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等效锥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塘 《铁道建筑》2004,(9):56-56
  相似文献   

2.
等效锥度是广泛用于表征轮、轨接触几何关系的重要参数之一,是轨道、车辆及多体动力学仿真计算、车辆运行性能评定或验收试验等主要指标。但是它不考虑接触的非线性特性,计算的不同结果使得目前国内技术交流和车辆运行性能评定结果不一致。现基于对等效锥度参数研究概述总结,对目前简化计算中常用的准线性化中的KLINGEL方法和Δr函数线性回归法进行对比分析,结合目前我国3种高速动车组轮、轨副(XP55,S1002CN和LMA)进行计算,并建议采用统一算法,为工程技术和理论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通过踏面等效锥度对车辆平稳性影响的分析,介绍了运用维护中对踏面等效锥度的测量和镟轮要求的经验,建议在各动车组运用部门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4.
轮轨关系是轨道车辆安全运行的主要研究对象,而等效锥度是重要评价指标,通过等效锥度可以判断晃车和抖车现象.研究结果表明,车体的横向晃动频率在1~2 Hz,主要是等效锥度过低引起车辆蛇行失稳所致.车体抖动频率在8 Hz左右,主要是等效锥度过高诱发车体模态共振所致.为更精准的分析等效锥度变化,需要系统的、精确的检测设备实行全...  相似文献   

5.
为了系统对比我国高速铁路轮轨型面匹配特性,在京沪、武广、哈大、兰新、贵广、丹大等6条高速铁路选择典型地面测点和16列动车组车轮进行为期2年的现场测试。分别应用LMA、S1002CN、LMB-10和XP55车轮踏面与不同线路钢轨实测廓形匹配,分析不同钢轨廓形对等效锥度的影响。基于实测钢轨廓形和车轮踏面廓形开展轮轨匹配等效锥度计算,对比分析3种主型平台动车组车轮踏面与不同线路钢轨廓形匹配的等效锥度差异,描绘出主型平台动车组镟轮初期和镟轮末期的等效锥度变化范围,并提出下一步轮轨型面匹配研究的重点方向,不断探寻最优的轮轨匹配空间,为不同线路控制合理的轮轨匹配状态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6.
介绍轮轨等效锥度的定义和在欧洲高速铁路的运用限值,并通过理论分析和国内高速铁路运用实践说明轮轨等效锥度对服役动车组构架蛇行失稳和车体共振的影响及解决方案。在悬挂参数和轮轨接触几何参数不变的情况下,服役动车组轮轨等效锥度需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才能保证动车组的运行安全性和平稳性,基于此结论,建议开展服役动车组轮轨等效锥度的使用限值研究。  相似文献   

7.
地铁钢轨达到大修周期需进行更换,为探究大修期废旧钢轨的磨耗水平与轮轨匹配关系,实测了大修期钢轨的廓形,并仿真计算轮轨匹配等效锥度,并进一步分析大修钢轨廓形对等效锥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选用UIC519积分法,利用多体动力学软件UM计算轮轨匹配等效锥度合理可行,计算结果可靠;(2)达到6亿t换轨期后,直线段钢轨磨耗量普遍小于3 mm,远小于维修规则中侧磨16 mm、垂磨14 mm的限值要求;(3)大修所换钢轨廓形的磨耗对轮轨等效锥度影响均未超标准限值,说明钢轨磨耗对轮轨动态影响较小;(4)钢轨廓形垂磨中扁平状的磨耗对等效锥度影响相对较大,说明轨顶扁平状不利于行车舒适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轮轨匹配等效锥度对于保障动车组的运行安全性和舒适性至关重要。在车轮旋修体制由计划性预防修向视情旋修优化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等效锥度等关键影响因素的运用标准及对应的执行策略问题。针对部分车型正向设计提出的基于服役状态下实测轮轨廓形匹配等效锥度的要求,文中研究提出了一种服役状态下动车组等效锥度运用标准的修正方法。通过构建有效的服役轮廓数据库,并与标准轮轨廓形匹配的等效锥度进行对比计算,可得到不同轮廓所对应的修正值累积概率分布曲线,在此基础上结合现场需求,通过分步实施对现有检测手段得到的等效锥度结果予以修正,结合相关运用标准决策车轮旋修。此方法为车轮视情旋修运用标准的落地提供了可靠的方法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轨道随机不平顺激扰条件下高速轮对动力学特性与其等效锥度的关系,采用CRH5型动车组车辆悬挂参数进行车辆动力学计算,分析车轮踏面锥度对车辆平稳性的影响,研究过大的轮对滚动圆半径差能否使车辆在高速通过大半径曲线时发生蛇行现象,并利用LMA型面分析等效锥度与轮对动态横移及轮对恢复对中能力的关系。结果表明:过低的踏面锥度不仅会使轮对动态横移量增大,无益于临界速度的提高,反而会削弱轮对恢复对中能力;合理的踏面锥度应该与轨底坡相匹配,等于或略大于轨底坡。过大的轮对滚动圆半径差可能会激发轮对蛇行。因此,高速轮对等效锥度应兼顾轮对动态横移与恢复对中能力,以确保轮对动态特性的稳定。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等效锥度非线性特性对车辆系统动力学和磨耗性能的影响,提出可以用于踏面优化设计的非线性特性建议指标。通过对轮轨关系进行细致推导,应用踏面逆向设计快速递推算法,得到具有不同等效锥度非线性特性的踏面,对不同踏面的轮轨关系进行分析。建立车辆系统动力学模型和基于Archard理论的磨耗预测模型,对不同非线性特性踏面的临界速度、横向平稳性、磨耗性能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非线性因子值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临界速度下降,但该指标过高对临界速度影响更大,最大降幅可达20%;等效锥度非线性特性还会影响到踏面的磨耗发展,踏面的初始非线性因子越高,名义等效锥度在磨耗过程中的增长越慢,对延长车轮服役周期是有利的。综合动力学性能及磨耗性能,建议高速列车踏面的非线性因子应取尽可能接近于0的负值。在这一结论的指导下,对S1002CN踏面进行优化设计,得到名义等效锥度为0.1,等效锥度非线性因子为0.013(与S1002CN持平)、-0.002的优化踏面S1002CN_opt1、S1002CN_opt2,优化踏面S1002CN_opt2与S1002CN相比临界速度和横向平稳性有所优化,同时磨耗性能也有所提升。S...  相似文献   

