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编组站网络的规划设计中,不仅要保证网络的可靠性,还要考虑到链路带宽的利用率,达到既实现冗余切换功能又能满足负载分担的目的。针对单一网关部署、生成树协议(STP)和快速生成树协议(RSTP)已经不能满足编组站的网络要求的问题,结合编组站综合自动化系统(CIPS)在宝鸡东站的建设实施,提出采用MSTP+VRRP双协议联动的方法,实现冗余切换和负载分担,保证编组站网络的高可靠性和充分的资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VRRP技术,分析了大型VRRP交换网络中组播流量的主要来源,综合从事网络工程建设的经验提出了几点优化网络的措施以达到有效控制网络系统中组播流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LTE(长期演进)应用原理的描述及LTE综合承载业务需求分析,介绍了采用基于LTE技术的1.8 GHz双网(15 MHz+1.4 MHz)城市轨道交通车地无线宽带网络,来综合承载CBTC(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乘客信息系统、闭路电视业务和列车状态监视业务的方案。针对方案中可能存在问题提出了一套测试方案,通过测试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测试方案验证了主备TAU(车载接入单元)能够通过车载乘客信息系统二层网络实现主备切换,且列车头尾TAU的VRRP(虚拟路由冗余协议)心跳数据不影响车载二层网络业务,通信TAU头尾切换时的业务数据对信号TAU的CBTC业务没有影响;验证了LTE综合承载网方案的可行性,为后续项目实施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4.
现有的逻辑,有的只可用于分析安全协议,而有的则只可用于设计安全协议.本文提出一种分析和设计安全协议的新逻辑.该逻辑不但可以用来分析安全协议,而且可以用来设计安全协议.通过运用该逻辑,使安全协议的设计和分析可以在同一种逻辑中进行.同时,该逻辑消除了用不同的方法来设计和分析安全协议的不一致性.在分析协议时,首先用逻辑对协议进行形式化,然后用推理规则对协议进行推理.如果不能推理出协议的最终目标,说明协议存在缺陷或者漏洞.在设计协议时,通过运用合成规则使协议设计者可用一种系统化的方法来构造满足需要的协议.最后,用该逻辑分析Woo-Lam协议,指出该协议不能满足协议目标.我们用该逻辑重新设计了该协议,说明重新设计的协议能够达到协议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针对CTCS-3级列控系统中的信号安全数据网,对基层环网、子网间、网管系统等各组成部分分别做了可靠性分析,并着重从组网结构、光传输特性、交换机软硬件性能、过载处理、链路聚合、VRRP冗余、网管服务及环境适应性等方面,以系统的高度提出了综合可靠性指标。  相似文献   

6.
IAX协议是一种Asterisk特有的VoIp协议,正在获得更广泛的关注.论文研究使用IAX协议部署VoIe的原理,以及IAX终端注册及呼叫过程.在局域网环境中,组建小型的VoIP系统进行测试,验证IAX协议.  相似文献   

7.
蓝牙协议一致性测试不仅可以验证一个开发商开发的蓝牙协议是否符合蓝牙特别兴趣小组规范的一种协议一致性测试,它还可以验证一个蓝牙协议实现的能力和行为.主要介绍蓝牙体系结构,并以服务发现协议(SDP)为例,对蓝牙协议一致性测试提出一套解决方案,便于蓝牙测试仪以及自动化测试工具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铁路信号安全协议-Ⅰ为铁道部制订的用于高速铁路列控系统中的安全数据传输协议,对整个系统的安全起着重要作用,投入运行前对其进行完整的测试是非常必要的.协议测试中的互操作性测试是检查同一协议或者同一类协议的不同被测实现之间是否可以进行正确交互.本文对铁路信号安全协议-Ⅰ的互操作性测试建模和测试序列生成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中LEACH协议的簇头分布不均匀以及不适合远距离传输数据的缺点,提出一种基于同心圆的分簇路由协议(CBCR).CBCR不仅改进选簇方法,而且引入管理节点负责簇头的选举.给出该协议的实现过程,通过与LEACH的比较,证明该协议能有效延长网络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10.
描述P2P点对点网络技术协议,分析该协议的原理及其在网络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IPv6技术     
IPv6是下一代Internet的核心协议,解决了目前IPv4存在的问题,并对其作出了大量改进。分析IPv4的不足,介绍IPv6的基本技术原理、特点,以及由IPv4向IPv6过渡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IP地址是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通过调研分析铁路信息网络现状、IP地址使用情况、IPv6地址结构类型,充分结合铁路未来信息化发展需求,研究确定了铁路信息网络适用的IPv6地址类型和所需地址空间大小,详细设计出IPv6地址层级结构、信息标识规则,完成铁路信息网络IPv6地址规划、提出地址的分配使用方法,为铁路信息网络向IPv6演进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铁路信息化对网络的依赖性日益增强,不可避免的对信息网络的承载能力、传输能力、接入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IPv6是继IPv4之后的IP升级版本,在许多方面通过优化和改进解决了IPv4网络中存在的问题;为此介绍IPv6特性,探讨下一代铁路信息网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由于组播技术的优越性,下一代互联网很好地继承组播.为更好地使用和管理组播应用,IPv6对组播特性作进一步的增强.作者所在项目团队通过对IPv6组播模型,组播组管理协议、组播路由协议的分析,选取适用于视频组播应用的技术方案,基于IPV6网络环境搭建组播网络兼容性测试环境,并对国内主要网络设备提供商的主流产品进行组播特性支持方面的测试研究.  相似文献   

15.
在深入研究由因特网工程任务组(IETF)提出的从IPv4到IPv6过渡的3种机制(NAT—PT、隧道、双栈)的基础上,分别给出了NAT-PT和隧道的具体实现技术,并提出利用这2种技术的协同工作如何来组建IPv6网络,最后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显示其技术优势。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铁路12306互联网售票系统从IPv4到IPv6的过渡问题,基于系统的网络和应用现状,研究并提出了铁路12306互联网售票系统IPv6的演进方案。分析国家针对IPv6的演进标准和计划,从双栈技术、隧道技术和地址转换技术在IPv6演进中的使用特点入手,提出了适合12306系统的主体部署双栈和地址转换补充的技术方案,并详细阐述了系统演进的改造内容、实施步骤和关键问题。该方案具有渐进演化和节省投资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铁路飞速发展以及网络技术和无线接入技术的日新月异,在高速铁路中部署信息网络成为铁路建设的重点内容。当前的移动性协议如MIPv6、HMIPv6、FMIPv6等都是基于终端的移动性协议,需要终端安装运行移动性支持协议。在研究代理移动IPv6协议的基础上,设计了基于代理移动IPv6的高速铁路信息网络,实验测试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的MIPv6,能够有效减小移动性管理对移动终端的要求、降低交互信令的复杂度、增强网络的可管理性。而这正是铁路这一特殊应用场景所需求的。  相似文献   

18.
主要讨论从IPv4到IPv6的网络迁移技术和策略问题.首先介绍IPv4向IPv6过渡的必然,针对网络迁移问题,阐述双协议栈技术、隧道技术、NAT-PT技术和主机、路由器、网络结构和应用程序的迁移策略.说明IPv4/IPV6的网络迁移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