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既有线提速至200km/h后,在重载与高速的双重运输强度作用下,轨道结构要有足够的强度与刚度,轨道几何状态要保持高度平顺和均衡良好,为此提出了既有线提速至200km/h的轨道养修对策。在既有线提速200km/h工程改造中,要准确掌握提速改线段施工质量,跟踪监测其路基工后沉降和道床压密沉降,并发挥大型养路机械作业优势,加速薄弱地段的轨道稳定。合理设置提速至200km/h的轨道修程,形成轨道养修工作良性循环,严格执行轨道不平顺管理值新标准,深入研究轨道逆相位复合不平顺控制,建立严密的轨道检测体系,有效实施对轨道状态的动静态全面监控。  相似文献   

2.
董天曾 《中国铁路》2007,(10):51-54
西安铁路局围绕第六次大面积提速,加强工务系统安全基础建设,拨移线间距和调整线路纵坡,更换可动心轨道岔,利用全站仪校核提速区段道岔、线路平纵断面位置,正线铺设跨区间无缝线路,采用探地雷达等物探方法对路基进行检测。在提速线路基础改造方面,铺设百米定尺钢轨无缝线路约20?km,研究完成"提高钢轨伤损发现率"等13项安全成果,创造性地采用挖掘机对既有道床进行彻底清挖,采用路基检测新技术对路基进行普查。制定《200~250?km/h提速区段设备检修和安全管理办法》和《西安铁路局〈铁路200?km/h既有线技术管理暂行办法〉补充规定》,明确西宝提速区段设备检修标准和施工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3.
胶济线提速200 km/h后,针对影响动车组高速运行安全的长波长不平顺,现场采取以高精度的既有线控制测量技术配合大型机械进行整修作业,效果良好。建议远期建立高精度轨道绝对位置坐标系统,配合高精度连续式捣固车作业,或采用高精度轨道测量小车与大型机械配套作业,整治长波长不平顺。  相似文献   

4.
既有客货共线铁路提速200km/h桥梁相关技术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前5次铁路大提速桥梁暴露的主要问题,介绍了国外既有线提速或高速铁路桥梁主要技术标准要求,讨论了既有客货共线铁路提速200 km/h的竖向动力作用等问题,从提速加固与养护维修等方面提出了既有客货共线铁路提速200 km/h的相关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5.
夏平  郑建中 《铁道通信信号》2004,40(12):40-40,42
提速可动心外锁闭道岔作为第1、2、3期大提速的主要装备,在我国铁路干线大提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确保了干线列车运行速度自120km/h达到160km/h。电务配套的分动外锁闭转换设备有效保证了提速列车的运行安全。  相似文献   

6.
1 前言 根据铁道部要求,京沪铁路在第六次大提速时,列车通过速度要求达到200km/h,道岔通过速度是大提速的关键之一。60kedm钢轨12号提速改进型(VZ200)道岔其设计先进,结构牢固,养护工作量少,是一种适应我国铁路重载、快速的发展和需要的新型道岔,将大量铺设在提速线路上。  相似文献   

7.
论述既有线进一步提速到200 km/h的必要性和技术可行性;针对进一步提速的实施内容,提出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介绍3次200 km/h提速综合试验的概况。认为采取系统试验研究能够解决提速200 km/h的关键技术问题,确保第6次大提速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8.
郑州一徐州电气化提速改造工程是我国第1条将既有线改造为200km/h的线路。在站场技改中,需要将原正线上的12^#固定心轨双机牵引提速道岔,更换为12^#SC325型可动心轨提速道岔。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我国既有铁路线路路基、桥涵、轨道的状况,分析了机车车辆的生产水平、能力及国外提速经验,认为我国既有线提速的速度目标值定为160km/h较为有利。为尽快实现提速和充分发挥提速实效,建议关闭一些过密车站,并拿出一部分资金改善小半径曲线。  相似文献   

10.
随着既有线提速开行160 km/h及以上动车组,轨道长波不平顺对行车性能的影响越来越显著,而大机捣固作业过程还不能充分控制线路长波平顺性,线形几何参数恢复达不到理想效果.通过分析提速线路波长对行车性能的影响关系,提出采用70 m检测弦长、10 mm管理幅值以控制长波不平顺.结合非线性规划理论提出满足长波平顺性控制标准的...  相似文献   

11.
我国重载铁路速度目标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重载铁路运输品类为大宗货物,其牵引质量大、轴重大,重载铁路速度目标值的确定有别于普通货运铁路,需要深入探讨。从行车组织、路基、桥梁、轨道、供电等方面,对重载铁路速度目标值为80、100、120 km/h时分别进行计算和对比,并结合国内外运营实际进行分析。对比分析表明,不同速度目标值对轨道、路基、桥梁、供电等影响不大,但当速度目标值大于100 km/h时,机车牵引和制动难以实现,重载货物列车设计行车速度等于或小于100km/h是适宜的。  相似文献   

