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李峰 《江苏交通》1997,(12):21-25
当今世界上交通运输界研究开发的一个焦点就是智能交通系统,这是解决我国道路 慢、车辆发展快这对矛盾的最有效、最便捷的途径。本文介绍了我国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情况以及智能交通系统的研究开发的紧迫性;阐述了智能交通系统在我国的应用前景;最后对我国开展智能交通系统研究开发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欧洲智能交通建设情况及启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新佳 《城市交通》2004,2(2):58-62
智能交通在缓解交通拥堵,减少空气污染以及减少其他机动车负面影响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作者经过对英、德两国智能交通系统应用情况的考察,介绍了智能交通技术在欧洲的应用与发展情况,论述了智能交通系统的组成以及关键要素,提出了建设智能交通的步骤,并分析了欧洲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对我国智能交通建设的启发.  相似文献   

3.
基于数据挖掘的智能交通系统的决策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建立智能交通系统(ITS)是解决当前交通问题的关键,以欧洲、美国、日本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在ITS方面取得了巨大成果,近年来,我国政府部门和研究人员也对此非常重视,并开展了大量的工作,但还只是处于探索阶段。在介绍国外ITS研究的基础上,以系统工程的方法对智能交通系统进行分析,提出了智能交通系统的体系结构,就国内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实现的方法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采用数据挖掘及人工智能等技术,对交通系统和突发事件提出优化方案,为决策者提供决策支持,实现交通系统的高效、稳定与可控。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美、日、欧等一些发达国家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情况和核心内容,同时对我国在这一方面所做的工作也进行了总结,指出智能交通系统(ITS)是公路交通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5.
智能交通系统在近二,三十年来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据美国有关机构对智能交通系统效益所作的评估,智能交通系统可以极大地提高交通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及运行效率智能交通系统已成为二十一世纪交通发展的必然,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市场潜力。世界各发达国家纷纷对智能交通系统的研究和开发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务。美,日等发达国家已经制定了各自的国家智能交通系统系统架构,并开始用于指导智能交通系统的设计实施。我们通过本文介绍我们在国内,外智能交通系统领域的工作体验及对国外智能交通系统国家标准的了解,以便为中国智能交通系统系统架构的建立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结合智能交通系统的特点,系统分析了我国城市智能交通系统评标机制,提出了在城市智能交通系统评标机制中建立后评价体系,并将层次分析与灰色关联结合的方法应用于智能交通系统方案评标方法中,结合智能交通系统项目评标实例,运用该方法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7.
智能交通系统是一种全方位发挥作用,实时、准确、高效的交通运输管理系统,也是国际公认的解决交通拥挤、改善行车安全、提高运行效率、减少空气污染的最佳途径。目前德国在这方面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本文对德国的智能交通情况进行了详尽介绍,并根据我国的交通现状,论述了我国发展智能交通的迫切性,提出了我国智能交通发展的构想。  相似文献   

8.
2014年9月8日,第21届世界智能交通大会在美国底特律开幕,主题围绕车联网、大数据、精细化管控、人性化服务的智能交通系统。来自65个国家和地区的近万名技术、商务人士参会,美国、中国、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的250余家企业参展,80余篇论文进行了交流。我参加了大会,发表了论文。现将大会情况介绍一下,与大家共享。  相似文献   

9.
���ܽ�ͨϵͳ��ATIS�Ŀ���ģʽ�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说明了智能交通系统的概念和组成,阐述了当前我国智能交通系统和智能交通系统中先进的交通信息系统的研究现状,介绍了智能交通系统中需要应用的GPS,GIS和集群通信系统,并详细说明了当前我国先进的交通信息系统的主要开发模式,即采用GPS全球定位系统进行车辆自动定位,采用GIS地理信息系统作为交通信息中心的操作平台,采用集群通信系统作为通信手段,并认为这将成为我国城市智能交通系统中ATIS开发的最佳模式。  相似文献   

