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倪昌  王建 《都市快轨交通》2010,23(4):49--53
论述我国地铁钢轮钢轨系统车辆采用受电靴受电方式的情况,说明受电靴限界设计比上部受电弓限界设计要复杂得多。通过广州和深圳地铁的设计实践,介绍受电靴限界的计算方法,以及受电靴与导电轨保护罩、轨道结构高度、人防门之间的接口关系。  相似文献   

2.
与传统轨道交通制式相比,悬挂式空轨车辆与轨道梁之间的轮轨关系不尽相同,该新型轨道交通制式的特殊性,使得对车辆及其子系统轻量化、集成化设计安装要求更为严苛.按传统理念设计,空调系统很难完全满足车辆需求.因此,针对悬挂式空轨车辆的特点,结合空调系统功能需求,设计研发了一套高集成度、轻量化的空调系统,该空调系统设备均优于车辆...  相似文献   

3.
地铁接触网(轨)动态检测系统是借助于高科技网轨综合检测车,在车辆行驶时,连续检测接触网(轨)悬挂性能、参数,分析、处理数据,以正确评价接触网(轨)接触悬挂与集电器受流质量。主要探讨地铁接触网(轨)动态检测系统精度验证方法。  相似文献   

4.
储能式电力牵引轻轨车电气牵引系统研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介绍了储能式电力牵引轻轨车辆参数及性能要求,阐述了电气牵引系统牵引/电制动特性、列车运行能力仿真计算、主电路、控制系统、储能管理系统,分析了储能式牵引系统与传统电气牵引系统的对比情况。该车已完成线路例行试验和型式试验,各项性能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基于Timoshenko梁模型的非对称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分析轨下支承失效对车辆乘坐舒适度的影响。钢轨被视为弹性离散点支承上的无限长Timoshenko梁,通过假设轨道系统垂向支承刚度沿纵向分布发生突变来模拟轨下支承失效状态。推导了考虑钢轨横向、垂向和扭转运动的轮轨滚动接触蠕滑率计算公式。利用Hertz法向接触理论和沈氏蠕滑理论分别计算轮轨法向力及轮轨滚动接触蠕滑力。采用移动轨下支承模型分析离散的轨枕支承对系统动力响应的影响。利用新型显式积分法求解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系统运动方程。乘坐舒适度评价采用Sperling指标,通过数值分析,得到直线轨道连续从0到6个轨下支承失效对车辆动态响应及乘坐舒适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轨下支承失效对车辆系统位移、加速度有显著的影响,随着轨下支承失效个数的增加,轮轨力和车辆系统的位移、加速度将会急剧增大,乘坐质量和乘坐舒适度指标呈线性增大,但数值很小。  相似文献   

6.
储能式有轨电车在调试试验及正常运行中,会因储能系统电压逐渐降低而出现电制动异常等突发情况。为降低制动盘磨损、综合优化改善车辆的行驶安全,针对某型号储能式有轨电车,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储能式有轨电车的电液联合制动控制方案,并进行了一系列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电液联合制动控制方案能有效减少电制动异常的情况,同时具有可行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利用多体系统动力学软件SIMPACK建立地铁车辆-轨道系统耦合动力学模型,结合轮轨滚动接触疲劳预测模型,分析非对称轨底坡对车辆动力学性能、轮轨磨耗及滚动接触疲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减小外轨侧轨底坡会降低车辆的曲线通过性能,加剧轮轨磨耗,恶化表面疲劳性能;设置非对称轨底坡时,外轨动态响应主要与外轨侧轨底坡有关,受内轨侧轨底坡的影响较小;为减缓外轨磨耗及滚动接触疲劳,建议内轨侧轨底坡采用1/40、外轨侧轨底坡采用1/20。  相似文献   

8.
WJ-8型小阻力扣件轨下橡胶垫板滑出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轨下胶垫滑出后扣件支撑刚度减小和轮轨系统动力学基本原理,建立车辆-轨道-桥梁垂向耦合动力学模型,计算分析轨下胶垫滑出对车辆与轨道结构的动力学性能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1)随着轨下胶垫滑出量的增加,车辆与轨道结构的振动加速度、钢轨与道床板的垂向位移、最大轮轨力、减载率均有增大趋势;最小轮轨力有减小趋势;且随着轨下胶垫滑出量的增加,车辆以及轨道结构的动力学指标的变化趋势逐渐增大。(2)基于车辆以及轨道结构的动力学指标,轨下胶垫滑出量不宜大于120 mm。  相似文献   

9.
通过建立车辆-轨道动力学模型,对槽型轨及普通钢轨条件下,车辆曲线通过时的轮轨动力响应进行了仿真计算及对比分析.对比分析表明虽然Ri60轨条件下的轮轨横向力及脱轨系数较大,但由于其断面类型决定了其具有护轨功能,对于确保车辆安全有利;Ri60轨与CHN50轨条件下的轮轨磨耗基本相当,但槽型轨有利于轨道做铺面或绿化,因此对于敷设方式以地面为主的轻轨系统,采用槽型轨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10.
与普通城轨交通相比,跨座式单轨交通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车辆、轨道梁和道岔系统这三个方面,文章详细阐述了跨座式单轨交通系统的三大关键技术特点,并对其在国内外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研究,为从事相关技术工作的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