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1 毫秒
1.
长江中游荆江河段是航道整治工程难度大、水沙条件变化复杂的河段。目前,该河段典型的航道整治措施为软体排加抛石与钢丝网护坡相结合的稳滩固岸结构,而施工中水下抛石形态的监控难度较大,缺少简便、直观、实用的软件与地形测量仪器相结合。本研究基于多波束河床地形扫描技术和三维虚拟仿真技术,开发一种水下抛石着床形态实时监控系统,对抛石前后的水下地形进行对比分析,及时反馈抛石施工区域漏抛少抛超过安全允许范围的情况并预警。研究成果将对水下抛石施工的质量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谭炜强  杜璐 《水运工程》2022,(1):220-223
基床抛石、夯实和整平是航道整治工程中的重要施工工序.随着近几年水运经济的快速发展,深水大流速的恶劣施工条件对内河航道整治施工工艺提出更高的技术要求.在长江口南槽航道治理工程中采用了振夯整平一体技术:溜槽抛填解决了传统抛石离散性大、损耗率多的缺点,振夯整平技术提高了基床抛填的平整度,一体船的应用实现了连续抛填夯平作业功能...  相似文献   

3.
航道整治工程具有岸线距离长、地形变化大、涉及构筑物多和施工影响因素复杂等特点,存在工程计量不精确、技术交底不明确和BIM建模繁冗等问题。针对航道工程复杂工况条件下BIM模型创建的难题,依托京杭运河长江口门段航道整治项目,基于Autodesk平台采用Civil 3D、Revit、部件编辑器和Dynamo可视化编程,研究BIM技术在航道整治工程中的应用,实现地形曲面创建和编辑、三维航道模型及护岸模型创建,并对护岸创建方法进行比选,总结形成了BIM技术在航道整治过程中的应用流程,以期为类似项目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在航道整治工程中,受客观水文环境的影响,难以掌握水下抛石技术状况,而传统的抛石检测方法存在很多制约因素,无法直观的获取水下工程技术状况,多波束测深系统是利用声波信号测量水底地形的测量设备,可直接获取水下地形情况,将其应用于航道整治工程中抛石检测,多波束数据能够很好地呈现抛石的铺设厚度、走向分布等信息,获取更加直观、准确的检测数据。  相似文献   

5.
航道整治工程中,施工抛填块石施工时,船舶对水下抛石的厚度和平面位置确定具有一定的难度,设计深水抛填船测控系统实现块石抛填的厚度和位置实时显示,并介绍了本系统的设计原理、系统设计和操作工艺,经测试证明,该技术具有先进性,自动化程度高,对工况适应性强,可达到高效作业,解决了抛填施工的技术难题,可为类似工程借鉴应用。  相似文献   

6.
地形是区域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三维地形分析为地表演化过程研究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支撑。本文依托黑沙洲航道整治二期工程多期水下地形测量数据,基于BIM技术实现各个时期航道水下地形表面的三维可视化,并对其进行动态监测分析。研究表明,基于BIM技术实现航道水下地形空间监测,能够更加形象直观地展示区域地形演变、泥沙淤积等三维情况,对于航道的维护和整治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水深较深、水流较大的海域进行抛石作业时,块石会受水深、水流等环境因素影响,造成块石在水中下沉时会产生水平方向的漂移。本文结合盐城港射阳港区进港航道整治工程(二期)导堤工程,探究海上抛石受环境因素影响所产生的水平漂移,进而达到精准抛石的目的。其中,能够全面、及时的测量水深、水流情况是提高抛石精准性的关键因素,对于局部抛石未到位之处,需进一步采取措施进行补抛。  相似文献   

