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建郑焦城际铁路郑州黄河特大桥(钢桁梁)位于京广线郑州黄河大桥下游,桥址区不良地质及特殊土种类繁多,分布范围广。其中,地面沉降对桥位的选择影响极大;而地震地质灾害评价对主桥的梁型选择、桩长的确定至关重要。采用搜集资料、现场调查、公式计算及数值模拟等方法,查明了桥址区的地面沉降情况,建议在原京广铁路黄河桥东侧沉降相对较小处选择合适桥位;采用钻探、静力触探、剪切波速等勘探手段,查明了桥址区场地地震地质灾害,建议采用大跨度(大于100 m)钢梁跨越黄河主河道,并采取适当增加桩长等措施,以克服砂土液化、软土震陷的影响。经后期施工验证,本项目工程地质勘察成果符合性强,达到了优化桥位、降低工程造价的目的,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张永柱 《铁道勘察》2008,34(2):69-72
东平线大河北特大桥跨蒙山断裂带及二道河.断裂带上下盘分布石灰岩和片麻岩,石灰岩中溶洞发育,河流阶地第四系地层覆盖较厚,桥址区工程地质条件较为复杂.勘探过程中采用调绘、物探、钻探等综合勘探方法查明了桥址区工程地质条件,选择了合适的基础类型,为桥梁设计提供了充分依据.  相似文献   

3.
吴军 《铁道勘察》2009,35(6):69-73
结合地铁车站工程的特点,通过野外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调查,采用钻探、物探、原位测试及室内岩土物理力学试验和水文地质试验等综合勘察方法,综合分析,准确的查明了场地的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特征,较为准确的给出了岩土物理力学参数等指标值,对工程措施提出了建议,可供设计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某特大桥位于构造缝合带,断裂发育、地震烈度高、地质条件极为复杂,岸坡稳定性、危岩、崩塌、落石等重大地质问题突出。“地”类勘察方法具有直观性强、精度高的特点,但受场区气候恶劣、海拔高、高差大、地势陡峭等因素影响,在某特大桥艰险地段实施难度大、安全风险高;两岸临江侧地形陡峭,无法开展地面勘察。针对桥址区环境特点及地质条件,需要引进新技术与地面手段相结合形成新型综合勘察与分析技术,以查明桥址区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尤其是岸坡稳定性分析所需的岩体结构面、边坡卸荷带特征。研究结论:(1)采用“天空地”一体化的综合勘察方法解决了某特大桥现场众多勘察难题;(2)“天”类、“空”类、“地”类勘察成果吻合性好;(3)综合勘察与分析方法可以提高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的勘察精度和准确度;(4)综合勘察与分析方法在某特大桥中得到了应用与验证,可以在类似桥梁工程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大(理)瑞(丽)铁路怒江特大桥为主跨490 m的上承式钢桁拱,具有工程技术难度大和风险高等特点;桥址位于地形地质条件极为复杂的怒江峡谷,高地震烈度、岸坡稳定性、大(巨)型不良地质体、构造压碎岩等重大工程地质问题突出,对桥梁选址与工程设计有重大控制作用。根据怒江特大桥所处地质环境,结合桥梁基础结构和受力特点,有针对性地采用遥感、地质调绘、钻探、工程物探、孔内旁压试验、室内试验等综合地质勘察方法,并开展必要的专项地质工作,查明桥址区地层岩性、地质构造、不良地质、岸坡稳定性等工程地质条件,为桥梁的选址、桥式桥跨方案及基础选型等提供翔实、可靠的地质资料;勘察方法得当、有效,勘察成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杜家山特长隧道隧址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等进行调查,利用物探、钻探,水文地质试验和岩体物理力学试验等勘察成果,分析评价隧道的地质复杂程度及工程地质条件,指出隧道施工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工程地质问题以及相关施工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对沈阳站改扩建工程场地勘察资料进行分析,从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场地地震效应、岩土工程条件、基坑开挖支护方案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通过对多种勘察手段获取的翔实数据分析整理,对其岩土工程条件进行了分析评价,明确了其建设的可行性结论:场地范围内地下水对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将产生不利影响;地层层位较稳定,场地稳定,适宜工程建设;除杂填土外其余各层均是良好的天然地基与桩基础持力层。场地地震设防烈度为7度区,无液化土层。场地地下水和环境土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无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弱腐蚀性。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丽(江)香(格里拉)线金沙江特大桥为国内首座重载铁路悬索桥,桥址位于高山峡谷区,岩体卸荷松弛,断层发育,地震活动频繁,岩堆、危岩落石等不良地质发育。根据大桥地质环境和基础的受力特点,选取适宜的综合勘察方法,分析场地稳定性及岸坡稳定性,查明地基强度,为桥梁的基础设置及计算分析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论:选取了平硐、垂直钻探、工程物探、地质调绘、现场及室内试验等勘察方法,综合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桥址处无全新世活动断裂通过,次生地质灾害较轻,场地较稳定;(2)基础持力层为片理化玄武岩,属硬质岩,地基强度高;(3)岸坡卸荷带较厚,局部发育岩堆、危岩落石、不利结构面,但岸坡整体稳定,采取加固措施后方案可行;(4)本研究成果对高烈度深切峡谷区桥梁工程的地质勘察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介绍老哈河大桥概况及桥址区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对桥址区影响1号墩台路段边坡稳定性进行分析,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确保1号墩台乃致整座桥梁的安全。  相似文献   

10.
介绍沁河特大桥概况,详细分析了桥址区工程地质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针对拟建桥址日照台侧的桥墩位置,进行了现场地质勘察及回弹试验,利用岩层产状数据及回弹参数进行投影统计计算,采用边坡稳定性的岩体质量评价方法即SMR法和岩体质量与边坡坡度的经验公式,计算出该岩质边坡稳定的自然坡角和安全距离,两者取其小值为自然稳定坡脚,做出了定量的稳定性评价,有效的指导桥梁设计及后期的安全施工.  相似文献   

