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9 毫秒
1.
2Cr13马氏体不锈钢稀土催渗离子SNC共渗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稀土元素对2Cr13马氏体不锈钢离子SNC共渗渗层的影响。结果表明,稀土元素对2Cr13马氏体不锈钢渗氮、SNC共渗具有秀强催渗作用。2Cr13钢加稀土离了SNC共渗可比渗氮增加渗层深度23.6%,比SNC共渗增加渗层深度12.4%以上。而且稀土元素显著地细化支组织,促进碳化合物约散细小析出,提高渗层硬度,并对称稀土垢催渗作用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稀土元素对离子硫氮碳共渗催渗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稀土元素对离子硫氮碳共渗的催渗作用,研究了保温时间,稀土浓度对渗层厚度和性能的影响,探讨了稀土元素对离子硫氮碳共渗的催渗机理。试验结果表明,在渗剂中加入一定量的稀土元素对于离子硫氮碳共渗具有明显的催渗作用,可使渗层厚度提高约25%,硫化物层牢固,表面硬度增高且渗层硬度梯度平缓,耐磨性提高50%以上。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稀土元素对离子硫、氮、碳共渗层金相组织,渗层深度及耐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定量的稀土元素对离子硫、氮、碳工艺具有较明显的催渗作用,使渗层深度提高25%以上,改善了表面组织,使表面硬度增强,耐磨性能提高2倍以上。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通过20CrMnTi齿轮在普通气体渗碳工艺的基础上,稀土元素的工艺试验,分析、探讨了的稀土元素催渗作用、并从土元素在钢件渗碳热处理二个主要过程,即“吸附”和“扩散”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来探讨其催渗机理。本文同时也分析稀土元素对渗层金相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稀土以墩子硫氮碳共渗及耐磨性的影响,探讨了稀土对离子硫氮碳共渗的催渗机理,试验结果表明:稀土对离子硫氮碳具有明显的催渗作用,可使渗层深度提高约25%,硫化物层牢固,表面硬度提高且硬度梯度平缓,在不同的磨擦条件下,耐磨性均有不同程序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室温形变对渗硼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研究了室温形变对渗硼过程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预先冷变形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渗层厚度,并在形变量与渗层厚度之间存在一个最佳值;预先冷变形还可增加齿状度,这对改善渗层性能及与基体的结合力起到了有益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大然气在一汽热处理厂气体渗碳、碳氮共渗等工艺上的应用,天然气取代丙烷气做富化气不但可以提高零件的产品质量,而且可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同时指出,采用天然气代替丙烷气做原料气是可行的,但在渗碳和碳氮共渗工艺上要进行调整。特别是应用于碳氮共渗方面,应添加少量催渗剂以提高炉内碳势,如西北大学开发的BH催渗剂。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1Cr18Ni12Mo2Ti奥氏体型不锈钢进行了加板,加稀土;加板、未加稀土未加板,未加稀土的离子SNC三元共渗时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温度,时间条件下,加板,加稀土者渗层厚度最大;加板、未加稀土其次;二者均未加者最小,但它们的硬化效果盯同,均为HV0.1≥860。还探讨了溅射铁原子的氮载体作用和稀土的催渗作用。  相似文献   

9.
碳氮共渗十种缺陷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碳氮共渗是活性C、N原子同时渗入钢件表面的化学热处理工艺、C-N共渗层具有脆性小,韧性好和与基体结合牢固及抗剥落性强等特点,在实际生产中因种种原因会产生十种缺陷,对产生缺陷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采取的相应对策,可确保C-N共渗层品质及工件使用寿命,具有显著的技术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叙述了国内外共渗盐的制造技术和共渗热处理工艺技术的发展过程。经多年大量的调查研究,结合国情和我厂实际条件进行了工艺性的实验和分析,终于成功地研试成功适应工厂需要的活力多元共渗盐和共渗复合热处理工艺,保持了国内兄弟单位的共渗技术的优点,在某些方面有所突破。其品质的稳定性和零件表面光亮度以及防绣性能均有提高,形成一个小系列的“活力多元共渗复合热处理新工艺”,在共渗盐的配制和共渗温度等工艺参数上加以调整,比较灵活处理结构件零件和工具,适合各种钢材的表面活力多元共渗复合热处理。还比较详细叙述该工艺对参数的选择原则以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1.
统计控制方法有助于改善汽车齿轮碳氮共渗工艺的稳定性。汽车齿轮碳氮共渗工艺中存在有效渗层深度太深或太浅而超出技术要求。通过应用统计控制方法可以发现齿轮碳氮共渗有效渗层深度超差(太深或者太浅)与齿轮在热处理炉中的位置有关。通过修改工艺参数和齿轮位置能有效地解决齿轮碳氮共渗渗层深度超差问题。  相似文献   

