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研究沥青混合料低温性能评价指标与路面开裂状况之间关系,是合理确定沥青混合料低温性能评价标准的重要依据。为解决传统小梁弯曲试验同现场开裂相关度不高的问题,针对现场不同裂缝间距段落的芯样,引入半圆弯曲试验(SCB)开展混合料低温断裂与抽提沥青BBR试验研究,建立沥青路面开裂间距与沥青混合料断裂能、断裂韧性、劲度模量等指标的关系。从SCB与BBR对比试验可得出结论:改进后的SCB试验能真实反映吉林地区沥青路面实际低温开裂状况;提出了寒区沥青路面低温开裂判定标准;并通过断裂能及断裂韧性等指标的对比分析,提出采用SCB试验的断裂能作为混合料低温性能的评价指标更为合理。研究成果丰富了沥青混合料低温性能评价方法,为完善沥青路面低温抗裂设计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才洪美  梅顺平  刘洋 《中外公路》2012,32(4):299-302
主要研究了低温延度、弗拉斯脆点、弯曲梁流变试验(BBR)、直接拉伸试验(DTT)4个沥青低温性能评价指标与混合料弯曲试验结果的一致性,进而分析了各个指标表征沥青低温性能的适用性,并分析各项指标与混合料性能的相关性。研究表明:低温延度和弗拉斯脆点在表征沥青低温路用性能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BBR试验可以准确表征沥青的低温性能,DTT试验作为BBR试验的有力补充也可以很好地表征沥青的低温路用性能。  相似文献   

3.
沥青的低温性能是影响沥青路面低温开裂的主要原因。本研究针对几种添加剂的不同掺量的沥青胶结料,选用延度、测力延度、直接拉伸试验(DDT)、弯曲梁蠕变试验(BBR)等试验方法,分析几种添加剂对沥青胶结料低温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范安俊  黄晓明  任永刚 《公路工程》2008,33(5):114-116,137
沥青的低温性能是影响沥青路面低温开裂的主要原因。本研究针对几种添加剂的不同掺量的沥青胶结料,选用延度、测力延度、直接拉伸试验(DDT)、弯曲梁蠕变试验(BBR)等试验方法,分析几种添加剂对沥青胶结料低温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采用约束试件温度应力试验(TSRST)、弯曲梁蠕变试验(BBR)和直接拉伸试验(DT)对聚合物沥青胶结料的低温流变特性与混合料的抗低温性能的线性相关性进行了探讨,重点研究了具有相同基质沥青PG等级、不同化学改性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断裂温度,对11种沥青胶结料的L(临界开裂温度)、BBR蠕变劲度(S)开裂温度、蠕变速率m值开裂温度以及各胶结料老化龄期进行了比较试验.试验表明:TSRST断裂温度与抗开裂的Tσ、BBR(S)开裂温度、m值开裂温度以及BBR极限温度的线性相关性都较差,但与Tσ的回归直线剔除ESI(乙烯-苯乙烯共聚物)数据点后,其相关系数由0.54增大到0.85.集料类型对TSRST断裂温度一般没什么影响,但在花岗岩中掺人熟石灰后可明显降低低温断裂温度.改性沥青胶结料经过2~24 h的短期老化(STOA)后其断裂温度与没有老化的PG等级为70-22的未改性沥青胶结料的断裂温度相近.  相似文献   

6.
王鹏  黄卫东  李淑明 《上海公路》2013,(1):55-58,14
高寒地区修筑的道路在冬季因常常发生路面结构的温缩开裂破坏,这种低温开裂破坏带来对路面质量、行驶舒适性与路面美观的不利影响,而实践证明沥青材料自身性能对于防治破坏的发生至关重要。为解决低温开裂造成的路面破坏,通过BBR(弯曲梁流变)试验和TSRST(约束应变温度应力试验)对不同沥青材料进行评价分析,并结合施工、经济方面因素,力图找出在高寒地区最为适用的沥青材料。  相似文献   

