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指出机车车轮轮缘镟成磨耗型踏面并配置HB-1型轮级喷脂器可降低轮轮缘磨耗,并对锥型踏面与磨耗踏面万公里磨耗情况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
地铁车辆轮对踏面的异常磨耗,是困扰许多车辆运营部门的一个难题。轮对踏面异常磨耗也分为凹形磨耗、W形磨耗以及梯形磨耗等多种不同形状,主要与轮对在轨道上运行时踏面与轨道间摩擦以及制动时闸瓦和轮对踏面的摩擦有关。针对西安地铁一号线发生的车辆轮对踏面梯形磨耗进行的调查分析,指出了产生异常磨耗的原因,提出了一种解决踏面异常磨耗的方案。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装配锥型踏面和LM磨耗型踏面轮对的捣固车分别进行正线动力学性能对比试验数据分析表明,锥型踏面轮对的捣固车直线动力学运行平稳性优于LM磨耗型踏面轮对的捣固车,但LM磨耗型踏面轮对的捣固车通过侧线、曲线的脱轨系数和轮轴横向力等稳定性能优于锥型踏面轮对的捣固车。  相似文献   

4.
刘军 《铁道车辆》2007,45(9):38-40
对客车轮对踏面剥离和圆周磨耗故障情况进行了分析,认为踏面制动形式的转向架其轮对故障以圆周磨耗为主,盘形制动形式的转向架其轮对故障以踏面剥离为主。  相似文献   

5.
车轮踏面下凹磨耗危害大应旋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放任车轮磨耗出下凹踏面,虽可将轮对的成本减到最小,但是踏面下凹磨耗的车轮中上系统的费用,导致滚动阻力和能源的湖水增加,钢轨磨耗加剧,为此必须根据运用条件旋修踏面下凹磨耗的车轮,以降低整个系统的费用。  相似文献   

6.
针对当前城轨车辆车轮踏面磨耗人工检测劳动强度高、检测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激光位移传感器的车轮踏面磨耗检测方法。首先在轨道外侧安装一组激光位移传感器进行车轮踏面数据采集;其次结合标准轮对踏面轮廓数据,采用数据预处理、坐标旋转、数据融合等算法获取实际车轮踏面轮廓线;最后根据踏面磨耗几何关系获得车轮踏面磨耗值。通过踏面磨耗检测误差分析以及现场标准轮对实验和过车实验表明,所提方法检测精度为±0.2 mm,抗干扰能力强,能够满足踏面磨耗检测实际要求。  相似文献   

7.
基于现有轮对的管理现状和踏面镟修标准,统计分析不同车型轮对踏面等效锥度、轮对磨耗以及镟修比例系数等的变化;建立了轮对质量监控平台和流程,以轮缘厚度和轮径的变化为参考指标,考虑全列车的轮对磨耗情况,提出轮对踏面镟修策略模型、管理流程和轮对踏面镟修策略设计流程,并通过实际应用,对比分析采用踏面镟修策略和传统踏面镟修的差异,指出采用踏面镟修策略的轮对整体镟修量有所降低,有助于延长轮对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8.
文中采用神华重载铁路模拟状态修运行试验数据,对运用20万km的C80型敞车车轮踏面圆周磨耗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初始设置不同轮径差、踏面圆周磨耗轮对运行20万km后轮径差分布和踏面圆周磨耗量的影响,并使用假设检验的方法对影响的显著性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9.
大秦铁路货车车轮磨耗问题的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重载货运专线——大秦铁路运行的货车车轮磨耗数据的统计、分析和对铁路货车运用中出现的闸瓦磨耗等问题的分析,将影响铁路重载运输货车车轮磨耗的主要因素归结为:货车轴重、货物周转量、闸瓦质量、车轮硬度及同一轮对两车轮的轮径差。采用车辆动力学仿真方法,研究车轮轮缘磨耗与踏面磨耗间的关系。结论表明,推广应用新型C级钢车轮以提高车轮踏面及轮辋硬度、控制同一轮对两车轮的轮径差、研制新型高摩合成闸瓦等措施是降低车轮踏面磨耗并使车轮踏面磨耗均匀化的有效途径;铁路货车采用状态修的维修管理办法是控制和降低轮缘磨耗发生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驾驶模式对轮对异常磨耗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南京地铁车辆轮对磨耗情况严重.原因除轮、轨匹配的因素外,还发现制动系统可能存在过度的问题.通过不同驾驶模式下踏面外形的对比,分析认为:踏面凹陷磨损的问题和制动过于频繁有一定关系,要改善踏面凹痕磨耗还需要从轮轨接触面考虑,为彻底解决异常磨耗问题,只需要设计踏面外形.  相似文献   

11.
对轮缘磨耗原因进行了分析,阐述采用磨耗型踏面和轮缘涂油装置是当前减轻轮缘磨耗,延长轮对使用寿命的有效措施,并提出了几点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某型地铁车辆数值仿真,计算和分析不同椭圆度轮对的动力学性能、踏面磨耗情况。仿真计算表明,椭圆轮对的竖向力增加量最大。当地铁车辆在直线和曲线上运行时,橢圆轮对与标准轮对相比,其磨耗范围和磨耗量的变化趋势不同,椭圆度越大,踏面磨耗范围和损耗速度越大。  相似文献   

