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为研究矩形顶管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以武汉地铁2号线王家墩东站Ⅳ号出入口兼过街通道采用的矩形顶管技术试验工程为背景,通过对矩形顶管法地下通道施工过程的现场监测和三维数值模拟,分析矩形顶管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及地层位移的变化规律,得到武汉长江Ι级阶地区地下通道采用偏心多轴多刀盘土压平衡式矩形顶管技术施工的一般规律。实测数据分析结果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 1)地表的最终沉降值与该处对应断面的开挖时序成正比; 2)顶管机掌子面前方土体产生地表隆起,掌子面后方土体产生地表沉降; 3)地层沉降位移随距离顶管顶进轴线的增大而减小,影响范围约为3倍洞径。  相似文献   

2.
某引水枢纽工程,采用顶管法施工,总长约3.0km,共分为3段,其中4号井至3号井为1300m超长距离顶管区间段。顶管上部和切削断面均为重粉质砂壤土,采用大刀盘泥水平衡顶管掘进机施工。在顶管顶进至约80m时,开始出现大范围地面沉降,顶管顶力剧增,顶管姿态变化大,设备连续故障等现象。经认真分析原因并制订针对性施工技术措施,最终确保了重粉质砂壤土复杂地质下该超长距离顶管区间段得以贯通。该文对该超长距离顶管区间段顶管施工进行了认真分析和总结。其结论与建议可供今后类似超长距离顶管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3.
正2017年11月18日上午,由广州金土岩土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承顶的我国目前顶距最长、综合管廊断面最大的矩形顶管工程——苏州市城北路综合管廊元和塘顶管工程顺利贯通。苏州城北路综合管廊工程,位于苏州市城北东路与沪霍线高速入口相交处。管廊顶管沿线穿越苏州军分区房、石化加油站、交警二中队、民房及齐门立交桥等建筑(构)物,沿线下穿宽约40 m的元和塘河道以及给水、雨水、电信、光纤等地下管线。管廊顶管断面尺寸为9.1 m×5.5 m,一次顶进长度为233.6 m,采用多刀盘组合式土压平衡矩形顶管机掘进施工。  相似文献   

4.
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钢筋混凝土管节在北方砂土及砂砾硬土层中顶进施工技术。其中详细介绍了顶管机的选择、顶进前的施工准备、矩形顶管测量、顶管出洞段顶进施工、正常段顶进施工、进洞段施工等施工过程,同时强调了顶管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因顶管施工的挤土效应对邻近高架桥基桩水平变形的影响,以无锡地铁青石路段1号地铁出入口为例,采用MIDAS GTS软件模拟浅覆土条件下矩形顶管顶进施工,计算在不同的顶管顶进距离、基桩与隧道间净距,以及不同的顶管开挖面顶进压力、管节与土体间摩阻力条件下的基桩水平变形。结果表明: 1)矩形顶管顶进施工时会造成邻近基桩发生沿顶进方向和垂直顶进方向的水平变形,且以沿顶进方向的水平变形为主; 2)不同于其他矩形顶管工程,浅覆土条件下基桩受顶管施工的影响范围约为隧道外4D(D为矩形顶管长边尺寸),基桩的水平变形随着净距的减小而增大,且当净距小于2D时,其水平变形呈非线性快速增加; 3)相对于开挖面顶进压力,管节与土体之间的摩阻力对基桩的影响更大,其水平位移变化可分为线性增长和非线性增长2个阶段。  相似文献   

6.
刘杰  梁梦秋 《路基工程》2015,(5):160-163
在软土地层中施工的广东佛山南海区多管小间距大断面矩形顶管工程,其施工难度较大,选用六刀盘矩形断面顶管机,并采用"1-3-2-4"跳格顶进方式,顺利完成了目前国内最大断面的矩形顶管工程。  相似文献   

