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镁合金在汽车工业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袁序弟 《汽车科技》2002,(3):1-3,20
论述了镁合金在现代汽车中的重要作用和应用前景;分析了汽车工业的发展对镁合金材料及高品质零件的需求;我国汽车工业应充分利用本国的丰富镁资源,开展镁合金材料及先进技术的应用研究,开创具有中国特色的汽车用镁新局面。  相似文献   

2.
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我国的汽车工业通过自行开发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相结合,使产品水平和质量有显著提高,品种发展迅速,科研试验能力得到增强;制造工艺和技术装备水平有较大改善;标准化工作、情报工作正在走向正规,尽管十年来我国汽车工业的科技工作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但是,无论是与汽车为此,要在统一认识基础上,千方百计地抓好汽车工业的科技进步,从而促进我国汽车工业健康发展。为了实现今后十年汽车行业科技工作的战略目标和“八五”期间的主要任务,仍要坚持改革开放、独立自主发展汽车工业的方针,同时,坚持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充分发挥汽车行业的整体优势,打破自我封锁,加强行业内的技术交流和协作;增强科技意识,增加科技投入,重视人才培养;建立促进企业技术进步的运行机制,充实、完善科技开发体系;建立科技发展基金;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只要坚定不移地坚持经济建设依靠科学技术的方针,我国汽车工业的科学技术水平就一定能够迅速提高。  相似文献   

3.
镁合金在汽车工业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镁合金在现代汽车中的重要作用和应用前景;分析汽车工业的发展对镁合金材料及高品质零件的需求;我国汽车工业应充分利用本国的丰富镁资源,开展镁合金材料及先进生产技术的应用研究,开创中国特色的汽车用镁新局面。  相似文献   

4.
目前,世界汽车产业界非常关注东欧国家汽车工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并正把东欧作为各自投资的新热点。介绍东欧政治经济新格局,东欧汽车工业现状和国外对东欧策略,独联体、捷克、波兰、匈牙利、罗马尼亚等主要东欧国家的汽车市场和汽车工业概况;同时对东欧汽车业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5.
世界汽车工业的总体发展模式可分为纯进口消费型发展模式。产业依附型发展模式和产业主导型发展模式。根据世界汽车工业的总体发展模式及主要汽车生产国的汽车品牌的发展历程看,汽车品牌的基本发展模式主要分为三类;自主开发型发展模式。共同经营型发展模式和外资主导型发展模式。走自主发展的道路,树立民族汽车品牌;在自主发展的前提下。主动融入全球化;借助政府的力量。扶持和发展民族汽车品牌等是国外汽车品牌发展对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6.
我国汽车工业科技实力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科技实力在汽车工业发展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就我国汽车工业的实力来说,无论从效益水平、技术更新、新产品能力,还是从科技投入及科研基地建设上看,都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目前存在对汽车工业发展战略看法不统一、科技开发投入不足、技术储备少、汽车零部件工业落后和科技人员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开展我国汽车工业科技工作,应加强与国外企业联合进行产品开发和科研工作,明确科技工作地位、多渠道、多方法筹措资金,加大投产力度  相似文献   

7.
中国汽车工业整车企业与零部件企业发展模式分析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汽车整车制造商与零部件生产企业之间,若没有科学的专业化分工与协作体系,没有有效的竞争与合作机制,汽车工业的发展必然是低速度和低质量的。我国汽车工业整零企业的关系经历了整车带动零部件发展、零部件与整车平行发展等阶段。从目前我国汽车工业整零关系中的产权关系、技术交流关系等方面看,均有不尽合理之处。在国外,日本整零企业推行金字塔型多层交互垂直式分工体系;欧洲整零企业是保持相互独立契约、各自自由归展的体系;美国整零企业之间责任分明。结合我国汽车整零企业现状和国外汽车整零企业的经验分析,我国汽车工作应采取整合产业、强强联合,组建汽车系统公司,结成利益共同体等措施,选择以合作为基础的转包模式作为我国汽车整零企业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我国汽车工业企业发展战略重点选择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通过对我国汽车工业企业的SWOT分析,提出了汽车企业的总体发展思路与模式,针对我国三大汽车集团与国外汽车巨头的差距比较,提出了当前我国汽车工业企业发展的战略重点。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汽车工业与一些新兴工业国家相比,起步并不晚,起点也不低,但是经过40多年的发展,作为我国大型的汽车企业之一的一汽集团1998年全年的汽车总产量还不足30万辆。我国虽然有130多家汽车整车厂,但汽车总产量尚不足200万辆,不及国外一个大汽车公司的产量。产业集中度低、缺乏自主开发能力是制约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主要障碍;而汽车工业产品开发能力又极大地依赖于制造技术的发展。因此,积极开发适宜于我国汽车  相似文献   