7.
路面沥青低温开裂和耐疲劳开裂现象非常普遍,中国采用延度试验进行控制,效果并不理想。该文介绍加拿大安大略省成功研究和推广应用的DENT试验方法,该法为延度、测力延度试验的改进方法,提出了3个双边缺口韧带宽度同时拉伸测量,用基本断裂功、塑性断裂功、临界开裂位移CTOD等指标来评价路面沥青的低温性能及耐疲劳性能。重点介绍了此法与延度、测力延度方法的差异、试验理论、试验数据采集分析方法、研究推广应用情况等,为中国沥青路面低温性能和耐疲劳开裂性能的提升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传统黑白路面无法满足城市交通多元化需求等问题,彩色沥青路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于目前所使用的彩色沥青,一般通过向其中加入不同改性剂以达到改善其高低温性能的目的。现分别通过动态剪切流变试验与弯曲梁流变实验对五种沥青进行了高温性能与低温性能对比研究。实验发现,彩色沥青的高温抗车辙性能与低温抗开裂性能均略低于70#基质沥青。在不同改性彩色沥青中,综合考虑高低温性能改进效果与成本因素,应优先选用0.4%PE改性彩色沥青。此外,在利用弯曲梁流变实验评价不同彩色沥青的低温性能时,不宜采用m-value值作为选用指标。  相似文献   

9.
通过弯曲梁流变试验(BBR)得到的蠕变劲度指标,是表征沥青胶结料在低温条件下变形和拉应力的可靠指标。通过不同低温条件下得到的蠕变劲度模量,推导橡胶沥青在BBR试验中的蠕变规律,并建立模型对结果进行模拟分析,最后通过理论模型与试验结果的对比,认为所建立的本构模型能够较准确的反映橡胶沥青的粘弹性能,具有非常明确的物理意义。  相似文献   

10.
通过弯曲梁流变试验(BBR)得到的蠕变劲度指标,是表征沥青胶结料在低温条件下变形和拉应力的可靠指标。通过不同低温条件下得到的蠕变劲度模量,推导橡胶沥青在 BBR试验中的蠕变规律,并建立模型对结果进行模拟分析,最后通过理论模型与试验结果的对比,认为所建立的本构模型能够较准确的反映橡胶沥青的粘弹性能,具有非常明确的物理意义。  相似文献   

11.
摘要:我国东北和西北部分区域属于高寒地区,在此区域修筑的道路在冬季常因温缩受力造成开裂破坏,这种低温开裂破坏对行驶舒适性与路面美观均有不利影响,提高沥青材料自身的低温抗裂性被证实是有效防治这种破坏的方法。据此,为找寻合适的沥青材料,通过SHRP计划提出的BBR(弯曲梁流变)试验和TSRST(约束试件温度应力试验)对不同沥青材料进行评价分析,找到合适的材料,然后通过铺筑试验段验证其使用效果,为我国高寒地区的路面破坏防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刘清芳  田小革 《中外公路》2005,25(2):121-123
沥青结合料的老化是影响沥青路面使用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该文通过应用旋转薄膜烘箱(RTFO)对沥青进行短期老化,然后再应用压力老化仪(PAV)对经RTFO短期老化的沥青进行不同时间的老化。通过对经过不同程度老化的沥青进行低温弯曲梁蠕变试验(BBR)。研究了老化对沥青结合料静态粘弹性性能及参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Sasobit温拌改性沥青的制备工艺和改性机理,通过动态剪切流变试验(DSR)研究了原样沥青和经RTFOT老化后沥青及经PAV老化后沥青的流变性能,然后利用弯曲梁流变试验(BBR)分析了Sasobit温拌沥青的低温流变性能,并与基质沥青和SBS作对比。结果表明,原样沥青和老化后沥青的车辙因子有所增加,但其疲劳因子有一定程度的下降;温拌剂对于沥青的低温流变性能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4.
岩沥青改性沥青胶结料流变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针对岩沥青改性沥青胶结料的流变特性,通过动态剪切(DSR)、弯曲梁流变(BBR)、布氏旋转粘度试验,用PG分级评价体系对不同种类、不同掺量的岩沥青改性沥青进行性能测试与分析。动态剪切流变仪和弯曲梁流变仪为建立某时段蠕变曲线和劲度模量提供依据,Brookfield旋转粘度计通过计算剪切速率和剪应力测量沥青高温粘度。试验结果分析表明:加入岩沥青后沥青胶结料的PG高温等级提高、抗车辙因子增大、复数模量指数(GTS)增大、大大提高了沥青的高温稳定性和降低了温度敏感性,且随着掺量的增加变化幅度增大;岩沥青掺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不会对沥青胶结料的低温性能产生大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不同标号沥青的弯曲梁流变试验对比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春阳  杨毅  刘学建 《中外公路》2007,27(4):289-291
使用沥青进行弯曲梁流变试验的方法,来对中海油泰州牌的3种不同标号沥青进行低温性能对比分析,根据河南省的气候条件,3种沥青均可直接作为沥青结合料,BBR试验比较科学地反映沥青材料的粘弹性,对工程设计中沥青等级的确定和品质的验证有较好的指导性。  相似文献   

