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柴油系石油在常压分馏时,沸点在180℃~350℃范围的产品,柴油的主要成分为烷烃和芳烃,一般认为属低毒和无毒物质。有关接触柴油引起职业危害的报道较少。但我们在日常卫生监督中发现沈阳机务段柴油库工人,由于长期大量的接触柴油,18名作业人员全部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皮炎。为探索柴油对接触者健康的影响,以便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改善劳动条件,采取防护措施、保护该项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我们对该段柴油库作业环境和接触柴油作业工人健康状况作了初步调查。  相似文献   

2.
西安机务段在给煤过程中,由于卸煤、装煤、整煤、机械抓吊、运煤的过程中而产生大量的煤尘,危害工人身体健康。过去认为,给煤是露天作业,而且煤尘浓度和隧道或煤矿开挖相比也低。因此对给煤工的煤肺预防,未予以足够重视。通过矽肺普查,发现从事给煤作业的工人胸片有明显尘肺改变。为了摸清给煤工煤肺发病情况,我们作了这次调查,现将有关资料小结报告如下: 一、劳动生产过程机务段给煤工,既是专职给机车上煤又是卸煤整煤的工种。在解放前,无机械设备,全靠人力作业,运来的煤下卸,卸后整理,用时用人力抬上煤台或机车上,煤尘较大,劳动强度亦大,因此吸入  相似文献   

3.
在电力机车的制造过程中,以甲苯为主的有机溶剂作为各种绝缘漆和油漆的稀释剂,其用量随着铁路动力电气化的发展而日益增加。研究有机溶剂对工人健康的危害,已成为铁路劳动卫生中关注的一个问题。为了探索苯系物对接触工人健康的影响,以便进一步采取防护措施,改善其劳动条件,我们对永济电机厂和田心机车厂制造电机和元件等车间进行了卫生学调查,并对接触苯系物的工人作了详细的健康检查,兹将调查结果报导如下: 一、对象和方法 1. 受试对象:毒物接触组和对照组共256人。接触组包括线圈、磁2、磁3、浸漆、元件和油漆  相似文献   

4.
1984年初我们对4个工厂的清铲工、扎固工、砂轮工及镁筑炉工等4个工种接触局部振动的工人117名,进行振动病体检及流行病学调查,以相同作业环境但不接触振动的工人83名为对照。同时对各种手持振动工具的振动参数作了现场测试,还就工人接振工时进行了记录。本文着重对上述工种工人,末梢神经感觉功能的危害情况予以比较和分析。  相似文献   

5.
1975年3月21日美国国家肿瘤研究所报道三氯乙烯可能引起小鼠肝细胞癌。国家劳动保护部门正注视其对人的职业危害,以便对工业上广泛应用的三氯乙烯有一全面认识。国家肿瘤研究所,在大鼠和小鼠用三氯乙烯做灌胃试验。各种动物均给高低两种剂量,每周五次。雌雄两性大白鼠给剂量为1000毫克/公斤或500毫克/公斤。雄性小白鼠给剂量为2400毫克/公斤,或1200毫克/公斤;雌性小白鼠剂量为1800毫克/公斤,或900  相似文献   

6.
柴油系石油在常压分馏时沸点在180℃~350℃范围的产品,工业上用于燃料和清洗。在清洗机件时,一般认为柴油是低毒和无毒,很少引起接触性皮炎。据我们对某内燃机务段高压泵车间从事柴油清洗内燃机车喷嘴作业工人的观察,柴油能引起接触性皮炎。本文提出调查结果和初步讨论。一、对象与方法某内燃机务段高压泵车间共10名工人,均作为调查对象。其中女工6名,年龄在22~27岁之问,平均为25.7岁;男工4名,年龄在24~36岁之间,平均为30.7岁。从事本职工令在4年以内。调查对象既往体健,无皮肤病及过敏性疾病史。检查项目按设计表格,由专人负责进行。  相似文献   