7.
以上海市陆翔路-祁连山路贯通工程445m长距离大断面矩形顶管平行施工为背景,分析推导了大断面矩形顶管断面尺寸、极限覆土和平行顶管极限净距取值的计算公式。通过对地表变形、超孔隙水压力、顶管顶力及侧摩阻力实测数据的规律及发展分析,探讨了软土地区长距离大断面矩形顶管平行施工影响机理,可为今后类似矩形顶管工程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顶管施工对既有污水管道的影响,以郑州市轨道交通4号线商都路站1号大尺寸矩形顶管工程为背景,基于剑桥模型,建立矩形顶管工程施工的有限元分析模型,研究顶管顶进过程中顶管施工影响范围内典型纵断面和横断面的地表沉降变化规律。计算结果表明:1)对于浅埋顶管,顶管施工对地表的变形影响整体表现为沉降; 2)顶管机侧摩阻力、顶推力共同作用会造成地表短时间隆起,隆起范围为开挖断面后15~30 m; 3)污水管道主要影响隧道侧边上部范围土体水平应力的分布,对隧道深度范围内侧边土体水平应力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但是大大减小了污水管与管节之间土体竖向应力,减小幅度达到100 k Pa。  相似文献   

9.
《隧道建设》2014,(5):502-502
<正>由上海城建隧道股份公司设计研发的超大矩形顶管掘进机在郑州纬四路下穿中州大道隧道接收井准确进洞,圆满完成我国自主知识产权超大顶管装备在中原大地的"处女航"。郑州纬四路下穿中州大道,隧道位于郑州市郑东新区和中心城区分界线中州大道下方,采用矩形顶管机施工,施工过程中存在着大断面、长距离顶管顶进等技术难题,并且在顶进过程中还将穿越各类复杂的地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超深长距离曲线双管岩石顶管项目中顶进距离长、小净距曲线顶进、地质复杂等难点问题,采用适应性设计的刀盘及盾体、双极纠偏、智能化控制系统等顶管机研发技术,采用自动导向测量系统和膏浆技术、分段注浆等注浆减阻技术,采用高效的泥浆系统、严格的泥水作业管理等施工技术。结果表明:1)该种泥水平衡式顶管机满足长距离曲线顶管施工,采用智能化控制系统使设备操作及项目管理更为便捷;2)高压膏浆减阻配合常规触变泥浆分段注浆对顶管进行减阻,可有效减小顶管摩阻力,经计算实际顶力仅为理论顶力的60%左右;3)采用自动导向系统满足连续小角度、小范围的纠偏,可确保顶管机顺利出洞;4)高效的泥浆系统、严格的泥水作业管理可有效克服复杂地层、小净距双管带来的困难。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低净空环境下围护结构打设的施工难题和土体扰动问题,探索适应于低净空作业环境下敏感区域的新型钢管桩施工设备及技术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土压力平衡顶管机反力自平衡顶进技术和成桩技术结合,创新设计了一整套成桩用垂直顶管机设备,该设备可钻至设计孔深并将机头从钢管中回收,再灌注桩身混凝土成桩。本次垂直顶管桩成套顶管机和顶进植桩技术的研发将为未来垂直顶管桩的工程应用提供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12.
<正>2014年9月2日,随着2号顶管隧道的贯通,由中国中铁股份公司总承包的世界最大断面矩形盾构顶管隧道——郑州红专路下穿中州大道隧道4条顶管隧道全部贯通,后续还将进行洞内照明装修等施工任务。超大断面矩形盾构顶管隧道技术的成功运用,将促进我国矩形盾构顶管施工技术在多领域的推广应用。矩形盾构顶管技术具有减少施工扰动、避免大量拆迁、不影响正常交通等优点,可充分利用城市空间、缓解交通压力,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3.
依托上海市某矩形顶管工程实测数据,对超大断面矩形顶管施工引起的地表轴线沉降、剖面沉降和随顶进里程变化特点等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矩形顶管施工沉降控制要点。同时,结合实测数据探讨了Peck公式在超大断面矩形顶管沉降预测中的适用性,为同类工程沉降槽宽度系数、地层损失的取值提供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14.
该文以汕头市第二条过海水管顶管工程为例,确定了该顶管的贯通误差指标,对顶管导向测量期间的几项测量工序进行了横向误差的分配,包括控制测量,顶进孔和接收孔中心坐标测量,工作井内导向短基线测量,以及顶管施工过程中工具头后座中心的偏差测量等。通过该导向测量最终保证顶管的顺利贯通。  相似文献   