8.
依托长江中游宜昌至昌门溪河段航道整治一期工程I标段水上抛石施工质量管理,对本项目水上抛石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技术进行了具体分析,通过本项目质量技术管理总结应用,保证了水上抛石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可为长江中游宜昌至昌门溪河段航道整治工程等同类航道整治工程施工提供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在以往的长江航道整治工程中,传统水上抛石作业存在有单一GPS定位精度低、操作过程繁琐、施工条件受限等弊端,随着双GPS定位抛石技术的发展应用,施工工艺得到改进,可利用计算机定位软件,实时可视化监测定位船位、漂移距、抛石落点,减少移位误差,提升施工工效,控制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某航道边坡整治工程,研究了该工程的护坡结构,并且根据地质条件特点,进行护坡工程的施工。因为该工程所在地区水深、流速较大,造成抛投落位难度大。本文就抛石稳脚定位控制要求高的问题,重点研究抛枕施工过程中加强定位控制和断面检测相关难点。最终提出相关的施工控制要点举措,对工程的后续施工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1.
针对传统航道整治设计工作无专业辅助工具、生产效率低下、分工协作困难、图纸绘制和工程量计算误差大、方案变更困难、信息化水平低等问题,进行提高设计工作生产效率及质量的研究。采用C#语言及SAC可视化程序对Civil3D平台进行二次开发,研发出一套适用于航道整治设计的专业平台,实现了智能化出图算量、河床演变分析、BIM+GIS合成等功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优化设计流程、转换设计重心、提升设计品质。  相似文献   

12.
邱明喜  邓华  殷立静 《水运工程》2019,(11):118-121
现行有关水运标准对航道整治工程验收的随机抽样方法没有明确规定。为使航道整治实体交工验收检测数据反映现场实际情况,结合筑坝工程抛石结构形式和坝体尺寸等影响因素,参考《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中随机抽样方法,提出一套针对航道整治工程特征的改进随机抽样方法,以消除抽样检测时技术人员的人为影响因素。该方法在施工各参建方共同见证下,公平、公正、合理确认交工验收检测抽检断面位置。方法简单直接有效,易于现场操作,给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3.
王伟  杨志 《水运工程》2019,(7):193-197
鉴于BIM技术在航道建设中的优势,将Autodesk系列BIM软件引入内河航道的设计工作中,利用Civil 3D、Subassembly Composer(部件编辑器)、Infraworks设计软件实现内河航道疏浚工程和护岸工程的参数化设计和可视化展示,并进行横断面定制、标签定制、模板文件定制等二次开发,提出适用于内河航道工程三维正向设计和可视化演示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4.
航道整治建筑物中的抛石丁坝水毁现象十分严重,其可靠性及使用寿命难以准确预测。针对这一问题,以非恒定流流量过程为控制条件,通过水槽物理模型试验,对"流量过程和最大冲深"这一组合进行了试验研究和计算方法研究,定义出抛石丁坝失效准则,采用基础统计理论,得出流量过程和最大冲深相结合的可靠度及使用寿命预测的概率模型计算方法。该方法对完善航道整治建筑物可靠度研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还可为航道管理部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码头、航道等水运工程的三维设计、BIM设计需要更精细的、直观的、全覆盖的三维地面模型。利用多波束测深技术、无人机航测技术和三维激光扫描技术采集高精度的测量点云数据,基于AutoCAD、Civil 3D等软件平台,建立高精度、直观的三维地面模型的技术方案,结合工程实例进行论证分析。结果表明,从陆域到水域再到局部重点建构筑物三维测量内外业技术解决方案合理、效果显著,能较好地满足三维设计、BIM设计等要求,具有较高的应用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以协同性、可视化、可出图性等优点在水运行业逐渐被接受和推广。Civil 3D提供了强大的三维地形处理功能,可实现地形曲面的三维动态设计,同时支持平面图,纵断面图和横断面图的出图功能。结合Civil 3D软件功能及特点,以西非某集装箱码头为例,探究运用Civil 3D对港口陆域进行高程设计的可行性。通过对比传统高程设计方法,总结使用Civil 3D进行港口陆域高程设计的工作流程,为BIM技术在港口陆域高程设计方面的推广及应用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为防止武汉鹦鹉洲长江大桥2#桥墩建设对拟建的武桥水道航道整治工程建设和整治效果产生不利影响,提出将桥墩防护工程和其周边航道整治工程合二为一的设计方案,统筹安排施工进度,并根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适时调整设计方案,解决了桥梁建设与航道整治工程之间的矛盾,确保两项工程保质、保量、按时竣工。  相似文献   

18.
依托山东某内河航道项目,采用Autodesk平台探索研究BIM技术在航道工程设计中的应用。应用BIM技术可解决二维设计中设计意图难以直观表达、出图量大且易出错、方案变更导致的重复工作等问题,实现航道工程三维可视化、协同化、参数化、精细化设计,从而优化了设计流程、提高了设计效率。在项目的施工及维护阶段,通过BIM模型进行信息传递,可实现设计与施工的无缝衔接,从而保证航道工程的施工质量,提高了施工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