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国家体育场作为北京奥运会的主会场成功地承担了开闭幕式和田径赛事任务。本文研究了其停车场车辆的交通疏散问题,制定了疏散方案。首先,分析了国家体育场停车场和泊位布局及车辆疏散的具体条件。其次,通过给定环境的场景和参数设定,对具体的奥运场馆停车场车辆的疏散方案进行了仿真和评价。最后,利用奥运会开幕式的车辆疏散实测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在仿真中要员和贵宾车辆的总疏散时间为26min,而奥运会开幕式车辆疏散实测结果表明,全部要员、贵宾疏散完毕,共用时27min,从而验证了车辆疏散方案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ڱ������˻��е�Ӧ�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交通需求管理(TDM)已成为保障奥运会期间突增交通需求的必要手段。本文在综合奥运会交通需求特性和对比往届奥运会TDM政策要点的基础上,从控制机动车使用、设置奥运专用道、公共交通保障、错时上下班及人性化保障等5个方面阐述TDM政策在北京奥运会中的应用,并从政策综合性、可操作性、接受程度及政策实施效果等4个角度对该TDM政策进行效果评价。数据表明:TDM政策的实施使道路交通流量下降22.5%,早高峰路网平均车速提高28.5%,122报警量下降,公共交通客运量大幅上升,且公共交通的出行比例达45%以上,有效均衡了交通需求,达到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3.
在北京市实施公交改革、推动公共交通发展的背景下,以对北京市2006年初的地面公共交通线网评价为基础,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选取线路长度、线路网密度、线路重复系数、非直线系数、站点密度、平均站距、站点覆盖率等指标,对截至2007年8月已完成的五批大规模地面公交线网调整方案的效果进行了分析,明确了目前地面公共交通线网的总体特征和存在问题,为进一步实施公交线网优化方案、提高公交运行效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ڶ����οռ��������Ч·���������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通路网中有效路径的确定方法是进行各类随机交通流量分配的关键技术. 通过将启发式策略中的定向策略与层次空间推理策略相结合,模拟树的生长,提出了一种有效路径的定向层次空间推理搜索算法. 通过将该方法应用于随机用户均衡分配模型,说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该算法可以与各类随机交通分配模型结合,并为交通规划人员提供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5.
体力消耗与行人流率是影响人行立体过街设施服务水平的最主要影响因素.针对行人上下楼梯时所付出的体力消耗,采用耗氧量模型计算得到行人耗氧量,再依据耗氧量的等量关系,将体力消耗等效换算为步行距离;利用二阶聚类方法,结合实际调查,确定行人各感受等级对应的等效步行距离与行人流率阈值,进而以此阈值为准绳,结合服务水平聚合模型,实现对人行立体过街设施的服务水平评价.通过研究得出,等距离的上下楼梯等效步行距离与实际绕行距离对行人感受等效,等效步行距离能够较好反映行人对体力消耗真实感受水平;使用人行天桥与地下通道过街的体力消耗对行人的感受,分别等效于步行50m与35m. 相似文献
6.
ATIS�г�ռ���������о�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普遍认为先进的出行者信息系统(ATIS )能够有效地减少拥堵,提高出行者的出行质量.研究表明它所带来的效益并不是随着其市场占有率的增长而持续增加的,本文就此问题做了详细的探讨.首先综述了ATIS市场占有率问题的相关概念,在此基础上,详细介绍了近几年来国内外对ATIS市场占有率问题的研究成果.最后,分析了该领域研究中目前存在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7.
8.
为了衡量出行者在比较交通信息行为和规避风险决策模式下的交通信息感知价值,构建了获取信息前后基于期望后悔效用差别的交通信息感知价值模型.考虑通勤出行者在路径选择时可能遇到的不确定因素,应用贝叶斯更新方法计算出行者获得交通信息后对路况认知的提高程度,讨论了通勤者仅有两条候选路径,且对路径的熟悉程度均为90%、交通信息准确性达到95%时,两条路径在不同路况组合情况下的交通信息感知价值.结果表明,应用后悔理论和数值模拟法,可以全面了解两条路径在各种不同路况组合下,通勤者获取信息后的路径选择和信息感知价值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9.
���й����ͨ��Ӫ����ģʽ�������о�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田振清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10,10(1):33-37
多数城市轨道交通企业面临运营亏损困扰. 本文在简要分析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亏损原因的基础上,研究了运营成本后补偿模式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实施所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西方发达国家公用事业规制经验的分析,提出了基于价格上限模型的菜单式补贴方法,给出了政府财政补贴的计算模型,对其中核心参数X效率因子上限的取值方法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 结合某市1997-2004年的实际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这种方法能促进企业经营水平改善,提高政府财政补贴的效率,实现帕累托改进. 相似文献
10.
