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RFID技术在供应链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介绍了RFID的发展历程和关键技术,对电子标签的应用及工作原理、优点等进行了阐述.从信息与利润共享入手论述了电子标签对供应链产生的影响,对RFID技术在供应链中的应用做了分析和预测,并结合中国实际对如何发展RFID在物流供应链中的应用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以某制造企业成品仓库管理系统为例,采用电子标签和条形码相结合的模式,设计了仓库管理中RFID系统的总体框架和系统组成,并详细设计了生产部RFID系统、叉车RFID系统和监控工作站RFID系统等3部分的工作流程.通过实际应用,比较分析了RFID技术在仓储管理中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高速公路中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逃费现象,通过对联网收费逃费现象的分析,针对RFID电子标签的特性,提出将RFID与IC卡相结合应用于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的方案,并简要介绍了这一方案及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目前列车定位技术的优缺点分析对比,提出将RFID技术运用于列车定位,同时用C语言开发了RFID(Radio frequency technology)列车定位控制系统,并在模拟实验台上对其进行了试验.试验表明:RFID技术能够独立完成列车的定位,高速阅读器识别电子标签并从中读取信息的速度为20 ms左右,满足高速铁路运输.试验中RFID技术定位精度为5 cm,可以直接定位区分复线中列车所在线路以及道岔处位置.无线射频技术具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能适应多沙土和多雨水的恶劣自然环境,同时可以检测列车脱节问题.  相似文献   

5.
《交通标准化》2009,(8):101-101
ISO委员会近日出台了一套针对集装箱用RFID电子标签新标准——ISO/TS10891:2009,其目的是优化设备控制系统的工作效率,包括选择性使用符合ISO18185标;隹的电子封条产品等。该标准将为RFID设备提供相关规格以及测试方法,同时确保集装箱在恶劣环境下运输时电子标签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6.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高速公路收费问题有所改善,特别是RFID技术下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系统的有效应用,可以利用射频通信有效保证车载电子标签与收费站阅读器之间的数据交换,提高了准确性与完整性。此外,RFID技术下的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系统集无线通信、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为一体,可有效保障高速公路收费管理、车辆控制、人员管理的有序性,提高收费速度,保证交通方便。首先简要介绍了RFID的技术原理,分析了ETC的实施特点,对RFID技术下不停车收费系统设计的关键技术详细的探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RFID技术防碰撞算法在铁路物流中的具体应用.提出了铁路物流电子识别系统,并介绍了系统的组成.针对RFID信息碰撞问题,考虑到各种具体的工作情况,用MATLAB软件对防碰撞算法进行程序仿真,并搭建了实验平台进行验证.结果验证了RFID技术可以解决漏读问题,并提出了新的RFID工作模式,可以更加高效解决信息碰撞问题.RFID在铁路物流系统电子识别中的应用是可行性的.  相似文献   

8.
为确保动车组高级修的安全、有序、高效、优质,结合未来高速铁路检修业务的客观发展需要,提出了面向动车高级修的RFID应用技术方案和智能信息系统框架.首先,提出动车基地在配件物流、人员作业流、动车组车流、检修设备设施中的RFID应用技术方案,以及应用难点的解决对策;四种应用是有机整体,以配件应用为核心.然后,指出了将RFID全面应用于动车检修生产各环节,结合数据集成与语义融合,可以极大强化既有应用系统的性能与功能;并且重点对运用RFID为检修产能的提升进行了量化评估.文中涉及的几类RFID应用已在动车基地投入使用,或者经过试点、试验.  相似文献   

