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赤石特大桥为4塔混凝土斜拉桥,主塔7号桥墩桩基地处超岩溶发育地区,地质条件极其复杂,桩基施工难度大。介绍7号桥墩桩基施工过程,对超岩溶发育地区桩基施工技术进行分析和总结,完善桩基施工中大型溶沟、溶洞等不良地质情况的处理方法,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李俊杰 《路基工程》2018,(3):171-175
以广清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岩溶区桥梁桩基工程为研究对象,重点考虑基桩数量、桩径、溶洞尺寸等参数,构建桥基岩溶工程地质概化模型,为定量研究提供地质依据;基于力学分析与数值模拟,分别确定各模型桩基岩溶顶板最小安全厚度值,并将其与工程实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力学分析方法,在实际工程中仅可作辅助参考;数值分析方法,具有一定的工程实践意义;桩基岩溶顶板最小安全厚度一般为桩径的2.5~3.0倍。  相似文献   

3.
溶洞地区桩基施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溶洞地区进行桥梁桩基施工是非常困难的,事故多、进度慢、成本高,至今尚无非常成熟的方法和经验。通过对岩溶地区溶洞分析,针对各种桩基施工方法提出了适用于岩溶地质条件,同时对施工中出现的各种事故进行分析并提出可靠的处理方案,可供溶洞地区桥梁桩基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4.
桩基是桥梁受力的重要结构,如何确保在复杂岩溶地区桩基成孔、成桩的质量,对桥梁结构至关重要。该文结合武汉市二环线重点工程珞狮南路改造及配套工程高架桥桩基施工实例,介绍了在复杂岩溶地区的桩基施工技术;并针对不同岩溶,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施工措施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通过实践证明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岩溶和陡坡是影响桩基础极限承载力的关键因素。为研究在不良地质条件下桩基础极限承载力影响因素和防治措施,利用有限元软件建立了桩基础模型并依据相关规范验证了其有效性,针对5种不同坡度和4种岩溶顶板厚度进行了正交模拟试验,分析了不同工况下桩基承载力的变化和桩体承载形式。结果表明:溶洞会造成更大的沉降,地基沉降与岩溶顶板厚度呈反比,3倍桩径为岩溶地质对桩基的最大影响范围。大于45°的陡坡会造成更大的地基沉降进而减少桩基的极限承载力,应极力避免坡度45°以上的陡坡在实际工程中的使用。当无法避免时,应重点考虑其对桩基承载力的影响。溶洞和陡坡降低桩体极限承载力的方式主要表现为降低桩体侧摩效应,桩体承载形式由摩擦桩转变成端承桩。  相似文献   

6.
《公路》2018,(11)
为分析各因素对岩溶地区桩基承载特性影响,以指导桩基设计和施工。以龙怀高速公路岩溶区桥梁桩基工程为依托,通过ANSYS软件建立模型进行桩基荷载-位移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岩溶对桩基承力性能有不利影响,且桩基作用于溶洞顶板较桩基内穿溶洞时影响更大;桩基内穿溶洞时,其极限承载力随溶洞高度和跨度的增加呈线性降低,且溶洞高度的影响更大;桩身弹性模量增加时桩基极限承载力提高,但弹性模量超过30GPa后提高速率减缓。  相似文献   

7.
岩溶桩基的应用随岩溶地区交通工程建设的快速发展而越来越普遍,如何评价桩端岩溶顶板稳定性成为岩溶桩基设计的关键问题之一,针对目前桩端岩溶顶板稳定性分析平面假设的不完善性,考虑溶蚀作用形成的溶洞所具有的空间形态特征进行岩溶桩基稳定性分析。首先,将基桩作用下的岩溶顶板分别简化为固支梁、抛物线拱、圆拱与固支双向板等承载模型,采用结构力学与双向板分析理论建立不同模型的桩端岩溶顶板抗弯最小安全厚度计算方法;其次,通过计算结果对比分析,揭示岩溶顶板最小安全厚度随矢高的变化规律;在分析岩溶顶板冲切破坏与剪切破坏形式的基础上,探讨桩端岩溶顶板破坏模式的控制因素及其影响规律,进而获得桩端荷载、石灰岩抗拉强度、溶洞跨度与矢高等因素对桩端岩溶顶板承载特性的影响规律;然后,基于溶洞钻孔探测所得地质勘查信息构建岩溶桩基稳定性分析流程,提出考虑溶洞空间形态特征的岩溶桩基稳定性分析方法;最后,通过工程案例具体分析桩端岩溶顶板最小安全厚度及其破坏模式随矢高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桩端岩溶顶板破坏模式不仅与溶洞跨度、桩径有关,而且与溶洞形态及其矢高也密切相关,此外,石灰岩抗拉强度对岩溶顶板稳定性的影响同样较大,详细全面的工程勘察资料能使桩端岩溶顶板稳定性分析结果更接近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8.
在桥梁基桩施工中,当遇到岩溶等特殊地质条件时,桩基施工极易发生漏浆、穿孔等施工事故,影响工程质量,若不采用合理的施工工艺,将对成桩质量产生不利影响。本文以永宁高速公路A2合同段上曹大桥桩基施工为背景,对溶岩地质桩基施工工艺展开研究,提出了各个环节采取的相应措施和施工注意事项,可为类似桩基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桥梁桩基岩溶地质施工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桥梁桩基岩溶地质进行处理,是为了使桩基在成孔过程中能够顺利通过岩溶地质,并使成桩完整和桩基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结合工程施工实践,对有溶洞的桥梁桩基成功处理方案作了总结。  相似文献   

