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2 毫秒
1.
许多城市道路通过在原有道路上修建高架快速路系统来构建多层次的道路交通系统,以满足城市交通的需求。城市高架桥下地面道路与普通道路相比,受到空间、视野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因此,其交通组织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直接影响到桥墩位置及地面道路方案。以乌鲁木齐市阿勒泰路高架桥下地面道路为例,对城市高架桥下地面道路的交通组织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基于高架道路与地面道路存在路面不连续、梁缝、伸缩装置等工况区别,导致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中的公路噪声预测模型,不能更准确地预测非连续路面的交通噪声情况。采用声学软件建模,根据梁的实际长度将道路分段,预留出设计尺寸的缝隙来模拟梁缝,并在梁缝处设置点声源模拟伸缩缝噪声,再将预测结果与环境噪声进行叠加计算,得到最终噪声预测结果。研究结果表明:预测方法中用点声源模拟伸缩缝噪声进行交通噪声修正,其预测结果同实测结果相符,此方法提高了高架桥噪声预测的准确性及便捷性。  相似文献   

3.
结合实际工程,介绍城市高架桥交通中防治噪音污染的几种方法:采用低噪音桥面铺装,修建防噪声屏以及安装隔声窗,给同类型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高架的数量也与日俱增,但高架桥在缓解交通拥堵的同时也给城市道路空气污染扩散分布带来了新的影响。为了探讨这一新问题,采用实地监测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基于计算流体力学原理(CFD)建立RNG k-ε模型及离散相(DPM)模型,分析对称型街道峡谷内高架桥沿线交通颗粒物的扩散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高架桥的存在会影响街道峡谷内的空气流场,导致桥面颗粒物向桥下地面沉积,造成地面颗粒物浓度增大;高架引桥沿线的交通状态对街谷内湍流动能的分布也有较大影响,进而改变了颗粒物的分布状态,通过模拟发现,车辆湍动能VIT的存在使颗粒物平均浓度相比于未考虑VIT时降低了3.77%,并且加重了高架桥的“盖子效应”,使高架桥面高度以下的颗粒物的平均浓度发生变化,迎风侧浓度增长11.46%~16.52%,而背风侧浓度下降2.82%~8.65%,高架桥源颗粒物在垂直方向上更加容易扩散;同时发现,高架引桥各位置处对应的街谷内颗粒物浓度要高于高架桥面高度处的颗粒物浓度。研究成果可为制定城市高架地区的交通污染控制对策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乌鲁木齐市外环快速路为例,研究城市高架桥下交叉口的交通特征,总结设计优化方案与改善措施,以达到提高通行效率,保障交通安全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噪声对城市道路两侧的居民影响越为严重,越来越多的声屏障设置在城市高架桥、快速路上,基础连接形式多样化。通过对各种基础连接部位的有限元模拟计算,分析各类结构的安全性,据此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7.
以武汉市二环线武昌段为例,探讨高架桥下空间利用实态与影响要素,运用VISSIM软件,分析不同空间利用及交通组织方案下的交通运行状况,为更合理地优化长距离高架桥下空间利用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8.
《公路》2020,(8)
桥梁伸缩缝噪声是交通噪声的重要来源,对低于桥面高度的建筑物敏感点影响较大,因此降低桥梁伸缩缝噪声十分重要。提出了适合高架桥的降噪伸缩装置:降噪型钢模数式伸缩装置、聚氨酯弹性体无缝式伸缩装置,并分别对其降噪原理进行了分析。通过试验路段道路实测,得出降噪型钢模数式伸缩装置的降噪能力比型钢伸缩装置高出约9.0dB。通过实测数据可看出降噪伸缩装置在噪声控制上有很好的优势,若将其推广使用在城市高架桥道路中,对整体降噪会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基于CSD的常吉高速公路高路堤和高架桥方案比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吉(常德-吉首)高速公路选线设计中,路线经常通过"V"形谷地或"U"形山间平原,采用高架桥还是高路堤要进行方案比选.文中在分析高架桥和高路堤的工程特点基础上,运用美国提出的交通与环境可持续发展设计理念--背景设计(CSD),对高架桥和高路堤方案从技术、经济、运营维护和自然环境影响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比选,通过具体路段实例,简述了高路堤和高架桥设计方案比选结果及实践效果.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某高速公路沿线的声环境敏感目标的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结果的分析,利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导则》(HJ2.4-2009)中推荐的公路交通运输噪声预测模式,分析了交通量、路基高度、距离衰减等因素对道路交通噪声预测的影响特征,为交通噪声控制对策的研究提供更多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发展,用地问题日益成为一个突出矛盾,同时,对桥梁的美观性以及高速公路同地面交通之间的亲和性也日益成为高速公路高架桥的设计元素.通过对脊骨梁桥进行分析研究,对解决宽幅脊骨梁的受力、节约公路用地和桥梁景观等方面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宽幅鱼腹式箱梁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新才 《公路工程》2010,35(2):156-159
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发展,用地问题日益成为一个突出矛盾,同时,对桥梁的美观性以及高速公路同地面交通之间的亲和性也日益成为高速公路高架桥的设计元素。通过对鱼腹式箱梁进行分析研究,对解决宽幅鱼腹式箱梁的受力、节约公路用地和桥梁景观等方面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以广州市人民路高架桥改造为例,以可持续发展交通理念为指导,改变人民路高架桥通行机动车为主的使用功能,发挥慢行交通功能,扩展老城区慢行交通空间,计划打造成城市高架公园,提升广州城市品质化建设.目标是通过对城市现状立体空间、平面协调、整体风貌、文脉延续等方面的协调统一,留住城市特有的地域环境、文化特色、建筑风格等"基因".通过人民路高架桥改造案例,实现集"文化、旅游、商业、交通、休闲"五位一体的城市高架公园慢行系统典范,实现老城市焕发新活力.  相似文献   