13.
介绍成都机务段SS3型机车运用轮对踏面及表面损伤的现状,对轮对运用过程中出现的踏面、轮缘磨耗及踏面剥离情况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关检修预防措施,以延长轮对的使用寿命,提高机车走行部质量。  相似文献   

14.
基于轮对安装偏转角和轮径差的高速列车车轮磨耗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有初始安装偏转角和轮径差的轮对受力平衡方程,计算LM、LMA和S1002等3种踏面轮对处于平衡时的轮对冲角和横移量.以国产高速列车为例建立车辆动力学模型,基于FASTSIM算法和Braghin踏面磨耗模型分析初始安装偏转角和轮径差对车轮磨耗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始安装偏转角对平衡后轮对冲角影响较大,轮径差主要影响轮对横移量;低的踏面等效锥度在制造误差存在时更容易形成大的轮对冲角和横移量;初始安装偏转角和轮径差会导致车轮出现严重的偏磨,且磨耗率随着偏转角和轮径差的增加而急剧增大;有安装偏转角和轮径差时,踏面等效锥度越大,车轮踏面磨耗率越小;运行速度对车轮磨耗的影响与初始安装偏转角和轮径差的大小有关.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可靠性试验的踏面圆周磨耗进行研究,得到了空车、重车以及不同空重比混跑的踏面圆周磨耗速率的分布并估计了不同轴重车辆的分布参数。并与大秦线实测圆周踏面磨耗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得出的结论。并且将研究结果应用于估计大轴重货车空重混跑时车轮的换轮和旋修比例,为优化踏面圆周磨耗限度值提供了手段。  相似文献   

16.
对近3年来成都车辆段配属及代管的客车运用过程中的轮对故障进行统计分析后得出:轮对故障率随走行里程的不同而变化,段修后走行里程在40~50万km之间轮对出现故障的可能性最大;盘形制动轮对主要故障为剥离,踏面制动轮对主要故障为圆周磨耗;电子防滑器对轮对故障尤其是擦伤的减少能起到很好的作用;踏面清扫器可以减少剥离,但会增加出现局部凹陷和圆周磨耗的可能性;不同轴型的轮对故障分布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7.
准高速客车在广深一投入运行以不,车轮踏面磨耗严重,经改用LM型磨耗形踏面后,在工艺上,解决了其加工的技术难点,且为更有效地提高LM型踏面加工质量和延长轮对的使用寿命,提出了建议,为适应我国线路特点而提高客车性能。同时为客车由低速向准高速、高速车的发展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18.
为了改善地铁车轮出现的异常磨耗问题,对上海地铁3号线车辆车轮踏面DIN5573出现的磨耗进行测试,获得2种磨耗车轮踏面。在SIMPACK软件中建立了地铁车辆动力学仿真模型,计算得到未磨耗、凹形磨耗、沟槽状磨耗3种车轮踏面与TB60,60N钢轨型面匹配时轮对横移量,将其输入到用ABAQUS软件建立的轮轨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模型,分析不同轮轨型面匹配对接触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车轮踏面与60N钢轨型面匹配时轮轨接触点均匀分布在轨顶和车轮踏面中部,等效锥度基本稳定;在半径350 m的曲线上,与TB60钢轨型面匹配相比,3种车轮踏面与60N钢轨型面匹配时轮轨最大接触应力最多减小384.9 MPa,钢轨、车轮最大Mises应力最大减幅分别为40%,35%。城市轨道交通小半径曲线地段较多,采用60N钢轨型面可以明显降低曲线外股的接触应力,减少轮缘磨耗和钢轨侧磨,从而降低钢轨疲劳伤损。  相似文献   

19.
轮径差缺陷的长期作用对车轮磨耗以及滚动接触疲劳影响十分显著.基于多体动力学理论建立车辆动力学模型,计算全局接触参数;基于FASTSIM算法建立局部轮轨接触模型,计算接触斑内的轮轨接触应力分布及滑动距离;将其输入车轮踏面磨耗预测模型,计算接触斑内的磨耗分布;将接触斑内的磨耗分布叠加至车轮踏面,计算4种典型轮径差影响下的车轮踏面磨耗分布、磨耗深度和磨耗速率,并基于磨耗结果进行显著磨耗工况下的滚动接触疲劳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轮径差的增大,踏面磨耗深度和磨耗速率显著加快;不同类型的轮径差均会导致车轮踏面发生偏磨,其中等值同向轮径差最明显,单个轮对轮径差次之,等值反向轮径差最小;轮径差会导致轮对发生偏移且显著增大轮对横移量,从而使滚动接触疲劳区域扩大,这不仅会降低车轮使用寿命,还将严重影响车辆高速运行安全,应及时监测并镟修.  相似文献   

20.
针对地铁车辆车轮踏面的异常磨耗,采用"车辆轮对尺寸在线检测系统(TWDS)"对车辆轮对进行动态测试。大量测量数据的统计、分析表明,南京地铁车辆车轮踏面"ω"形异常磨耗与轮对运行姿态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