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是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首选药物,但对部分病人无效或易产生耐药,但使用达那唑(Dabazal)疗效显著。同时达那唑对类风湿病引起的心脏损害及关节肿痛也存一定疗效。3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病例,临床具有典型的溶血性贫血表现,1例合并类风湿性关节炎,继发性心肌病,类风湿因子阳性。3例病例血红蛋白(Hb)在49g/L~72g/L之间,抗人球蛋白阳性。病程为2个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质子磁共振波谱分析(1H-MRS)探讨首发重性抑郁症患者的脑部神经生化物质的变化。方法病例组及对照组各23例。利用1H-MRS测量两组双侧额叶和海马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谷氨酸复合物(Glx)、胆碱复合物(Cho)、肌酸(Cr)和肌醇(mI)水平,计算NAA/Cr、Glx/Cr、Cho/Cr、mI/Cr。结果病例组左侧额叶NAA/Cr、右侧额叶Glx/Cr、NAA/Cr及左侧海马Glx/Cr、NAA/Cr较对照组降低;右侧额叶和海马mI/Cr较对照组升高。结论重性抑郁症的病理机制可能与神经功能障碍,谷氨酸系统及第二信使系统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2012—2021年陕西省百日咳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12—2021年陕西省报告百日咳病例信息,描述性分析百日咳的发病率和分布特征。结果 2012—2021年陕西省累计报告百日咳病例8 270例,发病率在0.21/10万~6.20/10万之间,年均发病率为2.17/10万。6—9月病例数占44.81%(3 706/8 270)。陕南、关中、陕北地区年均发病率分别为1.78/10万、2.47/10万和1.46/10万(χ2=289.638,P<0.001)。0~1岁、1~5岁、5~10岁和10岁~的百日咳病例数(占比)分别为3 884例(46.96%)、2 869例(34.69%)、1 408例(17.03%)和109(1.32%)。在1岁以下百日咳病例中,≤2月龄、3~5月龄和≥6月龄病例数(占比)分别为884例(22.76%)、1 608例(41.40%)和1 392例(35.84%)。结论 陕西省百日咳发病率基本呈上升趋势,关中地区高发,高峰期为6—9月,5岁以上病例增多。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 P53、P2 1 (WAF1 /CIP1 )基因与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方法 应用 S- P免疫组化技术 ,检测 60例甲状腺癌、1 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1 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1 0例甲状腺腺瘤组织中 P53、P2 1 (WAF1 /CIP1 )的表达。结果  P53、P2 1(WAF1 /CIP1 )阳性反应仅见于甲状腺癌 ,其阳性率分别为 53.3%、41 .7% ;P53阳性率在未分化癌、有淋巴结转移或 、 期病例中增高 (P <0 .0 5) ;但 P2 1 (WAF1 /CIP1 )阳性率在未分化癌、有淋巴结转移或 、 期病例中降低 (P <0 .0 5) ;P53表达与 P2 1 (WAF1 /CIP1 )表达关系密切(P <0 .0 5)。结论  P53突变、P2 1 (WAF1 /CIP1 )缺乏均与甲状腺癌发生有关 ;P2 1 (WAF1 /CIP1 )在甲状腺癌中表达主要依赖于 P53;P53、P2 1 (WAF1 /CIP1 )在甲状腺癌中表达的变化可用于评估其生物学行为和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5.
泼尼松治疗甲状腺相关性眼病对肾上腺皮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泼尼松治疗甲状腺相关性眼病 (thyroideyedisease,TED)对肾上腺皮质功能的影响。 方法  4 0例活动性TED病人 ,甲状腺功能维持正常至少 2个月。给予泼尼松口服 12周或 2 0周 ( 6 0mg·d-1× 2周 ,4 0mg·d-1× 2周 ,30mg·d-1× 4周 ,2 0mg·d-1× 4周 ,以后每周减 2 .5mg)。疗效评定依据NOSPECS分级分度变化及临床活动性评分变化综合评定。于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 2 4h、2周及以后每 4周进行快速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刺激试验至肾上腺皮质功能正常 (血清皮质醇水平≥ 2 0 0 μg·L-1)。于 12周评定疗效时有效病例服用泼尼松 2 0周 ,无效病例改用放疗或手术治疗加用其他免疫抑制剂。结果  2 5例有效 ,有效率为 70 % ,无效 13例 ,恶化 2例 ,所有患者肾上腺皮质功能治疗前均正常 ,治疗结束后 2 4h明显受抑制 ;服药 2 0周者于治疗结束后 2周、4周、8周、16周、2 0周、2 4周各有 1例、3例、6例、4例、5例和 6例恢复正常 ,中位数为 16周 ;服药 12周者于治疗结束后 2周、4周、8周和 16周各有 1例、2例、2例、4例和 3例恢复正常 ,3例退出观察。结论 泼尼松治疗甲状腺活动性眼病有一定疗效 ,但有明显的不良反应 ,包括对肾上腺皮质功能的抑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质子磁共振波谱分析(1H-MRS)探讨首发重性抑郁症患者脑部神经生化物质的变化。方法利用1H-MRS测量21例首发重性抑郁症患者双侧额叶、海马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谷氨酸复合物(Glx)、胆碱复合物(Cho)、肌酸(Cr)和肌醇(mI)水平,计算NAA/Cr、Glx/Cr、Cho/Cr、mI/Cr,并与21例正常对照者(对照组)进行比较。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抗抑郁治疗3个月后再次比较病例组治疗前后NAA/Cr、Glx/Cr、Cho/Cr、mI/Cr的变化。结果治疗前病例组左侧额叶NAA/Cr、右侧额叶Glx/Cr、NAA/Cr及左侧海马Glx/Cr、NAA/Cr较对照组降低;右侧额叶和海马mI/Cr较对照组升高;SSRI抗抑郁药治疗后病例组左侧额叶及海马NAA/Cr较治疗前升高,右侧额叶mI/Cr较治疗前降低。结论重性抑郁症的病理机制可能与神经功能障碍、谷氨酸系统及第二信使系统异常有关,抗抑郁剂的疗效可能与改善神经功能及调整第二信使系统功能失调有关。  相似文献   

7.