14.
公路交通噪声预测值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前在公路建设工程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 ,对于交通噪声预测值有多种不同的见解。为了更加准确地预测出新建公路营运期交通噪声对环境的影响 ,我们采用交通部发布的 JTJ0 0 5 - 96《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试行 )中的交通噪声预测模式 ,结合拟建青岛市新河~东营市辛庄子公路的交通噪声预测 ,通过选取交通量昼夜比和车型比等重要参数 ,对交通噪声预测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5.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大量立交的出现,改变了原有交叉口的交通组织形式,立交范围内地面交叉口占地范围大、冲突区域面积广、冲突点多,受高架桥墩、柱影响大,通视条件差,与一般平面交叉口建设条件相差较大,而现行规范对于此类交叉口的规定又较少。本文研究了此类交叉口的设计要点,为工程设计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厦门市疏港路高架桥一期工程是解决厦门西北部交通特别是过境交通的重大项目,该项目存在施工条件复杂,工期短等不利因素,而且对工程质量和环境景观要求很高。该文阐述了疏港路高架桥工程建设取得的创新成果,深入分析了工程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7.
槽型梁(U梁)具有建筑高度低,空间利用率高、结构外形流畅、列车行驶噪声小,能防止出轨车辆倾覆下落等优点,是非常适用于轨道交通高架桥的一种优秀的结构形式。不同于箱梁、T梁、板梁等常规结构,U梁属于半穿式结构,其底板直接承受外部恒载和轨道列车荷载。在双线轨道高架桥中,底板横向宽度较大,U梁底板处于双向受力的复杂状态。在实际工程中,单线U梁的应用较为普及,双线U梁的研究和应用较少。本文结合某一城市有轨电车工程为背景,在有轨电车高架桥中采用双线预应力U梁和双线钢-混凝土组合U梁结构,通过对两种方案的结构设计和有限元分析,探讨双线U梁在有轨电车高架桥中的适用性,为类似工程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城市交通问题严重,而城市土地资源有限,公交交通基础设施不足均制约着公共交通的发展。以西安市绕城高速桥下公交场站设计为例,从确定公交场站功能和规模,交通组织方案,总体布局方案,消防安全方案几方面详细阐述高架桥下设置公交场站的设计方案,探讨利用高架桥下空间建设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的设计方法,落实城市土地集约化利用,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的理念。  相似文献   

19.
城市高架桥粱由于封闭性强、离地面较高,使得紧急救助及快速疏散难度大,防灾抗灾能力差,因此有必要设置高架桥梁的快速疏散系统.针对快速疏散系统在城市高架桥梁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高架桥梁上快速疏散系统的内容,包括紧急停车带、紧急步行通道、地面衔接通道.以实现灾害环境下高架桥梁的快速疏散及紧急救助.重点对港湾式紧急停车带、疏散楼梯、地面衔接设施的位置与尺寸进行分析,并给出推荐设计值及设计样例,供相关技术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20.
谢江  张建强  李启彬  谭昌明 《公路》2012,(1):171-176
根据成温邛高速公路和成绵高速公路的交通量、车型及车速等监测数据,应用美国联邦公路管理局(FHWA)噪声预测模式、JTG B03-2006推荐噪声预测模式和HJ 2.4-2009推荐噪声预测模式,分别对两条高速公路进行噪声预测,将噪声预测值与实测值进行对比,分析在相同车流量、车型及车速等条件下各预测模式预测值与实测值的差值大小,并分析其原因,得出在高速公路交通噪声预测的准确性上,HJ 2.4-2009预测模式优于FHWA预测模式和JTG B03-2006预测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