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红层形成时代主要位于三叠—第三纪,在我国西南、华北及其西北地区均有分布。主要形成于湖相盆地。由于红层在我国形成的历史较长,同时受各地区地质环境的影响,不同地区的红层性质具有差异,其岩性主要由砂岩,泥质粉砂岩,页岩,泥岩等组成。论文主要阐述红层的分布、分类、成因、岩性以及工程特性等,同时为我国红层地区地质灾害的防治,提供较为可靠的地质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
红层地区港口岩石地基在饱水作用下抗变形及承载能力衰减,影响港口地基稳定性。为探究饱水对红层地区岩石力学特性的影响,以砂岩、泥质砂岩和泥岩为研究对象,开展吸水率测定、巴西劈裂、单轴及三轴压缩试验。试验发现:泥岩吸水性能最强,平均吸水率达到0.505%,泥质砂岩和砂岩的平均吸水率分别为0.435%和0.414%;3种岩石饱水后泊松比均有一定增大,饱水后环向变形相比轴向更为敏感,体积扩容更为显著;岩石饱水后,抗拉强度、单轴和三轴抗压强度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衰减。研究成果可为红层地区岩石饱水力学特性及港口地基承载性能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于湛泳 《中国水运》2009,(10):175-177
新疆某水利枢纽工程位于某河出山口附近,全新~上更新统统(Q3-4al+pl)坡、洪积低液限粉土、砂卵砾石层为坝基上部主要地层,坝基下部分布的岩性为(P2-3X)泥质粉砂岩夹砂岩、砾岩和砂岩、砾岩夹泥质粉砂岩,层状及互层状结构组成库坝区基底岩体。河床右岸为粘土心墙坝,坝基下的低液限粉土存在地震液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文中介绍了普西桥水电站泄洪冲沙洞无压段开挖过程中,泥质粉砂岩和炭质泥岩在遇到突然涌水后,迅速崩解、软化,引起隧洞大面积塌方后,采用注浆小导管固结、工字钢、挂网、喷混凝土、锚杆锁定等方式,顺利通过了塌方段开挖,取得了理想效果,希望能为今后同类岩性条件下的工程隧洞塌方处理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针对重型绞吸船挖掘砂岩混泥岩的复杂工况,以钦州港东航道扩建工程为例,开展“天鲲号”绞吸船挖掘与输送砂岩混泥岩土质的施工工艺研究。通过7G与8G 6臂绞刀的对比试验,综合比较不同绞刀型号的生产效率及刀齿损耗,对挖泥机具进行比选;通过对绞吸船施工时进尺、切厚等关键施工参数的分析优化,结合砂岩混泥岩的土质特性,确定了最佳挖掘施工工艺;通过对泥泵性能的分析计算,确定了绞吸船输送的最佳控制浓度;从挖掘、输送2方面进行施工工艺优化,总结了重型绞吸船挖掘砂岩混泥岩的施工技术。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况的绞吸船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通过红层砂岩钻孔压水试验,结合工程物探及室内试验从岩体裂隙、泥质含量,压水试验过程P-Q曲线等方面对红层砂岩的渗透特性进行分析,提出了红层砂岩压水试验试验段压力选择的原则,得到了红层砂岩渗透性受贯通性裂隙影响的特性以及不同泥质含量的红层砂岩表现出的不同渗透破坏特性,并对其岩体渗透稳定性进行了定量分析。本文的研究方法及研究成果对相关工程中红层砂岩的钻孔压水试验及其他水文地质试验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泥质白云岩已应用于贵州省公路和桥梁基础设施中,其力学性能对结构的可靠性起着关键作用。笔者结合数字图像相关(DIC)技术与RMT试验机,建立了泥质白云岩力学性能测试系统,并以单轴压缩为例,获得泥质白云岩表观位移及应变云图,揭示损伤演化规律,并与传统岩石力学试验机进行对比,阐明该测试系统的适用性与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国内、外目前主要通过水文地质调查、室内试验和现场测试等手段研究岩土的渗透特性,通过对缅甸某地地基岩层的现场调查和试验,分析泥岩和砂岩中钻孔压水试验的P—Q曲线及其变化规律、研究岩基地层的渗透特性,提出相关试验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9.
高世丽 《中国水运》2014,(6):183-184
甘河子水库坝基地层为第四系漂卵砾石和二叠上统妖魔山组碎屑岩。坝基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有河床深厚覆盖层问题、坝基渗漏及渗透稳定等问题,针对上述工程地质问题,采取了合适的工程处理措施,保证了水库的正常建设。  相似文献   

10.
根据抚州市中心及周边地区强风化泥质砂岩工程实例,对该类工程地质的性状和承载力进行研究分析和总结,为今后基础勘察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泥岩是一种由粘土矿物固化而成的沉积岩,泥岩的工程地质特征与泥岩的成分和时代成因密切相关.结合缅甸某地工程实例,简要论述泥岩质量分级,泥岩在空气中和水中的稳定性,抗压强度试验,泥岩的地基承载力的确定等.  相似文献   

