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为了掌握深圳市轨道交通工作日客流日变化特征,以深圳市轨道交通一周的刷卡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工作日客流的总量及时间特征.针对工作日中周五客流较大的现象,进一步研究周五新增客流成因.从站点及线路特征、出行特征两个角度分析了周五新增客流的特征.结果 表明,周五客流增加的原因主要是有新的个体出行,而这些个体的出行特征具有一定规律.研究结果可为深圳市轨道交通工作日高峰客流的运营组织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2.
上海轨道交通网络化对客流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上海的轨道交通已经从单线运营、骨架网络逐步发展到网络化状态。在轨道交通逐步网络化的过程中,轨道交通客流的发展变化也与以往有所不同。主要从上海轨道交通运营线路的客流变化入手,总结客流变化的特征,探讨网络化进程对客流变化的影响。总结网络化原有线路的延伸和增加新线路两种不同形式对客流的影响规律,分析网络化进程中客流变化的原因,为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等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以旅游功能为主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客流预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深圳轨道交通8号线为例,分析了以旅游功能为主的轨道交通线路的客流特征。针对旅游客流特征,改进了传统的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方法,利用RP/SP(显示偏好/陈述偏好)调查等手段,提出建立旅游客流预测模型的方法。此方法改变了以往只预测各个预测年限工作日客流数据的惯例,提出针对淡季和旺季的工作日、周末\节假日分别进行客流预测,每个预测年限预测4套客流预测数据,为深圳轨道交通8号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提供了必要且充足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4.
城区常住人口100万~500万的组团大城市首条轨道交通线路开通后客流效果往往不及预期,多数客流强度在0.5万人次/km·d以下。以刚刚开通一年的厦门轨道交通1号线客流时空分布、出行距离和时耗等特征分析为基础,挖掘轨道客流特征与城市空间发展、人口就业聚集程度和居民出行特征的内在关系,并从城市空间发展特征、车站周边用地开发、配套交通一体化衔接设施和常规公交系统调整等方面提出相关规划和制度建议。研究结果为同类型大城市首条轨道交通线路开通后客流特征认知和提升客流的相关配套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客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国内几大城市的轨道交通客流变化为出发点,得出网络化客流发展规律。据此分析深圳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进程及其客流变化规律,并归纳出影响客流变化的3个主要因素:新线路对客流的吸引、线路间换乘和票价,为其他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过程中的线网规划、客流预测、运营管理等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在目前我国城市已运营的轨道交通线路中,实际客流与设计客流偏差较大的问题普遍存在。以西安地铁3号线为例,研究其现状客流特征,并与原设计客流对比,分析主要客流预测指标与实际值的偏差及原因。在综合考虑客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3号线研究年度内各年客流预测推荐值,对其原客流预测进行校正。最后,结合3号线客流发展规律,对城市轨道交通规划设计及运营提出相关建议。在线路运营初期对客流趋势进行预测,为合理增购车辆、制定运营计划提供依据,为其他线路进行客流趋势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根据重庆市主城区轨道交通线路的通车历程,将其划分为单线运营、初步成网和网络化运营3个阶段。结合线网长度的变化,从客运量与客流强度、换乘量与换乘系数、平均乘距与平均运距、早高峰小时客运量与早高峰小时系数、最大日客运量与线网客流波动系数等多个层面的指标深入总结分析主城区轨道客流成长规律。结合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的轨道交通线网及其客流成长特征指标,进一步总结轨道交通线网与客流成长规律,期望为相关城市的轨道交通客流分析与预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建立在现有模型基础上的轨道交通客流预测模型及其校核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客流预测是贯穿城市轨道交通规划、设计和运营全过程的一项系统工程.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部分城市在轨道交通运营过程中逐步积累了客流方面的第一手资料.如何利用这些资料来改进和优化原有客流预测模型、提高预测的精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回顾武汉市交通预测模型发展的基础上,介绍了利用1号线一期工程客流资料对现有模型进行改进和优化的过程,以及将轨道矩阵从公共交通总矩阵中分离的具体方法.实践证明,在已标定完善的轨道模型基础上进行轨道交通客流预测,其客流预测成果更具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TransCAD在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的重要性及预测方法,探讨在TransCAD软件平台上建立步行、常规公交和轨道联合网络,运用"四阶段"法实行交通预测,实现对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作为需求分析的有效技术手段,其预测结果的可信度和有效性将直接影响决策的精准度,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对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南京等20余座城市的轨道交通现状运营数据进行全面整理与归纳,系统阐述网络客流、线路客流、车站客流的诸多特征,从负荷强度、网络平均乘距、线路平均运距、换乘系数、断面高峰小时系数、断面不均衡性、换乘客流量级分布、车站超高峰系数等客流预测关键技术指标进行特征探讨与规律总结,以期协助模型工作者更好地把握预测结果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
节假日大客流往往会对城市轨道运营管理造成较大压力,及时准确地预测节假日期间客流,可以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与管理部门制定运输计划、确定应对措施提供重要依据,保障节假日期间轨道交通安全顺畅运行。在分析节假日客流变化趋势的基础上,根据历史客流变化趋势获得基准客流;基于当前客流量水平,构建ARIMA-GARCH模型,预测轨道交通未来节假日各时段客流量。基于苏州轨道交通2018年与2019年的历史客流数据,对方法进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识别节假日客流特征,降低客流预测前期工作,并实现城市轨道交通节假日各时段客流预测。  相似文献   

