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实肋板式耐压液舱结构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弹性力学经典理论和求解环肋柱壳的传统方法,将耐压液舱结构的几种结构形式综合成统一的力学模型,进行整体求解,获得各应力解析表达式;提出了液舱区耐压船体壳板极限承载能力及波舱壳板失稳压力的计算方法。力学模型清晰合理,求解简便,计算结果符合实际,可应用于工程设计。  相似文献   

2.
实肋板式耐压液舱结构的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弹性力学经典和不肋柱壳的传统方法,将耐压液舱几种结构形式综合成统一的力学模型,进行整体求解,获得各应力解析表达式;提出了液我耐压船体壳板极限承勒能力及液舱壳板失稳压力的计算方法。力学模型清晰合理,求解简便,计算结果符合实际,可于工程设计。  相似文献   

3.
潜艇耐压液舱结构中某些区域的应力可能会超过材料的屈服极限,为了得出结构进入塑性阶段后应力分布的变化情况,本文利用ANSYS软件对这些结构进行了弹塑性有限元分析.通过实例计算发现,耐压液舱壳板有部分区域进入了塑性,与有限元弹性计算结果相比表明,液舱壳板中应力出现重新分布,应力峰值明显下降,应力分布趋于均匀化.计算结果和结论可供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耐压液舱结构整体求解得到的不届加强形式液舱壳板屈曲前的初始膜力,代入由李茨法导出的液舱壳板稳定性方程,求得不同加强形式液舱壳板失稳理论临界压力,经修正后可得相应的液舱壳板稳定实际临界压力。  相似文献   

5.
潜艇纵骨式全实肋板耐压液舱壳板强度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罗斌  陈强 《中国造船》1999,(2):74-80
本文把纵骨式实肋板耐压液舱和对应的耐压船体看成一弹性体,在求解实肋板传递系数的基础上,研究了液舱壳板的强度计算方法。处理时根据壳板尺寸和所受载荷情形确定了相应的壳板边界条件和计算公式,公式中考虑了壳板膜应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应用有限元方法对纵骨式耐压液舱结构进行系列计算,通过多参数多工况方案对比分析,详细讨论了耐压壳板半径、液舱壳板半径、耐压船体壳板板厚、液舱壳板板厚、相邻实肋板间距、相邻纵骨间距等参数对液舱壳板和耐压船体壳板结构强度和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供潜器耐压液舱结构设计参考,并为进一步完善耐压液舱结构的理论计算方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应用有限元方法对纵骨式耐压液舱结构进行系列计算,通过多参数多工况方案对比分析,详细讨论了耐压壳板半径、液舱壳板半径、耐压船体壳板板厚、液舱壳板板厚、相邻实肋板间距、相邻纵骨间距等参数对液舱壳板和耐压船体壳板结构强度和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供潜器耐压液舱结构设计参考,并为进一步完善耐压液舱结构的理论计算方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潜艇耐压液舱结构强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应用弹性力学经典理论和求解环肋柱壳的传统方法,将耐压液舱结构的几种结构形式综合成统一的力学模型,并进行整体求解,获得解析表达式。力学模型清晰合理、求解简便、计算结果符合实际,可应用于工程设计。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耐压液舱的基本结构,确定了相应的计算模型及受载情况,计算出单层壳为1跨、3跨、4跨、6跨、8跨和10跨时耐压液舱有关部位的应力,并且文中对4跨模型还用其它计算方法进行了对比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各种计算方法计算出的结果是相当接近的。根据计算结果研究指出,耐压液舱的单层壳跨数在大于三跨时,其液舱区的应力几乎没有变化这一结论,并认为从强度破坏原则来看,耐压液舱结构的破坏应该出现在耐压液舱隔壁板附近。本文的以上研究对潜艇耐压液舱结构的设计、试验、建造、使用具有较大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简化建造工艺和减轻液舱结构重量,对外置式耐压液舱实肋板结构进行拓扑优化和开孔尺寸优化设计。[方法]首先,利用Hyperworks/Optistruct对外置式耐压液舱整体模型进行结构应力分析。然后,在拓扑优化中,除与液舱壳板和耐压船体壳板相连的约100 mm长条状范围外,以实肋板其他范围内的单元密度为设计变量;以与实肋板相连的液舱壳板和船体壳板上结构的典型应力及实肋板体积分数为约束,以实肋板上最大Mises应力最小化为目标,针对满载和空舱两种工况,利用商用软件Hyperworks/Optistruct对实肋板结构进行拓扑优化。最后,基于Matlab和ANSYS联合优化,以实肋板上von Mises应力和剪应力为约束,以相应结构重量极小化为目标,对实肋板开孔进行尺寸优化,从而得到精细化开孔方案。[结果]拓扑优化结果表明,外置式耐压液舱实肋板开减轻孔应集中在中、下部。开孔尺寸优化结果表明,相比初始方案,实肋板剪应力增加38%,其他关注区域应力相当时,内部实肋板上结构重量可降低19%。[结论]两类优化设计均表明,外置式耐压液舱实肋板开减轻孔应集中在中下部,且从下到上开孔面积应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11.
刘寅华  罗仁杰 《船舶工程》2020,42(4):127-131
为了研究舷顶列板兼做油船货舱区拦油扁钢的可行性,本文首先考察了该结构形式对船体梁顶部剖面模数的影响,其次评估了拦油扁钢的细网格应力,结果表明甲板、舷顶列板和双壳强框三者相交处存在应力集中的现象,导致拦油扁钢在此交点处应力较高。再次分别基于平衡分岔失稳理论和极值点失稳理论计算了拦油扁钢的弹性临界应力和极限屈曲应力,并给出拦油扁钢的极限屈曲应力曲线。最后考察了拦油扁钢的疲劳寿命。四个方面的论证结果表明舷顶列板兼做拦油扁钢是可行的,但应注意舷顶列板的顶部应避免存在豁口等结构缺陷。  相似文献   

