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记忆中,父亲不善言谈.他从没对我们兄妹讲他的往事,我们也无意去打听,尤其是父亲自1939年参加革命到"南下"前这段时间里,他任过什么职务,都干了些什么"大事",我们一无所知.倒是我的小外甥老是缠着外公要他讲故事,问他杀过几个敌人?外公笑着说,他一共杀过三个敌人.小外甥跟我们讲了后,我们大吃一惊,不知父亲说得是真的还是哄孩子的话.但我小时候隐约听说父亲有个"冤家",耿耿于怀几十年,直到1993年父亲去世前也不肯原谅这个人.而这个"冤家"竟是我母亲的大哥,我的大舅.  相似文献   

2.
《驾驶园》2017,(4)
正他是红军著名将领陈昌浩将军之子,是中国汽车工业的奠基人之一。从新中国一汽的破土动工、第一辆红旗轿车的组装成功,到二汽的奠基生产,再到汽车工业总公司的组建,陈祖涛亲历了中国汽车工业飞速发展的半个多世纪。少小离家远赴苏联求学陈祖涛在8岁之前,一直是和母亲刘秀贞生活在一起,从未见过他的父亲。他曾问母亲:"我的父亲是谁?"母亲不肯说。后来他才知道,父亲陈昌浩当  相似文献   

3.
资讯     
正低调男孩的世界拳王梦想之路来自新疆喀什的伊力夏提-艾尼瓦尔,1993年出生在一个体育世家。父亲年轻时是一名排球运动员,现在是喀什麦盖提县业余体校的一名校长。从小时候起,爱运动的父亲就致力于将他培养成一名体育健将。伊力夏提遗传了父亲的运动细胞,从小就表现出超常的体育天赋,小学毕业后,一心想去体校的伊力夏提受到了来自母亲的阻扰。在母亲看来,拳击是一项野蛮的运动,就像两个人的打架一样充满暴力。妈妈实在拗不过这个倔强的小男孩投降了,最后在父亲的全力支持下顺利进入新疆竞技体育学校就读。  相似文献   

4.
曹杨,一个充满活力、个性张扬、有魄力有主见的"90后"小伙子他为了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15岁便出来跑运输,尝遍了卡车人生活的酸甜苦辣.曹杨从小就希望成为一名卡车人,梦想自己开着卡车走遍全中国,7年来,靠着这种坚定的信念在前进的道路上无论遇到什么样的艰难困苦,他都从不畏惧,勇往直前…… 义无反顾 1991年,曹杨出生在河北张家口一个平凡的家庭里,父亲是名卡车驾驶员,母亲则是地道的农村妇女,家境条件一般.为了维持家庭生计,父亲每个月都要出去跑运输,很少回家,通常每个月只能回来看望曹杨一次,匆忙中根本无暇顾及对他的教育.为了弥补父爱的亏欠,母亲一直对曹杨十分娇惯,只要他提要求,母亲都会想方设法去满足,这就让他养成了有些任性固执的性格.  相似文献   

5.
"假如我妈戴了头盔" 在江苏东台市头灶镇有一户姓禹的人家.本来,这是一个好端端的家庭,父亲当医生,母亲做教师,儿子在沈阳军区空军某部服役,大女儿也嫁给了一个当兵的.可是,一场意外的车祸,很快打碎了这个幸福的家庭.  相似文献   

6.
父亲母亲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双双留学美国,后留美工作,我从小在爷爷奶奶家长大,在老人家的骄宠呵护下,加之我天资不那么聪明,学习成绩不甚理想,好不容易在交通驾驶职高学校毕业后,就迫不及待地回到了父母的身边。  相似文献   

7.
2004年11月25日,是汽车发明人之一--德国人卡尔·本茨诞辰160周年的日子.1844年11月25日,卡尔·本茨出生于德国南部边城卡尔斯鲁厄近郊的诺伊堡.由于当火车司机的父亲过早地离开了人世,全家人度日十分艰难,母亲约瑟芬诺含辛茹苦,忍饥挨饿,供孩子们上学.为了生活,本茨当过铁匠铺的学徒.16岁那年,他考入卡尔斯鲁厄综合工科学校,学习机械工程,并以优异成绩获得了奖学金.毕业后到一家机械厂当钳工,但只干了2年就离开了.  相似文献   