<正> 我科应用武汉第二制药厂生产的硝普钠静滴治疗急性肾炎合并心功不全及高血压脑症8例,降压效果显著。全部病例均为学龄儿。急性肾炎合并高血压脑症5例,心功不全3例。高血压脑症者血压最高为23.94/15.96Kpa,最低为19.95/13.3Kpa;心功不全者血压最高为21.28/13.3Kpa,最低为17.29/11.97Kpa。高血压脑症者头痛头晕5例、失明3例、抽搐1例。心功不全者气促、喘坐呼吸3例、两肺喘呜3例,心率均在140次/分以上。治疗方法:用硝普钠50mg加5%葡萄糖500ml(硝普钠浓度为1ml含100μg)避光静滴,滴速调至每分钟1~8μg/kg。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分析兰州市部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3日至2020年2月23日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房收治的8例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流行病学史、临床特点和影像学资料。结果 8例患者中男女比例5∶3,年龄24~57岁。潜伏期在1~10 d,7例为境内输入性病例(87.5%),1例为2代感染病例(12.5%)。临床表现为咳嗽6例(75%),发热4例(50%),咳痰3例(37.5%),乏力2例(25%)。血常规检查均有异常表现,白细胞减少4例(50%),淋巴细胞减少7例(87.5%);LDH升高5例(62.5%),CK升高1例(12.5%),CK-MB升高1例(12.5%);CRP升高4例(50%),PCT升高2例(25%);D-二聚体升高1例(12.5%)。胸部影像学检查中2例行DR胸部正位片检查,1例无异常,1例为双肺纹理增重;6例行HRCT检查,4例(50%)有双肺多发磨玻璃样渗出影,2例(25%)有右肺多发磨玻璃渗出影,均无胸腔积液。6例患者经治疗痊愈出院,1例患者仍在院治疗中。结论 8位COVID-19患者以输入性病例为主,年龄较轻,基础疾病少,主要表现为咳嗽、发热、咳痰等,所有患者均有血常规异常,半数CRP升高,少数患者出现肌酶及D-二聚体异常;多数患者影像学表现为靠近外周胸膜的、多发的磨玻璃影。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川芎提取物对MPP+诱导的SH-SY5Y细胞和帕金森综合征的影响。方法 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MPP+)干预SH-SY5Y建立帕金森综合征细胞模型(SH-SY5Y-MPP+),川芎提取物干预后检测细胞增殖、凋亡以及miR-23a-3p、SNCA的表达情况。另观察调控miR-23a-3p、SNCA表达后SH-SY5Y-MPP+的变化,双荧光素报告酶验证miR-23a-3p与SNCA的关系。结果 SH-SY5Y-MPP+的细胞增殖能力明显低于SH-SY5Y,而凋亡率则高于SH-SY5Y(P<0.05)。川芎提取物干预下,SH-SY5Y-MPP+的增殖能力、Bcl-2、SNCA蛋白升高,凋亡率与miR-23a-3p、Bax蛋白降低(P<0.05)。沉默miR-23a-3p与升高SNCA均可以促进SH-SY5Y-MPP+的增殖能力,抑制凋亡;而升高miR-23a-3p与沉默SNCA则反之(P<0.05)。在线靶...  相似文献   

10.