16.
使用不同型号的SBS改性剂制备改性沥青,采用常规性能指标评价方法,频率扫描、多应力蠕变恢复试验(MSCR)以及弯曲梁流变试验(BBR)对改性沥青的高低温性能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SBS可以有效提高沥青储存模量和损失模量,提高沥青黏弹性能,星型改性剂能较大幅度提升沥青高温性能,制备的改性沥青平均恢复率较高,平均不可恢复蠕变柔量较小,但是与沥青相容性较差。线型SBS能较大幅度地提升沥青低温性能,改性沥青蠕变劲度减小,且与沥青相容性较好,丁二烯/苯乙烯嵌段比越大,对沥青低温性能提升越明显,沥青BBR试验中的蠕变劲度与常规指标中5℃延度有较好的相关性,可以作为评价沥青低温性能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7.
《公路》2021,66(8):42-48
为研究温度与老化程度对SBS复合红油增塑剂及C9石油树脂改性沥青低温流变性能的影响,采用弯曲梁流变试验(BBR)对3种老化程度条件下的SBS复合改性沥青低温流变性能进行研究,并与基质沥青和SBS改性沥青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掺加增塑剂的SBS改性沥青低温性能优于其他沥青,但随温度下降及老化程度加深增塑剂对其改性沥青低温性能改善作用明显下降;掺加石油树脂的SBS改性沥青低温性能最差,但可以改善其改性沥青抗老化性能。通过松弛弹性模量主曲线方法分析可知,老化程度是影响沥青应力松弛能力的主要因素,因此建议通过减缓沥青老化程度的方法来延长其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8.
杨仲尼  李增杰  李帅 《中外公路》2019,39(4):254-258
该文评估了纳米碳酸钙作为改性剂,对沥青的流变特性的影响。采用旋转薄膜烘箱(RTFO)和压力老化容器(PAV)分别模拟沥青的短期和长期老化。利用布氏旋转黏度(RV),动态剪切流变仪(DSR)和弯曲梁流变仪(BBR)测试了纳米碳酸钙加入量对沥青流变性能的影响。采用多重应力蠕变回复试验(MSCR)对纳米碳酸钙改性沥青结合料高温抗车辙性能进行研究,并采用线性振幅扫描(LAS)试验对纳米碳酸钙改性沥青的疲劳寿命进行了分析。黏度测试结果表明:由于纳米碳酸钙的硬化效应,使得沥青的黏度增大;DSR和BBR试验结果表明:纳米碳酸钙能够提高沥青的高温抗车辙性能,而对沥青的低温性能影响不大;MSCR结果表明:纳米碳酸钙改善了沥青的弹性恢复性能、降低了不可恢复变形;LAS试验结果表明:添加纳米碳酸钙后,沥青的抗疲劳性能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9.
沥青混合料低温抗裂性能蠕变试验研究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张熙颖 《中外公路》2007,27(6):177-179
温度骤降时,沥青路面在温度应力作用下会产生收缩,当收缩变形受到下面各层及无限连续板体的约束作用,累积温度应力超过其抗拉强度时,路面就会开裂。在评价沥青混合料低温抗裂性能研究的各种方法中,弯曲蠕变试验为我国现行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及SHRP所推荐。针对吉林长春地区(2-2区)冬季低温时,沥青混合料的抗变形能力的变化,该文对两种常用沥青混合料进行了低温弯曲蠕变试验,对比了其低温抗裂性,并按照参数意义确定了其粘弹性参数,为沥青路面的粘弹性设计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20.
王剑君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0,(10):154-158, 162
采用物理共混方法制备SBS改性沥青、SBR改性沥青和SBS-SBR复合改性沥青,基于动态剪切流变仪(DSR)测试沥青在温度扫描模式下的复数模量和相位角,评价沥青的高温性能;采用多应力蠕变恢复试验(MSCR)测试沥青在蠕变加载过程中的应力响应特征,最后基于BBR试验评价沥青的低温性能。结果表明:在沥青中掺入SBS和SBR能够大幅提高沥青的高温抗变形能力,疲劳极限温度能够表征沥青的抗疲劳性能,沥青的粘性特征和疲劳性能具有相关性,基质沥青在高温下具有良好的疲劳特性;MSCR试验结果表明,改性沥青具有显著的弹性恢复特性,沥青的可恢复变形随着应力的增大逐渐降低;低温梁流变试验(BBR)结果显示,掺入SBS与SBR能够提高沥青在低温下的应力松弛能力和抗裂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