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速铁路连续刚构加劲钢桁组合结构桥梁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银西高铁漠谷河2号特大桥(97+2×180+97)m连续刚构加桁组合结构为工程背景,计算不同桁长及桁高对主梁变形的影响,分析梁桁连接方式以及钢桁的加劲效果,提出控制主梁徐变变形的有效措施,解决大跨度连续刚构加劲钢桁组合机构桥梁设计中的关键问题,为该结构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二次预应力组合结构在高速铁路桥梁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高速铁路桥梁对于徐变上拱度有着严格的限值,若徐变上拱过大将严重地影响铁路桥梁的使用性能,甚至危及行车安全等问题,提出将新型二次预应力组合结构应用于高速铁路桥梁。这种结构将混凝土分2次浇筑,与之相应的预应力筋分2次张拉,以此既分散结构的预应力度,又使结构满足受力要求,最终使上拱变形减少。通过对这种结构与常规预应力结构铁路桥梁的分析比较,证明二次预应力组合结构可大大减小徐变上拱度,而且具有良好的受力性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高速铁路声屏障声学计算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多通道阵列式声源识别系统和多通道噪声振动实时采集分析系统,对京津城际和京沪高速铁路列车运行状态下的噪声源、空间声场分布以及声屏障降噪效果进行测试和分析。将高速列车声源等效为下部噪声和上部噪声两部分:下部噪声以轮轨噪声和车体气动噪声为主,其声源等效位置确定为轨面以上0.6m处;上部噪声以弓网噪声为主,其声源等效位置确定为轨面以上3.3m处。由此提出基于双声源作为等效声源和以1250Hz作为等效频率的高速铁路声屏障声学计算模式,给出声屏障插入损失和加长量修正计算公式,所得到声屏障的声学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  相似文献   

4.
杨勇军 《科技交流》2007,37(4):79-82
根据实测沉降的比较,结合沈哈客运专线沉降的理论计算,表明桩端持力层的性质对桩基的沉降性状具有显著的影响,并分析了影响桩基沉降计算准确性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高锋 《铁道建筑》2002,103(2):19-22
介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荷载组合规则——Turkstra组合规则及JC组合规则,并推导其理论依据,为桥涵设计从容许应力法向极限状态法过渡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高速列车在桥梁墩台基础上产生的动荷载是计算桩基础累积沉降的重要参数。系统地测试了不同车速和车型在桥墩不同部位引起的动位移、加速度及墩身动应变,得到了不同跨度桥梁基础的动荷载参数。结果表明:桥墩动力响应(动位移和加速度)从梁端、墩顶到承台顶衰减显著。动位移与轴重、基础与地基土的整体刚度密切相关。桥梁支座具有降低加速度的作用。桥跨长度越长,动荷载越大,动荷载幅值约为动荷载峰值的20%~30%。动荷载可以用正弦函数模拟,频率与列车行驶速度和车厢长度有关。上述结论可为高速铁路桥墩基础的设计和计算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了促进PC组合桥式结构在高铁桥梁中的应用,以西延高铁王家河特大桥为工程背景,分别对连续刚构加拱组合桥式、连续刚构部分斜拉桥、连续刚构加劲钢桁组合桥式在高速铁路无砟轨道大跨桥梁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建立有限元模型进行分析,研究并总结各组合桥式方案的受力特点、设计难点、关键力学性能、结构设计等方面。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组合桥式结构能够充分发挥梁、索、拱结构的受力优势,进而满足高速铁路无砟轨道大跨桥梁对于梁端转角、徐变变形等控制条件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高速铁路桥梁声屏障插入损失五声源预测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一种高速铁路桥梁声屏障插入损失的五声源预测模式,可应用于时速300 km以上高速铁路声屏障声学设计。对高速铁路噪声源进行现场辨识测试,分析其声源特性,将高速铁路噪声源简化为轮轨区、车体下部、车体上部、集电系统、桥梁结构5个等效噪声源。根据单声源模式的声屏障插入损失预测公式,结合不同车速下声源等效频率和噪声贡献量,同时考虑桥梁翼板对声传播的影响,形成五声源模式的声屏障插入损失预测公式。采用该方法计算2.15 m声屏障插入损失并与现场测试数据对比,结果显示距离线路25~50 m处受声点插入损失预测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度最高。  相似文献   

9.
高速铁路中小跨度桥梁结构模式及架设方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介绍高速铁路中小跨度桥梁的结构模式 ,并针对不同的结构模式提出了相应的架设方法。  相似文献   

