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9 毫秒
1.
李金 《城市车辆》2006,(4):51-51
近期,国际市场油价再次大幅攀升,在每桶价格升值已达70美元2006年5月24日,国内成品油价格再次上调,汽、柴油和航空煤油价格每吨提高500元,这是继本年度3月26日成品油价格第一次上调后的第二次,也是历次提高油价幅度最大的一次,零售价上涨4角多,据专家估计,2006年油价仍然保持高位运行。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美元的不断贬值,近期国际油价一度摸高110美元,令市场人士不胜惶恐。虽然国内局部地区不断传来所谓“油荒”的消息,但油价看起来却稳如泰山。个中的原因非常简单,在CPI高位的情况下,如果油价随国际行情“水涨船高”,那么这个指数有可能“失控”。可是相对于1D0美元以上的高国际油价,炼油企业面临着的问题是成品油越炼越亏,市场自然会出现短缺。  相似文献   

3.
饶达 《轿车情报》2008,(4):50-51
2月份乘用车市场的终端销售没有达到预期值,由于国际市场每桶石油价格超过100美元(约合每吨原油5000元人民币),很多人预期国内汽油会大幅度涨价,因此推迟或取消了购买打算。北京市销售的滑坡对汽车整体市场的影响也不能忽视,因此乘用车的销售较大幅度减少,但仍然比去年有一定程度的增长。  相似文献   

4.
6月20日,发改委宣布汽油、柴油价格每吨提高1000元,原价5.34元/L的93#汽油上调至6.2元/L.原价5.68元/L的97#汽油上调至6.6元/L.7月3日,纽约商品交易所8月份交货原油期货价格达到每桶145.85美元的历史新高.并创下每桶145.29美元的最高收盘纪录.  相似文献   

5.
踏入2007年,油价仍未摆脱波动的形态。由7月初起,油价拾级而下,最低曾跌破每桶50美元的水平,跌至二十个月来最低的水平,其後反覆回升,近日已升近每桶60美元的关口,上下波幅达70美元。美国东北部是全球最大取暖燃油市场.占美国全国需求八成。  相似文献   

6.
杨焱 《商用汽车》2012,(9):104-105
全球经济的发展,对石油能源的需求持续攀升,能源消耗带来的环境问题与日俱增,油价持续上涨,燃油成本居高不下,不断蚕食道路运输企业的利润.进入2012年,油价再次成为触动广大商用车车主神经的一个话题.2012年2月8日,国家发改委上调国内汽柴油零售价格300元/t;3月20日,国家发改委再次提高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上涨600元,油价突破8元/L大关,上升至历史高位. 如何善用能源,善待环境,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社会、全行业共同探索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轿车情报》2008,(7):20-20
近日,国际油价再创新高,一日之间纽约伦敦两市油价由每桶130美元上涨至140美元。而相关权威机构普遍认为,油价上涨并未结束,国际油价会在本月继续上涨,将突破每桶150美元大关。急剧上涨的高油价牵动着各方面神经,对汽车行业也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近日.国际油价再创新高,一日之间纽约伦敦两市油价由每桶130美元上涨至140美元。而相关权威机构普遍认为,油价上涨并未结束,国际油价会在本月继续上涨,将突破每桶150美元大关。急剧上涨的高油价牵动着各方面神经,对汽车行业也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大事记     
在我国成品油价格难得地下调了6个月后,在国际油价的催逼下,国内石油巨头们已经在推动新一轮的成品油涨价。据悉,中石油、中石化等已向发改委价格司提交了成品油涨价申请。由于燃油税很可能在十一前后推出,因此国内成品油很可能在今年10月涨价。据称,国务院已经同意财政部适时出台燃油税,因此燃油税很可能在十前后推出,该税推出的个前提条件就是国内成品油价格与国际接轨,因此,10月涨价很可能成为必然趋势。而这一信息目前仅仅在业内一个极其小的范围内流传。眼下,2006年净利润超过500亿元人民币的中石化作为中国最大的原油炼化企业,已然苦不堪言。"每多炼1桶进口原油,我们的亏损额就会增加至少10美元以上。"中石化炼油事业部人士慨叹,去年发改委决定下调成品油价格时的国际原油价格长期处于60美元以下,而今,盘桓于70美元以上的国际油价正在给企业带来压力。  相似文献   

10.
财经纵横     
连续两周国际油价向好,5月20日曾高见62美元。尼日利亚输油管被武装分子炸毁及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有炼油厂火警,令市场忧虑石油供应减少,纽约期油上升。油价高低反映经济的起跌,5月中高盛证券预期国际油价下半年开始上升,达到平均每桶55美元水平,明年更会进一步升至每桶70美元,高过今年的平均50美元。这是否意味经济见底,复苏有望呢!  相似文献   

