不佳,显然不能满足一汽大众攻占家用车市场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3.
崔东树 《天津汽车》2003,(2):8-9,29
近年来,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消费观念的转变,轿车已进入个人消费之中。我国的汽车市场发展迅速,尤其是轿车的社会保有量持续上升。但轿车产量的供过于求和推陈出新、优胜劣汰的多品牌竞争,以及国内用户更趋理性的消费行为和中国加入WTO,向传统的汽车营销模式提出……  相似文献   

14.
《实用汽车技术》2005,(12):10-10
小排量汽车拥有的4大优势,包括节能,环保,安全性好,动力性强和时尚美观,排量0.8升的奥拓,其油耗基本在每百公里4升左右。与排量1.8升左右的轿车相比,每百公里至少要省油5升。以一般家庭用车每月跑2000公里计算,小排量汽车每年就可节约近5000元油钱。  相似文献   

15.
《汽车工业研究》1995,(2):33-36
1994年我国轿车市场在整个汽车市场中呈低速增长态势。总产量可达25.5万辆,销量约为24.5 ̄25万辆。存在轿车整体市场小有起色,具体品种畅、滞并存,价格总体水平回落,购车者结构发生变化及轿车需求潜力大和实现低等特点。1995年宏观环境将拉动轿车市场适度增长,轿车需求可达32.5万辆,计划产量40万辆,轿车价格仍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6.
1950年原西德轿车产量为21.6万辆,1970年上升为352.8万辆,其中实现了汽车和轿车的普及。1995年德国轿车保有量已达4050万辆,是世界上轿车最普乃的国家之一。预计到2020年该国轿车保有量将达5000万辆,韩国汽车工业起步略晚于中国,进入80年代,产量开始迅速增长。1986年轿车开始进入家庭,1994年基本实现了轿车的普及。1995年该国汽车工业跃居世界第5位。1987年保有量可望突  相似文献   

17.
颜树泉 《汽车情报》2006,(25):16-23
2006年上半年的轿车市场可谓是跌宕起伏,波澜不惊,在短短的半年时间里就经历了一个从大幅增长到快速下滑的过程,主要表现为1~4月份轿车产销量大幅增长,使人仿佛又回到了前两年的“井喷”时期,但经过认真分析我们可以发现,2006年前四个月轿车产销量的大幅增长,主要是由于2005年同期各厂家限产压库导致产销基数较小造成的。进入5月份之后,随着轿车需求的逐步释放,轿车市场开始进入淡季,与此同时,油价的大幅上涨、汽车消费税的调整等各种不利因素也开始显效,造成5~7月连续3个月轿车销量持续下滑,各汽车厂商都感受到了车市的寒冷,一时间业内很多人士认为2006年的轿车市场仿佛又回到了刚刚过去的2004年,对下半年的走势也有很多不同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高峰 《天津汽车》2011,(4):18-18
近年来,国际汽油价格不断高涨,在高油价和低碳经济的双重推动下,新能源汽车被各国提上重要议程,电动汽车由此得到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李耕  刘杰 《轿车情报》2003,(12):52-55
去年,国内轿车需求量的高速增长让务大生产厂家和经销商赚翻了天,而今年SUV的增长速度在不知不觉中已经超过了轿车。三菱速跑、吉普2500、帕拉丁、开拓者3.0、四川丰田霸道、长春一汽陆地巡洋舰等新车陆续国产,福特翼虎、大众Touareg等国外新车也在第一时间进入中国市场。随着汽车的普及,当人们对汽车的理解上升到一定高度的时候,对汽车的多用途要求也就更加强烈。  相似文献   

20.
《中国汽车工业》2000,(1):40-40
我国民用汽车保有量增长很快,1999年末已达1452.9万辆.比1990年增长163.5%,年均递增11.1%:与1990年相比,载客汽车(含轿车及客车)的保有量增长356.4%,普通载货车增长86.2%,专用载货车、专用年及特种车增长81.7%.客车增长最快:此外,私人汽车保有量增长迅速,1990年占总保有量的14.8%,1999年占36.7%,1999年比1990年私人汽车所占比重增长2.48倍。至1999年末,我国汽车普及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