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据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局(NHTSA)1995年死亡人数统计,轿车车祸死亡人数为30840人,其中正面碰撞(包括正前方、偏前方、斜正前方、斜前方)占62%;侧面碰撞(包括正侧面、斜侧面)占25%:尾部相撞占5%;翻车占4%;其它4%。我国1994年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统计,正面碰撞占30%;侧面碰撞占21.9%;尾部相撞占9.8%;翻车占8.4%;同向、相向、刮擦占8.2%;其它21.7%。由此可见,在研究汽车碰撞事故中,对正面和侧面碰撞均应加以足够重视。 安全气囊是一种汽车乘员辅助被动式安全保护系统,  相似文献   

2.
乘员安全气囊系统是汽车被动安全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当车辆发生碰撞时,安全气囊可以避免或减轻驾乘人员的伤亡。但现在安全气囊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安全气囊在低速时打开。当乘客偏离座位,或未系安全带时,安全气囊仍起作用;乘员不论是男性、女性、小孩或无人时,不管碰撞速度大小、碰撞严重程度等安全气囊都要打开,这样可能反而会使乘员受到伤害。因此德尔福集团开发了智能型安全气囊,它可根据乘员的重量、身高、大小、就座位置、车座位置、是否佩戴安全带、碰撞的程度、碰撞速度、碰撞方向等提供双级的安全气囊或安全气囊不工作,这样可大大减轻驾乘人员的伤亡。如乘员是小个男性、女性时,安全气囊膨胀70%;是小孩时安全气囊不打开;碰撞虽然超过门槛值,但不很激烈时安全气囊膨胀70%;当碰撞激烈时,安全气囊全部打开。  相似文献   

3.
周晓飞 《汽车维修》2008,(11):12-13
汽车发生碰撞时,在惯性力的作用下,驾驶员的上半身很可能与风挡玻璃或方向盘发生二次碰撞,副驾驶员也很可能与仪表台发生二次碰撞, 后排乘员则可能与前排座椅发生碰撞。此外,在侧面乘员同样有可能与车门或门柱等发生碰撞。安全气囊装置(SRS)就是在汽车发生一次碰撞与二次碰撞之间的120ms内,在驾驶员、副驾驶员及乘员与车内方向盘、  相似文献   

4.
翻车安全气囊 发生翻车事故时,安全气囊将打开,填满乘员与车顶之间的空间。 ●工作原理 翻车安全气囊源于现在的卷帘式安全气囊技术,但安装了新一代传感器,监测翻车情况。与用于碰撞保护的安全气囊相比,翻车安全气囊的传感器首先要测量轴线运动的减速情况,并且安全气囊的打开时间要晚一些,因为翻车发生的时间比碰撞要长。  相似文献   

5.
为了保护驾驶员和乘员的安全,开发汽车的被动安全装置势在必行。本文从分析汽车碰撞原理入手,提出了设计汽车安全气囊装置的依据和重要性;介绍了汽车转向盘内藏机械式安全气囊装置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以及在设计该装置的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汽车安全气囊是自动为乘员提供碰撞保护的系统。所谓“自动”是指车上乘员不需要做任何动作,一旦发生碰撞事故时,就会受到该系统的保护。在国外,随着越来越多的汽车装备了气囊,交通事故死亡率已有所下降,尽管如此,气囊并不能取代安全带,而只能作为乘员的辅助约束系统。 现将安全气囊的作用以及使用中的问题阐述如下: 1.气囊的作用 在乘员使用安全带的情况下,气囊有助于减轻胸、头和面部在碰撞时受伤的严重性。  相似文献   

7.
2001款广本雅阁(2.3)装备有驾驶侧气囊和前乘客座气囊,当车辆发生正面碰撞时,碰撞传感器和安全传感器将检测出汽车碰撞强度信号,一旦碰撞冲击力超过气囊微处理器的设定极限值,气囊电脑将立即接通点火器电路,将充气剂引燃,产生大量气体,在极短时间内将气囊充气,以缓解对驾驶员及前乘客的冲击,从而保护驾驶员和前乘  相似文献   

8.
一、车载安全气囊的工作原理 高速运动的汽车遭遇车祸时的绝大部分情况是车与车发生碰撞或车与障碍物发生碰撞,在这第一次碰撞发生后,车辆损坏并迅速改变运动状态,但车内乘员因惯性仍然保持原来运动状态并碰撞车身内部构件(转向盘、仪表板、前风窗玻璃等)形成第二次碰撞,这第一次碰撞是造成乘员伤亡的主要原  相似文献   

9.
在安全气囊系统(SRS)设计中,需要SRS能够精确感应汽车发生的碰撞,并按照程序判断碰撞事故的严重程度。文章采用滚球式碰撞传感器来检测和判断汽车发生碰撞后的撞击信号。汽车发生碰撞时,滚球式碰撞传感器能根据汽车的速度和加速度大小,自动选择安全带预紧器动作或与安全气囊同时工作,从而避免了气囊的浪费。滚球式碰撞传感器具有结构简单、抗干扰能力好、制造成本低以及使用维护方便等优点,已经成功用于多款车型。  相似文献   