11.
等效斜率的概念来自轮对的蛇形运动,它反映了轮对几何蛇形运动的波长.等效斜率通常根据左、右车轮滚动半径差随轮对横移量变化的函数(RRD函数)计算得到.介绍了几种根据RRD函数计算踏面等效斜率的原理和公式,包括UIC 519积分法、简谐线性法、以及概率法等.通过算例比较了等效斜率各种算法之间的差异,并与时域仿真的结果进行了...  相似文献   

12.
简单刚架等代群桩的整体分析计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带有桩基础的超静定结构 ,由于桩基础计算的特殊性 ,影响对整个结构分析计算的连续性。为此 ,推导了用简单刚架代替群桩的计算参数 ,以便对带有桩基础的超静定结构进行整体连续分析计算  相似文献   

13.
衡量城市轨道交通引起的环境振动水平的指标是最大Z振级和分频最大振级。目前,关于评价指标的计算存在着诸多混淆,影响了评价指标的计算、评价结果,甚至进一步影响线路的规划及设计。通过详细计算重叠系数及计权因子对最大Z振级计算结果的影响,发现当重叠系数达到3/4时,最大Z振级计算结果基本稳定;采用ISO 2631—1:1997中的频率计权曲线更能综合考虑轨道交通引起的环境振动对人体健康、舒适性及工作效率的影响,建议修订《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GB 10070—88)时采用此频率计权曲线。针对分频最大振级计算方法中的混淆问题,计算并分析线性平均、峰值保持等方法对计算结果的影响,为保证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建议采用峰值保持法进行计算和评价。  相似文献   

14.
桥渡壅水计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总结桥梁壅水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我国公路设计规范(1992年版)计算桥梁壅水公式的改进形式与现行铁路设计规范公式做了对比分析,提出新的正交桥壅水计算公式,并采用正交桥天然资料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5.
结构灵敏度分析及计算方法概述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从结构优化、系统的理解和条件、结构模型发展和参数识别等方面概述了采用灵敏度分析(SA)的原因,又从设计变量、结构参数、结构响应和函数性态等四个不同角度上进行了SA的分类,并从基于计算策略和实验数据两个方面介绍了SA的计算方法。简要回顾了形状和尺寸SA、随机SA、应力/应变SA、位移SA和特征值/特征向量SA的最新进展和应用。对基于结构响应的SA综合考虑静态和动态响应,重点关注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导数求解等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16.
停车顶系统能够有效地保证运动车辆安全地停留在指定的范围内,还能够保证停留车辆在停车区内不溜逸,是一种安全可靠的停车防溜设备。该系统还能大大降低工作人员劳动强度。本文通过对停车顶系统的能力进行分析,提出停车顶系统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7.
桥上列车脱轨计算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列车桥梁振动分析的计算模型基础上,进一步考虑了轮对与钢轨之间的相对位移大于游间时,轮缘爬上钢轨的接触状态,从而建立了桥上列车脱轨分析的计算模型。基于列车脱轨分析的能量随机分析理论,采用车桥系统输入能量增量与此系统抗力作功增量比较的能量增量准则,对老滦河桥下行线上列车脱轨实例和上行线上列车不脱轨实例进行了计算分析。分析结果与实际情况一致。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对承力索架设引进等效负载概念,使承力索架设速度和安全性有了提高,并对该方法的不足之处作出了分析和解决. 研究结果:张力等效的应用不仅可以大大地降低承力索的下锚张力,加快落锚速度,提高施工的安全性,还满足了承力索架设一次到位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