11.
苏文 《商用汽车》2012,(19):59-60
2012年9月11日零时起,国内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提高550元和540元.继8月油价上调后,国内油价再度上涨.在众人还不及享受被"三连跌"的油价时,油价转而又要进入"连涨"阶段.  相似文献   

12.
自2007年下半年以来,受美元贬值等因素的影响,国际原油价格快速飙升,特别是今年2月以来,涨速加快。根据国际油价的变化情况,2007年11月,国家发改委调整了国内成品油的价格;2008年6月,国家发改委再次调整成品油价格,汽油、柴油每吨提高1000元,航空煤油每吨提高1500元。调整后,汽油、柴油的全国平均零售价分别为每吨7540元和7040元,每升约分别提高0.80元和0.92元。有关专家认为,我国油价将可能与国际接轨,年内可能还将提高。  相似文献   

13.
每周新闻     
油价上涨对汽车市场影响不大为了理顺成品油价格,减缓成品油继续出口的趋势, 增加国内供应量,根据国家统一布署,从5月24日凌晨起,国内成品油价格上调,幅度约在10%左右。这是今年以来国内成品油的第二次调价。最近一年多以来,由于地缘政治动荡,国际油价高位徘徊,造成国内成品油价格机制倒挂。以中石化炼油业为例,2004年赢利208 亿元,到2005年净亏300亿元,今年一季度又亏损78.75 亿元。因此成品油价格上调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4.
明智之举     
就在国际油价仍在高位盘踞之时,6月20日终于传来了国内成品油价每吨上涨1000元的消息。其实就在6月中旬,国内有关方面已频频传来关于油价改革方面的信息,似乎令人感到有这么点意思了。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最近在日本举行的中印日韩美五国能源部长会议上表示,当前正值国际油价飙升之时。如果快速推进成品油价格与国际接轨,将对国民经济特别是农业产生的巨大影响。可能远远大干油价的本身。  相似文献   

15.
吴勇 《汽车情报》2005,(26):15-17
自2005年上半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不断攀升,即从5月份突破每桶60美元的大关后,8月29日纽约市场原油期货价格又超过每桶70美元。自从8月上旬以来,国际油价几乎是以每天上涨1美元的速度冲向一个又一个新高点,现在开始再度回落到每桶70美元的心理关口。而据有关人士分析,由于受伊朗核问题可能导致的油料减产影响,未来3个月,国际油价将突破每桶75美元。  相似文献   

16.
《汽车实用技术》2014,(2):49-49
<正>国家发改委下发通知,自2月27日零时起我国汽柴油价每吨分别上调205元和200元,折合90#汽油每升上调0.15元,0#柴油每升上调0.17元/。这是自2013年9月以来国内油价涨幅最高的一次,也是2014年首次上涨,此前国内油价经历"二连跌"和一次调价搁浅。按照现行机制,新一轮成品油调价窗口将于3月12日24时开启。隆众石化网成品油分析师徐莹表示:"目前,国际市场供需面和经济面均现疲软,诸多利空打压WTI和布伦特价格。随着取暖季节性需求开始下降,同时原油的产量可能继续增加,美国原油库存数据若如市场预期般增长,则将继续打压油价。由此来看,下一轮成品油调价预期继续看涨可能性较低。"  相似文献   

17.
2008年终于过去了。这一年带给了人们太多的记忆和煎熬,太多的大悲与大喜,甚至临到12月,一路下滑汽车销售又出现了反弹,给人以意外的惊喜。2008年也是大宗资源商品价格剧烈变化的一年。上半年国际油价一路摸高到创纪录的147关元/桶。国内油价也水涨船高,成品油每吨涨了1000元。而在此之后,国际油价又一路走低,年底前曾跌进了40美元/桶。  相似文献   

18.
"9.11"以来,油价走势似乎只有一个字:升!战后,人们本希望油价回落.可不曾想油价好像成了一头犟牛,根本不听吆喝,只往前不向后,2003年油价平均约为每桶31美元,2004年约为41美元,2005年又涨到56美元左右.去年8月底和今年1月底,收市油价还两度差点翻越每桶70美元的大关,盘中甚至突破每桶70美元.到今年7月油价终于稳在70美元以上.  相似文献   

19.
“9.11”以来,油价走势似乎只有一个字:升!战后,人们本希望油价回落。可不曾想油价好像成了一头犟牛,根本不听吆喝,只往前不向后,2003年油价平均约为每桶31美元,2004年约为41美元,2005年又涨到56美元左右。去年8月底和今年1月底,收市油价还两度差点翻越每桶70美元的大关,盘中甚至突破每桶70美元。到今年7月油价终于稳在70美元以上。  相似文献   

20.
写此文时,国际原油价格已涨到110美元/桶,据说上涨空间还有。国内汽油价格暂时未动,但哪天醒来发现油价又上调了,估计你我都不会太奇怪,照样该加满箱时仍不加半箱。车主们已习惯油价上调,因此对于国际油价暴涨而国内油价竟然不动,反而有点惊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