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以大学生方程式赛车的立柱为分析对象,对其在恶劣工况下的强度和变形量进行分析,以确定其满足设计要求。分析过程中,利用CATIA建立三维模型,导入ANSYS分析软件,进行最大变形量和强度分析,以确保轻量化之后的立柱能够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2.
作为FASE赛车的关键系统,性能优异的悬架系统不仅能够给驾驶者带来好的乘坐舒适感,还能够提高整车的操纵稳定性,提升赛车在比赛中的竞争力。在悬架系统的设计中簧下质量是影响悬架系统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作为簧下质量的重要零部件,对转向立柱的轻量化设计一直是努力突破改进的关键,设计优秀的立柱能给赛车带来良好的操纵性。文章对立柱的设计进行了详细阐述,分析了立柱的结构需求以及在各个工况下的受力情况,对其结构进行了重新设计,并应用ANSYS Workbench软件分析其应力应变情况,以此来进行轻量化的改进。  相似文献   

3.
基于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FSAE)比赛规则,分析了比赛对赛车悬架性能的要求,计算了相关的动力学参数,确定了悬架系统的形式并使用CATIA进行建模。在ADAMS中构建了悬架的运动学模型,并分析了悬架模型在轮跳分析时相关性能指标参数的变化范围。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悬架系统满足规则要求,但车轮定位参数随车轮上下跳动时的变化幅度较大,不利于操纵稳定性。然后在ADAMS/Insight中基于车轮的定位参数对模型的硬点坐标进行试验设计(DOE)分析优化,优化前后的结果对比表明,优化后车轮跳动时车轮定位参数的变化量显著减小,赛车的性能得到了很好的改善。  相似文献   

4.
汽车悬架是衔接车桥与车架,保证车辆正常平稳行驶的系统,属于汽车的关键总成。平衡悬架中的平衡轴壳作为板簧的承载机构和载荷传递机构,在设计中对其强度及变形有较高的要求。基于某型车平衡悬架的平衡轴壳进行了静强度分析,基于分析结果给出了改进建议及结论。  相似文献   

5.
为配合建立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FSAE)赛车的虚拟样机模型,根据FSAE赛事规则要求,对赛车悬架系统进行了结构设计。根据设计思路对轮辋、轮距及前后悬架立柱等相关部件进行了选择与设计,在确定采用不等长双横臂式悬架类型的基础上对弹性元件、减振器和导向机构的主要结构尺寸进行了设计计算,并应用软件Pro/E进行了三维建模设计,同时在SolidWorks环境下对前后摇块进行了强度校核。结果表明,前后摇块的最大合位移分别为4.260×10-3,2.838×10-2mm,最大变形均很小,设计的FSAE赛车悬架系统能够满足参赛要求,为进一步的实车研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对汽车底盘用铝制悬架部件所要求的特性,材料和制造方法进行比较,探讨之后,选择耐腐蚀性,强度和韧性综合性能好的A356(铸造材料),6061(锻造材料)和583(冲压材料),根据部件形状,浇注量的不同在一个或数个部位同时进行浇注,以不致发生融熔金属温度,浇注时金属模温度和冷却水温度等所赞成的冷却速度紊乱等其它缺陷,并摈 粒细化,保证均匀的高强度和高韧性。由于A356-T6材料系在强度法则区域,故通过等强度设计来保证超过铁制部件的刚性,在兼顾轻量化和工艺性方面,采取降低成型变形,用两个整坯模提高成品率和二次热化方式等方法。  相似文献   

7.
文章介绍了一种应用于全地形越野车双横臂独立悬架系统的设计、计算及有限元分析,可有效提升现代越野车辆的悬架性能,解决了传统型式非独立悬架对越野车辆平顺性、操稳性和通过性等性能的制约。首先提出该全地形越野车双横臂独立悬架系统的总体设计要求,然后根据参考车型、基础车型并以正常性能保障为基础确定主要性能参数。通过针对弹性元件、导向元件和阻尼元件的设计和计算完成该全地形越野车悬架系统的方案设计。通过对该全地形越野车悬架系统的有限元分析,仿真分析悬架跳动过程的四种工况,完成对该全地形越野车悬架系统结构强度的校核。该全地形越野车双横臂独立悬架系统设计的基本流程,将对后续独立悬架的结构设计、技术参数的确定及其有限元仿真等具有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重型特种专用车平衡悬架建模及车架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皎  马力  王元良  徐达 《重型汽车》2005,(3):12-13,15
1 引言 重型特种专用车由于自重和载荷均很大,因而其车架的承载能力和平衡悬架的性能对整车的性能及安全至关重要.某自走式石油钻修井机后三桥平衡性不好,易造成个别轮胎过载,引起爆胎,厂家拟采用新的三桥平衡悬架替代之,而新的悬架形式与具体参数对悬架的平衡性能和整车的通过性均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必须结合车架和悬架的弹性变形进行综合分析;同时,还必须对整体车架和悬架主要部件的承载能力进行计算,保证整个系统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相似文献   