12.
对列车荷载通过桥梁而梁体发生挠曲变形时,CRTSⅠ型板式无砟轨道结构受到的附加挠曲力进行分析。首先推导了桥梁挠曲变形对无砟轨道结构受到的附加挠曲力的计算方法,然后分别对我国时速300~350km、200—250km的几种主要桥梁、上CRTSⅠ型板式无砟轨道的轨道板和底座板受到的附加挠曲力进行计算,为CRTSⅠ型板式无砟轨道的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桩板结构被广泛应用于我国高速铁路深厚软土地区地基处理,其对路基与桥梁间不均匀沉降控制具有显著效果,但针对桩板结构路桥过渡段上无砟轨道的结构动力特性却鲜有研究。以杭长高铁桩板结构路桥过渡段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实车测试,分析不同行车速度下过渡段和相邻桥梁上无砟轨道结构动力特性及其差异。研究结果表明,随行车速度增加,钢轨和轨道板加速度呈指数增长,轨道板动位移呈线性增长;同一行车速度下,过渡段和桥梁上轨道结构振动无突变现象,差异性小;由行车测试数据拟合结果预测行车速度达到350 km/h时,过渡段上钢轨加速度约为2 324 m/s~2,轨道板动位移约为0.49 mm,轨道板加速度约为17.89 m/s~2。  相似文献   

14.
高速铁路桥路过渡段动应力测试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高速列车的平稳、安全运营,需要路基结构物提供沉降小、刚度大、动力特性稳定的轨下支撑系统。在武广高速铁路设计中,为实现桥梁与路基的刚度和沉降平顺过渡,设置了桥路过渡段。在过渡段中预埋设动测元件,研究CRH2动车组高速通过过渡段的动应力的空间分布特性。研究结论:桥路过渡段路基基床表层动应力的最大值位于过渡段正梯形底部折角处,均值约12.73 kPa;桥路过渡段路基基床表层采用级配碎石加强后,动应力在垂向衰减较快,至基床底层底面时,衰减率达90%;列车速度由200 km/h增加到250 km/h时,路基基床表面动应力增加约20%;车速由250 km/h增加到350 km/h时,过渡段路基基床表面的动应力增加约10%。  相似文献   

15.
南昌铁路局管内沪昆线是全路第六次大提速线路改造中任务最重、养护维修难度最大的线路。南昌铁路局主要通过运用三维精测定位系统、强化断面控制,建立严格的检查监控模式、强化对线路状态的严密监控,建立养护维修新机制、强化线路质量动态保持等措施,建立适应时速200km要求的线路质量保障体系,并取得了成效。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世界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高速铁路轨道检测技术已突破传统的轨道几何检测,朝着综合检测的方向发展。结合安装在我国新一代高速综合检测列车CRH380B-002的轮轨力检测系统在高速铁路轨道检测中的实际应用情况,介绍了我国在高速铁路轨道综合检测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基于轮轨力测量的高速铁路轨道检测技术,并提出了一种基于轮轨力测量的高速铁路轨道状态评判方法。基于轮轨力测量的轨道检测技术通过安装在固定车辆(一般为轨道检查车)的连续测量测力轮对测量轮轨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从对车辆运行安全性和轨道疲劳寿命影响的角度对轨道状态进行检测,指导轨道日常养护。该技术是高速铁路轨道综合检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传统轨道几何检测的有效补充和完善,它的投入运用将更好的保障高速铁路的安全运营。  相似文献   

17.
针对桥上无缝道岔,运用有限单元法,建立钢轨-岔枕-桥梁系统空间振动分析模型。运用弹性系统动力学总势能不变值原理及形成矩阵的“对号入座”法则,建立了列车-道岔-桥梁系统空间振动方程组。以温福客运专线田螺大桥为例,拟定桥上铺设了由2组38号道岔组成的单渡线,计算“中华之星”电动车组,按一动四拖的编组方式,以200 km/h的速度直逆向通过时,列车-道岔-桥梁系统空间振动响应,并与列车通过路基无缝道岔和桥上无缝线路的动力响应进行对比。计算结果表明,桥梁导致钢轨和岔枕的位移增幅较大,列车动力响应有所增加,对道岔振动加速度和轮轨力影响不显著;道岔导致桥梁振动加速度小幅增加,而列车动力响应显著增大。  相似文献   

18.
大量新建桥梁桥墩基坑工程位于铁路路基保护范围以内,使得铁路不可避免地受到基坑开挖的影响,既有铁路的列车动载加剧这种不良影响。在基坑开挖过程中,为了确保邻近铁路的安全,以孙渡特大桥上跨丰洛铁路桥墩施工为背景,通过建立三维有限元数值模型,分析在客车和货车不同速度下邻近既有线的基坑开挖过程中路堤的动变形规律:随着基坑不断向下开挖,路基中心处的竖向动位移和水平向动位移均增大,且水平动位移增长率大于竖向动位移增长率。60 km/h客车和40 km/h货车动荷载下路基中心的竖向最大动位移分别为3.32 mm和3.42 mm,其他情况均大于3.5 mm。最后基于铁路路基动变形3.5 mm的控制标准,提出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客车限速60 km/h和货车限速40 km/h的控制措施可行。  相似文献   

19.
高速铁路涵洞附近路基动力响应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介绍秦沈客运专线试验段上 ,在两个洞顶填土厚度不同的涵洞附近进行的路基动应力测试。试验研究表明 :高速列车作用下路基对行车速度的动力响应是先增大后减小的 ,速度为 2 0 0km/h时的动力响应最大 ;跨度为 6 0m的涵洞 ,其洞顶填土厚度取 1 5m是合适的 ,可以满足 2 70km /h速度范围内线路的平顺、安全性要求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京哈干线长春工务段管辖的434km既有线提速为例,对制约既有线提速的主要因素曲线和道岔等线路条件进行了重点剖析和论述,并科学合理地提出了改造方案。同时,在提速后的轨道强化上,以及管理和提高线路维修水平上,都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