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兰州市中心四城区为例,针对兰州市地形狭窄高差起伏明显、用地紧张、交通组织困难、现有慢行交通系统不完善等问题进行调查分析,以公园城市理念为导引,分区、分级梳理慢行交通系统症结,市内四区与市外协同郊野联动构建慢行交通大系统;从慢行道路控制、慢行驿站系统、慢行指示系统等方面为侧重点进行分析建设.系统化构建绿色、低碳、高效的慢行交通运转体系,继而通过慢行系统联系公园城市各功能区块,激活城市各功能区之间的联系,使慢行交通系统承担更多的城市功能.  相似文献   

2.
王琴  郝琳哲 《公路》2024,(1):212-218
随着城市的高速发展和伴随而来的一系列环境问题,建设低碳城市、倡导绿色出行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绿道慢行系统在规划绿色交通网络、营造低碳生态环境等方面与低碳城市相契合。基于对低碳生态理念的解析,分析了绿道慢行系统的低碳生态设计策略,并以武汉东湖绿道为例,从构建绿道生态网络、连接慢行交通系统、营造舒适慢行空间、建设人性化服务设施、打造智慧游览体验等5个方面对东湖绿道的低碳生态理念进行了诠释,探讨了绿道慢行系统低碳生态设计方法,以期能为绿道慢行系统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李海峰 《交通科技》2013,(Z1):98-101
以苏州为样本,简要剖析了当前国内外发展慢行交通的现状和经验,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人们的出行方式及出行需求,特别提出"沿水、沿城、沿景、沿街、沿路、沿轨"的思路,打造独具苏州风味的慢行交通。同时,前瞻性提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慢行交通建设不能仅仅局限于城市道路,还要考虑"进城"公路、其他公路和水上交通,从全社会、全路网、综合交通的角度来统筹思索慢行交通的规划、布局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针对大连中心城区慢行交通现状特点,制定慢行交通系统发展目标,确立了"充分保障步行交通,适度发展自行车交通"的发展定位,提出以交通功能为主的步行交通系统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方案。依托大连丰富的"山、海、城"等景观资源,构建以生活休闲功能为主的"三级、七式"特色慢行系统,为其他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5.
上海新一轮规划着重绿色、低碳的可持续发展,强调城市建设的宜居宜业。慢行作为承载人们日常生活的一种出行方式,在提高人居生活体验、促进城市和谐发展、助力绿色低碳生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新一轮城市规划中,对应上海中心城和新城不同的发展现状、发展定位和发展方向,结合相关导则、规范的要求,提出适应性的慢行交通系统构建方式及应用场景。  相似文献   

6.
2015年,在城市快速路、轨道交通基本形成骨架的基础上,武汉市提出"让城市安静下来"[1]的城市建设新理念,力推慢行交通建设。阐述武汉市慢行交通的特征,从面层、线层、点层三方面总结了武汉市慢行交通体系构建和示范项目建设的经验和实施效果。对持续推进慢行交通建设提出了4个方面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安立路是北京北部地区最主要的南北向通道,是回天地区主要对外通勤走廊。通过对走廊带现状、出行特征进行分析,掌握总体交通设施供给特征,围绕绿色交通建设的影响因素,全方位、系统性梳理存在问题,提出具体解决对策和实施方案,打造集公共交通、慢行系统、智慧交通为一体的综合示范走廊。  相似文献   

8.
《公路》2017,(4)
总结传统的交通规划方法带来的问题,为契合新型城镇化发展要求,从道路体系构建、慢行场所营造、公交系统规划和停车设施设置等4个方面提出基于人性化的交通规划策略,构建"慢行、公交"交通体系,引导居民出行回归绿色交通方式。应用该策略对平潭金井湾组团交通系统规划进行探索和研究,以构建高品质的城市交通环境,能够为其他地区的城市规划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9.
以哈尔滨松花江避暑城的道路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该区域的交通特性,总结并提出了具体的道路规划要求,在此基础上,对避暑城的路网布局、过境交通引导、慢行系统布置、道路等级划分、道路横断面组织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规划设计,有关经验可供相关专业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0.
慢行交通是以步行和自行车交通为主体的绿色交通。以常州市为例,解读了常州市慢行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常州市慢行交通的发展战略目标。分析了常州市慢行交通的实施案例,希望通过实践来引导城市慢行空间及慢行网络的建设,满足居民安全慢行、舒适慢行、健康慢行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旅游区配套交通设施作为重要基础性设施是旅游区开发建设的重点。该文以上海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欢乐谷水上运动中心配套交通项目为例,论述旅游区交通设计的内容及要求,并重点探讨旅游区配套交通设施的布局设计。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治理城市交通拥堵的深入实施,济南交警逐步认识到"以车为本"治堵思路的实施只会进一步刺激小汽车的增长和使用,并逐渐向"以人为本"治堵思路转变,努力打造"慢行交通与公共交通并重"的绿色交通出行体系,倡导绿色、低碳出行,调整市民出行结构。近年来,按照"行人—非机动车—公交车—  相似文献   