12.
采用人造金刚石(PCD)工具对汽车轻合金件进行了无屑熨压加工工艺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用此工艺可以有效地降低工件的表面粗糙度,提高工件表面强度,进而提高工件在动载荷下的抗疲劳特性。针对该工艺对工件显微硬度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得到了熨压参数变化对工件显微硬度的影响规律,通过调整熨压参数可完成熨压过程中对被加工工件表面显微硬度值的预测分析和控制。  相似文献   

13.
针对连续式渗碳炉在生产过程中出现某些工件渗碳层深度不均匀现象,进行了一些调查和实验,发现工件在机械加工成形时,残留在表面的油污以及表面状态对随后渗碳过程有很大影响。因而工件在渗碳前进行处理就显得尤为重要。研究表明:表面预氧化处理工艺是解决渗层不均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且温度控制在450 ̄500℃范围内。  相似文献   

14.
钢的碳氮共渗10种缺陷分析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钢的碳氮共渗热处理工艺具有共渗温度低、可直接淬火等特点。着重分析了碳氮共渗工艺在实际生产中的10种缺陷,并针对每种缺陷采取相应措施加以防治,能有效确保碳氮共渗层质量,提高使用寿命,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铝合金铸件在铸造过程中内部存在着疏松及气孔等缺陷,这些缺陷会影响零件的气密性和抗压性能,采取浸渗工艺可对其进行补漏,并能提高铸件的性能。本文阐述了浸渗技术的方法及其适用范围,介绍了浸渗剂与真空加压浸渗工艺,综述了汽车铝铸件浸渗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国家、地方有关标准,对秦川汽车有限责任公司改装的GAS/LPG、GAS/CNG两用燃料奥拓轿车进行了各项技术性能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奥拓轿车燃用PLG、CNG后其经济性和尾气排放均优于燃用汽油;燃用LPG时动力性和加速性能基本与燃用GAS时相当;然后CNG时功率损失略有增加,加速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论述了对汽车零件进行以NH_3、C_3H_3或H_2、N_2、C_3H_3为介质的离子软氮化问题。从金相检验、显微硬度测定及变形测量中,找出了较佳的可行工艺。台架试验及装车道路试验表明应用这项工艺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与常规碳氮共渗及镀铬的零件对比,使用性能相当。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认为影响我国汽车后桥齿轮使用寿命的原因是温气体碳氮共渗工艺不稳定,从而提出了采用非常规碳氮复合渗热处理新工艺的解决途径,并介绍了该工艺的关键技术--热处理炉的结构与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9.
许多渗碳零件(或是碳氮共渗)往往有一些部位不希望渗碳(或碳氮共渗)。过去常采用的方法是:切去渗碳层或镀铜来达到此目的。切去渗碳层的方法虽然可靠,但费工费料,从而增加工艺的复杂性,也影响到渗碳或炭氮共渗之后不能进行直接淬火。镀铜曾被广泛应用过,但工艺繁锁,成本较高;硷性镀铜还有废液不易处理的问题。因此,目前已有采用抗渗  相似文献   

20.
一、前言碳氮共渗是向钢中同时渗入碳、氮元素的一种表面强化处理新工艺。这种工艺与渗碳工艺相比,具有处理温度低、热处理变形小、耐磨性好和抗疲劳性能高等优点。因此,近年来在国内得到了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我厂生产的红旗牌轿车后桥齿轮,由于采用了碳氮共渗新工艺,解决了齿轮拉毛和早期疲劳的关键质量问题。一九七○年以来,我厂对解放牌变速器齿轮进行了碳层减薄和碳氮共渗试验。在此基础上,由热处理分厂、设计处、工艺处共同组成的试验小分队进行了这次碳氮共渗第二轮试验。这次试验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确定变速器齿轮合理的共渗层厚度及适合的金相组织。试验结果证明,选择0.7~1.0毫米的层深,在JT-60井式渗碳炉内,采用860℃对20Mn2TiB 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