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保证港口安全,适应沿海港口吞吐量增长和到港船舶大型化发展,对已建高桩码头进行升级加固改造成为必然趋势。作为一种新型方案,传力杆技术已在部分高桩码头升级改造中得到应用。结合相应工程实例,对传力杆加固高桩码头升级改造技术特点、设计计算方法及相应的施工工艺进行系统阐述,并采用专业软件进行码头整体建模,对传力杆加固高桩码头效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横梁和桩基内力都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珠海某拖轮码头因靠船构件尺寸偏差无法靠泊船舶的问题,设计了在原混凝土靠船构件表面粘贴角钢的方案,既可将原靠船构件向下延伸1 m,又对其悬臂端部进行加固补强。靠泊力复核和有限元验算表明:改造后靠船构件满足船舶停靠要求,改造施工和工程回访亦表明3 a来码头运营正常、钢结构主体完整。该靠船构件改造和加固案例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水运码头因靠船构件长期磨损而失效导致靠港船舶撞击码头混凝土结构引发结构破坏的问题。本文以兴华港区三期码头加固改造项目为实例,分析总结了靠船设施加固改造工程中的特征和难点,最终确定拆除破损靠船构件,采用后锚固技术重新钻孔植筋,粘贴碳纤维布,安装新护舷的技术方案,对码头靠船设施进行加固补强。靠泊力复核验算表明:加固改造后靠船设施满足船舶停靠需求,混凝土主体结构可靠完整,使用寿命周期大大延长。  相似文献   

4.
为适应船舶大型化趋势,对上海罗泾钢杂码头结构加固改造.研究码头升级改造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码头结构加固方案和经济效益.改造后钢杂码头靠泊能力全面提升,消除了安全隐患,满足了生产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5.
为满足生产发展和码头靠泊作业安全的需要,对泰州港化工码头进行升级改造。通过分析原有码头的平面布置和结构现状,结合靠泊作业要求提出了码头平面改造方案,即在原"老码头"前沿及上游新建系靠墩,拆除原"接长码头"平台部分结构,新增系靠设施,并提出了相应的结构改造方案。改造后,原码头从靠泊5000t级液体化工码头升级为靠泊1万t级的液体化工码头。  相似文献   

6.
长江石化码头结构的升级改造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秀瑛  范平易 《水运工程》2011,(11):129-132
通过分析原有码头的平面布置和结构现状,结合靠泊作业要求和后方库区发展的需要,研究码头升级改造的必要性;提出码头平面改造方案,即在码头泊位长度方向设置2个靠船墩以满足大船的靠泊要求,在现有码头上、下游侧各增设1座30 m长的靠船装卸平台以满足码头同时停靠2艘小船的靠泊和装卸要求,并提出相应的结构改造方案。对老码头的平面和结构进行改造后,码头从靠泊2.5万吨级油品码头升级为靠泊5万吨级的液体化工码头。  相似文献   

7.
镇江港大港港区2#~5#泊位码头结构加固改造工程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满足靠泊5万~7万吨级散货船的需要,镇江港大港港区2#~5#泊位进行了码头结构加固改造。设计中采用增设桩基,并利用原结构体系新建系靠泊点的局部改造思路。实践证明:该码头改造方案充分利用原有码头资源,既保证了码头平稳生产,又节省了工程投资,可为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8.
姚迪  周玥 《水运管理》2015,(4):24-27,35
通过分析墩式布置的化工码头结构、总平面布置、船型组合及系靠泊点布置等方面,提出将原码头改造为连片式布置型式,采用新老结构相互独立原则的设计方法。结合码头加固改造方案的特点,介绍化学植筋技术、止水结构,以及各种修复措施在加固改造中的应用,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天津港北疆港区22~#~24~#泊位原设计为3个1万t级泊位,为满足安全生产作业需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形成与到港船舶相适应的靠泊能力,确定改造为7万t级散杂货泊位。改造方案为在原码头前新建前桩台,原码头前桩台通过结构加固提高其堆载能力,以满足码头等级提升后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0.
为满足大型运输船舶的靠泊要求,通过分析柔性系靠船钢簇桩在马鞍山二电厂码头加固改造中工程的应用,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分析内河码头中应用钢簇桩方案的优缺点,根据实施后实际运行情况反馈对设计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采用系靠船钢簇桩方案可满足不同船型和系缆的要求,为今后类似的改造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余马光 《水运工程》2013,(9):186-190
靠船构件的安装是高桩码头施工的重要工序,它关系到码头上部结构的浇筑进度及码头前沿线的顺直问题。为 提高安装效率,节约施工成本,提出一种快速安装工艺,通过计算分析及工程实践,表明该工艺可靠、实用。  相似文献   