我科自1989年9月至1996年2月,用扩大开宙术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43例,41例随访8个月至6年,疗效满意。报告如下。临床资料①一般资料:43例中,男26例,女17例;年龄28~62岁,平均53岁。病程4个月~13年,平均3年7个月。所有病例均出现腰、背、臀部及双下肢麻痛。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阳性者39例,占90.69%,括约肌功能障碍者2例,占4.65%;腰4、5突出者19例,占44.18%,腰5、骶1突出者23例,占50.23%,腰3、4突出者1例,占3.27%。②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取俯卧位,0.5%普鲁卡因200ml加1:1000肾上腺素0.5ml局部浸润…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观察中药复方扶正抑瘤饮配合化疗治疗中晚期消化道肿瘤的临床疗效 ,并探讨其对机体细胞免疫的影响 ,从而为临床提供有效的抗癌药物。1 对象和方法1 1 研究对象  1999 0 3~ 2 0 0 0 0 3就诊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医院肿瘤科的中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 60例。男性 5 1例 ,女性 9例 ,平均年龄 (5 7± 10 )岁 ,其中胃癌 3 9例 ,食道癌 8例 ,大肠癌 13例。根治术后 14例 ,Ⅲ期末手术后 12例 ,Ⅳ期手术后 3 4例。所有病例均经胃镜、肠镜或手术确诊 ,并有明确的组织病理学诊断。均为初治或末次治疗 1月以上 ,KPS >60分 ,无化疗禁忌。正常健…  相似文献   

12.
<正> 巨幼细胞性贫血可伴茶色尿、巩膜黄染;这类病例报道较少,现将我院近5年收治的10例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巨幼细胞性贫血伴溶血10例,其中女3例,男7例,年龄15岁~21岁9例,72岁1例,发病到确诊,平均2个月~3个月。10例中1例患慢性肠炎,1例萎缩性胃炎;1例在5年前行胆囊空肠吻合术;其余7例均有偏食或少食菜、肉史。10例均以头昏、乏力、食纳下降之主诉入院。7例伴茶色尿;9例巩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1 (PAI 1 )在神经母细胞瘤中的表达情况 ,评估其在肿瘤浸润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 42例神经母细胞瘤中PAI 1的表达 ;用RT PCR方法检测患儿骨髓和外周血中的神经蛋白基因产物 9 5 (PGP9 5 )mRNA ,确定瘤细胞的转移程度。结果 PAI 1阳性染色定位于肿瘤细胞和少许血管内皮细胞膜以及部分肿瘤细胞胞浆。PAI 1在神经母细胞瘤中的阳性表达率为 71 4% (3 0 /42 ) ,在进展期肿瘤阳性表达率是 85 7% (2 4 /2 8) ,局灶期肿瘤是 42 9% (6 /1 4) ,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 ;在预后不良组织型 (UH)病例中 ,PAI 1阳性率是 91 7% (2 2 /2 4 ) ,与预后良好型 (FH)病例的 44 4%(8/1 8)相比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在PAI 1阳性病例组 ,PGP9 5阳性检出率为 6 0 % (1 8/3 0 ) ,PAI 1阴性病例组为 8 3 % (1 /1 2 ) ,两者相比差异亦有显著性 (P <0 0 1 )。结论 PAI 1在神经母细胞瘤的浸润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运用电化学阳极钝化技术对Fe23Mn/5Cr合金分别于50%HNO3溶液及1. 0 mol/L Na_2SO_4溶液中进行表面钝化时效5 h处理;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表面分析技术及电位衰减曲线和阳极极化曲线测试技术研究电解质对Fe23Mn5Cr合金钝化时效改性膜的组成结构与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Fe23Mn5Cr合金在1 mol/L Na_2SO_4溶液中钝化5 h所得钝化膜主要由Fe_2O_3、Fe O及MnO组成,在50%HNO3溶液中钝化5 h所得钝化膜主要由Cr_2O_3和Fe_2O_3组成.与1. 0 mol/L Na_2SO_4溶液中的钝化时效改性膜相比,50%HNO_3溶液中钝化时效改性膜的Cr2p3/2峰强度增强,Mn2p3/2峰强度减弱,Mn氧化物溶解,具有保护性的Cr氧化物富集,耐蚀性能显著提高,其电位衰减时间由586 s延长至8782s,阳极极化曲线呈现自钝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P53瘤体内注射的治疗效果及毒副反应,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安全有效的方法。方法纳入2012年10月―2014年7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放疗科妇瘤病区收治的28例盆腔复发转移患者,给予行CT引导下的腺病毒介导P53基因(Ad-P53)瘤体内注射治疗。