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研 《水运管理》2011,33(5):24-25,43
为支持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推动上海港洋山港区发展,从洋山港区发展现状出发,分析其吞吐量中国际中转比例较低和集疏运系统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并据此提出提高洋山港区供应链发展水平的建议:建立港口企业自营供应链;与航运企业建立紧密的资产纽带联系;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合作;增强洋山港区保税区功能;改善集疏运体系;加强与长江沿岸港口的合作。  相似文献   

2.
<正>洋山深水港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核心功能区,具有突出的深水优势和规模优势,经过多年建设,洋山港已成为世界最大的海岛型深水人工港。2021年上海港完成4 703万TEU吞吐量,连续第12年排名全球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第一位,其中洋山港年吞吐量实现2 281万TEU,同比增长13%,年集装箱吞吐量占上海港集装箱总吞吐量的48.5%,位居上海港第一。近年来,集装箱船的大型化趋势已不可逆转,  相似文献   

3.
<正>上海港的目标是发展成为国际航运中心,建成国际集装箱枢纽港是其中一个重要指标。上海港未来的发展潜能巨大:随着洋山港一、二期的建成投产,航道水深不足的制约得到根本性的改善,上海港的中转能力提高,吞吐规模和运作层次显著提升,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4.
为推动上海港洋山港区的节能减排建设,将天然气燃气发动机组在洋山港区的轮胎吊上进行安装,并配以锂电池作为能量的存储形式进行总体运行测试,可解决轮胎吊冒黑烟以及SO2等污染物的排放问题,建设绿色和环境友好港口。  相似文献   

5.
中国港口建设的现状和未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文章中介绍了目前中国港口建设的快速发展,尤其是集装箱码头建设、深水航道和大型深水泊位建设,港口建设的科技成果、港口工程技术规范的编制和水运行业的信息技术。文章还简要介绍了中国港口发展的近期目标、长江口深水航道二、三期治理工程、上海港大洋山港区和小洋山港区的建设、深圳港建设以及中国港口信息技术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2006年上半年,上海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008万TEU,上海港集装箱海铁联运运量达到38161TEU,占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的0.38%。洋山深水港区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26.5万TEU,作为其配套工程的芦潮港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海铁联运运量仅为1245TEU,占洋山深水港区集装箱吞吐量的0.1%,洋山港区集  相似文献   

7.
港口管理     
《上海港口条例》自3月1日起正式施行为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上海市第一部港口综合性地方性法规———《上海港口条例》,经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颁布,3月1日起正式施行。上海市港口管理局局长许培星表示,今年将聚焦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功能建设,提高洋山港区港政、航政管  相似文献   

8.
洋山深水港建设对长江三角洲港口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钢 《中国港口》2002,(8):13-15
洋山深水港建设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核心.专家预计,随着洋山港的建成,到2005年,上海港的集装箱吞吐量,将从2000年的561万标箱增加到1000万标箱,在世界各大港中名列前茅.  相似文献   

9.
信息集锦     
国家领导人黄菊出席开港仪式并宣布洋山港正式开港洋山深水港一期工程,2005年12月10日如期开港。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韩正主持了开港仪式,上海市及浙江省的主要领导为洋山保税港区揭牌。国家发改委、交通部、海关总署领导先后致辞。上海解放日报报导称其为国家战略工程的重大成果;深圳特区报刊登了新华社记者的报导,认为它吹响了港口群整合的号角,战略重心所在是“洋山港——新上海港”的建设。据了解专家学者、国际同行和境外媒体普遍看好洋山未来的发展;长三角及长江港口城市也在整合自己通往洋山的航线。据第一财经日报披露,已有不下20…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港的集装箱吞吐量持续高速增长。但由于航道水深不足、深水岸线资源缺乏,严重制约了上海港集装箱运输的进一步发展,而周边国家和地区正加紧建造15m水深集装箱码头,争夺箱源的竞争形势日益激烈。为提高上海港的国际竞争力,就必须开辟新港址,而洋山港区正具备建设大型集装箱码头的得天独厚的良好水深环境。经国务院批准,上海洋山深水港区一期工程于2002年6月开工兴建,经三年多的建设业已建成,并正式开港投入使用: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港的集装箱吞吐量持续高速增 长。但由于航道水深不足、深水岸线资源缺乏,严重制约了 上海港集装箱运输的进一步发展,而周边国家和地区正加 紧建造15m 水深集装箱码头,争夺箱源的竞争形势日益激烈。为 提高上海港的国际竞争力,就必须开辟新港址,而洋山港区正具 备建设大型集装箱码头得天独厚的良好水深环境。经国务院同 意,洋山深水港区一期工程于2002年6月开工兴建,现经三年多 的建设业已建成,并正式开港投入使用。  相似文献   

