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船舶轮机学术委员会涡轮机与锅炉学组与黑龙江省造船工程学会轮机学组于1989年8月26~28日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联合召开1989年学术年会。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11个单位的26名代表。年会共收到论文23篇(会上交流15篇)。各有关单位集中介绍了在完  相似文献   

2.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轮机学术委员会涡轮机与锅炉学组于1981年9月18日至21日在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召开了第三届学术交流会。参加会议的有六机部船舶锅炉透平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和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等19个单位58位代表和20余名列席代表。涡轮机与锅炉学组副组长李赫、周渭镐和学组成员吴铭岚同志主持了这次会议。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副院长杨士莪教授在开幕式上讲话对本届学术交流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  相似文献   

3.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涡轮机及锅炉学组成立暨学术交流会议于一九七九年九月十八日在哈尔滨友谊宫召开。会议历时五天,于九月二十二日胜利闭幕。这次会议的任务是:成立学组;交流近几年来涡轮机及锅炉在气动、强度、结构设计方面的研究成果;探讨国外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动向;研究明年学术活动的安排。全国各地的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和制造厂共48个单位参加了这次会议,正式代表115名、列席代表24名。同行们欢聚一堂,在融洽和热烈的气氛中交流了57篇论文。会议得到了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轮机学术委员会、黑龙江省科协和黑龙江省造船工程学会的支持和关怀。轮机学术委员会李铭慰、范恂如教授出席会议,并作了具体指导。  相似文献   

4.
中国航海学会第二届船舶机电专业委员会成立及“未来船舶的轮机技术”学术交流会在大连召开。出席会议的有第二届委员会委员和论文作者30人。中国航海学会副理事长高原,中国航海学会常务理事、大连海运学院副院长杨守仁同志参加了会议并讲了话。会议由第二届委员会主任委员方竹主持。会议听取了第一届委员会工作总结,与会同志对一届委员会的工作一致表示满意。  相似文献   

5.
中国航海学会水运管理专业委员会成立会议暨第一次学术讨论会于1982年12月2日至8日在上海召开。各港、航企业及科研机关、院校代表共43人参加了会议。水运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陈希群同志致开幕词。中国航海学会副理事长高原同志和中国航海学会常务理事陈嘉震同志出席了会议并作了讲话。会议讨论通过了水运管理专业委员会的工作条例和关于1983年学术活动的安排。学术讨论会共收到论文25篇,在会上宣读了13篇。这些论文内容涉及港口、长江内河及远洋海运的管理体制、航运政策、经济效益、培养水运管理干部等方面,在结合实际的基础上,都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  相似文献   

6.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船舶轮机学术委员会涡轮机锅炉学组于1991年10月4~10日在浙江省舟山市召开1991年学术交流会。来自科研、设计、生产部门,海军以及有关院校共19个单位40名代表出席了学术交流会。交流会共介绍论文20篇。论文内容广泛、丰富、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代表们对每篇论文都进行了认真的讨论,会议气氛热烈、活跃。学术交流会期间,学组在总结1991年度工作的基础上,具体安排了1992年的学术活动计划。  相似文献   

7.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船舶轮机学术委员会辅机学组于一九八五年十二月二十日至二十四日在浙江省建德县召开了第五次学术会议,并对轮机学术委员会辅机学组进行了改组,出席会议的有来自十四个单位的学组成员,论文作者和有关方面的代表。会议期间,首先由轮机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计策同志宣布第二届学组成员名单及学组挂靠单位为中船总公司上海船舶设备研究所。  相似文献   

8.
我所学术委员会于1983年2月2日召开了《2000年前我国海洋运输船舶动力技术政策研究》、《激光的应用及其发展》学术讨论会。会议由所长、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郁凤昌同志主持;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陈时雄、熊世菩、张孝镛;副所长林文舂、学术委员会全体成员以及轮机、船体、航海学组成员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9.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轮机学术委员会动力装置学组以“船舶轴系工程”为主题的1991年学术年会于1991年11月7日至11日在青岛市召开。参加会议的有:部分轮机委员会委员、学组成员、论文作者及特邀代表共16个单位29名代表。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19篇(会上宣读17篇)。  相似文献   

10.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船舶轮机学术委员会辅机学组和上海市造船工程学会学术委员会辅机学组联合于1991年12月21日至24日在江苏无锡举办了船舶辅机专业学术技术交流会。参加会议的有来自高等院校、研究设计和生产使用共27个单位的55名代表。会议共收到论文17篇,另有5个专题报告。  相似文献   

