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英国罗亚尔公司制造了一种新型的救生艇。它的艇体、甲板和上结构均采用高强度增强纤维复合材料制成。救生艇能有效地防止渗水、漏水,能抵抗5级风浪,当艇体倾覆后能很快地自行扶直。艇壳结构采用“三明治”式:两层以环氧树脂为基体的增强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夹”住一层低密度聚氯乙烯。该艇的艇体分隔成5个水密舱,可分别作为锚链舱、前储存能、救生舱、操舵室、燃料船和备件能。它的甲板弦弧线呈下垂形,以降低干舷,这有助于将遇险人员拖上救生艇。用复合材料制造救生艇@李惠萍  相似文献   

2.
救生艇在自由抛落过程中将与水面发生砰击现象,伴随自由面的破碎、飞溅等强非线性特征,采用拉格朗日系统光滑粒子法(SPH)对该剧烈流动现象进行数值研究.首先对二维楔形体的自由落水过程进行模拟,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了文中SPH计算程序在艇体入水问题上具有较好的可靠性.随后,考察了楔形艇体截面的舭部夹角对入水过程中自由面的演化过程及结构运动产生的影响.最后,将SPH方法拓展至三维救生艇的入水过程模拟研究中,分析了艇体入水后的自由面变化及艇体运动的三维特征.数值结果表明,SPH方法能够成功应用于具有复杂自由面变化的救生艇入水砰击问题研究.  相似文献   

3.
《中国船检》2005,(4):53-53
1、救生艇艇机缺陷 1)救生艇艇机油路堵塞,艇机运行不能持续或不能连续启动;  相似文献   

4.
本文讨论救生艇的喷水试验,油火灾试验以及救生艇内热流物的计算问题。主要结论如下: 1)测试了水的光谱吸收系数和喷水的吸收率,以了解起火时喷水对救生艇外表面的效果。这些参数也适用于登船甲板上水冷却装置的设计和确定艇体外表面上的水流速度,以防大火包围的油舱发生爆炸。2)在水池中对现行救生艇进行了四种火灾试验。所测得的艇内表面温度与艇内空气温度同根据救生艇热流模拟模型计算的温度值极为吻合。3)提出了无需对现行救生艇进行耐火试验即可估算救生艇耐火能力的另一种代替方法。  相似文献   

5.
救生艇事故的原因和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浩 《航海技术》2000,(2):20-21
救生艇事故除了个别人为或偶发性因素外,应该说是可以预防的。救生艇常见的事故有:收放艇时艇钩伤人、单侧自动脱钩、艇钢丝破断、人落水、艇桨叶缠绞艇缆、救生艇水容器冻裂等等。对照这些事故,现列举工作中注意事项,以利在今后工作中加以克服和注意,避免类似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抛落式救生艇是目前最有效的海事救助设备之一,在遇到事故后由高度较高的母船甲板上自然下滑至水中,在进水瞬间受到强大的水上撞击,为了保证艇体结构、艇内设备和内部人员不受损害,抛落式救生艇的强度在工程设计需要重点进行考虑。本文主要介绍逆思考的工程设计基本原理,通过逆向思考研究抛落式救生艇工程设计的基本原理和一些问题,通过梳理抛落式救生艇的一般思路和求异规律,探讨抛落式救生艇外形构造和内部工程设计的改进方案,为抛落式救生艇的设计提供更加有效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自由抛落式救生艇入水过程开始时,艇体与水面接触瞬间将产生巨大的冲击力脉冲,这一脉冲力有可能造成救生艇内部结构失效.在救生艇入水过程中,存在固、液、气三相的耦合,其过程较为复杂.文中以某救生艇为研究对象,主机配置为380 J,应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其入水冲击过程进行数值仿真,分析自由抛落后冲击载荷对艇体的冲击响应.最终得出:最大变形发生在入水时间t=0.35 s,即救生艇开始向水面浮升的时,最大变形量为34.3 mm;最大应力发生在t=0.035s,为95 MPa,应力变化在材料承受范围内,艇身不会被破坏.  相似文献   

8.
1.救生艇艇机 艇机不能起动; 起动需要的时间过长; 不能连续起动; 救生艇排烟管漏烟(指封闭式救生艇)。  相似文献   

9.
高压逃生艇是饱和潜水系统中为潜水员配备的专用高气压紧急撤离设备,相比常压下的全封闭救生艇,具有大吃水、高重心和对乘坐舒适性的要求较高等特征。基于三维势流理论计算分析高压逃生艇的运动响应,在此基础上分析乘员晕船问题,得到艇体运动和艇员晕船率与航速和波浪条件之间的影响关系。研究发现:艇体垂荡、横摇和纵摇并不总是随航速的增加而加剧;艇体横摇和纵摇的峰值对应的遭遇周期分别为9 s和3 s;波浪从艇尾入射时,艇体的垂荡和纵摇相比波浪从艇首入射时更剧烈;艇上乘员的晕船率与波浪条件和航速相关,艇尾处的乘员晕船率最高。  相似文献   