12.
针对重庆乌江某电站重件码头选定港址的地形地貌、水文及地质条件,在长江上游重件码头设计中首次提出了码头平面布置采用"陆域工作平台+起重机安装平台+系靠船墩"的新型布置方式、重大件装卸采用"垂直起吊+360°全回转装卸"的工艺方案和系靠船采用船闸固定式系靠船柱水工结构方案,可实现重庆乌江流域最大水位落差20 m和日变幅达5m停靠船及装卸作业的要求,同时解决了港址后方陆域条件差及最大起重高度达73 m等难题,对后方陆域条件受限制的大水位差内河码头的设计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针对传统高桩墩式码头加固方案的施工困难等问题,提出了在墩台前新建柔性结构承担新荷载的码头加固方案。并从安全性、适用性、经济性、施工便利性等方面探讨墩台前设置柔性靠船桩簇方案的优缺点和适应性。  相似文献   

14.
通过调查研究目前码头采用的混凝土靠船构件应用和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全装配式高桩码头结构的设计需求,将混凝土靠船构件与前沿护舷功能合并,提出一种新型密闭式钢质靠船构件及相应的耐久性措施和结构健康监测方案。该结构由面板、背板和纵横筋板组成并采用密封结构,直接通过预埋螺栓安装于码头前沿,克服了靠船构件安装施工难点,有利于工程施工安全,提高施工效率。  相似文献   

15.
王翔  黄太刚  宁小倩 《船舶》2009,20(3):55-60
基于任意拉格朗日-欧拉法,描述了靠泊船与浮式码头碰撞过程中流固耦合关系。采用耦合法建立了浮式码头与靠泊船碰撞的仿真模型,真实模拟了船舶与浮式码头碰撞的过程,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由此可知,靠泊船碰撞对于浮式码头的运动响应、连接器所承受载荷、锚缆张力影响较为显著,流体区域也将产生较强的扰动,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应加以注意。同时,也证明任意拉格朗日-欧拉法在流固耦合的研究领域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6.
针对纳溪沟墩柱梁板式码头的力学性能进行研究,并结合该码头的特点探讨墩柱梁板式码头在三峡库区的应用前景.研究表明,墩柱梁板式码头能够较好地适应三峡蓄水后出现的历时长、水深大现象.该结构形式的码头一方面有利于抬高施工水位,另一方面可以增大排架间距,从而实现码头全天候建设,同时增加了码头结构安全性,其将可能作为库区变动回水段码头的一种新型结构得到推广.  相似文献   

17.
In this paper, special behavior of floating piers in the berthing event is assessed, and a new approach is presented for the analysis of these kinds of piers for berthing impact. Accurate estimation of berthing force is an important matter for appropriate design of mooring piles in these piers. In the pier design references, the traditional approach used in the design of fixed piers is extended to floating piers, ignoring distinctive response of these piers to berthing impact. In this paper, the fact of mobility and flexibility of structural system of floating piers ar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and it is proved that energy absorption mechanism in these piers is different from that of fixed piers. Thus a new analytical approach and corresponding closed form formulations are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for evaluating impact energy and induced berthing forces in these piers. The validity of presented method is shown by numerical simulations. Comparison of results of analysis by new and traditional methods in two typical piers shows that the traditional method underestimates berthing force in floating piers.  相似文献   

18.
某城市快速环路采用高架与轨道一体化建设,上层桥梁采用简支变连续刚构小箱梁的结构形式,因施工过程中桥墩盖梁存在截面变化和体系转换,其墩梁固结部分的受力复杂。采用三维实体单元分析了一体化框架墩特别是盖梁在各个施工阶段的应力分布情况,并得到一些结论。分析表明,在该类结构设计时应注意盖梁钢束的张拉顺序和支架的拆除时机,尤其应注意加强中墩附近边梁剪扭钢筋的设置。  相似文献   

19.
左志刚 《港工技术》2010,47(6):21-23
不分散混凝土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混凝土的抗分散性和流动性,由于水下混凝土一般不允许振捣,因此,在水下不分散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必须更多地考虑其流动性和抗分散性。以曹妃甸港区原油码头靠船墩和系缆墩的水下封底混凝土为例,介绍水下不分散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介绍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6跨连续钢桁拱桥6~8号3个主墩的基础结构形式,并结合主墩基础结构的受力特点和施工方案,对主墩基础成桥及施工状态的结构进行检算,合理控制主墩基础结构的受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