11.
水运管理专业委员会,于1987年4月20日在成都召开了“水运管理体制改革学术讨论会及专业委员会换届改选工作会议”。出席这次会议的有专业委员会委员、论文作者及当地有关部门领导共39人。会议收到有关港、航、救捞企业管理体制改革的论文15篇。会议由第一届水运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王义源同志主持,主任委员、上海海运学院院长陈希群同志致开幕词,四川省航运局局长、省航海学会副理事长陈用宾同志到会祝  相似文献   

12.
中国航海学会航标专业委员会1990年12月14~16日在浙江省温州市召开。会议由航标专业委员会第一副主任朱樵同志主持。出席这次会议的有委员35人,顾问4人。中国航海学会常务副秘书长丁荣生同志参加了这次会议。温州市副市长王培德同志、交委副主任万志新同志和温州港务局局长李晓郎同志出席了大会开幕式并讲了话。主任委员林玉乃同志、顾问叶家畲同志和筹办本次会议东道主钱方安同志在闭幕式上讲了话。  相似文献   

13.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船舶轮机学术委员会柴油机学组于1980年3月31日至4月3日在江苏省苏州市召开了学术会议。会议主要交流和审查了学组为船舶轮机学术委员会1980年度学术年会提供的论文共35篇。这些论文的特点是:题材涉及面广;论题结合生产实际,内容既有理论指导又有实践论  相似文献   

14.
学会动态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轮机学术委员会自动化学组于一九八三年十二月九日~十三日在桂林市召开了学组工作及学术交流会议并组织了现代控制论、微处理机应用技术的专题讲座。出席会议的代表共43人。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常务理事,轮机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李铭慰教授,桂林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罗翔林同志出席了会议并在开幕式上讲了话。本次会议共有三个议程:一、学术交流;二、学组工作会议;三、现代控制论,微处理机应用技术的专题讲座。一、学术交流会这次学术交流会的论文大都是学组成员提供的;舰船规范研究所马震英同志,上海渔轮厂胡  相似文献   

15.
船舶轮机学术委员会自动化学组于1982年5月7日至11日在辽宁大连市召开了“模拟技术和主机控制”学术会议,会议收到论文40篇,在会上宣读34篇,其中大会宣读9篇,分《主机及电站原动机控制》和《模拟器、仿真技术》二个小组各宣读讨论了论文11篇及14篇。会议由学组  相似文献   

16.
中国造船工程学船舶轮机学术委员会电气设备与电传动学组于一九八二年九月十六日至二十一日在广州矿泉别墅举行学术年会。参加会议的代表共七十人,会议共收到32篇学术论文,会  相似文献   

17.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船舶轮机学术委员会涡轮机与锅炉学组于1992年8月26~30日在辽宁省大连市召开1992年学术年会。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12个单位的28名代表。年会共宣读和交流论文13篇。内容涉及较广,有燃气轮机控制、仿真的研究、有燃气轮机排气红外抑制方案和最优动态性能的探讨,更有蜗壳三维流场和涡流管特性的计算以及透平止推盘的设计等等。它们中既有理论上的研究,也有实际项目的试验分析。有些问题,诸如排气红外抑制方案、止推盘动  相似文献   

18.
水运管理杂志社编委会、理事会与中国航海学会水运管理专业委员会于1997年5月17日至19日在厦门港联合举行了年会暨学术研讨会。出席会议的委员、理事及代表共59人。水运管理杂志社副社长、中国航海学会水运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刘同安同志主持了本次会议;上海海运学院党委书记王恩田同志代表两会和海运学院在开幕式上讲了话;厦门港务局副局长、编委曾太平同志在会上介绍了厦门港的发展状况;湛江港务局党委书记、编委郭茂辉同志,交通部珠江航务管理局局长、编委赖定荣同志;交通部水运管理司助理巡视员郑理义同志分别主持了学术论文交流会;水运管理杂志社主编苏培基教授、上海海运学院管理学院於世成教授在会上做了专题发言;杂志社顾问王志远同志、中国航海学会水运管理专业委员会顾问王义源教授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9.
会务活动     
中国航海学会工作会议纪要Summary of the working meeting of the Chinese Institute of Navigation(CIN) 中国航海学会一九八六年度工作会议于四月二日——五日在湖南省长沙市召开。中国航海学会理事长彭德清,副理事长高原,常务理事刘延穆、李景森同志和十七个地区航海学会,九个专业委员会、研究会,《航海技术》编辑部的负责同志共44人参加了会议。湖南  相似文献   

20.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首届节能学术会议于一九八二年十一月卅日至十二月五日在江苏省扬州市召开。会议由船舶设计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许学彦同志主持,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常务理事、船舶轮机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李铭慰同志代表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在会上讲了话。参加会议的135名代表来自全国70个单位。会议共交流论文61篇。其中船舶设计22篇,船舶力学16篇,船舶轮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