12.
都市圈轨道交通客流预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传统的城市交通客流预测方法已不适用于群落城镇构成的都市圈的规划.分析了都市圈交通规划与传统城市交通规划的差异,界定了都市圈轨道交通的功能层次.以轨道交通和汽车的交通竞争关系提出了吸引范围的竞争模型,并以此标定了轨道交通站点的吸引范围.结合线网规划,通过节点分析和交通小区分析,提出了结合交通调查的趋势客流预测方法和诱增客流预测方法.方式分担模型采用了Logit模型,选择表征时间和费用的四个因素(步行时间、等车时间、在乘时间、交通费用)作为效用函数的参数.  相似文献   

13.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数据是城市轨道交通设计与运营的重要依据与基础,在总结分析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经验及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城市土地利用法的站点数据链客流预测方法,系统介绍该预测方法的理论体系,并以杭州地铁4号线为例,验证站点数据链客流预测方法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以期使该预测方法在客流预测与校核中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规划、设计和建设全过程年限较长,在此期间土地利用规划通常多有调整,导致工可研阶段的客流预测结果难以支撑新线开通时运输计划编制等运营管理工作。提出一种基于土地利用的城轨新站点客流预测方法,首先研究城轨站点周边人口岗位数据统计方法,其次提出人口岗位比、人口岗位总数和站点可达性指标概念,基于K近邻非参数回归预测方法构建进出站量预测模型,最后依托广州地铁客流数据对模型进行精度分析。结果表明,所有站点进站量预测的平均绝对误差占平均实际进站量的19.0%,进站量大于2万人次的站点平均相对误差为16.0%,所提方法可为城轨新线开通后运输组织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5.
城市轨道交通诱增客流量预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诱增客流量的定义及现有的预测模型,并指出其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诱增客流量预测的难点,指出城市发展、常规公交、票价、线网规模、出行成本及交通政策是预测诱增交通客流量中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给出了城市轨道交通诱增交通量预测框架。  相似文献   

16.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特征及预测相关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客流预测是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是各项设计工作的基础。预测结果的可靠与否直接关系到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投资、运营效率和经济效益。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客流进行分析,阐述了城市轨道交通客流规模影响因素、客流形成机理、客流特征、客流预测方法等。分析了四阶段法各阶段预测所使用模型及方法。  相似文献   

17.
城市轨道交通新开通线路初期运营客流预测是开展初期运营安全评估和运营组织筹备的基础性工作。分析初期运营客流预测在预测期、研究对象、基础数据和预测模型方面的特点,总结该类预测工作开展的技术难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一套适用于初期运营客流预测的技术路线,阐述其中基础资料收集、交通调查、交通运行特征分析、出行需求预测、评估分析及敏感性分析的研究要点,并概括总结客流预测指标、对既有线的影响评估、需要重点关注的车站等研究内容。研究结果表明,初期运营客流预测重点在于准确把握城市及交通发展现状,而解读城市及交通发展现状资料并掌握其运行现状特点,研判其短期发展趋势是初期运营客流预测的基础性工作;针对宏观交通需求分析模型对微观客流指标预测的精度不足问题,可在城市宏观交通需求预测的基础上,通过开展各类交通调查建立城轨系统出行需求分析专题模型。本研究成果以期为初期运营客流预测的技术方法、研究内容等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