12.
随着宁波—舟山港的一体化运作和上海洋山港及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两港发展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分析了两港相互竞争的必然性和必要性,以及两港相互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促进宁波—舟山港与上海港竞争与合作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葛培华 《水运管理》2002,(9):2-5,22
一、上海港集装箱运输现状及洋山港建设的背景 为了实现党的十四大“以上海浦东开发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  相似文献   

14.
进入12月,记者发现上海港军工路、外高桥、洋山港码头上的集装箱空箱骤然多了起来.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1月25日,上港集团麾下的振东集装箱码头分公司堆场空箱达到78000多标准箱,创码头开港以来空箱堆放历史最高记录;至11月底,洋山港的盛东公司空箱堆存箱量也已达到73459.5标准箱;到12月初,上海沪东集装箱码头堆存箱量近7万余标准箱,其中空箱5.2万标准箱,是常规情况下空箱堆存量1万标准箱的5倍.大量空箱集聚、堆存到上海港各大集装箱码头,并非船公司无处处置、堆放空箱,而是上海港与船公司在航运市场的寒冬下抱团互助、应对时艰的一项积极举措.  相似文献   

15.
<正>作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工作的核心与重点,洋山港区的生产与运作,承担了大部分上海港国际航运中心最前线的职责工作,任重而道远。然而令人遗憾的是,2012年洋山港区国际中转箱量只有110.26万TEU,仅占总吞吐量的7.79%,2013年洋山港区国际中转箱量为158.92万TEU,占吞吐量的11.1%,与此相对的,新加坡港国际中转箱量比重达到80%以上,中国香港港和釜山港也均在50%左右,因此洋山港区与国际中转枢纽港还存在一定的距离,其发展集装箱国际中转的空间还很大。  相似文献   

16.
纵览     
《珠江水运》2014,(21):1-1
<正>洋山将建全球最大自动化码头11月18日举行的第三届洋山论坛上传出消息,全球规模最大、最先进的全自动化码头——洋山港四期工程日前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同意,将于今年年底前开工建设。与此同时,上海自贸试验区沿海捎带业务也有望向外轮开放,上海港将从传统腹地型航运枢纽向综合型枢纽转变。据悉,上海正在全力推进洋山深水港四期的建设,预计2016年建成。届时,上海港年吞吐量将突破4000万标准箱。  相似文献   

17.
光中 《中国船检》2005,(7):34-36
上海港的自然条件优越,内联长江,外靠大海,岸线总长240公里(不包括正在开发建设的大、小洋山港),港区总面积3619平方公里,海事管辖范围包括长江口、黄浦江水域和杭州湾北岸水域,承担着上海进出口物资总量的60%和上海口岸90%以上外贸进出口物资的装卸任务。上海港的经济腹地长江流域经济发达,资源丰富,集、疏、运畅通。它所处的长江三角洲及其广阔的长江流域占全国面积的1/4,人口占全国的2/5,国民生产总值占全国的4/5,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近年来,上海港实施背枕长江战略,为这一世界超级大港的发展增添后劲。  相似文献   

18.
金志伟 《中国港口》2007,(11):25-27
<正>一、提高上海港集装箱集疏运能力的建议1.完善洋山保税港区政策,扩大洋山港水水中转比重衡量国际枢纽港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是集装箱的中转量。国际枢纽港新加坡港和香港的箱  相似文献   

19.
数字     
《中国远洋航务》2014,(1):13-13
四连冠 在洋山港的带动下,2013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有望实现3350万TEU,连续第4年位居世界第一大港。  相似文献   

20.
<正> 上海港近几年集装箱运输迅猛发展,集装箱码头已严重超设计能力运行,预计今年集装箱吞吐量可达400万TEU以上。上海正面临解决当前世界港口竞争的基本条件——即港口水深问题。航运界诸多权威和专家已对这一问题的解决进行了大量的论述和论证,并提出了一系列方案,其中最能彻底解决这一问题的是在长江口外洋山港建设深水码头。根据目前规划方案,洋山港最终可建成40~50个集装箱泊位,陆域面积27平方公里左右,与其呼应的海港城地处南汇芦潮港地区,规划面积约44平方公里。这一规划区域产业发展,将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在亚洲及太平洋地区发挥强大作用的重要一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海港城产业发展不仅关系到上海区域性产业的有效升级,还关系到上海深水港在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