11.
蔡伟忠 《铁道勘察》2011,37(3):41-46
宁波轨道交通西门口站为单柱双跨框架结构的地下二层岛式车站,拟建场地属典型的软土地区,广泛分布厚层状软土,工程结构、地质条件、环境条件复杂。通过采用地质钻探、原位测试和室内外试验等综合勘察方法,查明了场地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提出了各项水土参数,并对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基坑围护结构形式、基坑坑底隆起和管涌、结构抗浮等岩土工程问题进行了分析评价,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工程措施意见,为设计和施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针对天津市某地铁站上盖楼群场地的工程特点,采用综合勘察技术对其进行了详细的岩土工程勘察,并分析所获取的现场钻探、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十字板剪切试验、扁铲侧胀试验、剪切波速测试、场地微动测试、现场水文地质试验和各类室内试验的资料,结合地质资料进行了场地地震响应分析,最后根据各类规范对场地条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三种超越概率水平下的基岩水平地震动加速度峰值分别为24.986 cm/s2、128.047 cm/s2、262.766 cm/s2。计算确定该工程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Ⅶ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场地特征周期值为0.45 s,为抗震不利地段。波速测试结果确定场地土类型为中软土,场地类别为III类,场地在地震烈度为Ⅶ度地震力作用下不发生液化。  相似文献   

13.
天津站交通枢纽轨道换乘中心工程岩土工程勘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目的:天津站交通枢纽轨道换乘中心工程为一深大基坑工程,工程结构、地质条件、环境条件都极为复杂,采用适宜的勘察方法、提供合理的设计参数、提出科学的岩土工程评价和措施是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研究结果:通过采用地质钻探、原位测试和室内外试验等综合勘察方法,查明了场地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提出了各项水土参数,并对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基坑围护结构型式、基坑坑底隆起和管涌、结构抗浮、降水控制等岩土工程问题进行了分析评价,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工程措施意见,为设计和施工提供了科学依据 .  相似文献   

14.
采用地质钻探、原位测试、物探和室内试验相结合的勘察方法,研究了公安长江大桥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土特征、水文地质、不良地质和特殊岩土等地质特征,并对工程地质条件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结合玉蒙铁路的勘察设计,在地质条件极为复杂的山区峡谷河段,进行重点桥位及线路走向的多方案工程地质条件研究比选,确定合理的桥址及线路方案。研究方法:遵循“线路服从桥位,桥位服从地质选址”的原则。采用地质综合勘探方法,详细查明峡谷区重大工程地质问题,综合比选确定桥址及线路方案。研究结果:作者通过系统的地质研究和对该项目地质选线经验的总结,提出了“复杂地质环境条件下必须坚持重大工程优先选址,并重视宏观区域地质选线”的原则及勘察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最终选定了工程地质条件相对较好的桥址及线路方案。研究结论:玉蒙铁路经过的曲江峡谷地段,地处高烈度地震区、活动断裂带附近,内外动力地质灾害突出,使重大控制工程曲江大桥桥位的选择十分困难。工程技术人员通过系统研究峡谷区的区域地质环境及主要的工程地质问题,比选了8个桥址及4个线路方案,最终选定了5号桥址的C2K线路方案,为工程设计与施工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6.
赵仕权 《铁道勘察》2007,33(6):20-22
结合大雅河2号特大桥的岩溶勘察,介绍其桥址区工程地质条件分析,岩溶发育的特点、溶洞分布情况及岩溶对桩基施工的影响,对其基础方案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张雄文 《科学技术通讯》2003,(3):18-20,17,21,22
以黔桂线龙江1#大桥桥址岩溶勘察为例,运用综合地质勘察手段与方法,查明了桥址岩溶工程地质条件,对桥方案做出评价并提出工程处理措施意见。  相似文献   

18.
马佳  段俊彪 《铁道勘察》2011,37(3):55-58
大尖山隧道是新建呼和浩特至张家口快速铁路的控制性工程。该隧道长度大,地质情况较为复杂。为了查明大尖山隧道的地质情况,采用了航片判释、野外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调查、物探、浅孔钻探、深孔钻探、水文地质试验、综合测井等多种勘察手段,综合多方法得到的信息,查明了隧道区地层岩性、构造的分布及特征,为选线、工程设计及施工提供了较为准确的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19.
大瑞铁路澜沧江特大桥为大瑞铁路控制性工程之一。桥址位于澜沧江断裂内,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岩体结构特征复杂,岸坡稳定性控制拱座基础的稳定。通过工程地质调绘、物探、钻探等方法和手段,查明岸坡的地质条件,采用赤平投影、离散元法、强度分析等方法对岸坡稳定性进行研究。分析表明瑞丽岸存在形成危岩体的条件,易形成大型崩塌;岸坡坡面岩体存在拉应力区,瑞丽岸拱座下方易引起拉裂破坏。分析岸坡天然状态、加载后、地震条件下的稳定性以及水位以上及以下的稳定坡角,并对岸坡及墩台基础进行稳定性评价,为基础的布置及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研究目的:地质地形环境复杂时,特大桥应综合利用适宜的勘察方法.本文以西南某铁路特大桥为例,分析和对比各种勘察方法及其成果运用,以得出对复杂地质条件下特大桥勘察过程中确保勘察精度的认识.研究结论:复杂地质地形条件下,特大桥勘察应以现行规范为依据、地质调绘为基础,采用多种勘察方法与手段,互为补充、相互验证,通过综合分析,判断岩土层及构造发育特征、确定岩土参数、对场地及基础方案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