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卫东 《汽车与运动》2012,(12):36-37
由被动的车道偏离报警到主动的驾驶监测,汽车工程师们正在一步步消灭重大交通事故的元凶——疲劳驾驶。奔跑在国内的中型、重型卡车、大巴等都安装了疲劳探测系统,相信重大交通事故将急剧降低。每天早晨驾车出门都会听到各种各样由于疲劳驾驶造成的重大交通事故。在我的记忆里大货车冲过隔离带造成的重大恶性交通事故也不在少数,造成这些事故的元凶就是——疲劳驾驶。大量研究证明,疲劳驾驶极易导致交通事故。2010年,美国汽车协会(AAA)发布的一份基  相似文献   

2.
统计数据表明,在交通事故造成的死亡事件中,因疲劳驾驶而造成的死亡事故高达50%之多。可见,疲劳驾驶已成为引发道路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疲劳驾驶影响驾驶人的驾驶能力,为道路交通安全带来严重威胁。研究表明,疲劳驾驶是造成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且驾驶人的驾驶能力会随着疲劳程度的增加而下降。本文从疲劳驾驶状态判别、疲劳驾驶致因因素研究、疲劳驾驶安全影响分析及疲劳驾驶干预研究这四个方面对国际最新研究进行总结,介绍目前疲劳驾驶领域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4.
洪治平 《汽车知识》2012,(7):102-103
疲劳驾驶是一种极为常见的交通违法行为,也是引发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有统计显示,因疲劳驾驶造成的交通事故60%是睡眠不足3.5小时引起的。有研究表明:"疲驾"危害堪比"醉驾",发生交通事故的可能性是清醒状态下的两倍。少睡4小时等于喝6罐啤酒。可见"疲驾"是十足的危险驾驶。因此,最近有识之士呼吁将"疲劳驾驶"等同"酒驾"纳入危险驾驶罪,认为进一步扩大危险驾驶罪的规范对象,促其实至名归已是客观需要。大众首创的FDS疲劳识别系统无疑对减少疲劳驾驶,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希望酒后驾驶识别系统能尽早日普及推广,以便进一步减少酒驾肇事和醉驾肇事。  相似文献   

5.
疲劳驾驶——驾车人最沉重的伤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公安交警部门对多组交通事故作了调研,发现在多组交通事故中六成大事故跟驾驶员疲劳驾驶有关,仅今年1至2月.全国就发生交通事故83334起,造成16582人死亡.其中因疲劳驾驶导致死亡的有381人,可见疲劳驾驶的危害性是很大的。事实上.连续驾驶机动车超过四小时不停车.或者连续开车四小时而停车休息时间少于20分钟,这些部是《道路交通安全法》严令禁止的。  相似文献   

6.
国成才 《汽车运用》2005,(10):32-32
当酒后驾驶倍受关注、被小心提防之时,大家却往往把同样应该引起足够重视的疲劳驾驶给忽略了。这主要是因为:一方面,疲劳驾驶有相当的隐蔽性;另一方面,国际上目前还没有一个通用的界定疲劳驾驶的标准。其实,疲劳驾驶与酒后驾驶一样,已经成为交通事故的主要隐患。驾驶疲劳的征兆  相似文献   

7.
《汽车与安全》2005,(6):62-63
驾驶员在过度疲劳的状态下驾驶车辆.注意力不稳定,反应迟钝,极易引发交通事故。预防疲劳驾驶的方法有:  相似文献   

8.
依托浙江省交通运输厅科技计划项目《面向职业驾驶员的穿戴式心电数据采集及个体健康状态异常分析技术研究》。"两客一危"驾驶员一直是特重大交通事故的主要肇事者,而疲劳驾驶又是诱发事故发生的三大最主要原因之一。针对疲劳驾驶的隐蔽性,且尚未有科学严谨的检测方法来判断疲劳驾驶,并预防疲劳驾驶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面向公路运营行业职业驾驶员,基于可穿戴式的心电监测设备,对驾驶员驾驶过程中的心电数据进行实时监测,进行疲劳程度分析与管理。研究结果有助于"两客一危"相关管理部门及运营企业对驾驶员的管理,以减少运营车辆造成的交通事故。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营运车辆交通事故中,因驾驶员疲劳驾驶、违规操作等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经济财产损失。虽然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在严厉打击驾驶员疲劳驾驶方面制定了严格的处罚措施,并利用GPS监控平台对客运车辆驾驶员进行严格管理,但往往无法避免客运车辆重大事故的发生,尤其是凌晨2时至5时客运车辆事故屡禁不止。客车防疲劳及夜间驾驶警报安全控制系统的构想是为了防止驾驶员疲劳驾驶,从技术方面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驾驶疲劳是造成交通事故的主要诱因之一。由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高速公路中由疲劳驾驶引起的交通事故率占了将近百分之四十,驾驶疲劳检测和预警的技术也越来越受到研究人员的重视。而驾驶员打哈欠是疲劳形成过程中的一个直观指标,文章提出基于Python平台开发一套在线检测驾驶员打哈欠的系统,方法简单、指标稳定可靠,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从公安部交通管理局获悉,针对8月以来重大道路交通事故多发势头,公安部部署全国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结合夏季交通事故和交通违法特点,依法严厉查处超速、超员、超载、疲劳驾驶"三超一疲劳"等野蛮驾驶行为,确保夏季交通安全形势稳定。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揭示驾驶员疲劳驾驶导致交通事故的根本理论原因,本文分析了驾驶疲劳的形成过程及其机理。基于人因工程学角度,以疲劳相关理论为基础,构建了承担驾驶负荷的驾驶员身体系统,并把驾驶行为分为三个阶段,把每一阶段所产生的疲劳严格区分为精神疲劳和体力疲劳。根据驾驶疲劳的程度,把驾驶员的疲劳状况分为了四类,建立了驾驶疲劳累积模型。根据对驾驶疲劳形成的系统分析,概括了现阶段疲劳驾驶监测技术的研究方向,并提出了对疲劳驾驶监测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驾驶园》2014,(11):95-95
<正>有权威统计显示,大部分交通事故都是因为驾驶人疲劳驾驶或者驾驶时注意力不集中而引发的。如何解决汽车驾驶员疲劳驾驶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当驾驶员发现在驾驶时注意力难以集中,这就意味着已经有了安全隐患了。据调查数据的统计显示,疲劳驾驶易发生交通事故的时间为深夜、凌晨或午后。在中午11时至13时、深夜24时至2时、凌晨4时至6时三个时间段要特别谨慎驾驶。  相似文献   

