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简介】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是交通部设置在长江三峡河段,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该局集船闸、海事、航道、调度、通信为一体,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其主要职责是负责长江三峡、葛洲坝水利枢纽通航建筑物及其配套设施的运行、维护,确保辖区水上交通安全畅通和航道设施、通信设备的维护与管理,对两坝过往船舶实行统一调度指挥。  相似文献   

2.
11929.2亿吨     
<正>据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2015年工作会暨四届一次职代会上消息,去年三峡通航安全保持"双零",安全形势创历史最优,三峡船闸共安全运行10794闸次,通过量11929.2万吨(含客船折合运量1031.2万吨);葛洲坝三座船闸共运行18619闸次,通过量11772.5万吨,同比均大增长,创历史新高,枢纽航运效益进一步安全高效发挥。据了解,去年三峡辖区水上零沉船、连续4年零人员死亡,无发生船舶漂流撞坝事故、污染事故,客渡船17年安全渡运无事故,安全形势持续稳定。  相似文献   

3.
综合信息     
《西部交通科技》2012,(6):I0002-I0003
我国成立首个内河枢纽通航技术研发基地 日前,我国首个内河枢纽通航技术研发基地在湖北宜昌挂牌。该基地是交通运输部长江航运技术行业研发中心的重要基地之一,依托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建设。  相似文献   

4.
6月16日上午8时50分,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向世界宣布: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三峡工程船闸开始试通航。“神州号”豪华游轮以及其他船只历时2小时18分钟,成功地通过了闸门。这标志着当今世界最大的蓄水航运工程——双线五级永久性船闸,经过10年的建设,已全面开始通航。三峡江段过去碍航、断航的历史宣告结束,长江航运将进入一个新的黄金发展时期。消除滩险,蓄水航运今年6月1日,长江三峡工程迎来了令中华民族为之振奋的时刻:巍巍三峡大坝正式开始下闸蓄水。10天后,水库水位就升至135米高程。三峡蓄水的一个最直接的效益,就是为三峡永久船闸通航提…  相似文献   

5.
<正>2007年5月14日,三峡船闸通过三峡工程验收组验收,完建期正式结束。三峡船闸通过能力的提高将对长江航运产生直接影响。一、三峡水利枢纽通航设施状况  相似文献   

6.
水上通航环境对船舶通航航行安全具有重要影响,利用虚拟航海技术在开工前对其建造对通航环境的影响进行仿真研究,具有其它方式无法比拟的优势。文章以具体港航工程建设为例,对应用虚拟航海技术的方法、步骤和内容进行通航环境论证并说明,表明其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随着近年湄洲湾港口建设步伐的加快,船舶大型化明显,通航密度不断增加。由于LNG船舶进出港采取交通管制措施、个别作业区码头回旋水域占用主航道影响航道通航能力,唯一的进港主航道将无法适应湄洲湾港口快速发展的要求。本文在分析湄洲湾航道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开辟湄洲湾第二通道方案,并提出提高航道通航能力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8.
新资讯     
<正>新版成山角"两制"6月施行据悉,自6月1日起,经国际海事组织正式审议通过的新版《成山角水域船舶定线制》及《成山角水域强制性船舶报告制》将正式施行。新版船舶报告制将利用AIS的信息功能减轻报告负担,届时每年需要人工报告的船舶数量将从目前的12万艘次左右下降到3.5~4万艘次左右,降幅近7成。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内河航道通航安全性,对影响内河航道通航尺度条件、通航水流条件、通航气象条件、河床边界条件、航道布局条件的因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管理手段,包括应用水文测量及预测技术保障通航水流条件、应用航道清淤技术保障河道边界条件、应用智能船舶技术保障航道布局条件等,以期提高内河航道的整体通航水平。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三峡枢纽通过能力不足与日益增长的运输需求之间的矛盾,研究提出了推进过闸船舶船型标准化、提高过闸船舶装载率等主要措施以及新建三峡三线船闸、完善翻坝基础设施等工程手段,以期提高三峡枢纽综合通过能力,促进三峡枢纽航运效益的发挥。  相似文献   