12.
钢板与砂泥岩混合填土接触面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俊杰  马伟  梁越  尹文 《水运工程》2014,(1):182-187
基于直接剪切试验原理,研究了钢板与砂泥岩混合填土接触界面的剪切力学特性。试验中,钢板采用Q235钢材制作;砂泥岩混合土料采用弱风化砂岩和泥岩的破碎颗粒料按照5种不同的颗粒级配曲线以质量比8∶2配制。试验结果表明,钢板与砂泥岩混合填土接触界面的剪切应力-位移曲线可用双曲线拟合;抗剪强度可用摩尔-库伦强度准则来描述;抗剪参数粘聚力值随土体特性粒径d10,d30,d50,d60,d90的增大呈先减小后增大的抛物线型变化;摩擦角值随土体特性粒径d10,d30,d50,d60,d90的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抛物线型变化;粘聚力和摩擦角与土体不均匀系数和曲率系数的相关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江山如此多娇,如诗如画石表;道家俊才辈出,数英雄竞折腰。石表山位于广西藤县象棋镇道家村,距县城45公里,是大容山余脉,与绣江并行呈现南北走向,长约3.5公里,宽1.5公里,主峰三托顶海拔296.6米,属于白垩系下统双鱼咀组紫红色砾岩夹粉砂岩及砾状砂岩,中丘地貌,两座山峰如华表耸立  相似文献   

14.
内陆港口岩石地基经历不同程度的干湿循环作用,地基承载性能衰减劣化。以干湿循环次数和围压作为试验工况,开展粉砂岩常规三轴压缩试验。假定粉砂岩微元强度服从改进Harris概率分布,从而定义损伤变量,选择M-C强度准则,结合试验结果中弹性模量及内摩擦角的对数型衰减规律,构建一种可反映干湿循环的统计损伤模型,并给出参数解析方法,得到损伤发展曲线。采用新建模型辨识粉砂岩及文献中泥质白云岩和砂岩试验曲线,并经模拟对比。结果表明,粉砂岩弹性模量、黏聚力、内摩擦角均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而逐渐衰减,当循环次数达到16次时,衰减变化曲线趋于平稳,该衰减规律可用对数函数表示;干湿循环促进岩石力学性能衰减劣化,宏观表现为峰值应力的降低;新建模型经验证可行。  相似文献   

15.
兰坪金顶铅锌矿是国内已经探明的最大铅锌矿,也是亚洲第一大铅锌矿。区内矿体主要赋存于晚白垩统景星组(K1j)的细粒砂岩和古新统的云龙组(Eyb)的含砾砂岩中,矿体与围岩相比具有高密度以及相对低阻高极化的特点。针对这种特征,采用重力和多尺度大地电磁方法进行探测。在研究区,首先进行1:1万高精度重力勘探以及多尺度大地电磁探测,取得研究区密度以及电性分布特征;将取得的重力与大地电磁成果与已经掌握的地质知识相结合,推断研究区地下岩性及空间分布特征,并对该区矿体分布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6.
南京长江五桥引桥桩基础以泥岩作为桩端持力层,为验证桩基承载能力、优化设计桩基参数,采用自平衡法对三根试桩进行静载测试,研究泥岩嵌岩桩的承载特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桩端嵌固于中风化泥岩层中的桩基所承担的桩顶荷载主要由侧摩阻力承担,而桩端阻力占极限承载力的比例不超过20%,且随着长径比的增大而减小;中风化泥岩层的侧阻力可以达到190k Pa左右,大于勘察建议值120k Pa,建议桩基设计按照摩擦桩计算,并且宜对桩型进行优化,适当加大桩的长径比。  相似文献   

17.
通过东非某工程海上超长嵌岩灌注桩自平衡试验,探讨不同风化岩层的竖向抗拔侧阻力分布规律,得出如下结论:1)强风化砂岩侧阻力与位移拟合线性关系为:y=1.534 2x+180.48;2)中风化泥岩侧阻力与位移拟合线性关系为:y=0.954 5x+353.5;3)相对于中风化岩层,桩土相对位移对于强风化岩层阻力值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8.
勘察区域大地构造属扬子地台与华南地台接壤地带,地处黔西南盘江大型多层次席状逆冲一推覆构造,有板昌逆冲断层的冲断推覆作用,断层纵横交错,叠加褶皱发育,发育岩性以三迭系泥岩、砂岩、泥灰岩、灰岩及二迭系灰岩为主,岩性多样,特殊性岩土及不良地质发育,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极复杂.主要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是软土路基的稳定性及不均匀沉降和边坡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泥岩中粘土矿物的存在,使得其自身的状态和物化性质易受到水、温度、湿度和压力等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本次通过静置崩解试验,多次对泥岩试样进行烘干—浸水循环,研究贵黄高速公路沿线二叠系泥岩的崩解特性。强风化状态的泥岩崩解速度较中风化泥岩更快,在第七次干湿循环后,完全崩解,耐崩解指数为Idn为78.32~23.48;中风化状态的泥岩从第二次、第三次循环试验开始,崩解速度明显加快,经过十次干湿循环,耐崩解指数为Idn为97.53~62.42,泥岩的崩解是受到岩石本身的胶结,水在岩石颗粒和孔裂隙中的化学、物理作用,以及干湿循环时岩石产生的不均匀应力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机制砂生产过程中伴生的石粉再利用问题,研究砂岩石粉对砂浆力学性能的影响,并通过XRD、DSC-TG、SEM及MIP等测试技术,分析砂岩石粉对水泥砂浆水化产物、形貌及孔结构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石粉含量不超过11%时,随着砂岩石粉含量的增加,砂浆的力学性能逐渐提高,砂浆的孔隙率、中值孔径及平均孔径均降低,石粉可优化浆体的孔结构分布;砂岩石粉中的CaCO_3可与C_3A发生反应,反应产物为C_3A·CaCO_3·11H_2O;砂岩石粉的颗粒填充效应和化学活性是提高浆体力学性能的主要原因;成果可为砂岩机制砂混凝土的制备及石粉的再利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