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短波通信是用途较广的远程通信手段,针对传统舰艇通信中自动化程度低、可靠性差的问题,采用新的认知无线电的技术和理论,实现短波频谱的实时动态管理,解决目前舰艇短波通信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讨论了短波ALE系统的现状及其面临的挑战,分析了认知无线电思想和动态频谱接入技术应用于短波的可行性,提出了新一代短波ALE系统设想及其可能的技术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提出一种频谱规划方法。该方法将多智能体技术应用于频率分配领域来解决用频系统的频谱规划问题,基本思想是通过把各个分离部分的频谱规划的智能体综合集成为一个的系统,使得大系统的工作更加协调,从而发挥大系统整体的最大效益,达到更加灵活地进行频谱的监测与分析、短波探测与分析,合理地进行频谱的规划、分配频率,使得各系统之间兼容工作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频率预测技术的出现为通信链路的选频提供了依据,然而传统的频率预测模型需要通过复杂的链路计算对短波通信频率进行预测。在解决链路的选频问题上,基于ITS与W6ELProp模型的预测方法省去了人工计算过程,实现选频过程的程序化。本文在分析传统预测方法适用性的基础上,结合仿真结果,进行ITS与W6ELProp模型在应用方面的研究。对短波通信保障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频率预测技术的出现为通信链路的选频提供了依据,然而传统的频率预测模型需要通过复杂的链路计算对短波通信频率进行预测。在解决链路的选频问题上,基于 ITS 与 W6ELProp 模型的预测方法省去了人工计算过程,实现选频过程的程序化。本文在分析传统预测方法适用性的基础上,结合仿真结果,进行 ITS 与 W6ELProp模型在应用方面的研究。对短波通信保障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具有频谱利用率高、抗多径能力强、带宽扩展性好等优点,因此其适应了短波通信的发展要求。但是收发两端的信号采样频率差会对通信效果造成不良影响,必须采取措施消除这个频率差。因此设计并实现了基于温补晶振的高稳定度信号采集器。经过试验比较发现该文设计的信号采集器可以消除由于采样频差对通信带来的影响,采集器的交互界面也可以方便快捷地观察通信的进程和效果。  相似文献   

7.
针对短波的多信道通信中存在三阶互调干扰问题,为提高组织运用中管理效率,实现避免三阶互调干扰,论文设计了一种可行高效的频率分配算法。运用Matlab程序编写并计算出一个频谱利用率高,无三阶互调干扰的频率表。该算法简单有效地通过频率分配,能够较好地提高通信质量。  相似文献   

8.
短波认知系统通过实时认知工作频段内频谱空洞的具体位置来确定通信频率,根据频谱空洞内噪声变化情况,动态调整工作参数躲避干扰,极大提高了系统抗干扰能力。本文依托长期短波频谱监测经验和基于能量检测的方法,研究了短波频段频谱空洞孔洞率与时效性,验证了频谱空洞具有可选性与瞬时稳定性的特征,为短波动态频谱接入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短波通信的特点,分析了短波地波传播过程中引起衰减的重要因素.短波地波通信时,对不同距离、频率条件下的接收点场强进行了计算.引入噪声干扰对接收点的信噪比进行计算,进而可以确定编队内部短波通信频率选择范围.分析频率选择范围是保证通信质量和持续时间的基础,对于提高编队内部短波通信效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短波信道探测中,收发系统的本振频差对多普勒频移的测量至关重要.针对短波信道探测系统中IC-725A短波电台原有本振频偏较大的问题,采用锁相环(PLL)频率合成技术,利用铷时钟提供基准参考频率,对IC-725A短波电台的本振信号源进行高稳定度改进.给出PLL中鉴相器(PD)、环路低通滤波器(LF)的设计方案,并用电路实现.研究并给出一种在不影响电台总体性能的情况下将PLL输出的高稳定度本振信号注入到电台中的方法.实验测试结果表明,改造后两部IC-725A短波电台的本振信号的频差在10-4 Hz数量级,完全能满足短波信道探测对电台本振频率精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