13.
随着近年来经济、社会公共设施的快速发展,交通设施投资的增加,使道路交通有进一步发展,但是,部分城市交通管理部门仍重视道路机动车道功能优先,导致慢行系统基础设施的落后、投入较少或不合理规划,从而逐步显示出慢行交通出行不便的问题,或一些障碍,难以营造出高品质的交通出行环境,无法展现城市活力与魅力。本文从慢行系统建设需求、建设必要性、现状情况等内容论述,提出一些精细化设计的思路,以满足当前道路交通高品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何帆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3,(7):282-283,23
慢行交通是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低碳交通的重要策略之一。慢行交通使用者对于慢行交通系统具有安全性、舒适性、通达性的要求,提出了基于以上三个评价指标的慢行交通系统基础设施的评价方法及模型,推荐采用用户打分和专家评价的方式,得到评价指标的权重,通过分层加权的方式得到慢行交通系统用户满意度。并对道路基础设施的设计者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人本位的慢行交通在市政建设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行交通作为绿色交通的一部分对缓解城市交通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在市政建设过程中应该予以高度重视。该文通过分析慢行交通在规划、设计及管理等各个环节中存在的几点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采用人本位的理念、合理配置道路资源、改善道路辨识条件、完善过街设施的时空布局,以及提高慢行环境的安全舒适度等具体的措施,用以完善慢行交通系统。  相似文献   

16.
张强 《公路》2023,(3):294-299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机动车保有量剧增,严重影响到城市交通质量和人们的生活环境。建立慢行交通系统改善交通环境,成为实现绿色出行的一种有效解决方式。现从城市道路交通发展现状出发,结合境内外建设、管理经验,从规划、设计、管理方面对城市交通慢行系统进行应用分析并进一步优化。在现有城市慢行系统网络规划基础上,提出慢行系统以短距离出行为宜,在保证交通安全,道路顺畅条件下,融合旅游观光、商业贸易、娱乐休闲,建立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慢行系统。在慢行道路空间利用中,采取立体交通系统设计,根据地面、地下和架空立体空间进行人流车流分组方式,合理利用共用交通、助力车、步行来实现不同类型交通出行衔接。从保障性、舒适性、公平性、效率性4个角度建立了慢行交通的评价指标体系,为城市慢行系统设计和开发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依托清江亲水走廊景观空间布局,以交通分流理论为规划策略,构建了完整的交通系统网络.首先从宏观的角度介绍了项目的规划背景及规划策略;并以此为基础,探讨了景区内外交通系统规划与组织,梳理了景区内部交通与社会车辆、旅游大巴、公交车、出租车等对外交通方式的衔接,为景区内部交通营造了良好的出行环境;最后从结构划分、系统分级、观光路径推荐三个方面提出了慢行交通系统的规划布局,为形成宜人、舒适、安全的慢行通行空间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8.
自行车交通是低碳交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崇明东滩生态城启动区自行车规划重点是自行车租赁系统和自行车通道系统。提出了租赁自行车总需求、配车数的计算方法,自行车租赁点的层次体系与划分标准;规划了东滩启动区的租赁点总体布局,给出了不同类型租赁点的平面布置方案。运营模式采用企业与政府合作的"PPP"建设模式。东滩生态城自行车通道网络由常规道路、慢行专用通道两个系统组成。规定了不同通道的最小自行车道宽度,并进行了不同道路的横断面设计和通道布局规划。最后对东滩自行车租赁点可达性和自行车通道密度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9.
王正同  吴奇峰  刘洋 《公路》2024,(3):326-332
雄安新区是我国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雄安新区规划纲要提出绿色交通出行比例达到90%,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比例达到80%的交通发展目标。遵循雄安新区公交优先、慢行友好的“绿色出行”指导思想,响应省委省政府关于雄安新区“妙不可言,心向往之,繁华不堵”的交通发展目标,以中交未来科创城为例,对“绿色出行”目标导向下的新区交通规划设计进行研究。围绕“交通有序畅通、街道活力繁华”的核心理念,以“先静后动、先人后车、先快后慢”为原则,从慢行交通、公共交通、静态交通、交通组织和智慧交通五大方面入手,研究提出:(1)净化地面交通、创新支路断面,构建慢行友好的活力街区;(2)“全时空”覆盖、“全过程”衔接,创新极致服务的地面公交;(3)价格调控、巧妙设计,合理引导小汽车交通;(4)支路右进右出、动态信号配时,科学组织干路交通;(5)智能驾驶多元化场景、定制智慧公交学生接送系统,打造智慧交通示范园区等规划创新策略与方案。规划思路突破了传统,是雄安新区绿色出行目标下智慧交通模式的创新与探索,以期为雄安新区其他新区绿色交通系统构建提供规划样板,为雄安新区实现“90/80”绿色出行目标贡献中交智慧。  相似文献   

20.
慢行交通主要是满足居民短距离出行需求,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的必经换乘方式,也是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慢行交通与公共交通一体化衔接问题成为影响居民绿色出行方式选择的一项重要指标;通过慢行交通与常规公交、快速公交及轨道交通3种公共交通方式的换乘停车场规划设计,使得"慢行+公交"换乘停车设施在建设中有理可依,供设计者视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规划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