9.
悬架转向特性的汽车操纵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进一步改善汽车直线行驶稳定性及转向行驶特性,近年来,人们对悬架系统的导向功能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具有转向功能的悬架系统相继得到发展。钢板弹簧县架系统“轴转向”效应的应用;前后轮转向主动控制的四轮转向(4WS)系统;以及使悬架系统具有合适的变形转向功能,其中,多链节(多连杆)悬架结构和雪铁龙ZX系列轿车的随动悬架便是代表。本文对这些结构各异的悬架系统的转向特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着重分析了雪铁龙ZX系列  相似文献   

10.
采用四轮独立驱动与线控转向的试验车悬架系统和传统汽车有较大的差别。文章在详尽分析独立驱动与线控转向试验车特点后,确定了悬架系统的方案并对所设计悬架系统参数进行设计计算。应用CATIA软件进行三维建模;最后应用ANSYS软件对悬架系统中主要零件立柱进行了有限元分析。  相似文献   

11.
董英娟 《重型汽车》2014,(1):33+36-33,36
前言 汽车悬架系统是汽车中弹性的连接车架(或车身)和车轴之间一切传力连接装置的总称,是现代汽车最重要的总成之一.它把路面作用于车轮的支承力、牵引力、制动力和侧向反力等力及其所产生的力矩传递至车身上,缓和由不平路面传给车架的冲击,以保证汽车的正常行驶,提高乘车的舒适性.悬架系统直接影响汽车行驶的平顺性、操纵稳定性和安全性.因而,深入研究汽车悬架系统的性能,开发新型的悬架系统,是提高现代汽车行驶安全性能的重要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2.
下摆臂是麦弗逊式悬架上的重要基础件,其使用的是否可靠直接关系到车辆的行驶安全性。这里以某轿车麦弗逊式悬架上的下摆臂为研究对象,在对其进行受力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其进行了强度和变形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下摆臂符合该车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3.
基于ADAMS的双横臂独立悬架的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某一轻型车双横臂独立悬架定位参数变化过大、轮胎磨损严重的问题,利用机械系统动力学分析软件ADAMS,建立了双横臂独立悬架的运动学分析模型。以前轮定位参数以及前轮的侧向滑移量变化最小为优化目标。对悬架系统进行了优化计算。优化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悬架系统的性能。对产品性能提高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随着对汽车乘坐舒适性要求的提高,一些进口高档轿车(如凌志LS400等)装备了电子控制的悬架系统。汽车电子悬架系统的故障与其传感器、执行元件和电子控制单元有关。介绍了电子悬架系统维修的注意事项、故障代码的读取方法和主要元件的检修。  相似文献   

15.
汽车对悬架系统并存着两项相反的要求,既要求它使车辆具有如弹簧般的乘坐舒适性,又要求它能保证车辆操纵的稳定性.为了提高悬架系统的这两项性能,现代汽车开始采用电子控制悬架系统.  相似文献   

16.
弹性元件对悬架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随着现代轿车性能的不断提高,对悬架系统的缓冲,减振和导向性能的要求愈加严格,介绍了轿车悬架中广泛采用的弹性元件的力学特性及其测试方法。对悬架的空间弹性运动学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了处理此类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为进一步分析整车行驶性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了优化悬架系统的性能参数,提高车辆平顺性和路面友好性,文章建立了路面不平度激励信号模型和重型越野车2自由度1/4前悬架系统振动仿真模型,结合196组悬架偏频和阻尼比参数,采用MATLAB中的Simulink模块仿真分析了不同车速和路面条件下各组参数对应的响应量,即车身加速度、悬架动挠度和车轮动载荷的变化趋势。通过分析,优化了悬架偏频和阻尼比参数,得到了较为合理的偏频和阻尼比参数值,从而提高了悬架性能。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介绍了采用模态综合法计算出拖曳臂的变形量和模态,然后生成模态中性文件,导入ADAMS/Car中建立刚柔耦合的汽车多连杆后悬架模型进行运动学分析,并通过仿真结果与实测数据的比较,证明了刚柔耦合悬架模型比刚体悬架模型更为合理,能在设计阶段更真实地预测与分析汽车悬架的性能,同时也说明拖曳臂的刚度是对多连杆后悬架运动学特性影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高速公路的迅速发展,汽车技术不断进步,使得汽车的车速不断提高,悬架装置对汽车安全行驶的影响也更为突出,其技术状况和工作性能也日益受到重视。在《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的通用要求》(GB/T17993--2005)中再次明确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必须配置汽车悬架装置检测台。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建立两种某工程车断开式后悬架系统的三维实体有限元模型,仿真计算载荷作用下后悬架系统的应力分布状况。通过对计算结果的对比分析,指出后悬架系统1为满足结构强度和轻量化要求下的较优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