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信息技术在交通运行监测、运营管理、运输服务和安全应急等领域的深度应用,以信息化智能化引领行业转变发展方式,全面提升交通运输系统供给能力、运行效率、安全性能和服务水平,将成为加快实现交通运输现代化的战略方向。交通运输行业包含多个不同业务单位,业务种类复杂,现有业务系统建设以满足单一业务部门需求为主,业务覆盖单一,系统间相互割裂,形成信息"孤岛"和"烟囱",再加上  相似文献   

2.
交通运输是主要能源消费者之一,也是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源头。统计交通运输能源消费数据,分析其能源消费特征对降低该行业的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美国交通运输能耗统计报表及其数据来源和相关的文献进行分析,展示了美国交通运输能源统计制度的运作方式及其报表统计制度和格式。指出了美国交通运输能耗统计系统的优点和缺点,以及美国交通运输能耗监测统计系统对交通运输行业最主要能源消费者和二氧化碳排放者的能耗监测和统计存在重大缺陷,可为未来建设中国的交通运输能耗监测和统计系统提供借鉴,并据此提出了具体的建设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的背景下,本文以交通运输行业能耗特点与统计监测方法为基础,建立涵盖了公路客运、公路货运、城市公交、城市出租、水路运输、港口生产等行业的能耗碳排统计监测系统,分析了省级交通运输能耗与排放特点,明确了能耗数据统计对象与内容,并对能耗数据采集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建立了省级交通运输能耗统计监测系统,并以辽宁省交通运输为依托,对全省交通运输行业能耗统计监测系统进行了验证与应用,同时也为交通运输行业的节能减排提供了决策支撑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4.
政策法规     
<正>交通运输部将在八大领域建立信用评价体系日前,交通运输部出台《关于加强交通运输行业信用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将在政务诚信、工程建设、运输服务、安全生产、信息统计、价格、企业管理、关键岗位从业人员等八大领域重点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实行行业5级信用评价制度和奖惩机制,逐步建立跨部门、跨行业的信用奖惩联动机制。《意见》明确了交通运输行业信用体系建设的8个重点领域,提出了统一信用制度标准、建设信用信息系  相似文献   

5.
交通运输行业能耗统计监测方法与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交通运输行业能耗统计监测的背景和目的,并从道路运输、水路、港口三个方面提出了基于行业管理部门和典型企业的监测方法和特点。  相似文献   

6.
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是交通运输领域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十四五"时期推进交通强国建设的重点领域.本文围绕"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提出交通运输行业要牢牢把握相关要求,从制度安排、运输服务、创新驱动、基础统计等多个方面推动交通运输转型发展,为确保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顺利实现贡献交通力量.  相似文献   

7.
<正>"推进物联网在交通运输行业应用已经得到了国家和交通运输部的高度重视,必将成为‘十二五'期间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的重点工作。"8月中旬,交通运输部科技司副司长洪晓枫在接受《交通建设与管理》采访时如是评价交通运输部与中国工程院在物联网领域的会谈。洪晓枫说,在组织物联网应用时,应采取"试点引入,谨慎前行,统一标准,有序推进"的方针,物联网的本质是"智能交通理念的提升和行业信息化的深度应用。"而当前的第一要务则是"尽快理清推进物联网在交通运输行业应用的总体思路,加快基础条件建设,尤其是交通运输管理与服务所需的基础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和物联网相关标准体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8.
<正>党的十九大深刻阐明了建设交通强国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交通运输已成为我国科技创新的重点领域,对提升我国科技竞争力和综合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12月底,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上部署了2018年要做好的12项重点工作,加快建设创新型交通运输行业作为第七项重点工作被提出,要求"加强创新体系建设,实施重点科技项目清单管理,建立交通运输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库,开展行业重点实验室和研发中心评估,促进行业重大  相似文献   

9.
经过多年的建设,交通运输统计已初步形成包括交通基础设施、交通装备、运输生产过程、运输生产成果等方面较为完整的统计指标体系,在调查方法领域已基本形成了以全面调查为基础、以经常性抽样调查和重点调查为补充的交通行业综合统计调查格局。  相似文献   