8.
方殷 《驾驶园》2014,(5):90-91
<正>喜欢车我的父亲在部队就是开车好手,记得儿时还看到过母亲保存的父亲在部队时获得的安全行驶奖章。复员到地方,父亲还是做驾驶员,得到的安全奖状也很多。在我的记忆里,父亲开过卡车、大客车、面包车、轿车。那时我最喜欢放假时跟着父亲坐车到处跑,车停时会在车里车外爬上爬下,父亲都随着我去,只是能感觉到父亲的视线没有离开过我(现在想想是他总没有让我离开过他的视线)。父亲是一名驾驶员,  相似文献   

9.
<驾驶园>编辑同志: 我于3月2日随同我的父亲、妻子、兄弟驾驶我兄弟的出租汽车去湖北十堰二汽厂购买一辆货运汽车.购车后,将出租车放在新购的汽车上.另外,我还购置了一些汽车配件(油箱1个、钢板10片、钢圈1个、千斤顶1个及一些小零件).又因我父亲开了一家小吃部的需要,在途中(孟县)买了6袋(200斤)辣椒,一起放在新购的汽车上开回内蒙古.  相似文献   

10.
一日,在家中库房中偶然发现了那辆曾伴随父亲走过风风雨雨的嘉陵车,这让我在儿时引为自豪的交通工具,如今却静静地停在库房的角落里,仿佛一位孤独的老人,正在用它那一生的经历诉说着历史的变迁。儿时,父亲的单位离家较远,赖以代步的交通工具是自行车,母亲不忍心让父亲每日骑自行车往返奔波,于是父母俩商议了几次,一狠心,花了1千多元钱,买回了这辆嘉陵摩托。我现在还清楚地记得那天父亲把车骑回家时的轰动场面。因  相似文献   

11.
报得三春晖     
生活瞬间 休息日,我时常驾驶摩托车带母亲到离家不远的县城或附近的集市逛逛,陪她散心,回来后,母亲总喜欢把见到的一切和几位才认识不久的老姐妹闲聊.母亲话多了,心情也变得舒畅了许多.  相似文献   

12.
本期买车故事的主人公算是一位将门之后,他的父亲大人曾是我英雄军队中的一名高级将领。 张先生说他的父亲戎马一生,如今离休在家颐养天年,应该和母亲多出去走走转转,所以孝顺的他要帮父母选一辆合适的车。  相似文献   

13.
夜的眼睛     
松云 《摩托车信息》2006,(23):49-49
我正在单位值班,手机响了。凌晨一点的手机铃声格外刺耳,是老家的号码,我的心一阵紧缩,有一种不祥的感觉。那端传来母亲急急的声音:"小军,你爸爸又犯病了,赶快回家吧!"父亲有心绞痛的毛病,我忙问:"需要我买硝酸甘油吗?"母亲说:"不用了,我已经给尚大夫打了电话了,他很快就过来了!"听母亲这样说,我稍微放心了点。尚伯和我家是世交,他医术高超,最熟  相似文献   

14.
马宝才 《驾驶园》2007,(4):92-93
难忘的岁月 父亲年轻时有股子闯劲.为了给爷爷减轻负担,结婚不久,小两口就一起去闯关东!开始了5年的垦荒生涯.后来听母亲说:"你爹那时实在是不易,他每天出工我都提心吊胆的.东北的大草甸一眼望不到头,草有一人高.草丛中出没的蛇有茶杯粗,时时处处都得留心.最叫人担心的是,如果收工晚了,很可能碰上狼群……"  相似文献   

15.
学费     
顾建 《汽车运用》2011,(7):49-49
我出生在江苏省阜宁县的一个农村家庭,原本天真浪漫的童年,却在我七岁时被打破了。父亲因病去世,而母亲由于过度悲伤加之不堪家庭重负,又常年生病,致使家里失去了经济来源。  相似文献   

