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2 毫秒
1.
空间异形索面悬索桥的主缆受到吊索三个方向的作用力,由于空间吊索与空间主缆相互耦合作用,主缆成桥线形计算尤为复杂。鉴于此,基于分段悬链线理论,提出一种"空间问题正向平面化,平面问题逆向空间化"的新思路,推导出可同时考虑空间主缆与空间吊索相互耦合作用的空间异形索面悬索桥主缆成桥线形解析表达式。结合MATLAB软件编制空间异形索面悬索桥主缆成桥线形迭代分析主程序,并基于APDL参数化语言开发主缆平衡态分析验证子程序。以空间索面悬索桥——韩国永宗大桥、空间异形索面悬索桥——河南省宜阳县骏马大道跨洛河大桥为例,采用所提出的方法分别开展主缆成桥线形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计算精度高、收敛速度快,可适用于各种索面悬索桥主缆成桥线形分析。  相似文献   

2.
韩红桂 《公路工程》2008,33(4):141-144
普遍认为悬索桥成桥几何线形为二次抛物线和分段悬链线,根据力学平衡条件以及几何变形协调条件采用分段悬链线法计算结构参数时,提出了考虑主缆自重约束方程以及在求解非线性方程组的数学方法上做了改进,计算出空缆结构参数主索鞍预偏量以及空缆索夹安装坐标。采用解析法编写程序对江阴长江大桥进行验证,应用表明本文程序在悬索桥空缆结构参数计算中稳定、准确且收敛快。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基于分段悬链线法和抛物线法的自锚式悬索桥主缆成桥线形及空缆线形计算的原理和方法。成桥线形计算内容主要包括主缆理论成桥线形计算、主缆无应力索长计算、主缆与主索鞍切点计算及主索鞍位置计算。空缆线形计算内容主要包括索鞍偏移量计算、空缆理论线形计算及索夹安装位置计算。同时结合工程实例对比分析了抛物线法和分段悬链线法求解主缆成桥线形和空缆线形的误差影响。  相似文献   

4.
自锚式悬索桥主缆成桥线形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针对自锚式悬索桥主缆成桥线形的求解,介绍了抛物线法和分段悬链线法的原理和实际应用方法,并结合工程实例对两种方法进行了对比计算分析,同时,对影响抛物线法精度的主要参数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针对采用分段悬链线法计算悬索桥主缆成桥状态的缺陷,以武汉杨泗港长江大桥主桥(主跨1 700m的钢桁梁双层悬索桥)为背景,提出一种新的悬索桥主缆成桥状态计算方法。该方法基于传统分段悬链线理论对索段进行受力分析,推导出全桥索段的统一悬链线方程,以主缆斜率最小点作为计算起始点,根据主缆线形与斜率的关系和变形相容条件建立方程,利用主缆张力的水平分力与垂度的变化规律求解方程。该方法能保证对平面悬索桥的缆索结构求解收敛。根据该方法编写程序对杨泗港长江大桥主桥主跨主缆的成桥状态进行分析,并与分段悬链线法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正确可行。该方法的计算结果已成功应用于杨泗港长江大桥主桥的设计中。  相似文献   

6.
王翯 《上海公路》2010,(4):45-48
采用节线法计算理论和分段悬链线理论,分别计算了一座独塔空间索面自锚式悬桥梁主缆成桥线形坐标。结果表明了两种方法的可行性,能够满足工程计算精度要求,同时通过计算过程及结果对比分析,指出两种方法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7.
悬索桥成桥主缆线形计算的解析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俞蕾  王雷 《公路与汽运》2005,(4):107-109,145
介绍了主缆线形计算的分段悬链线理论,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悬索桥成桥主缆线形计算解析法的基本原理及具体算例。  相似文献   

8.
大跨度悬索桥主缆成桥线形是进行结构分析、计算和指导施工的关键控制因素,采用有限位移理论可较全面地考虑大位移引起的悬索桥几何非线性.利用通用有限元程序,建立全桥平面有限元模型,实现了悬索桥施工过程的模拟计算,并且使用悬索桥施工理想初态及成桥状态的迭代算法来确定主缆成桥线形.结果表明,悬索桥主缆的线形是介于抛物线与悬链线之间的索多边形.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空间索面自锚式悬索桥的受力特性;以天津富民桥为例,对空间索面自锚式悬索桥索缆的计算方法、空间索鞍的受力特性和施工方案、吊杆与钢箱梁连接构造、锚固端受力、钢箱加劲梁屈曲模态、动力性能等关键技术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设计空间索面自锚式悬索桥时,应注意主缆和鞍座安全系数的取值应比平行索面的要大;吊杆与钢箱梁的连接方式既要保证缆索索力的传递,又要满足吊杆万向转动的要求;钢箱加劲梁屈曲模态可不必过分注意;由于钢箱加劲梁内存在较大的轴向力,导致自锚式悬索桥的动力性能和地锚式悬索桥有一定的区别。这一结论对日后设计、修建空间索面自锚式悬索桥,具有现时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悬索桥的构造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悬索桥跨径的不断增大跨径斜拉桥对大跨度悬索桥的构造形式进行研究十分必要。通过研究反映悬索桥构造特性的力学参数与悬索桥中跨跨长、弯曲频率、扭转频率及弯扭频率之间的关系,指出了大跨度悬索桥可能的构造形式及选择方案。  相似文献   

