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文章针对黄土湿陷性对公路路基的危害,结合甘肃黄土路基工程施工实践,对黄土路基由于湿陷性产生的路基病害成因进行分析,对处治措施进行探讨,供黄土地区公路建设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2.
黄土地区路基病害分析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土地区路堤病害的主要形式包括路堤或基底沉陷、边坡表面滑溜、路堤局部滑坍和路堤整体滑动等;路堑病害主要产生于边坡,其破坏形式主要有:剥落、冲刷、滑坍、崩坍等.综合分析了黄土的内部构造和环境条件等因素对各种病害的影响,对于路堤,从填料选择、基底处理、边坡设计、防排水措施与路堤压实等关键环节提出了病害防治对策;对于路堑,主要从边坡形式选择、坡度确定、边坡防护加固和加强养护等方面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
针对黄土地区路基排水设施常见的病害类型,结合黄土的特性对病害类型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及建议。分析结果表明:具有超前性的设计和主动性的综合排水系统,对于保证排水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由于黄土特有的结构、水理特性和力学性能导致黄土地区易出现路基的边坡冲沟、坡面冲刷、边坡坍塌、基底陷穴、地基湿陷等水毁病害,在分析其成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6.
7.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大型基础设施的建设首当其重,而西部地区又是湿陷性黄土广泛分布区,由于黄土的湿陷常造成公路和铁路路基、边坡、建筑物地基的破坏等,导致公路的使用寿命和服务质量大为降低,严重的还造成路毁人亡。所以,要正确认识黄土的性质,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不同的地区黄土的湿陷性程度不同,要区别对待以免造成浪费。所谓湿陷,从字面上就很容易理解,湿就是水,陷就是下沉变形,结合在建的兰州新区的纬四十五路道路工程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8.
9.
10.
11.
公路路基的水毁实际上就是指公路沿线的相关工程设施因为受到水的作用而遭受到一定程度损坏的现象。实际上,对于公路路基来说,水是天敌,也就是说水对于路基的摧毁作用是最为致命的。但是水毁现象在全国各地都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自然灾害。尤其是在一些山区,水毁基本上每年都会造成大量道路的损坏甚至是摧毁,轻者则是影响到正常的交通,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桥梁冲毁或者是交通的完全中断。总之,其后果,以及其导致的损失都是非常之严重的。正是因为这样,该文对公路水毁的成因和预防措施予以论述,可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2.
该文系统介绍了注浆法的发展、注浆加固机理、注浆材料、注浆工艺和主要设计参数及工程实例,可为类似工程的建设提供理论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3.
为有效预防黄土路基湿陷病害的发生,以银古高速公路辅路K13 140~200为试验路段,通过对黄土路基的颗粒组成和矿物成分分析,对其物理和力学性质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黄土路基的湿陷性破坏与黄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有关,黄土中粉粒及可溶盐含量高,是造成黄土路基产生湿陷性破坏的重要因素;黄土路基的湿陷变形和边坡坍塌主要是由粘聚力的剧变引起,而内摩擦角没有显著变化;在一定压力下,黄土路基的压缩和湿陷变形总量趋于定值,与浸水和加荷的先后关系不大;压缩变形较小,浸水后的湿陷变形就大,反之亦然。研究成果将为黄土路基的病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湿陷性黄土地区高速公路的建设方法和经验,以GZ25宁夏段黄土路基纵向开裂破坏为实例,以室内试验及现场破坏路段解剖试验数据为依据,研究了湿陷性黄土的时空变化规律,并提出了湿陷性黄土地区道路线位选择的合理方法和湿陷路基的有效治理方案。研究认为:选择合理的路线线位,设计有效的排水系统,是避免路基湿陷性破坏的关键;湿陷性黄土的渗透规律是纵向大于横向,先期大于后期,野外实测值明显大于室内试验值,所以,对于路基湿陷性破坏评价和防治措施,应主要参考野外实测值;避免路基湿陷性破坏应以预防为主,治理黄土湿陷的关键是治水。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该文论述了通过理论研究与室内动三轴试验,揭示了行车荷载作用下软弱黄土路基残余变形规律,建立了路基残余变形的计算理论与预估方法。该预估方法在实体工程中得到了验证,为相关工程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