10.
许韬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1,(11):206-208,211
岩溶发育地区的桥梁桩基建设要面对复杂多变的地质问题,工程中可以通过跨孔CT探测场区内岩溶发育情况.以广州市某大桥工程的勘察结果为例,分析跨孔弹性波CT技术在桥梁桩基勘察中的应用效果,指出通过合理地布置钻孔和测线,可以利用CT探测指导钻探的施工和桩基持力层的判断.  相似文献   

11.
该文研究了钻孔灌注桩的扩大头部分的配筋施工工艺,对钻孔灌注桩桩底配筋的可行性进行了实验研究,为将来钻孔灌注桩桩底配筋提供依据,可以通过桩底配筋优化钻孔灌注桩的设计,达到降低工程造价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以海南省文昌市文东路二期B标段工程为例,按照现行设计规范提供的不良路基处理方法及相关计算公式,并结合工程投资,对CFG桩与碎石桩两种针对较厚软土层的路基处理方案进行了比较分析。CFG桩处理效果优于碎石桩;CFG桩单价较高,但对于较厚的软基,经济效果更优。该工程经处理后,路基压实度及弯沉值均达到规范设计要求,使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在φ600旋喷桩上部中心位置压入一定长度的Φ108微型钢管,形成微型钢管桩芯-旋喷桩复合桩基(简称复合桩)。对复合桩静载荷试验的荷载-沉降曲线进行了区段分析,确定了其极限承载力实测值为1080 kN。对该复合桩基4种破坏模式下的抗压极限承载力进行计算分析对比后发现,复合桩芯底位置处发生水泥土压碎破坏的可能性最大,抗压极限承载力最小,为1125 kN。通过数值模拟对复合桩的极限承载力,桩侧摩阻力分布,破坏模式下的塑性变形,荷载分担比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探讨桩筏基础减沉桩基的设计方法,通过工程实例,采用减沉桩基设计,与常规桩基设计结果相比,可减少桩数,节省投资,说明减沉桩基是优化桩筏基础设计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以处于灰岩地区的某桥梁工程为依托,建立桩基-溶洞三维仿真模型,分析不同荷载下桩侧溶洞关键尺寸大小对岩溶区桥梁桩基桩顶位移和桩端反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桩侧溶洞高度的增加会导致桩顶位移增大,但对桩端反力影响较小;桩侧溶洞跨度的增大对桩顶位移和桩端反力影响不大;桩侧溶洞跨度相同时,桩顶荷载及高跨比的增大会引起桩基沉降量和桩端反力值增加;桩侧溶洞高度及高跨比较大时,建议增大桩基嵌岩深度,以确保相邻桩基差异沉降量满足要求,桩侧溶洞高度为4~6 m时,可考虑采用强度较低的桩端持力层。  相似文献   

16.
赖伟 《路基工程》2012,(4):95-97
以广东沿海某城市火车站超大面积深厚软土采用桩网复合地基进行软土地基处理工程为例,利用FLAC3D数值分析软件,研究不同桩间距、桩帽宽度对桩身弯矩的影响。研究发现,桩间距的增大会使桩身弯矩增大,桩帽宽度的增大会减小桩身弯矩,但桩间距的变化对桩身弯矩的影响更明显。  相似文献   

17.
嵌岩端承桩桩底冲切实用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当前多数工程师对嵌岩端承桩钻探深度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状况,该文对嵌岩端承桩的桩底冲切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利用基础冲切的计算方法来计算桩底冲切的思路,并分析了不同情况下嵌岩端承桩的必要勘察深度。  相似文献   

18.
李迅 《华东公路》2010,(1):39-41
通过工程实例,阐述了灌注桩基桩完整性检测及缺陷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桩帽垫层对锤击沉桩效果的影响,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弹性桩帽垫层和硬木垫层进行了模拟,发现弹性垫层在锤击过程中可显著降低桩身应力,而硬木板降低桩身应力的能力有限。采用合适厚度、刚度的垫层时,可显著增加贯入度。锤击能、垫层厚度、垫层刚度之间存在一定关系。对于某一垫层刚度,存在一最优垫层厚度,垫层刚度增加,最优垫层厚度范围也增加了。厚度较厚、刚度稍大的垫层能取得较好的沉桩效果。  相似文献   

20.
岩溶区桥梁桩基桩长确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建华 《公路工程》2009,34(4):1-4,15
根据岩溶区桥梁基桩的工程特点,并考虑桩身转动时桩尖断面与基底岩接触面上产生的反力矩等对基桩的影响,提出了岩溶区桥梁基桩嵌岩深度的计算方法;在溶洞顶板抗冲切、抗剪验算中分别引入格里菲斯判据和莫尔判据,推导了岩溶区基桩下伏溶洞顶板稳定性计算新方法,并由此得出最小顶板安全厚度的确定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如何根据地质钻探资料,确定岩溶区桥梁基桩桩长的计算流程,并应用于湖南省宁道高速公路,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