10.
法国高速铁路货运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初,法国第一条高速铁路的建设完成,为法国邮政优化自身运输条件提供了新的选择,并促使了TGV邮政专列的诞生。通过对法国高速铁路货运的三种模式(TGV邮政专列、Sernam2000普通货运列车、高速货运专列)及演进过程进行深入分析,总结高速铁路开展高附加值货物运输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结合高速铁路桥梁基础工后沉降的研究进展,指出高速铁路桥梁工后沉降研究的关键问题,主要包括观测方法、工后沉降计算、预测模型以及列车动载荷的影响4个方面,并对这些关键问题研究现状进行介绍及分析,有助于对这些关键问题进行进一步地深入研究,从而控制工后沉降,提高线路平顺性。  相似文献   

12.
连续梁拱组合桥梁设计关键技术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结合上海市轨道交通明珠线漕溪路桥工程,对连续梁拱组合桥梁的刚梁刚拱纵横梁体系整体桥面受拉、拱脚的受力分析和构造措施、钢管拱灌注混凝土的全过程中整体和局部应力状态及在柔性支撑上制作预应力混凝土梁四项关键技术进行对策研究,提出了解决办法和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13.
连续梁拱组合桥将连续梁和拱两种结构体系有机结合在一起,具有结构刚度大、建筑高度低、造型美观等优点,使得这种桥型成为高速铁路最具有竞争力的桥型之一。针对某高速铁路(70+136+70)m连续梁-拱组合结构,研究了其受力特点、动力性能等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该组合结构,梁拱共同受力,结构效应主要表现为拱受压、梁受弯的受力特性,使拱与梁在受力方面的优点得以充分发挥。由于梁拱共同参与二期恒载和活载的受力,所以与同跨度的连续梁相比,主梁承受弯矩峰值显著降低因而结构高度可大大减小。介绍梁拱组合结构设计及关键技术,对今后类似工程应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BS5400与中国公路设计规范中的荷载及荷载组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本文重点介绍英国规范BS5400的第二部分有关荷载及荷载组合的规定,为采用国产软件进行BS规范桥梁设计荷载转换提供荷载数据。并为国内施工设计人员更好地了解BS5400规范,开拓更为广阔的国际市场提供帮助。研究方法:通过介绍和比较BS5400与中国公路桥涵设计规范JTGD60—2004的荷载及荷载组合,找出不同之处和相同点,加深对BS5400规范中荷载及荷载组合规定的认识。研究结论:BS5400规范中的HA荷载与中国公路规范中的车道荷载相似,HB荷载与车辆荷载相似;BS规范中HA和HB荷载能进行组合,而中国公路规范车道荷载和车辆荷载的作用不能重叠;从荷载的总的作用大小来看,BS规范要偏于安全,中国规范要偏于经济。  相似文献   

15.
翟深 《铁道知识》2004,(6):44-44
所谓高速铁路的运输组织模式就是在高速铁路上开行何种列车?如何组织列车运行?根据高速铁路修建模式的不同,一般有以下几种运输组织模式。  相似文献   

16.
高速铁路高架站桥梁结构有各种类型,本文提出空间构架结构类型,使用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建造。  相似文献   

17.
随着高速铁路信息化与智能化的发展,移动应用不断涌现,基于服务组合的移动应用开发技术已成为高铁信息服务研究的热点之一.目前,服务组合主要采用静态的服务功能分类组合方法,这种方式未利用大数据挖掘的优势,难以解决服务功能过载的问题.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关联规则的探索式服务组合方法,在服务组合中加入上下文信息,利用FP-g...  相似文献   

18.
离心力折减及荷载组合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列车运行速度的提高,离心力应考虑折减。对换 算均布荷载比值与离心力计算折减系数取值,标准设计24m+ 24m跨度组合,半径为1350m,速度为160m/h,墩高30m处 截面在不同工况的偏心设计进行比较,得出四点结论。  相似文献   

19.
高速铁路振动荷载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梁波  罗红  孙常新 《铁道学报》2006,28(4):89-94
高速铁路路基动力响应的分布和变化规律已成为研究和解决路基问题的重要方面,通过确定动荷载来研究路基的动力特性是其中的一种方法。列车荷载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同时涉及列车轴重、悬挂体系、行车速度、轨道组成、线路平顺等等因素。本文将在充分考虑振动荷载产生机理(车辆因素、轨下基础因素等)的基础上,对已有的列车荷载表达式进行修正和完善。修正后的表达式,既考虑了相邻轮对间轮轨力的相互叠加和轨枕的分散作用,又考虑了由于轨道不平顺所产生的振动激励及其他要素,以期为高速列车动荷载的确定和路基动力响应分析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组合钢模板具有通用性好,重量轻,拆装方便,工程造价等优点。本文介绍桥梁组合钢模板的设计与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