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奇趣珍闻     
《航海》1998,(5)
与鳄鱼同居 美国一名男子把98条鳄鱼养在自己的卧室里达两个星期。他原本要把这批鳄鱼卖给日本人,但生意一直谈不拢。当地人士说,这批鳄鱼一至二岁大,是一名动物商留给他的。  相似文献   

2.
《航海》2006,(2):16-16
科学家最新的研究结果表明,地球被恐龙统治的侏罗纪时代,曾存在过一种短嘴、长有一口致命牙齿的、长4米的海生鳄鱼,它们以捕食海洋中的大型动物为生。这种绰号叫“哥斯拉”的鳄鱼是古代大型海洋动物,它和其它有着长长的嘴巴和很多小牙齿的海生鳄鱼迥然不同,是鳄鱼家族的最新成员,也是所有海生鳄鱼中最奇异的一种。  相似文献   

3.
老博士:鲸鱼、鳄鱼、甲鱼、娃娃鱼、海马、海龙、乌贼鱼、鲍鱼,它们生活在水中,都是鱼吗? 甲:凡是名字叫鱼的,就理所当然的是鱼啦!名字不叫鱼的海龙和海马,就不是鱼了。  相似文献   

4.
肇文 《航海》2008,(6):20-20
据香港《明报》载,近年来,位于印度和尼泊尔边界的大卡利河中,一直传闻潜伏着食人的水怪,在河中洗澡游泳者,经常被水怪拖入水中而神秘失踪:经科学家调查发现,这种神秘水怪很可能是一种大型鲶鱼,它们由于经常吞食当地人在举办葬礼后抛入河中的死者遗骸,已经发生基因突变,爱上了吃人肉!这种大型鲶鱼,就像鳄鱼一样,已经成了潜伏在河水中的“人类杀手”!  相似文献   

5.
通过水中爆炸试验,测试了某种胶质炸药在无限水域中爆炸时的压力,根据测试结果,依据相关理论分析了胶质炸药在无限水域爆炸时其气泡能量和冲击波能量的分布规律和特点。试验结果表明胶质炸药水下爆炸的能量分布比例介于TNT和一般工业炸药之间,其气泡能量的分布非常集中,而冲击波能量则表现得极其发散。  相似文献   

6.
奇趣珍闻     
《航海》1998,(6)
水中羊 在索马里的吉尼亚,有一种生活在水中的羊,它比普通羊大2~3倍,双角弯曲,眼睛发红、它之所以能生活在水中,主要是肚下长着非常坚厚的托毛的缘故。水羊不吃青草,而喜食水藻、水草,有时也吃鱼虾。它很怕热,还未到酷暑就热得直喘气,所以必须日夜浸在水里,当地的喂养户便筑水池让它在水中生活。  相似文献   

7.
奇趣珍闻     
《航海》2000,(1)
在索马里的吉尼亚,有一种生活在水中的羊,它比普通羊大2至3倍,双角弯曲,眼睛发红。它之所以能生活在水中,主要是肚下长着非常坚厚的托毛的缘故。水羊不吃青草,而喜食水藻、水草,有时也吃鱼虾。它很怕热,还未到  相似文献   

8.
《航海》2008,(2):20-20
当军舰在大海中航行时,空气被卷入水中,并随着螺旋桨的转动而形成无数气泡。水中的大气泡由于浮力较大,存在的时间很短,但小气泡则能跟随军舰的尾迹存在很长时间,正是这些小气泡把军舰的踪迹暴露给空中侦察者。  相似文献   

9.
反舰导弹的射击方式是影响其捕捉概率的重要因素,如何合理选择射击方式,以提高反舰导弹的捕捉概率是非常有必要研究的问题.在分析目标散布的基础上,建立了反舰导弹2种射击方式下的捕捉概率模型,并在设定的条件下通过计算比较分析了多种目标要素对2种射击方式下捕捉概率的影响,为反舰导弹射击方式的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从分析结果来看,目标要素中目标速度和距离对射击方式选择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0.
王麟 《航海》2002,(2):11
人们只知道陆地上的动物能发出预测灾害前兆的信息,殊不知海洋动物也同样具有知天测地的本领。 水母是一种低等无脊椎动物,呈伞状。在它的伞状下面有很多长短不一的触手,在触手之间有一个共振腔,内有听石,是水母的“耳”。水母就是利用此“耳”来预测风暴的来临。当风暴形成时,由于空气和波浪的摩擦而产生次生波。次生波在水中传递的速度比在空气中移动的风暴速度要快得多。水母能够用它的“耳”接受水中的次生波,隐隐约约地听到千里之外的风暴声。在风暴还没有掀起巨浪前就从容不迫地离开近海区,漂移到大海的远方以躲避风暴的袭击。根据水母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根据沿海海洋动物的行为反应,可以推测海上风暴的来临。例如,水母在风暴到来前,早就远离海岸,逃往海洋深处。以前,科学家们认为,海洋动物是根据风和浪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次声振动,即所谓“海洋之声”来预报风暴天气的。然而,最近科学家们发现,永久居住在深水的,特别是水底的海洋动物是接受不到次声低音波的。首先,次声低音波很难从空中穿入水中;其次,沿岸水底层的噪声波,包括次声波段上的噪声级相当高。但是,许多海洋动物却能预感风暴的来临,及时远离海岸,就连水母、魟等不大活动的海洋动物都具有这种能力。那么,它们究竟凭什么信号预感到可能发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世界航海船队越来越广泛地使用新型的脱离式救生艇,这种救生艇安置在货轮船尾一个能将其送入水中专门的斜台上。脱离式救生艇与传统的安置在轮船两侧的救生艇相比,具有许多重要的优点。传统救生艇的配置法,其致命弱点是很难保证在恶浪四起、轮船倾侧的条件下,或者在船员需要紧急撤离时,把救生艇安全地推入水中。而使用脱离式救生艇进行船员的撤离非常安全,因为轮船的倾侧无碍于救生艇的下水。  相似文献   