11.
基于物联网的内河航运感知平台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研究背景《国务院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国发[2011]2号)正式公布,要求把发展内河水运作为建设综合运输体系的重点任务。根据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关于首批国家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及基础标准研究实施方案的复函》(发改办高技[201 1]2058号),交通运输部组织在长三角地区(浙江省、江苏省、上海市)开展内河航道网及京杭运河水系智能航运服务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利用物联网感知技术,建设覆盖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的船舶监管网络,提升水路通航状况的全方位实时感知和协同互动能力,提高内河通行效率,实现跨地区、跨部门的航运信息资源整合与综合利用,为内河航运物流服务多式联运协同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隆安航道站大捆、小捆信号台为研究对象,介绍了通航信号台未安装应用通航信号远程控制及视频监控系统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通航信号远程控制及视频监控系统的关键技术问题与解决方案,同时介绍了通航信号远程控制及视频监控系统安装应用的方法,并评述了该系统运行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文章阐述了百色辖区内河的通航环境、渡口渡工特点和营运渡船状况,分析了远洋航行定位技术在百色右江客渡船舶上运用的可行性,并提出了利用船载GPS设备进行内河海事监管的具体措施,为提升海事监管能力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贾进 《综合运输》2006,(8):126-128
根据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的决定,三峡船闸将于2006年汛后开始实施第一和第二闸首完建工程。三峡船闸完建期间,船闸通过能力不能满足船舶过闸需求。为此,必须采取旅客翻坝、煤炭限量管理、货物分流、保障重点等综合措施,有效地做好三峡船闸完建期客货运输工作。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古雷港区东山湾水域夜间航行各项致险因素的研究,提出了规范船舶交通流方面、完善助航标志配布方面、夜间灯光环境方面、港池通航条件方面等各项通航条件的优化措施,并以此为依据提出有序开展夜航和全面开通船舶夜航的建议:对夜间船舶通航风险采取分级分类管控,对夜间重载进出港船舶应采取比空载船舶更加严格的管理和要求,同时,建议东山湾水域夜间污染防治能力和人员救助能力应能够适应全面放开夜航后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文章针对大藤峡水利枢纽通航建筑物规模小、过坝货运量不断增大的现状,结合原设计通航建筑物规模,提出了调整大藤峡水利枢纽通航建筑物规模的6个方案,同时通过对6个调整方案的船闸通行能力进行计算分析,获得了满足远期运输需求的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17.
《西部交通科技》2010,(4):I0004-I0005
2010年4月13日,世界首套水力式升船机设备卷筒同步系统通过工厂试车验收。这是全球高坝通航技术的一次全新尝试,也将成为中国第一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水力式升船机。  相似文献   

18.
西江航道实行船舶定线制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船舶定线制是国际上通行的实行水上船舶交通管理的一种形式,它对于规范船舶的航路,避免船舶过多交叉航行,减少船舶交通安全事故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西江实行船舶分边通航为例,对实行船舶定线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建议通过分流和分道来防止或减少船舶发生碰撞、搁浅、触礁等水上交通事故。  相似文献   

19.
<正>2019年10月25日,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发布《2020年全球船用燃油限硫令实施方案》(以下简称"限硫令"),自2020年1月1日起,国际航行船舶在中国管辖水域不得使用含硫量超过0.50%m/m的燃油(以下简称"合规燃油"),进入我国内河船舶排放控制区不得使用含油量超过0.10%m/m的燃油(以下简称"不合规燃油")。同时,船舶不得在我国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区内排放开式废气清洗系统洗涤水。作为水运大国,限硫令实施将为中国船舶减排、空气质量改善带来哪些利好?又对监管政策、  相似文献   

20.
从2011年始,三峡船闸通航能力不足已制约到长江水运跨地区运输,如何提升长江沿线通道运能成为关注热点,建立多方式线路运输通道是必然的解决路径。本文从运输需求、运输能力、建设技术、成本和建设周期五个方面研究,提出了建设沿长江重载铁路作为解决方案,尽快提升沿江综合运输通道运能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