每次(1~2)×1012 VP(病毒颗粒),加入生理盐水稀释至4~8mL,每周1次,共1~6次。28例患者共完成41次瘤体内注射Ad-P53治疗,平均每例患者用药(3±1)支。治疗期间无再次放疗及化疗。以肿瘤消退或者患者不能耐受或不愿继续接受治疗为治疗终点。疗效评价分为客观疗效评价和主观疗效评价:(1)客观疗效评价是在治疗前和停止治疗后1月,以盆腔MRI为依据,测量肿瘤最大径,计算出肿瘤缩小率(%),评定疗效;(2)主观疗效评价以患者主诉疼痛或减轻程度以及阴道排液等进行评价。结果 28例患者每2~4周随访1次,至2014年12月,随访时间6~27个月,中位随访17个月。治疗结束1月进行主观及客观疗效评价,疼痛程度明显减轻者24例(24/28,85.7%);客观临床获益率82.1%(23/28),中位生存时间11个月;病情再度进展者21例,占91.3%(21/23),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为5个月;2例因疼痛减轻后进食及睡眠改善,再次接受姑息性化疗;死亡13例,占46.4%(13/28)。结论 CT引导下Ad-P53局部注射作为女性盆腔复发转移肿瘤的姑息性治疗手段,可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32 P胶体注射治疗甲状腺腺瘤的应用价值。方法  6 8例患者中 3 8例为实性腺瘤 ,3 0例为腺瘤囊性变 ,分别给予每cm31 .0~ 1 .5mL注射液 (32 P胶体含量为 3 7~74MBq)及 1 8.5~ 3 7MBq·mL- 1 瘤内注射治疗。治疗前后行血常规、甲功、超声等检测。 3 2例病人行 6~ 3 6个月不等期随访。结果 实性腺瘤组总治愈率 71 .0 5 % (2 7/ 3 8) ,腺瘤囊性变组总治愈率 86 .6 7% (2 6 / 3 0 )。血象、甲状腺轴激素治疗前后无显著改变 ,两组病例均未见明显的副反应。结论 超声引导32 P胶体注射治疗甲状腺腺瘤疗效确切 ,且简便、安全 ,可替代部分中小甲状腺瘤的外科治疗。  相似文献   

17.
<正> 本病命名历史和演变Hutchinson氏1896年首次报告一对双生女孩口唇有特殊的色素沉着。1919年Weber氏报告该双生女孩中一个因肠息肉引起肠套叠死亡,但两位作者都未意识到皮肤色素与肠息肉之间的联合关系。直到1921年Peutz氏方才发现一家族三代人中7例证实,3例怀疑此综合征,并著文报告,全部病例均见口腔内及其周围粘膜和/或皮肤有异常的色素斑,同时胃、小肠和结肠有多发性息肉,有些息肉有恶性变,确定了该病的家族性,命名为Peutz氏综合症。自Peutz氏报告后,文献上有类似的病例报告。1949年Jeghers等三氏收集证实的病例12例,未证实的9例,并报告自己病例10例,认为本病有下列特点:①色素沉着主要表现在口唇及颊粘膜,少数例亦见于别处皮肤;②除均有小肠的多发性息肉,胃及结肠亦可能有同样病变;③患者易发生肠息肉合并症,如肠梗阻,肠套叠及肠出血等。少数病例有恶性变;④本病原因未明,可能有遗传性。  相似文献   

18.
<正> 输尿管异位开口是一种较少见的先天性泌尿系疾病,不少病例因术前没有及早确诊而延误手术。本组自1957年6月至1982年6月间共收治23例。1例自动出院,22例经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19.
对64例亚急型克山病(SKSD)心电图传导异常的动态变化和预后意义进行观察,结果:①Ⅱ°~Ⅲ°房室阻滞(AVB)9例中有5例(55.6%)、束枝阻滞(BBB)55例中有36例(65.6%)治疗后消失,平均消失时间分别为2.2±1.8天和12.2±13.2天,②就诊时有Ⅱ°~Ⅲ°AVB、有传导异常伴病理性Q波或严重快速心律失常病例,5年病死率高(P<0.05);动态观察期间RBBB呈永久性,及与其伴发的ST—T改变和/或低电压持续存在病例,5年病死率高(P<0.01)。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短暂性抽动障碍、慢性抽动障碍/Tourrettes综合征和正常对照儿童的5种行为问题。方法选择来我院儿童保健门诊就诊的169例短暂性抽动障碍儿童(病例1组)、44例慢性抽动障碍/Tourrettes综合征儿童(病例2组)和130例正常对照(对照组)儿童进行研究。用相关软件和量表对儿童智力、焦虑、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睡眠障碍和自残行为进行测查;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收集儿童的一般情况、发病情况以及家庭成员患病情况。结果病例1组儿童与对照组儿童5种行为问题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别;病例2组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率高于其他两组儿童(P<0.05);病例1组和病例2组一级亲属抽动障碍的发生率分别为8.28%和9.09%(P>0.0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77%(P<0.05)。结论慢性抽动障碍/Tourrettes综合征儿童存在较多的行为问题,抽动障碍家族史是该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