10.
针对综合交通信息平台系统建设的问题,本文在分析综合交通信息平台在智能交通系统中地位和功能的基础上利用多智能体系统技术,提出了基于用户界面Agent、信息感知Agent和信息处理Agent的分布式综合交通信息平台的体系结构,利用多种Agent来完成平台的相关功能,并对各类Agent的主要功能和结构进行了分析.最后分析了基于多智能体系统的综合交通信息平台的优越性,并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在综合交通信息平台方面的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11.
我国智能交通系统发展的战略构想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从我国交通运输现状出发,系统分析了信息化发展给我国交通运输业可能带来的变革,结合当前国际ITS发展的状况,论文介绍了我国政府在利用ITS解决交通运输问题的主要成就,包括机构、投资、标准化研究、示范工程等方面。在分析我国国情的基础上,论文就我国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战略提出了一些具体的目标和措施,对未来五年我国ITS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我国智能交通系统(ITS)体系框架开发的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我国ITS体系框架开发的研究背景、概念、内容;明确提出了ITS体系框架的研究方法及开发思路,并对ITS体系框架的开发过程以图表形式作了详细说明,旨在全面了解我国ITS的开发研究;最后指出ITS技术的实施是解决当前交通问题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交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本文在分析我国交通运输系统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智能交通发展战略研究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并运用系统分析方法,分析了我国智能交通发展战略研究的思路和技术路线,提出了在研究智能交通发展战略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包括交通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国内外ITS发展情况、各种运输方式发展战略等。  相似文献   

14.
中国智能公共交通系统框架与实施方案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先进的公共交通系统(APTS)是智能运输系统(ITS)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的研究内容 是APTS在中国的应用与发展.本文在对比了世界各国智能公共交通系统研究现状的基础上, 提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智能公共交通系统的构成和实施框架,并给出了关键理论与技术问题的 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5.
中国"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重大专项"智能交通系统关键技术开发和示范工程"确定了10个示范城市。通过对示范城市在ITS项目的选择和执行上比较,本文希望对中国ITS的发展现状做一个全面的展示。提出了特大城市、大城市和中小城市建设ITS系统项目的引导方针。同时探讨中国在发展ITS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对策。  相似文献   

16.
国家智能交通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国家科技部和江苏省交通厅的共同资助下,完成了《江苏省ITS体系框架研究》。该项目作为“十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智能交通系统体系框架支持系统及技术跟踪”的研究专题和配套项目,在中国国家ITS体系框架的指导下,结合江苏省交通运输对于ITS 的特色需求,编制了江苏省地方ITS体系框架。这是我国首次开展并完成省级层面(直辖市除外)地方ITS体系框架的研究。本文概要介绍了该项研究的主要成果,明确提出了地方ITS体系框架的概念和开发方法,概要介绍了江苏省ITS用户服务、逻辑框架、物理框架和应用系统分析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深圳市城市交通仿真系统建设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群  李锋  关志超 《城市交通》2007,5(5):22-27
城市交通仿真系统是智能交通系统的关键子系统,它不仅是符合中国交通发展特征的智能交通系统建设选择,而且具有多方面的综合效益.首先介绍了深圳市城市交通仿真系统的研发重点与建设内容,从团队建设、招投标和项目实施三方面阐述了项目的组织与管理.详细介绍了系统开发及成果概况,主要包括系统框架、关键技术、系统成果与功能特点、开发创新点和系统建设效益.最后,针对现有系统提出相应的推进与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18.
对中国智能交通系统的现状、发展阶段和未来趋势进行了论述,并通过实例分析了智能交通系统在城市交通管理中的应用,可为智能交通在我国的推广和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9.
智能交通系统(ITS)是目前世界交通运输领域的前沿研究领域,也是未来交通运输系统的重要发展方向;而智能道路系统(IRS)作为ITS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是世界交通发达国家研究、发展与应用的热点。结合我国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现状,面向国内智能道路系统的应用与发展需求,分析了智能道路系统的概念及其内涵,提出了智能道路系统的体系框架结构,深入讨论了实现智能道路系统集成所面临的若干关键以及难点技术,并对智能道路系统今后的发展与应用趋势作了总结。  相似文献   

20.
《智能交通运输系统工程导论》是由张国伍教授主编,中国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学术专著.本刊现将该书的前言发表以供读者参考.前言全面地介绍了智能交通运输系统的定义及其内含,阐述智能交通运输建设发展是一项完整的系统工程实践.介绍了智能的产生和定义,阐述了系统的发展和形成,以及系统工程方法论.从系统工程方法论的观点阐述了智能交通系统工程的实践并在此基础上列出了本书的十五章的标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