10.
汽车安全气囊点火控制算法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建群  张金换 《汽车工程》1997,19(1):11-14,28
本文提出一种安全气囊点火控制算法。这种算法是对移动窗内的减速度信号进行积分,得到一个指标,然后根据台车碰撞试验的图像测量结果和电测量结果,确定点火阈值。经过多次台车碰撞试验,证明了这种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双级气体发生器是自适应安全气囊技术之一, 汽车的碰撞传感器能读取汽车碰撞严重程度。在低碰撞情况下,仅打开第一级气体发生器;在严重碰撞时,第二级气体发生器将点火。此外,在激烈碰撞时,双级气体发生器也能按乘员的体重和大小加以调节,以提供更好的保护  相似文献   

12.
汽车安全气囊点火控制算法可靠性模拟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计算机模拟产生大量汽车碰撞曲线,并根据蒙特卡罗方法对一种汽车安全气囊点火控制算法的可靠性进行了模拟检验。检验效果良好,同时经台车碰撞试验证明了这种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文章简要阐述了针对C-NCAP侧撞要求中对于改进乘员保护所需的工作,基于侧面碰撞试验结果,分析了侧面气囊对乘员姿态控制和身体各部位的保护机理,提出了侧面气囊的设计思路。并结合某一车型的实际侧面碰撞性能提升开发过程,利用多次侧撞台车试验优化了侧面气囊并在整车侧撞试验中验证了气囊对假人胸部和腹部在C-NCAP中最易失分部位的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4.
刘迪辉  何文  高晖  钟志华 《汽车工程》2007,29(6):465-469
围绕特种条件下运载工具碰撞中的乘员保护装置开展仿真计算研究。所涉及的特种条件包括地面和水面运载工具的高速复杂碰撞以及航天运载工具着陆时的复杂碰撞条件,同时也包括对乘员保护装置的质量限制、防爆性能要求和环保性能要求等。根据工程实际的需要,对所发明的复合式高性能安全气囊和复合结构护颈器这两项特殊的乘员保护装置进行了仿真建模、仿真分析和参数优化。仿真研究表明所提出的技术方案能在给定的特种碰撞条件下对乘员提供有效的保护。  相似文献   

15.
<正>2010年8月3—5日下午,在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的碰撞试验室内,天津一汽夏利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夏利牌TJ7133UE3型轿车(N5)成功完成了C-NCAP碰撞试验。  相似文献   

16.
安全气囊技术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鹰 《汽车技术》1998,(4):32-33
1引言随着我国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各大城市间的高速公路越来越多。毋庸置疑,高速公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是也相应地产生了许多交通问题。由于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很快,因此,一旦在行驶时发生故障,驾驶员往往来不及反应,容易发生事故,甚至造成多辆汽车追尾相撞的恶性事故.为了在发生碰撞事故时,尽可能保护乘坐者,减少伤亡,国外已开发出一种新产品──安全气囊.它可以安装在车门、座椅、转向盘、仪表板等位置.在汽车碰撞时,安全气囊能够迅速充气膨胀以阻挡乘坐者,防止他们撞上汽车的刚性部件,从而达到保护乘…  相似文献   

17.
奔驰汽车公司自1967年开始研制安全气囊,于1980年进入批量生产。在这期间,他们进行了250次的实车碰撞试验,进行了约2500次台架碰撞试验,并同时进行数千次的零部件试验,从而成功开发了奔驰汽车安全气囊及其故障报警系统。近年来,又有大量的研究成果应用于新型的安全气囊中,使奔驰汽车安全气囊始终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奔驰汽车安全气囊主要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18.
在’95底特律国际汽车展上奔驰公司展示了一种命名“X气囊”的环形乘员保护系统。该系统目前尚处于试制阶段,将在几年后成批使用。使用它,可以减轻公路交通事故(例如正、侧面碰撞和翻车)的严重后果。保护系统由7个不同的装置组成,包括17个  相似文献   

19.
安全气囊是自动为乘员提供碰撞保护的系统,已成为了决定一款车安全性的重要指标之一。文章主要就某车型安全气囊的质量问题,进行现状调查,分析装配过程及相关零件的影响,确认要因,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进行结构优化,降低问题故障率,提高整车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论述了安全气囊点火算法的理论依据,计论了点火条件和最佳点火时刻与实际点火时刻的确定方法;分析了碰撞感应系统的研究进展,指出了正面碰撞和侧面碰撞感应系统传感器布置的基本原则;论述了点火判断指标的实质意义,分析了常见点火算法的特性,并提出了验证点火算法的几种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