14.
有关资料统计显示,驾驶员违章驾驶造成的交通事故占事故总数的50%以上,而疲劳驾驶所引发的车辆事故占行车事故的5%-10%。近几年,部队驾驶员因疲劳驾驶所发生的车辆事故也在呈上升趋势。驾驶员疲劳会造成判断失误和驾驶错误明显增多,对潜在事故的可能性及应付办法考虑不够细致。主要表现为:感觉机能的敏,违章驾驶造成的交通事故占事故总数的50%以上而疲劳驾驶所引,发的车辆事故占行车事故的5%~10%近几年部队驾驶员因疲劳。,驾驶所发生的车辆事故也在呈上升趋势。驾驶员疲劳会造成判断失误和驾驶错误明显增多对潜在事,故的可能性及应付办法考…  相似文献   

15.
对北京出租车驾驶人的疲劳驾驶状况进行了调查,旨在发现疲劳驾驶与驾驶人年龄、驾龄的关系,以及疲劳驾驶事故与驾驶人年龄、驾龄之间的关系。调查方法采用问卷法。通过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不同年龄、驾龄的驾驶人疲劳驾驶状况不同;2.因疲劳驾驶引发的事故与年龄没有直接关系;3.疲劳驾驶引发的事故与出租车驾驶员的驾龄有关,驾龄越小,越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相似文献   

16.
肖姗 《驾驶园》2005,(7):27
疲劳驾驶是造成重大交通事故的一大原因.有关部门统计显示,开车打瞌睡占交通事故原因的25%,占交通事故死亡率的83%.  相似文献   

17.
刘馨雨  李庭燎 《时代汽车》2023,(10):195-198
疲劳驾驶在我国的交通事故引发率居高不下,如何对驾驶员进行科学有效的疲劳驾驶检测并及时预警已经成为了当下热议的话题。为减少疲劳驾驶造成的交通安全风险,本文对基于驾驶员面部特征的检测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对疲劳特征参数的提取克服了单一参数疲劳驾驶判断方法导致的判定精准度低等缺陷,且计算需求小,普适性能强。  相似文献   

18.
应建明 《驾驶园》2009,(9):88-90
疲劳驾驶给交通安全带来重大隐患,研究表明司机连续驾驶超过3个小时就被认为已经进入疲劳驾驶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司机的反应速度、心脏活动能力和保持身体平衡等机能都会相应下降,稍有不慎就会发生交通事故。  相似文献   

19.
为降低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率,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模型的疲劳驾驶行为识别算法。采用照度增强和反射分量均衡化的方法,以提高视频图像质量。将机器视觉工具箱软件用于提取疲劳驾驶人脸行为特征,并通过双流网络构建和训练深度学习模型,实现对疲劳驾驶行为识别。选择了不同睡眠时间段参与者在全封闭路段内的驾驶行为图像,作为实验测试目标。结果表明:用该算法测试1 000张疲劳驾驶行为图像时,识别时间为89 ms,精准度为97.6%,召回率为97.0%;算力需求(每秒所执行的浮点运算次数,FLOPS)≤88;该算法能够提高疲劳驾驶行为的识别精度,有助于降低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虽然说得有些夸张,但是可见一年四季,疲劳和困倦都围绕我们不愿散去。对于驾驶员来说,疲劳和困倦是非常可怕的事情,据统计,因疲劳驾驶而引发的交通事故,占交通事故总数的10%~15%,被称为"道路交通安全的‘首祸’"。太多的惨痛教训不断提醒我们,注意安全行车,切勿疲劳驾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