10.
《汽车情报》2007,(1):15-15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国内市场对车用橡胶制品(除轮胎之外)的需求量迅速增加。“十五”期间,国内汽车橡胶市场的年均增长率超过30%;与此同时,我国每年仍有50多亿元的汽车橡胶制品(相当于汽车橡胶行业年销售额的20%)需要从国外进口。这说明我国的汽车橡胶产业目前还满足不了汽车工业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中国加入WTO后,中型、重型、轻型及微型载货汽车与国外同类汽车相比,仍有价格优势,但在动力性、燃油经济性、排放、噪声、可靠性及舒适性等方面与国外汽车相比不如外国车,而且差距仍较大。产业结构、技术创新机制、债务和社会负担是制约我国载货汽车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我国汽车工业应加速产业结构调整,走强强联合之路;建立企业中的技术创新机制,培植自主开发能力;减轻企业负担,加速债转股进程。  相似文献   

12.
电子商务将在汽车营销中得到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网络时代的今天,随着电子商务模式向传统的营销体系的渗透,网络经济将对传统汽车产业资源,流通环节的改造和重新组合发挥重要作用。世界汽车工业巨头们正在逐步将电子商务应用到汽车工业中去。我国汽车工业要要借鉴国外汽车工业做法的同时,结合我国国情,开发出符合自身发展的电子商务模式。  相似文献   

13.
汪晓龙 《长安科技》1999,5(1):44-48
文章首先介绍了’98北京国际汽车展的盛况,通过对比,分析了中国汽车工业与国外汽车工业的差距,提出了解决我国汽车工业落后局面的唯一出路是进行资产重组,然后详细介绍了国内外汽车工业资产重组的实例;最后为了实现我国汽车工业的结构调整和产业重组的目标,提出了汽车资产重组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汽车工业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汽车工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中国同国外汽车工业的差距不是在减小而是在加大。中国已加入WTO,“幼稚”的汽车工业将逐步面临挑战,只有从技术创新入手,选择正确的技术创新模式,提高我国汽车工业的自主开发能力,力争拥有我国自己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才能在经济全球化的世界市场中立足。  相似文献   

15.
论现阶段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WTO在即,我国汽车工业将面临严峻的挑战。因此,我国汽车工业应按国家“十五”计划纳要的指导方针精神,坚持改革开放,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审时度热,主动融入汽车工业全球化发展进程,积极参与国际汽车工业体系分工;在与国际著名汽车公司的合作中求生存、求发展;在借鉴国成功经验和自主创新中走一条具有中国特点的汽车工业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6.
沈彤 《上海汽车》1996,(5):33-35
本文通过国外先进国家的汽车产品开发对比,找出差距,(1)做好零部件的产品开发工作;(2)培养人材,尽快建立企业研究开发中心;(3)用精益生产方式进行产品开发,走自主开发的路;(4)建立完善的法规体系,推动汽车技术发展:(5)政府支持,运用高新技术,加快我国汽车产品开发能力提高的进程等五个方面论述了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必须走适合国情的产品开发道路。  相似文献   

17.
新世纪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入WTO中国汽车工业面临一个全新的战略竞争格局,将引入新的竞争规则。世界汽车工业的发展趋势为:兼并、重组、集团化和国际化;发展新能源环保汽车,轻量化、电子化、智能化;汽车零部件的高通用化和高成组化;汽车电子网络销售等。进入WTO,我国应采取调整汽车消费政策,培育汽车市场,加快联合步伐,实施“国家汽车创新工程”,实现汽车工业的跨越式发展等对策。  相似文献   

18.
进言中国汽车工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目睹我国汽车工业的沧桑巨变,感慨颇深,进言中国汽车工业;搞好汽车产业政策调整;重视基础工作,培养自主开发能力;下决心搞好制度创新;敢于正视危机,善于解决危机;重视经济型轿车和农用汽车的发展;重视汽车主动安全性和被动安全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开展产品型式认定是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国情,以国家及行业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借鉴国外的成熟经验和作法,逐步与国际接轨;以科学评价产品的实物质量和企业生产必备条件为手段;以加强质量管理.提高产品质量水平,促进我国民族工业和汽车检测与维修行业健康发展为目标的一项有效的产品质量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20.
我国汽车发动机的发展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荣先 《汽车技术》1996,(2):1-7,27
介绍了国外汽车发动机的发展概况和近年来发达国家推出的新型发动机,介绍了国内发动机工业的现状和新型发动机的引进及其技术状况,指出了国产发动机的发展趋势,并对我国汽车市场需求和汽车生产能力进行了分析。综上所述,对我国新机型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