16.
军校毕业后,母亲对我的爱情便由过去的"全面禁止"变成了"遍地开花",不管是自己认识的,还是拐了十八个弯认识的,只要听说有合适的姑娘,马上放下手里无论是要紧还是不要紧的活,替她的宝贝儿子去张罗,因此相亲一度成了我休假生活中的必修课.但事与愿违,已到30岁的我,仍然孑然一身,母亲也由过去的乐此不疲变成了每次见面时的不停埋怨.  相似文献   

17.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了里氏8.0级地震,13亿中华儿女的生活在这一刻被深深地改变.富庶的天府之国顷刻间天地失色,无数曾经鲜活的生命在一声巨响中被厚厚的石板掩埋,那里面有孩子,有母亲,有父亲,有妻子,有丈夫,有老师,有学生,有邻居……但从这一刻开始,他们都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亲人.  相似文献   

18.
第一章 从延安到莫斯科 走进延安 我的家在湖北省汉阳县蔡甸,在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江边。家乡的自然景色非常美丽,我记得,我家的周围芳草连天,湖塘密布,所以唐代有“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的优美诗句。蔡甸有一个小山叫高至山,高至山的怀抱里有一个掩映在绿树丛中的小村子叫戴家庄屋,那就是我的出身地。我的家乡景色优美,但我家的日子却是黄连泡苦胆,苦到家了。我从记事起就没有见到我的父亲,母亲刘秀珍一人带着我和哥哥陈祖泽生活,母亲是一个小脚的农村的妇女,生活自理能力差,家中徒有四壁,非常贫穷。我常常问母亲,我的父亲到哪里去了,她也是垂泪不答。后来我才知道,我的父亲陈昌浩参加了革命,是红军中的一个高级指挥员。因为我们是“共匪“陈昌浩的家属,国民党到处搜捕我们。因为我小,妈妈怕我说出去,所以从不告诉我们。当时在家乡实在危险,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我的母亲带着哥哥和我,躲到武汉的亲戚家。亲戚家也很穷,记得那年武汉发大水,什么吃的都没有,我们饿极了,就靠捞飘浮在水中的”鸡头米”(种类似于莲蓬的植物,可食)吃,就这样,才活了下来。  相似文献   

19.
《中国电动车》2002,(2):42-46
沈文伯先生,1927年3月6日生于上海南汇.父亲沈关生,是位木匠,因生活的重压,早年病逝;母亲顾桂英年轻丧夫,含辛茹苦,教子成人.文伯先生从一个穷苦家庭的孩子,成为一位华人企业家,投资有非洲尼日利亚北方搪瓷有限公司、北方实业(铝制品)有限公司、塑料制品有限公司及制鞋厂等企业,其间历尽艰苦,受尽磨难.沈文伯先生的坎坷经历,体现了中华民族艰苦朴素勤劳勇敢的美德,勇于开拓的智慧和奋斗进取的精神.  相似文献   

20.
爱的摩托车     
小时候,父亲常不在家,因为他必须驾驶三轮车沿街吆喝收破烂。当时父亲不像今天中年发福后那般健壮,他以瘦弱的身躯驾驭载满废弃物的三轮车,很辛苦。每天父亲回家后,我们几个小孩就在三轮车上爬上爬下,玩得不亦乐乎。三轮车代表的汗水与付出,我们并不了解,它只是小孩眼中的玩具罢了。但对父亲而言,转动的三轮车虽然载走了他的青春,却让全家不致挨饿受冻。我读小学时,三轮车终于功成身退,因为爸爸买了一辆新摩托车。很难想像,它常常载着我们全家六个人外出,四个小孩夹在父母之间,冬天很温暖,但夏天可真不好受。那时候我粗心大意,常常回到学校才发现忘了带作业,只好一把眼泪一把鼻涕地打电话回家。直至听到父亲的车声,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