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MSC.337(91)决议通过了《船舶噪声等级规则》,并经由MSC.338(91)决议正式将该规则纳入了《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SOLAS)第II-1章第3-12条,并在2014年7月1日起强制实施。至此,造船业将面临继全面实施PSPC之后的又一场技术革命。然而新《规则》的生效却可能给中小船企带来沉重打击,尤其是当前新造船价格低迷,如何做好船舶噪声控制,使其满足《规则》要求,同时合理控制降噪成本,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小船企能否维持自身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本文从中小船企在船舶噪声控制面临的主要问题着眼,结合新造船与现有船在噪声控制方面的不同之处进行阐述,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降噪措施,为降低船舶噪声等级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2.
文章介绍了海上安全委员会MSC.337(91)决议关于《船上噪声级规则》草案的背景、总则、适用范围以及目前国内船舶设备噪声情况,分析了新规则生效对我国船配界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水上消防》2012,(4):42-42
日前结束的国际海事组织(IM0)海上安全委员会(MSC)第90次会议批准了《船上噪声等级规则》修订草案,对《规则》适用的船型、船舶不同区域的噪声限值、舱壁和甲板隔声指数、噪声的测量仪器和测量方法等进行了修订,对船舶的降噪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据介绍,《规则》修订草案主要对船员工作及生活区域作出了噪声限定,明确了其适用于1600总吨以上的新建船舶,但是挖泥船、打桩船和高速船舶等不受这一草案限制。  相似文献   

4.
海事消息     
《水上消防》2012,(4):42-43
IMO批准《船上噪声等级规则》修订草案日前结束的国际海事组织(IMO)海上安全委员会(MSC)第90次会议批准了《船上噪声等级规则》修订草案,对《规则》适用的船型、船舶不同区域的噪声限值、舱壁和甲板隔声指数、噪声的测量仪器和测量方法等进行了修订,对船舶的降噪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据介绍,《规则》修订草案主要对船员工作及生活区域作出了噪声限定,明确了其适用于1600总吨以上的新建船舶,但是挖泥船、打桩船和高速船舶等不受这一草案限制。草案中,对噪声的测量仪器和测量方法的新规定,强调不仅要在船舶航行试验时进行噪声测量,  相似文献   

5.
噪声作为一种环境污染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由此海安会颁布了MSC.337(91)《船上噪声等级规则》。该规则在A.468的基础上进行修改的。对新规则与现有规则进行了比较,并通过实例分析了新的噪声规则对船舶设计的影响。重点分析了噪声源及噪声传播途径,提出了降低噪声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6.
海洋工程船的舱室噪声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舰船科学技术》2015,(Z1):69-72
以某新型海洋工程船为研究对象,采用基于统计能量法的自研软件建立船舶舱室噪声计算模型,舱室噪声计算结果表明该船舱室噪声满足MSC.337(91)《船上噪声等级规则》的船上噪声标准限值要求。本文所得计算结果对评估该船舱室噪声水平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中国船检》2012,(4):I0007-I0007
IMO在MSC85次会议上以MSC.268(85)决议通过了((国际海运固体散装货物规则》(以下简称“IMSBC规则”).以此替代非强制性《固体散装货物安全操作规则》(BC规则)。IMSBC规则已于2011年1月1日强制实施。为配合该规则的实施.SOLAS第Ⅵ章、第Ⅶ章也进行了相应修订。  相似文献   

8.
谢宗惠 《中国水运》2006,4(8):20-21
近日,交通部颁布了《老旧运输船舶管理规定》(今年8号部令,以下简称“新规定”),自2006年8月1日起施行。为什么要颁布新规定?新规定对2001年颁布的《老旧运输船舶管理规定》(下简称“2号令”)做了哪些修订?新规定实施有什么重要意义和积极作用?为此,记者专程采访了交通部水运司有关负责人。[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以2万箱级超大型集装箱船为研究对象,在船舶设计阶段,应用统计能量分析方法进行舱室噪声预报,重点讨论声学模型的建立与噪声源的设置。船舶建造完成后,利用专业噪声测量设备开展海上噪声测试,测试结果满足MSC.337(91)《船上噪声等级规则》的舱室噪声标准要求。将预报结果与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引起误差的原因。文中研究方法和结论对同类型船舶噪声预报与测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入级检验与船体结构的补充规定 第A1章 一般规定 A1.1说明 A1.1.1本规范是以由国际海事组织(IMO)海上安全委员会(MSC)以MSC.4(48)决议通过的《国际散装运输危险化学品船舶构造和设备规则》(简称《IBC规则》)及其修正案的技术要求为基础,为申请加入CCS船级的散装运输液体化学品船舶满足入级条件而制定。  相似文献   

