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DOM和真DOM     
常规DOM的获取,是在数字微分纠正时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而真DOM的获取,是在数字微分纠正时基于数字表面模型DSM。获得数据点后,数字高程模型DEM可通过曲面内插得到,DSM则无法用数学曲面拟合,DSM的获取比DEM的获取更困难和复杂,目前可采用数字摄影测量方法获取DSM。  相似文献   

2.
无人机航摄技术能够快速便捷获得小范围平面精度较高的DOM,但DEM高程精度较差;而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能够获取高精度DEM数据,但受视场角的限制,容易出现盲区和漏洞,且其制作DOM的难度大,效果不好。结合这两种技术来制作高精度DEM及DOM,通过对某山区的实验,表明采用这两种技术能够快速获取小范围高精度DEM和DOM。  相似文献   

3.
机载Li DAR系统能够快速获取数字表面模型,通过滤波处理,可以获取数字高程模型(DEM)。提出一种从机载Li DAR点云数据获取DEM的方法,首先对点云数据建立网格分块索引,然后逐行逐列按照一定的间距选取地面点作为种子点,使用区域增长算法增长地面点,获得地面点集,最后通过逐点内插生成DEM。选取机载Li DAR数据进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得到的DEM质量较高。  相似文献   

4.
以SPOT-5影像数据为基础,分别对利用SPOT-5生成数字高程模型(DEM)和正射影像的技术流程和原理进行了阐述,并着重论述了基于稀少控制的SPOT 5大条带立体卫星影像区域网平差定向、卫星立体影像高精度影像匹配生成DEM、卫星影像数据的正射纠正等环节中涉及的一些新技术。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铁路测绘过程中的信息化水平和管理效率,利用BIM技术构建三维地表模型,通过各专业间的协同工作,实现对铁路建设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利用航空摄影测量技术获取高分影像数据,经过空三加密、点云滤波等处理,得到数字高程模型(DEM)和数字正射影像图(DOM)。采用CATIA软件进行地形曲面创建、地表材质铺贴以及地形裁切,为后序设计专业进行铁路BIM模型设计提供三维地形环境;将该技术应用于BIM铁路项目,模拟项目工点区域的真实三维环境,为路基、桥梁、隧道等专业的二维设计提供直观可靠的设计依据;将BIM技术应用于地表模型创建,辅助后序各专业开展设计,通过协同设计实时对设计变更区域进行合理的地形裁切。还可展示土地的使用情况,帮助管理者制定征地拆改方案,进行安全监管,从而提高铁路建设过程中的信息化水平和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SRTM DEM,ASTER GDEM数据具有全球范围、免费获取、精度较高的优点,结合复杂山区铁路工程,评价其数据精度,研究线路地貌特征,辅助铁路选线。研究结论:SRTM DEM,ASTER GDEM数据由于各自存在较大的系统误差,通过采用高程精度评价、DEM融合、高程基准偏移、DEM重采样方法提高数字高程精度,进而构建大范围、高精度、可视化的三维数字地貌模型,有助于分析构造地貌特征、岩溶水文地质条件、地质灾害发育规律,提高铁路选线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7.
宗伟丽 《铁道勘察》2007,33(2):34-36
简要介绍了利用JX4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制作高精度DOM的基本流程。根据生产实践,重点阐述了特征线采集、DEM编辑、镶嵌线选择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8.
基于Inpho的空三加密及正射影像制作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摄影测量工作站Inpho高精度、高效率、高度自动化的特点使其在DOM及DEM的生产制作中的优势得以体现,内业作业效率和产品质量显著提高。以成贵线某隧道数字高程模型及正射影像生产项目为例,阐述使用Inpho系列软件进行空三加密及正射影像制作方法,并结合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介绍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新技术的原理、干涉数据几何模式、数据处理流程、高程干涉测量和形变差分干涉测量方法;比较雷达干涉测量技术与当前常用的数字高程模型生产方法,分析铁路地质灾害监测与青藏线多年冻土区形变长期监测应用星载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的潜力.研究结论:(1)与常用的DEM生产方式相比较,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具有一些独特优势,适合快速获取各种范围、高精度、高分辨率的DEM;(2)在铁路勘测设计DEM获取、铁路地质灾害遥感监测和青藏线多年冻土区形变测量等方面应用潜力巨大,建议铁路工程部门开展该技术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铁路勘测制图的精度和效率,减少外业勘测的工作量,结合工程实例,选用适合的无人机平台和轻小型Li DAR系统,对铁路沿线进行无人机Li DAR航摄,以验证无人机Li DAR系统的可靠性和植被穿透性,并对出现的技术问题提出解决方法。研究表明:(1)对获取的Li DAR点云进行坐标转换、高程改正、点云分类并生成DEM,同时基于高精度POS数据制作正射影像,根据实测点统计出的DEM和DOM精度指标,可满足铁路工程制作大比例地形图的要求。(2)根据DEM和DOM制作的大比例地形图和线路横断面图,通过外业勘测核实,相较于传统立体航测,中误差从0. 423 m减少为0. 265m,数据利用率提高了45. 5%,极大减少了外业勘测工作量。项目应用效果表明,无人机Li DAR摄影制图具有数据获取灵活、外业工作量少、成果精度高等优势,可以为今后的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李世水 《铁道勘察》2003,29(1):17-18
探讨用Helava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及CorelDraw、PhotoShop等图形、图像处理软件 ,以满足各种勘测设计为目的 ,综合考虑地图精度、视觉效果等因素 ,进行数字线划图 (DLG)和正射影像(DOM)的精确叠加  相似文献   

12.
IMU/DGPS(惯导测量仪/差分全球定位系统)技术航测成图法可直接获取外方位元素,缩短航测成图周期,降低航测成本.通过相应的试验及具体生产的实施,阐明利用该技术获取的控制数据进行1:5万DOM制作的技术流程及作业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3.
卫星影像地图的制作及其在铁路选线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长进  高文峰 《铁道勘察》2004,30(2):67-68,71
介绍了使用ERDAS等软件和SPOT5卫星影像制作 1∶1万和 1∶5万卫星影像地图的制作过程 ,并就该图种在铁路选线中的作用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