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灰色数列模型寿命表法对接尘工人连续工作30年,控制尘肺患病率在1%的条件下,水泥粉尘作业场所的粉尘容许浓度为16.8mg/m3。同时采用直线与曲线回归进行拟合预测,选择相关指数较优的模型对数回归,现场水泥粉尘容许浓度为24.3mg/m3。灰色数列模型、对数回归方程与实际概率单位误差分析,GM(1,1)的误差较小,拟合度较好,现场粉尘容许浓度合理严格。  相似文献   

2.
矽肺的发生发展与工人接触生产性粉尘浓度的大小及其石英含量的高低和接触时间的长短呈平行关系。即接尘浓度×接尘时间×石英含量=接触石英剂量(毫克·年)呈平行关系;与相应的肺内石英沉积量多少和沉积时间长短密切相关。而矽肺病变程度(即X线小阴影密集度)又与后者密切相关。为此,我们通过研究接触粉尘中的石英剂量——反应关系推算粉尘容许浓度和预测矽肺的发生发展,为防止矽尘危害提供科学依据。现将方法报  相似文献   

3.
1 内容与方法选某机车工厂 2a以上工龄的焊工 134名作为调查对象 ,按统一的体检表检查。现场采样按《劳动卫生学》第 3版进行。电焊工尘肺诊断按GB5 90 6— 86《尘肺X线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进行。依据下式估算肺内石英粉尘负荷量 :q =∑(Gi ×Qi × 2 1 5 × 12×Ki ×Ri ×Ei)式中 :q为肺内石英尘负荷量 ;Qi 为某年肺内焊尘负荷量mg ;Gi 为年几何平均浓度mg m3;Qi 为一个工作班每人吸入的空气量 ,按 8m3 6h计算 ;2 1 5× 12 :每年工作班次 ,即 2 1 5班 月× 12月 a ;Ki:悬浮焊尘中二氧化硅所占比例 0 …  相似文献   

4.
寿命表是根据某一人群的年龄组死亡率计算出来的一种统计表。近年来在预测矽肺发展趋势、粉尘接触量与疾病的反应关系、噪声接触量与职业性耳聋的剂量——反应关系上的应用已有报道。本文拟应用寿命表相关回归法在计算凿岩工局部振动病累积患病机率基础上,与接触凿岩机局部振动的工龄相联系,求得直线回归方程,预测在现行工作条件下凿岩工振动病发病期限,预报最短发病工龄,为凿岩工振动作业环境评价,保护凿岩工的身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隧道内掺增粘剂的半湿法喷射混凝土工艺和干式法喷射混凝土工艺粉尘浓度的对比试验。结果,掺增粘剂的半湿法喷射混凝土工艺粉尘几何平均浓度为13.8mg/m~3,比干式法喷射混凝土工艺粉尘几何平均浓度下降了74.6%(P<0.01)。回弹率下降。表明,该法具有显著的降尘效果,同时可降低施工成本,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作者比较了三种分子量(150000、50000、2000)聚乙烯吡啶氮氧化物(?简称ПBNO)对实验性矽肺的作用。所用ПBNO为苏联本国合成制剂。研究方法:大白鼠实验性矽肺模型的复制采用吸入染尘:使大白鼠在石英粉尘浓度为200—300mg/m~3的小室内,每天4小时共4个月。染尘结束后,部分动物皮下注射2%ПBNO溶液,每周一次,每次1ml,注射8个月。在开始染尘后经6、9、12个月处死大鼠,用左肺作生化测定(以羟脯氨酸测定肺胶元蛋白量),右肺作组织学和组织化学检查。研究结果:未治疗的大鼠在第3个月就形成典型的矽结节,在6—9个月矽结节的数量  相似文献   

7.
调查了导坑法施工掘进作业各工序、掘进循环粉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TWA)、接尘量和离掘进面不同距离各工序粉尘分散度。调查持续近一年,共测定5次,每次连续3d。结果显示:平均掘进循环周期为536.11min,每循环接尘时间为429.74min,每工班8h接尘时间384.76min;TWA9.22mg/m3,工班接尘量为73.77mg·h;各产尘工序以打眼时粉尘颗粒径最大,离掘进面距离越远粉尘粒径越小;而炮后则以离掘进面16m处粒径最大;各工序粉尘分散度以粒径<5μm的占80%以上。  相似文献   

8.
铜矿凿岩工振动剂量与白指反应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参考 Griffin 提出的公式试用寿命表相关回归法,对105名铜矿凿岩工白指累计发病率与振动累积剂量进行处理。岩工平均日接振1.35小时,年平均劳动306天,凿岩机~ahw(eq)=25.5m·s~(-2)。结果:累积剂量相应对数值与累计发病率相应概率单位之间明显正相关。10%岩工出现白指的累积剂量平均6.88×10~(12)m~2·s~(-3),大约4.8年;以连续接振10年为限,则每天允许接振不足20分钟,将~ahw(eq)降至12.3m·s~(-2)以下时,则工人日接振可增加到1.35小时以上。近年来诸多研究资料已证明了手持振动工具的振动参数、接触振动时间均与振动性白指的发生关系密切。也就是说,振动加速度(为常用的最重要评价指标)越大,对接触者的危害越大,罹患振动性白指的间隔时间也就越短。同时还看到,振动白指患病率随接振时间的延长而随之增加,且两者之间呈现明显的平行关系。本文主要参考 Griffin 提出的振动累积剂量理论,将计权振动加速度与接振时间综合起来,计算各工龄组平均振动累积剂量,用寿命表法进行处理,试图找出振动累积剂量与白指累计发病率之间存在的联系。从而可以预测同工种、作业环境类似情况下工人发生白指时的累积剂量、接振年数;同时又可根据已知调查或测试数据,去估算该类型振动工具的计权振动加速度及平均日接振时间,预报接受不同累积剂量人群的白指发病情况。因此可以同时了解到几方面有关因素,对局部振动危害的综合治理与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基于刚度下降的混凝土梁疲劳累积损伤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疲劳试验,引入剩余刚度和累积损伤值的概念,研究钢筋混凝土梁由于疲劳累积损伤而造成的刚度衰减规律。结果表明:荷载循环初期刚度衰减较快,且不稳定,这一阶段约占疲劳寿命的5%~10%;材料物理性能的变化规律基本稳定后,刚度衰减速率基本为一定值,剩余刚度与循环次数之间基本呈线性关系,这一阶段约占疲劳寿命的80%~90%;接近疲劳寿命时,刚度急剧下降,直至疲劳破坏,这一阶段约占疲劳寿命的3%~5%;在疲劳破坏时,混凝土梁的剩余刚度降为初始刚度的70%。基于钢筋混凝土梁疲劳的第二阶段约占疲劳寿命的85%,且在此阶段剩余刚度与循环次数之间基本呈线性关系,建立了钢筋混凝土梁累积损伤值D与循环寿命比N/Nf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在工程应用中,可以以累积损伤值D-1作为失效判据,通过少量循环的疲劳试验确定混凝土梁刚度衰减速率k的大小,然后由D=3.317k(N/Bo)来预测钢筋混凝土梁的疲劳寿命。  相似文献   

10.
应用寿命表法(1)分析了某轨枕厂245名噪声作业工人噪声接触剂量与噪声性耳聋的发病关系,所计算出的噪声性耳聋的累各发病概率的1gitp值与噪声接触剂量的对数值1gx呈明显的正相关(r=0.9624P<0.01),其回归方程为:1gitp=7.59151gx021.5098根据该回归方程可行职业性耳聋的预测预报,指导噪声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