11.
国内信息     
《中国海事》2006,(11):66-70
《沿海小型船舶法定检验技术规则》和《内河船舶法定检验技术规则(2007年修改通报)》自2007年3月1日起实施。该《技术规则》将由人民交通出版社发行(联系电话:010—85285577)。  相似文献   

12.
据国际海事组织(IMO)和一些权威机构预测,完全有可能在2009年或稍晚些时候全面强制实施《压载水管理规则》。这对船东,船舶管理公司,船员,造船厂,甚至国家主管机关,都提出了一个急需研究和应对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3.
《航海技术》2007,(3):55-55
为加强国际航行船舶保安管理,交通部日前颁布今年第2号部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船舶保安规则》(以下简称《规则》),并将于7月1日起施行,2004年6月16日交通部发布的《船舶保安规则》同时废止。  相似文献   

14.
ISPS规则倒计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SPS规则即《国际船舶和港口设施保安规则》,于2002年12月第76届海安会上获得通过,并将于2004年7月1日生效。届时,如果规则中所规定的国际船舶未能获得国际船舶保安证书(ISSC),将直接导致被拒绝进港、滞留和驱逐出港等诸多不利情况。 离规则正式生效日已不足120天,时间紧迫,我国航运业备战的情况如何?船公司在实施ISPS规则时暴露出哪些问题?这一规则的实施将对我国航运业产生哪些影响?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中国船级社(CCS)船舶安全管理认证处万晓跃处长。 记者:请您谈一谈ISPS规则产生的背景。 万晓跃:当今世界,国际政…  相似文献   

15.
有关资料表明:在船舶事故中,人为因素引起的船舶受损和水域污染约占80%,在与人为因素有关的事故中,约80%与船公司管理不善而导致相关的船舶技术标准及规章制度未能得到真正有效执行有关,这被认为是海难事故不断发生的根本原因。国际海事组织于1994年5月生效实施的《国际安全管理规则》(ISM规则),把注意力从船舶技术状况的改进扩展到船舶安全管理体系的完善。    为提高国内航行船舶的安全管理水平,我国交通部于2001年7月12日颁布并于2002年1月1日强制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安全营运和防止污染管理规则》(NSM 规则)。    《NSM 规则》强制实施后,船公司须首先接受海事局对其公司进行SMS体系审核并获取公司符合证明(DOC),然后由中国船级社对船公司所属船舶进行安全管理体系审核后颁发船舶安全管理证书(SMC),才能进入航运市场。否则,将自行退出航运市场。  相似文献   

16.
为了让船员远离噪声之扰,在船上享有安静的工作和生活环境,2012年11月26日结束的国际海事组织(IMO)海上安全委员会(MSC)第91次会议批准了《船上噪声等级规则》,对其适用的船型、船舶不同区域的噪声限值、舱壁和甲板隔声指数、噪声的测量仪器和测量方法等进行了修订,对船舶的降噪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以SPP35平台供应船为例,介绍了噪声源以及声源控制噪声办法,提出了应该在对传输途径中控制噪声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国际海事组织(IMO)海上安全委员会(MSC)第90次会议批准了《船上噪声等级规则》修订草案,对船舶的降噪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将对造船业和相关配套企业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基于MSC.337(91)决议通过的《船上噪声等级规则》对船舶不同处所的噪声级限值提出的新要求,从声源、传播途径及听者等3个方面对船舶噪声进行系统分析,提出开展船舶降噪设计的重点研究方向。结合某型超大型油船(Very Large Crude-oil Carrier,VLCC)系列船在设计优化前后、在实船试航状态下测得的典型位置的噪声数据,重点分析部分位置噪声超标的原因,提出并实施有针对性的噪声控制措施,并为未来更有效地进行船舶噪声控制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海事监管的外部环境和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安全检查规则》(1997)(以下简称"97规则")已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下海事监管的新情况和新要求。自2006年起,中国海事局着手对该规则进行修订,经过40余稿的反复修订,最终形成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安全检查规则》,并于2010年3月1日正式实施。中国海事局还配套出台了相应的实施意见,以确保该规则的正确适用。新版《规则》立足"三个服务",进一步体现了高效、诚信、便民的原则,为更好地提升船舶安全检查水平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安全检查规则》(2009)已于2010年3月1日起开始实施,该规则的实施,对于全面提高我国的船舶安全检查水平,促进营运船舶的安全技术状况改进有着重要意义。文中首先对其进行了简单的解读,接着分析了在其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一些问题,最后给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