7.
三氯乙烯(C_2HCl_3)属不饱合的脂肪卤代烃类,是工业上常用的溶剂之一。在文献中,三氯乙烯对人体影响的研究,屡有报导。在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为进一步做好职业病,职业中毒防治工作,我们于一九七五年六月~八月间对接触三氯乙烯工人作了检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西昌铁路分局有峨嵋内燃机务段(简称峨机段)和西昌内燃机务段(简称西机段)。承担内燃机车运用、检修、架修工作,日常产生一定量含油为主的工业污水。污水未经处理排入两个段附近的沟渠,对其下游数千亩农田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峨机段于1977年8月建成一座占地为5亩处理水量160m~3/h的一级波纹斜格板加气浮选的除油设备;西机段于1980年8月建成一座占地为1.1亩,处理水量30m~3/h的两级波纹斜格板加气浮选的除油设备。两个段污水都经除油后才排放。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确定该建设项目的总平面布置、生产工艺及其布局、辅助设施等方面以及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各种职业危害因素的种类、产生的主要环节、浓度或强度,识别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危害程度及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的防护效果,提出合理、可行的防护对策,确保建设项目正式投产后其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从而切实保护劳动者健康。方法通过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收集数据和资料,并结合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水平和定量分级结果,对试运行期间职业卫生管理措施、作业人员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及职业健康影响进行评价。结果该建设项目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职业病有害因素有噪声、高温、铅烟、二氧化锡、氢氧化钾、氢氧化钠、甲醇、二甲苯、环己酮、乙苯、乙酸丁酯、乙酸乙酯、氢氧化钠、硫酸、氯化氢、硫化氢、工频电场、环氧树脂等,该企业采取了相应的防护措施。根据检测结果分析,所测作业环境中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和强度均符合国家标准。结论该项目属“严重职业病危害建设项目”。根据该项目现场调查情况、检测结果以及采取的防护措施判断,该建设项目针对以上职业病危害因素采取的整体防护设施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手把电焊作业,在整个铁路系统,遍及各个站段现场单位,分局所属以机务段、车辆段工人最多。电弧焊接是借助触点局部产生的6000~10000℃高温熔化金属,使两个部件接合。由于焊条和焊接件在电弧的高温作用下,局部进行着复杂的冶金反应,因而产生的各种有害气体、粉尘、温度和电弧光等多种因素,污染生产环境,共同作用于电焊工的身体,影响电焊工的健康,其中以锰的烟雾危害最大。为贯彻毛主席的“六·二六”指示,贯彻予防为主的方针,积极防治职业危害,我们组织了对遵义机务段电焊间的劳动条件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对安康铁路分局两个电力机务段的大气环境质量做了评价,得出电力机务段的环境质量在轻度污染范围内。这种环境,不会对人类及其它生物有较大的危害。  相似文献   

12.
铝电解生产过程中,从电解槽散发出大量的有害物质,其中以氟化氢、合氟粉尘及沥青挥发物,对人体危害较大,而且污染环境较为严重。慢性氟中毒导致工业性氟骨症、粉尘可引起尘肺。我们对某厂铝电解车间230名接触尘氟工人(包括有尘氟接触史的人)进行了临床、化验、X线等检查。本文着重对胸部X线资料进行分析,讨论,以提高对尘氟胸部损害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有机溶剂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用大鼠连续接触三氯乙烯或者四氯乙烯一个月,对脑內各部位神经传递介质或其前质的含量变化进行了研究。接触四氯乙烯时,线粒体內的多巴胺稍减少,而接触三氯乙烯200ppm时则稍有增多的倾向;四氯乙烯400ppm和三氯乙烯800ppm时,下丘脑的去  相似文献   

14.
张良 《西铁科技》2009,(4):27-29
机车在机务段整备作业时,如道岔位置错误,可能会发生挤道岔事故。为预防此类事故的发生,本文设计了一种道岔连锁系统,并在西安机务段段内安装运行,同时结合实际运用情况进一步改进,成功安装在西安机务段东折返点、西折返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保证了机车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5.
铁路车辆滑动轴承的轴瓦滑动面系用耐磨合金衬垫,其成分有铅78.05%,锑14~15%,锡4~5.5%等。在更换轴瓦滑动面合金时,则有熔融,浇铸铅锑合金及抛旋瓦面等工序,因而有铅、锑的蒸气及粉尘逸散于工作环境空气中。铅、锑共存,由于铅的毒性较大,以往对于铅危害的调查研究较为广泛而深入,而对锑危害的报导,则甚逊于铅。长期使用铅锑合金,在重视铅中毒的同时,锑对工人健康的影响亦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因此,我们对接触铅锑合金的工人受锑的影响作了初步调查。  相似文献   

16.
我们在上海第一医学院劳动卫生教研组的协助下,应用阳极溶出伏安法,对上海机务段、南翔机务段、上海东车辆段、上海车辆段、南翔配件厂5个单位的铅作业工人49例进行了血中铅的合量测定,同时选择了不接触铅42例作对照比较。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与评价某广告标识制作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及防护设施。方法采用检查表法、类比法、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结果明确广告标识制作行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提出科学、合理、经济和有效的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防止职业病和急性职业中毒的发生,保护工人的身体健康。结论加强监督管理,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落实各项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机务段业务现状及业务流程的分析,基于信息联锁和管控一体化的技术理念,提出机务段作业的一体化运营方案.构建统一的作业管控平台,实现机务段作业的计划精细化、作业自动化、安全防护智能化,提高机务段作业效率,加速机车周转.  相似文献   

19.
手把焊接工作时产生锰烟,石家庄铁路机务段为了消除锰对工人健康的危害和大气的污染,安设了电焊通风净化机组,为探讨其作用,做了调查,评价如下。机组简介机组是一个立式长方体,旁侧吸气罩安装在机  相似文献   

20.
铁路部门手持振动工具使用相当广泛,机车和配件的制造和修理过程中从事振动作业的人数不少,在职业危害中占有很大比重。为了了解西安铁路地区手持振动工具对工人危害情况,为接振作业的卫生管理工作提供依据,我们于1990年1月对西安地区部分手持接振工种作业工人局部振动病的危害情况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并对振动工具的4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