以理性经济人追求个人效用最大化作为分析旅客个人行为取舍的依据,本文根据旅客在枢纽内的活动模式和路径选择行为的层次化和走行过程中主要考虑的路径费用——走行距离、障碍物的影响、行人体力的限制、与其他行人相互的影响及环境刺激的作用等,确定旅客在不确定性条件下的个人效用模型.旅客风格的不同、体质的差异和出行目的的不同,是形成不同路径费用的最主要的原因,由于路径费用的可加性,以最优化的效用值来作为路径选择的依据,这一模型适用于风格不同体质有差异的异质群体.最后,使用仿真软件Anylogic,针对两种不同的异质群体进行了简单的仿真实验,证明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中国城市交通发展展望——第13届智能交通世界大会上的发言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对中国城市交通发展的基本情况和面临的挑战进行了介绍,指出中国城市交通的纪展正面,临着人口持续向大城市聚集,城市机动车数量增长迅猛,土地资源约束严重,公共交通主导地位有待强化等形势和挑战。针对中国的资源条件和发展要求,提出了一系列发展城市交通的政蓑措施,如确立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发展战略,构筑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加强城市交通规划的调控作用,继续加强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建设等。并预测了未来10年中国城市交通的发展,认为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将取得突破性进展,城市公共交通将实现跨越式发展,城市交通将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12.
再论智能交通系统(ITS)在我国道路 交通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段里仁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1,1(3):189-194
在总结ITS智能交通的发展过程中,对我国ITS的正确认识和理解问题提出了新的见 解,尤其是ITS在我国道路交通管理上的应用与发展方向上,如交通工程问题以及交通参与者 的交通行为规范问题方面,提出许多值得研究的问题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ʮ�귢չ�Ļع���չ��
-“��ͨ7+1��̳”��ʮ���λ����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国伍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9,9(1):2-9
“交通7+1论坛”第十三次会议围绕“智能交通十年发展的回顾与展望”主题展开,回顾了智能交通在世界的发展阶段,以及中国近十年来智能交通的发展历程,总结了智能交通对现代化交通运输的作用,介绍了智能交通的相关技术,以及发展中的经验和教训,探讨了智能交通产业发展中政府、企业的角色与作用,并展望了智能交通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张国伍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5,5(6):3-9
作者回顾了钱学森院士回国后在国防科工委创建中国的“两弹一星”的同时,在中国开创了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学科.介绍了北京交通大学一批交通运输学科教师在深入学习钱老的学术思想和系统工程学术理论的基础上,进行系统运输科学与系统工程学科的融合,并于1989年提出了建立中国的“交通运输系统工程”新学科的设计.论文介绍了“交通运输系统工程”学科开创2。多年来取得的12项重要成果.其中最重要的有3项:l.在北京交通大学建立了交通运输系统工程硕士学位、博士学位学科点,开始培养中国第一批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专业硕士、博士以及博士后研究生的进程;2.交通运输系统工程学术团队如何在“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的支持下,组建了“中国系统工程学会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3.在中国科协和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的支持下,创建了《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杂志论文高度评价了钱老回国对中国学科建设的深远影响,以及如何将交通运输学科与钱学森院士的学术思想紧密结合而创造了新学科——交通运输系统工程学科. 相似文献
15.
16.
张国伍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12,12(4):1-10
交通安全是交通运输工作的基础,论坛以“系统科学与交通安全保障”为主题,介绍了系统安全的基础理论和体系;围绕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航空运输、道路交通等系统,分析了在安全保障方面存在的问题;研究了安全系统工程包括的过程、体系、标准、方法等内容;结合国内国外的实际案例,提出了交通安全保障系统的战略目标、实现路径和技术关键.同时,探讨了高速铁路“十二五”专项规划的主要内容,认为尽快制定和完善交通安全国家标准和实施体系是未来工作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й����е��Ƚ��Ľ�ͨ���������ϵͳ�о�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杨晓光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4,4(2):79-83
目前中国城市道路交通控制系统基本上是引用SCOOT、SCAT等国外开发的系统,这些系统皆是建立在机动车为主的道路交通条件基础之上的被动型控制系统。实践证明:这些系统不仅不适应中国的混合道路交通情况,在连续流与间断流的协调控制、公共汽车交通优先控制方面也存在问题,更难以适应于中国城市发展智能交通系统(ITS)的学姚。本文是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规划(973)子项目“城市交通监控与管理系统”的研究成果之一,针对中国城市道路交通的特点及以往交通控制系统的问题和未来发展的需要,提出了适用于中国城市的实时自适应控制与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18.
多式联运是运输业发展新阶段所要求的时空形态,高质量经济增长对多式联运提出了全新要求.运输枢纽及运输模式必须匹配枢纽经济发展,才能使运输组织效应和运输链条价值达到最大化.构建科学合理的运价体系和清算体系,推进综合运输体系立法,将有助于各运输方式合理分工与有效竞争,会促进运输方式之间及承运人之间的联合协作.完善物流体系是建设物流强国的基础.神华集团利用自有资源,开展多式联运智慧物流试点,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9.
中国城市道路交通实时自适应控制与管理系统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针对中国城市道路交通的特点及以往交通控制系统的问题和未来发展的需要, 提出了适用于中国城市的实时自适应控制与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