13.
大白鲨素有“食人者”恶名,它有时非常迅速地咬杀水中的泳客或因船舶遇难而陷身海中的水手,但不论它多么残酷,也比不上南美洲内河的一种小鱼——水虎鱼。 水虎鱼俗称食人鲍,它的头占全身的比例很大,向后倾斜有厚骨。大圆眼睛有时血红,满嘴三角形的尖齿,象剃刀一样锐利。不管遇到任何动物只要张口一咬,就会咬下整齐的一块肉,大小有如一枚直径2公分半的硬币。 水虎鱼往往成群觅食,有时一群多达数百条,它们杀伤的速度十分惊人。1996年2月,一辆公共汽车在马瑙斯市东面200公里的地方,从  相似文献   

14.
熊捍华 《中国船检》2014,(12):75-76
救生服,是为减少人在冷水中体热损失的保护服,由防水材料制成。在没有帮助的情况下,能在2分钟内将之打开并穿好,被火完全包围2秒,不致燃烧或继续熔化。对于非自然保温材料制成的救生服,其热性能要求能确保穿戴者在温度为5℃的平静流通水中历时1小时,体温下降不超过2℃;而对于自然保温材料制成的救生服,则要求在温度为0℃至2℃的平静流通水中历时6小时,  相似文献   

15.
水下鱼声     
人们把鱼当作最安静的动物。看,鱼在水中怡然自得地游来游去,似乎毫无声息。“缄默如鱼”,也就成为出名的谚语。的确,没有任何饶舌的动物象鱼那样不停地咂巴着嘴,可是,也没有任何爱动嘴的动物象鱼那样娴静。表面看来,鱼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了嘴巴上,嘴巴的  相似文献   

16.
海獭小传     
海獭别名又叫猎虎,是一种十分凶猛的动物。人们往往把它跟水獭相混,因为它们外形实在太相像,不太容易区别。实际上,水獭和海獭都是属于鼬科的那个大家族,血统很近,也都是水中动物进化到陆地,又重新回到水里去的动物。但是它们之间必竟还是有许多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7.
水中兵器的融合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传统水中兵器发展中面临的问题,结合国外水中兵器融合发展情况,分析传统水中兵器通过融合发展而推出的已有装备和可能出现的新式装备。在信息化和无人化作战背景下,积极融合其他相关的武器技术,创新发展,加速我国水中兵器装备的升级换代。  相似文献   

18.
鱼喜欢成群     
在已知两万种左右的鱼中,大约有一半喜欢成群活动。组成鱼群的鱼少则三条,多至百万条。鱼群在水中游动,互不碰撞。有的鱼一生都生活在群体中,有的则偶而组成鱼群。这种组织成群的习性是出于鱼  相似文献   

19.
研究水下结构的声辐射问题时,流体声介质通常被假设为无限域,然而对于大部分水面海洋结构物,则是部分浸没在水中,自由液面的作用不可忽略。通过构造反对称边界条件来考虑自由液面的影响,采用有限元法结合间接边界元法研究水中部分浸没悬臂平板的振动和声辐射特性。首先,计算悬臂平板在不同浸没深度下的固有频率和模态振型,并与已有文献的算例进行对比分析,验证该方法的正确性;然后,对半浸没悬臂板的声辐射特性进行计算,并讨论载荷位置和浸没深度对平板声振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平板在水中的固有频率随着浸没深度的增加而降低;载荷位置对平板辐射声功率级有影响且和频率有关;平板辐射声功率是随着浸没深度的增加而增大,低频段辐射声功率曲线的峰值随着深度的增大有向低频移动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水中目标及其背景(海洋环境)特性数据是水下战场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数据,而水下战场信息化建设对于全军信息化建设来说至关重要。本文分析了水中目标特性和海洋环境特性数据的内涵;分析了水中目标特性和海洋环境特性数据的重要性;分析了水中目标特性和海洋环境特性数据的国内外应用现状;给出了水中目标及其背景特性数据在水下战场信息化建设中应用的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