10.
数字     
正交通运输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署运输协定130多个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吴春耕在4月20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交通运输部积极参与"一带一路"规划制定和机制建设,目前已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署了130多个涉及铁路、公路、水运、民航、邮政的双边和区域运输协定。2016年快递业务量突破300亿件国家邮政局日前公布的《2016年邮政行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6年,快递业务实现快速增长。全年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完成  相似文献   

11.
面对农村公路建设计划项目管理中的各种问题,根据交通运输部相关要求我省着手进行基于GIS的山东省农村公路建设计划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以系统设计为出发点把系统建设的"背景、目标、总体框架、建设内容、功能设计要求"等进行了详细说明和分析。  相似文献   

12.
<正>深化改革深度融合品质提升互联互通率先突破、推进法制、增强信用、创新管理、持续开放、严守底线、不忘初心……从这些关键词中,不难看出些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端倪。实际上,在2016年年底的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上,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将已经2017年行业发展重点锁定十大工作领域——深化供给侧改革、加快推进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着力打造"品质工程"、深入推进交通扶贫脱贫攻坚、积极服务国家"三大战略"和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着力深化关键领域改革攻坚、  相似文献   

13.
我国综合交通体系经过“十五”期间的快速发展,在设施总量规模、运输能力供给和服务质量等方面取得了较大成就。交通基础设施规模进一步扩大,综合运输能力明显增强;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运输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区域交通协调发展成效显著,农村交通建设步伐加快;管理体制改革迈出重大步伐,运输市场化进程加快;交通运输投融资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交通领域的投资主体、投资渠道与投资方式多元化格局正逐步形成;交通运输价格体制改革取得了新的突破,价格听证制度得到应用和推广。交通运输已开始进入各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能力扩张与质量提高并…  相似文献   

14.
信息安全工作面临着多方威胁与挑战,通过分析交通运输行业信息网络安全的需求特点,提出交通运输行业网络安全监测与预警平台的建设思路,首次设计了交通运输行业网络安全监测与预警平台总体架构,为本行业信息安全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技术支撑,并对其具体实现方式进行研究,实现可视化网络安全监测与预警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综合运输》2009,(4):92-92
交通运输部部长李盛霖指出,今年交通运输行业要努力在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上水平,抓改革、增活力以及重民生、促和谐四个方面作出应有的贡献。关键是要增强信心,抓住机遇。一是扩大内需的机遇。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中央增加投资的重点领域,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有利于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16.
构建一个基于Internet网络的数据平台,综合利用抽样数据填报、实时能耗数据监测两种手段,基于影响能耗和排放的相关因素,分类统计和计算交通运输业能耗及排放数据.利用该统计监测平台,可全面、准确掌握交通运输业,以及各子类行业能耗结构.结合交通运输行业内不同产业结构,以及行业内生产能耗结构,为能耗评价提供判断基础和借鉴,为行业的发展决策提供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17.
为推进绿色交通发展,降低交通能耗,部分城市率先建立交通运输能耗监测统计平台。针对当前交通运输能耗监测统计平台的发展困境,从管服融合的理念出发,构建填报审核、成果展示、资源共享等运行机制,为切实发挥交通运输能耗监测统计平台的作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正>"至2020年,新能源汽车在城市公交、出租汽车和城市物流配送等领域的总量达到30万辆;新能源汽车配套服务设施基本完备,新能源汽车运营效率和安全水平明显提升。"—这是交通运输部日前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在交通运输行业推广应用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的总体目标。该《意见》的出台,明确了交通运输行业是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重要领域,对新能源汽车在交通运输行业推广应用的重点领域、目标规模、技术标准和相关支持配套政策做出了详细规定。《意见》明确提出,重点在城市公交、出租汽  相似文献   

19.
自1965年开始建设1号线以来,北京地铁体制不断改革,现形成了以北京市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负责对三大公司(正局级)的监管:北京市城市设施投资公司负责规划和投资,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负责建设管理,北京地铁营运有限公司负责营运。北京市交委负责运营行业管理,规划、建设由相关部门进行行业管理。  相似文献   

20.
2015年3月18日,交通运输部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在交通运输行业推广应用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提出,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在城市公交、出租汽车和城市物流配送等领域的总量达到30万辆。《意见》的正式出台,明确了交通运输行业是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重要领域,对新能源汽车在交通运输行业推广应用的重点领域、目标规模、技术标准和相关支持配套政策作出详细规定,得到了行业的充分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