15.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2,(7):167-167
<正>日前,武汉地铁二号线王家墩东站号出入口矩形顶管顺利到达端口,这标志着武汉地铁下穿通道首次应用顶管施工获得成功。此次顶管施工的武汉地铁二号线王家墩东站号出入口全长62.4 m,净空为5 m×3 m,覆土厚度约为5.9m,坡度+3‰推进,采用6 m×4 m偏心多轴土压平衡式矩形顶管机进行掘进施工。设计共有管节41节,其  相似文献   

16.
以天津市津南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顶管工程为依托,在大管径顶管、长距离顶进、双排顶进、穿越高速公路、新型管材施工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针对顶管施工设备及方法的选择、施工中的控制技术及施工中的技术难题进行了多方面研究。  相似文献   

17.
周仲贺  王俊澎 《隧道建设》2018,38(12):2032-2039
为解决现有管节连接方式的弊端,有效提高管节连接施工速度,降低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及环境污染,依托新加坡汤申线Havelock站T221地下通道矩形顶管隧道项目工程实例,介绍大断面矩形顶管隧道管节内角部高强钢筋张拉施工技术。结果表明: 1)高强钢筋张拉技术适用于大断面矩形顶管隧道管节连接; 2)在张拉施工过程中使用到了新型注浆水泥和注浆设备,对传统张拉技术有一定的改进和优化; 3)本管节连接施工技术有效地增强隧道局部区域的整体性,操作简单,施工安全风险小,有效地避免了施工过程中的空气污染、噪声污染及光污染。  相似文献   

18.
薛青松 《隧道建设》2020,40(12):1717-1724
矩形顶管顶力作为顶进设计的重要参数,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计算公式。结合大断面矩形顶管的特殊性,在比尔鲍曼理论、管土与管浆部分接触理论基础上进行修正改进,将顶管机机壳摩阻力单独计算,推导出大断面矩形顶管的顶力计算新方法。结合苏州城北路大断面矩形顶管工程案例,将计算值与实测值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 1)采用比尔鲍曼理论计算上部土压力更为合理; 2)当形成稳定的泥浆套时,迎面阻力取1.1倍静止土压力,同实际情况吻合度高; 3)推导方法计算出的单位长度顶力与实测值较为接近,工程适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9.
马鹏  岛田英树  马保松  黄胜  周浩 《隧道建设》2022,42(10):1677-1692
首先,对矩形顶管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其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介绍当前矩形顶管技术主要的应用场景,并结合顶推力预测、注浆减阻、背土效应演化机制和控制对策、顶进过程中的地层响应模式和沉降计算、工作面稳定性评估等关键技术问题,对矩形顶管的理论研究进展进行回顾和讨论。其次,根据矩形断面掘进机的结构形式和切削方式,对国内外矩形顶管掘进机的开发现状及其分类进行介绍。最后,归纳当前矩形顶管在装备及工程应用领域面临的技术挑战,探讨矩形顶管技术的发展趋势,对矩形顶管装备智能化,矩形曲线顶进,长距离、大断面及复合地层等复杂场景下的矩形顶管技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0.
为分析类矩形顶管机头的挤土效应,采用理论与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将上海淞沪路—三门路下立交大断面类矩形顶管工程中顶管机壳体土压力及顶进阻力监测结果与规范理论值进行对比,并引入经验计算系数。研究表明:1)按土柱理论和朗肯土压力理论计算的顶管机壳体土压力偏小; 2)顶进阻力与推进里程呈线性关系,斜率为单位长度管道外壁摩擦阻力,截距为顶管机迎面阻力; 3)《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2008版和1997版中给出的顶管隧道单位长度管道外壁摩擦阻力计算方法均是以圆形截面为基准的,对于本工程的类矩形顶管隧道,2008版的计算结果较实际值小20%以上; 4)对于上海砂质粉土地层,控制土压力侧向系数建议取0.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