11.
悬索桥基准索股线形随着索股跨度、温度及两端高差变化而变化,为实现悬索桥基准索股现场的快速定位与调整,研究一套高效、实用的基准索股线形施工控制计算方法。通过理论推导编制了考虑索鞍切点变化的索股线形计算程序,建立了基于悬链线理论的索股跨中标高影响公式和调索公式。以某悬索桥为工程背景,进行参数分析,得到索股跨中标高随索股跨度、温度、两端高差变化的影响公式,与传统的抛物线、悬链线公式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考虑索鞍切点变化的索股线形计算程序的计算结果与设计结果吻合较好,误差为毫米级,具有较高的精度。与传统抛物线、悬链线公式相比,考虑切点位置变化的索股跨中标高影响系数随着影响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可近似为斜直线。索股跨中标高对温度和索股两端间距的变化比较敏感,影响系数在2左右,施工中应对桥塔偏位和温度进行严格的监测,必要时采取相应调整措施。无论索股跨度、温度及两端高差单独发生任意变化,还是发生任意组合变化,该影响公式和调索公式都能保证一定的精度,误差不超过0.2%,而悬链线公式最大误差为0.81%,抛物线公式最大误差达到8%,此时已经不能满足工程精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为精确求解地锚式不等主跨三塔空间缆索悬索桥的主缆线形,提出了基于分段悬链线理论和非线性GRG法、结合静力平衡条件和几何相容条件的悬索桥主缆线形解析计算方法.计算成桥线形时,建立与基本未知量数量相等的控制方程并规划求解基本未知量的合适取值,依次求解主跨、次主跨、边跨、锚跨线形.其中,求解主跨线形时需给定首末端及跨中点坐标...  相似文献   

13.
该文基于悬链线计算分析理论,将自锚式悬索桥空缆状态,简化为受沿弧长均布的自重荷载与吊索处集中力作用的柔性索,对成都市清水河自锚式悬索桥主缆的无应力长度进行了计算分析。可为类似的桥梁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较精确地分析悬索桥成桥线形下索夹对主缆弯曲次内力的影响,基于成桥状态下的分段悬链线理论,考虑索夹的套箍作用修正成桥线形,使其更接近于实际线形.修正后的成桥线形近似为各段悬链线与短直线段交替连续的混合线形.以三汉矶大桥为例,利用有限元法计算出索夹端面处主缆的主拉应力及索夹相对转角,代入WYATT公式,计算出主缆在各个索...  相似文献   

15.
斜拉桥拉索的力学性质主要应用双曲线函数的悬链线理论和应用代数函数的抛物线理论作为分析的基础,采用抛物线理论简单方便,而悬链线理论更接近实际,精度更高。现以悬链线线理论为依据,精确计算拉索的参数,以及进一步的公式简化。简化公式更能体现斜拉索的物理意义,计算方便,便于工程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以主跨3300 m的超大跨径公铁两用悬索桥的设计方案为研究对象,根据已有文献的研究成果得出了超大跨径悬索桥主缆截面实际抗弯刚度的取值区间,分别做了考虑主缆抗弯刚度的几何非线性有限元法和完全忽略抗弯刚度的悬链线解析法的找形计算.对比分析表明:完全忽略主缆抗弯刚度对其线形和轴力的计算结果影响甚微;主缆抗弯刚度对施工控制参数...  相似文献   

17.
自锚式悬索桥缆索系统的施工是施工控制的重要部分,空间索面自锚式悬索桥由于主缆从空缆到成桥状态,受力不同,空间线形变化幅度大,对施工要求更高.通过采取有针对性的施工措施,可以有效解决空间索面自锚式悬索桥主缆系统的施工难题.  相似文献   

18.
金增洪 《中外公路》2001,21(4):35-39
以中心跨径2500m的迪辛格型斜拉悬索桥的试设计为演示,其中悬吊部分长度比是一个变数。建立了3座斜拉悬索桥模型和1座悬索桥模型。从试设计获得上部结构用钢的重量看,在考虑了下部结构尺寸后斜拉悬索超过了悬索桥,此外,对所有的体系都作了曲屈稳定手耦合颤振分析。结果发现,斜拉悬索桥在曲屈问题上是足够的,而且临界风速也高于悬索桥,因此,作者认为迪辛格型的斜拉悬索桥作为超长跨径桥梁与悬索桥比是不相上下的。  相似文献   

19.
拱桥极限跨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夏旻  刘浩 《交通科技》2005,(6):39-42
以拱肋材料的强度为限定条件,研究恒载下分别以抛物线、悬链线作为合理拱轴线时拱桥的极限跨径。并以此为基础,就极限跨径下拱桥的最佳矢跨比范围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0.
推导了采用悬链线理论和抛物线理论计算斜拉索无应力索长的计算公式。以宁波中兴大桥为例,研究了采用悬链线理论与抛物线理论计算斜拉索无应力索长的误差范围。分析认为,对于主跨小于400 m的大跨度斜拉桥,采用抛物线理论计算斜拉索无应力长度,完全可以满足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