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提出地下车站循环冷却水系统设计中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对冷却水系统的选择、冷却塔水量指标的选择与系统水力计算、冷却塔的选型与工艺布置等技术要求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地埋式污水处理厂主要布局形式有全地下式、半地下式及地坪式。南宁市心圩江下游污水处理厂为典型的半地下式污水处理厂,文章分析了其工艺设计、平面设计、竖向设计、管线综合设计、通风除臭设计及防火设计,以期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基于某地铁车站的设计案例,本文介绍直膨式蒸发冷凝空调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具体设计方案。通过蒸发冷凝空调系统与传统冷却塔空调冷源系统方案的对比分析,得出蒸发冷凝空调系统在设计中的优缺点,为地铁空调方案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就上海地铁上体馆车站中央空调冷却塔改造,介绍了ET-2型喷射式冷却塔在立交桥桥面下应用的可能性和现实性,从而为今后在换热环境恶劣条件下的空调系统,提供了性能优越的新型冷却塔。  相似文献   

5.
装配式和装配整体式地下连续墙是一种新型的地下连续墙结构形式,目前对这两种新型地下连续墙的研究和应征学处于起步阶段。本文主要研讨这两种地下连续墙在结构性能和经济技术指标等方面的特点,产和现浇式地下连续墙在多方面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6.
结合南昌地铁1、3号线中山路换乘站的建筑设计,详细分析了1号线采用岛式、侧式及同向侧式站台等方案的优缺点。通过分析和比选,决定采用1号线为地下二层侧式站台、3号线为地下三层岛式站台的岛一侧“十”字两点换乘方案。同时,对如何形成以地铁车站为核心,为营造系统而有序的商业氛围进行了分析和探索。  相似文献   

7.
随着信息化条件下战争样式和规模、威胁环境等的变化,要求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必须兼顾人防的需要。提出了“大型融合式人防综合体”的概念和“地下空间平战功能一体化”的工程建设目标。对大型融合式人防工程综合体的防护体系构成、防护要求等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井筒式地下连续墙基础是一种新型的基础结构形式,具有整体刚度大、承载性能好、水平承载力高、抗震性能好等优点;采用井筒式地下连续墙作为地锚结构,由于其无需开挖内部土体,施工方便,工程量较小,因而具有良好的经济性。文章依托某大桥初步设计阶段的地锚结构设计,采用ANSYS建立墙身嵌岩和非嵌岩两种工况下的实体有限元分析模型进行分析对比,研究采用井筒式地下连续墙作为地锚结构时结构的受力性能,为今后类似工程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李正刚  晏秋  张超越 《综合运输》2022,(5):18-23+73
随着城市的发展,地下空间由单点式开发向成片联动开发转变,其中城市地下道路(以下称地下道路)是重要的联系纽带。地下道路作为城市地下空间和路网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城市核心区停车问题、分流地面交通以及提高城市品质的重要手段。本文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及案例,着重从地下道路的组成、功能、形式、规模(长度和横断面)、出入口(外部出入口和车库出入口)、所在层数等进行系统分析,以期对地下道路的规划和建设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上海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中山公园站是地下二层前折返岛式车站,结合该车站建筑总体设计的体会,着重介绍轨道交通建筑与地下空间开发相结合的新课题,以及出入口、风井等地面建筑的环境设计。  相似文献   

11.
随着建筑功能需求的多样化,出现了中庭式地铁车站结构型式。为引入自然光,中庭式地铁车站结构顶板、中板的中部去除,设置横梁代替;并且为了扩大空间,地下一层不设柱,地下二层设置扁柱,这些特征使中庭式车站地震动力响应异于传统车站。文章通过中庭式地铁车站土-结构1/30缩尺模型振动台试验研究,探究不同峰值、频谱地震动作用下场地土体的放大衰减效应、结构的加速度、动力应变响应,并分析地震动力效应对结构内力的影响,为中庭式车站结构抗震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较详细地叙述了刚性环的稳定性计算和填埋式地下压力钢管的最小结构壁厚的确定方法,并提出提高填埋式地下钢管弹性稳定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随着建筑功能需求的多样化,出现了中庭式地铁车站结构型式。为引入自然光,中庭式地铁车站结构顶板、中板的中部去除,设置横梁代替;并且为了扩大空间,地下一层不设柱,地下二层设置扁柱,这些特征使中庭式车站地震动力响应异于传统车站。文章通过中庭式地铁车站土-结构1/30缩尺模型振动台试验研究,探究不同峰值、频谱地震动作用下场地土体的放大衰减效应、结构的加速度、动力应变响应,并分析地震动力效应对结构内力的影响,为中庭式车站结构抗震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上海市轨道交通9号线宜山路站为地下4层岛式车站,是在缺失⑥层土的地质情况下施工的。叙述了在超深地下连续墙施工和Z1区基坑开挖施工过程中采用的多种创新技术和必要的技术措施,以确保车站施工顺利进行;通过对基坑变形和降承压水等方面的有效控制,确保了基坑和周边环境的安全。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高速针对常规清障车由于超高、转弯空间受限无法进入地下车库进行施救的难题,文章提出了专用皮卡式清障车的总体功能要求,探讨了总体布置、底盘选型与改造、专用装置结构设计等关键技术,研发并制造了皮卡式清障车样机,并进行了相应功能验证。在此基础上,深入剖析了皮卡式清障车在市场应用中所遇到的问题,并提倡将"主动救援新模式"常态化。  相似文献   

16.
文章基于动力松弛法原理,研究了显式动力算法在对隧道工程进行初始应力场计算中的应用.通过与隐式算法的比较计算,指出该方法在并行计算环境下,无论在计算收敛性还是在对计算环境的依赖性等方面均有较大优势,特别适用于地下隧道工程等中、大规模计算模型的初始应力场计算.  相似文献   

17.
轨交地下车站普遍采用双跨或三跨的箱型结构形式,车站内部空间封闭且立柱较多。如何打造站台和站厅的空间通透感、提高乘客舒适度是工程设计中一项重要的课题。在上海轨交17号线某地下车站设计中,因地制宜地提出了顶、中板打开的隐柱式大中庭地下车站方案,从结构三维静力、抗震及施工工序3方面对该方案的结构关键点进行了论证研究,并通过顶板起拱的设计方案解决了站厅层20 m大跨结构受力的难题。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埋地管线的弹性稳定性设计的目的意义,填埋式地下钢管的失稳过程及管道周围回填土对提高管壁临界压力的作用原理。对搞管线设计和施工的工程技术人员有其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基于襄阳汉江沉管隧道的工程设计实践,针对该隧道强冲刷、强透水地层深厚、防洪要求高等特点,对隧道平纵布置、管节及接头止水结构、干坞选型及结构、沉管基础及回填、沉管最终接头及对接端止水结构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内河沉管隧道采用长距离双轴线干坞布置方式,通过格形地下连续墙、超深落底式帷幕、地下连续墙预应力锚索垂直支护...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重庆轨道交通六号线二期工程五路口地下暗挖双层岛式车站为工程实例,系统地阐述了车站与区间段和渡线段交接处的薄弱环节堵头墙的施工工艺流程,并介绍了施工关键技术以及施工质量控制措施,为类似工程项目的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