10.
基于公约要求的救生艇降放装置的各项性能要求,重点介绍了吊艇架以及起艇绞车和救生艇之间参数的相互关系,对救生艇降放装置的设计、生产、验收及使用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沈江 《中国海事》2005,(3):37-38
B轮是一条5万载重吨级的新散货船,每舷配备一条SRS37型全封闭式救生艇。2005年2月,该轮从位于神户的船厂交接后驶往澳大利亚开始其处女航,开航后测得海面北风7~8级。翌日早晨8点,即该轮首航后不到20小时,该轮两位轮机员在未通知任何船员的情况下,进入左舷救生艇内熟悉设备。在熟悉的过程中,因操作错误,打开了艇内释放装置,使艇前后脱钩,左舷救生艇从距水面18米高的吊艇架上落下,  相似文献   

12.
专家答疑     
问:我公司某轮在某港PSC检查时,检查官员指出该轮左右舷的救生艇在横倾20°时,救生艇放至艇甲板时距艇甲板船舷约1.5m,人员不能安全顺利登艇,不满足SOLAS公约第Ⅲ章第11条救生艇筏的集合与登乘布置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案例】 2008年2月11日,中国籍某轮在澳大利亚GEELONG港接受了PSC检查,AMSA检查人员特别对两舷救生艇作了非常详细的检查,结果发现静水压力脱钩装置的静水压力浮体有松动现象,进一步发现左右救生艇静水压力脱钩装置已与艇体脱离,随后又发现该装置附属的直通舷外的进水管被船员用木塞塞住,该轮由于此项缺陷被滞留。  相似文献   

14.
挪威一家公司已研制成一种救生艇从钻井平台和采油平台吊放的专用吊艇柱,这种吊艇装置在放落高度很大遇到强烈的横风时不致使救生艇与平台的立柱发生碰撞。吊艇装置系一台带绞链式吊臂的吊车(见图),被吊放的救生艇用两根吊索悬挂在吊臂上。当要放落救生艇时,第一节吊臂就下放到水平位置,随后第二节吊臂便可伸展至最大的跨度,并与钻井平台保持垂直。最后,救生艇被下放到海面,并借助艇上的动力驶离平台。  相似文献   

15.
正0引言SOLAS公约规定:船舶救生艇必须配备紧急释放装置,使人员全部登艇后,能在艇内操作释放救生艇。在船舶日常工作中,由于人员的后期保养不当厂家安装或设计缺陷,导致部分船舶的救生艇紧急释放装置无法正常有效地工作。船舶应仔细维护和保养,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应急设备随时可用。1重力倒臂式救生艇介绍  相似文献   

16.
探讨船舶救生艇设备的日常维修与管理工作。重点介绍了全封闭式救生艇玻璃纤维艇的维修、维护工作。  相似文献   

17.
海军作为我国国防的重要组成部分,潜艇是海军的重要作战力量,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由于潜艇长期在水下作业,工作环境危险,导致事故频频发生。采用潜艇救生,整艇上浮难度较大,很难实现。各国普遍采用潜水深度可达1 000 m以上的救生艇救护,"对口干救法"作为一种有效的深潜救生艇救生方法,因其救援时间短,效率高而被广泛采用。对口技术的研究将为我国研制深海水下救援装置及救援技术提供理论依据以及技术支持打下基础,为了更好的研究对口技术,本文建立了艇体及对接装置的数学模型,对艇体的对接过程进行分析与仿真,根据仿真结果对艇体及对接装置提出优化与改进的方案与建议,为将来研发对接装置与对接技术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8.
介绍民德烈希林造船厂的GAL型自扶正、自排水封闭式救生艇的研制经过,艇体、动力、属具等设计布置以及自排水和自扶正性能试验.具有较详细的性能数据.  相似文献   

19.
案例分析     
专家点评此缺陷是PSC检查中非常典型的滞留缺陷,几乎所有船舶都可能因为维护保养不善而遭遇这类问题,而该缺陷的避免正是在于日常工作的关注和到位。救生艇艇机的要求是SOLAS1974公约的强制要求,1983年修正案以前船舶至少应配备一艘开敞式救生艇,开敞式救生艇的艇机一直是PSC检查的一个重  相似文献   

20.
盛曦光 《江苏船舶》1992,9(3):47-49
<正> 近些年来,随着SOLAS’83修正案第Ⅲ章救生设备的逐步具体化,全封闭式救生艇的设计和制造基本上满足了国内船舶配套的需求,产品质量的综合水平已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多年来在船舶运营和试验过程中,因联动吊艇系统失灵,发生过多起安全事故,暴露了问题的严重性。从救生艇的特定使用条件分析,有不少专家认为:联动吊艇系统已成为“艇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