9.
针对停车场停车引导和车位管理存在的不足,结合RFID和ZigBee的技术优势,在无源电子标签和RFID阅读器的基础上,设计一种与ZigBee网络融合的停车场停车引导及车位管理系统。试验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功耗低、运行稳定等特点,能克服传统人工管理方式的弊端,提升停车场管理水平,满足停车场自动管理的需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针对停车场停车引导和车位管理存在的不足,结合RFID和ZigBee的技术优势,在无源电子标签和RFID阅读器的基础上,设计一种与ZigBee网络融合的停车场停车引导及车位管理系统。试验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功耗低、运行稳定等特点,能克服传统人工管理方式的弊端,提升停车场管理水平,满足停车场自动管理的需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现代物流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强调物流信息的实时性,而所谓“实时”。是以快速、实时、准确的信息采集为基础的。为此根据现代物流的实时性要求和RFID的特点,简述了RFID在现代物流中的应用,同时对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障碍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为更好反映物流作业时间偏差产生的损耗风险传递情况,基于物流服务时间约束条件下,对物流延误造成的超期风险在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中的传递问题进行了分析.首先,借鉴传染病学的疾病传播原理,将传染源、传播载体、受染者3个传染要素引入到物流风险传递识别中,获取物流超期风险五个要素,物流作业标准、管理能力、环境保障、物流延期和空间风险传递;其次,构建了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物流风险的传递模型,采用数值分析迭代法,得到风险传递下供应链整体超期风险值;最后,研究了控制自身风险、空间传递和物流延迟等参数对供应链超期风险值的影响并通过算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链式供应链沿单一物流方向传递情况下,风险值测算能够有利于发现控制风险传递的关键节点,对关键节点的风险要素优化后能有效减少供应链风险值;节点2和节点4被识别为供应链超期风险产生的关键节点,风险值为0.45和0.39.对占比较高的环境保障、空间传递因素进行优化后,使得供应链超期风险值从原有的0.39减少为0.29.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物流和供应链安全问题的基础上,给出了物流和供应链安全问题的概念,对这类安全问题进行了分类,提出了实施物流和供应链安全管理的若干原则.文章对集装箱物流的安全管理,物流链中人员的安全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对物流安全管理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并介绍了国外物流和供应链安全管理的实施情况.  相似文献   

14.
网络供应链的信息管理系统研究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算机通信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应用,使得信息价值链得以形成,并与物流供应链相结合产生了基于信息链的物流供应链,为企业利用和控制信息提供了可能.在对网络供应链信息管理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个基于网络供应链的信息管理系统实例,对其中的关键技术和设计特点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15.
供应链物流能力的管理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供应链物流能力是保障供应链正常运作的关键能力之一.笔者首先分析了供应链物流能力的基本概念和研究现状,分析了供应链物流能力的构成及影响因素,提出了常见的几种供应链物流能力.从“计划——执行——监督控制”三个主要的管理过程出发,对供应链物流能力管理过程进行了系统的分析,论述了在不同的阶段中,供应链物流能力管理的主要任务.论文提出了执行过程中供应链物流能力的五大影响因素和调节供应链物流能力的四种主要策略,提出了供应链上不同企业主体对物流能力管理过程的作用,最后对全文总结.  相似文献   

16.
现代物流同传统货运与仓储既有内在联系又有本质区别.物流是传统货运与仓储的系统化、信息化、供应链与一体化.供应链过程的一体化是现代物流同传统货运与仓储的根本区别.  相似文献   

17.
文中基于汽车供应链管理的思想,对当前我国汽车物流现状及不足进行了分析,并给出相应模式.  相似文献   

18.
供应链管理是20世纪90年代应运而生的一种先进的运营管理模式,物流问题是供应链管理中的关键问题,而电子商务则是供应链管理中各经济实体紧密协调的重要手段。分析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与电子商务三者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从而提出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途径和措施,有利于我国物流真正走向现代物流、精益物流。  相似文献   

19.
In order to describe the impacts of adjustment ability of logistics system on the profit and cost of logistics system, we constructed a model of logistics system based on stochastic Petri net (SPN), and proposed a theorem for the adjustment ability of logistics system under supply chain circumstances on condition that the payoff of supply chain is a steadily increasing process. Then we put forward that a sequence of MGF (moment generating function) of out-of-goods risk process for logistics system is a martingale. The model we proposed can overcome shortcomings of the previous ones that can not describ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djustment ability of logistics system. The results of simulation experiment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oretical analys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