12.
夏炜 《水运工程》2019,(10):98-105
软体排是航道整治工程中的基础结构,其水力特性直接影响航道整治工程的护滩效果。通过建立水槽模型,研究软体排压载体附近流场结构、回流区长度、近底流速、紊动流场、切应力等水力特性。结果表明,设置软体排压载体后,近底流速和回流区流速减小,上层流速和水流纵向紊动强度增加,近底层的切应力则明显减小。压载体的设置有利于调节近底水流流态、促进泥沙落淤,提高工程边滩守护效果。  相似文献   

13.
针对7500吨起重船的作业进行了简单的受力分析,并且对原起重船压载舱的特点进行了详细的总结。结合实际经验和相关理论,对原起重船的压载舱提出了四套改进方案,选取四种典型的工况,采用传统的多方案比较方法,从总压载量和压载水的调拨量两个主要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得出最优的压载方案。最后,总结了起重船压载舱优化的一些规律。  相似文献   

14.
潜艇动力抗沉影响因素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潜艇破损时使用高压气吹除主压载水舱进行了建模;分析了破损面积、破损位置、纵倾以及艇首弃载、延迟时间等因素对破损潜艇应急吹除的影响;纵倾控制在潜艇动力抗沉过程中十分重要,在吹除主压载水舱的过程中,应选择合理的吹除次序,以形成有利于抗沉的姿态.仿真结果验证了所建立模型的合理性和所提出操纵措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采用结构化六面体网格对主压载水舱内部流场进行离散化,基于FLUENT流体计算软件,应用VOF两相流模型,对10 m及20 m水深时高压气吹除主压载水舱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气液两相界面的形成及生长过程,深入分析了水舱排水速率的变化规律,并针对压载水的残留现象提出了实际操艇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仿真结果与现有文献中实体模型的实验结果吻合较好,均揭示了吹除过程中水舱内部压力及排水速率的波动现象,验证了数值模拟方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为与实际情况相符,还提出了针对入口及出口边界条件的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16.
1700箱集装箱船压载水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我公司建造的1700箱集装箱船的情况,介绍了该船关于压载水管理系统的一种设计方法--连续换水法(BWM-F).该方法在没有对原有船体结构进行加强,没有改变原压载管布置,没有改变原压载泵的技术参数的情况下,通过对每个压载舱增加一路排舷外管达到了更换压载水的目的,满足压载水管理系统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对潜艇破损时使用高压气吹除主压载水舱进行了建模,分析破损面积、纵倾以及升降舵等因素对破损潜艇应急上浮的影响,提出根据潜艇破损部位和艇体姿态确定吹除主压载水舱的顺序原则,以及相应的操纵措施,仿真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是合理的,提出操纵措施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Variable ballast systems are necessary for manned submersibles to adjust their buoyancy. In this paper, the design of a variable ballast system for a manned submersible is described. The variable ballast system uses a super high pressure hydraulic seawater system. A super high pressure seawater pump and a deep-sea brushless DC motor are used to pump seawater into or from the variable ballast tank, increasing or decreasing the weight of the manned submersible. A magnetostrictive linear displacement transducer can detect the seawater level in the variable ballast tank. Some seawater valves are used to control pumping direction and control on-off states. The design and testing procedure for the valves is described. Finally,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variable ballast systems and seawater hydraulic systems is projected.  相似文献   

19.
双相不锈钢化学品船的货舱壁采用双相不锈钢材质,可直接接触装载的化学品,货舱内壁无须进行涂装施工,但货舱外壁作为如压载水舱等其他舱室的舱壁,需要进行涂装施工。不锈钢原则上不能使用工厂常规使用的钢砂进行表面处理,为避免污染不锈钢板,须选用棕刚玉等非金属磨料。在制订38 000 DWT双相不锈钢化学品船压载水舱涂装工艺过程中,结合船厂的实际施工条件,兼顾建造成本,将压载水舱按照材质构成进行划分,针对不同情况进行表面处理和涂装施工,保证该船建造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