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7 毫秒
1.
精密工程测量中,为了减小投影变形,一般将国家坐标系下的成果转化到具有任意抵偿面和任意中央子午线的地方坐标系中。依据参考椭球的构造原理,在对目前常用转化计算方法分析比较的基础上,通过选取不同的参数和变换模型构造出9种不同的任意中央子午线任意投影面之间坐标计算方法,并分析每个模型的特性及适用情况,编制了CREECGPS数据处理软件,并用工程实例数据进行分析计算与比较。  相似文献   

2.
文章探讨了铁路工程独立坐标系选择设计的问题,以委内瑞拉北部平原铁路为例,介绍了兰勃特投影在铁路工程测量平面坐标系设计中的应用.为铁路工程测量选取既能满足投影长度变形要求,又尽可能减少投影分带数量的工程独立坐标系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3.
斜轴墨卡托投影模型及其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速铁路测量采用高斯投影独立坐标系,其每个投影带可控制范围太小,当线路东西跨度较大时,建立工程独立坐标系所要进行的坐标转换繁琐且长度变形难以控制,因此引入斜轴墨卡托投影。目前对于斜轴墨卡托投影的研究一般是通过建立极坐标系来计算投影圆球的经纬度,介绍另外一种斜轴墨卡托投影模型,其数学公式严谨,并能较好地控制高差投影差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根据n(n≥3)个点的地方独立坐标及对应的WGS-84坐标,结合平面坐标转换模型、布尔莎模型和三维坐标差转换模型,完成了地方独立坐标系与WGS-84坐标系转换参数的计算。基于该转换模型,利用Google Earth COM API、LibKML等开发接口,完成了AutoCAD数字地形图数据到Google Earth上的三维表示。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决埃及斋月十日城铁路项目投影长度超限的问题,从投影面高度与投影方式两个方面分析投影长度变形的原因,构建满足铁路设计与施工放样要求的工程独立坐标系,选择最小投影变形值对应的中央经线为工程独立坐标系的中央经线。在该中央经线下,获取不同高程投影面的投影变形值,以线位中投影长度变形最大值最小为检核依据,结合工程实际探讨了建立该项目工程独立坐标系的方法。经过验算,该工程独立坐标系下投影长度变形值范围为-18. 77~18. 26 mm/km,满足设计和施工放样要求。  相似文献   

6.
高斯投影变形对高速铁路线路设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我国高速铁路工程测量平面坐标系采用工程独立坐标系统,投影方式为高斯投影。通常把高速铁路平面坐标系划分为若干个投影分带,以满足投影长度的变形值不大于10 mm/km的要求。大家普遍认为高斯投影后角度不变,但在高速铁路线路设计中却发现高斯投影可引起相邻投影带间的角度变形。需要研究此问题对高速铁路线路设计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和建议。研究结论:高斯投影在不同中央子午线的坐标投影带间会产生角度变形,对高速铁路线路设计产生不利影响,特别是高速铁路直线边较长,此影响不能忽视;可以通过优化工程独立坐标投影分带的位置、控制相邻投影带间中央子午线的跨度及角度变形值的大小等办法来减小对高速铁路线路设计的影响;应积极开展工程测量投影模型和计算方法研究,最终实现一个项目不换带或少换带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结合生产实际,探讨GPS网的位置基准和方位基准、依据国家坐标系已知点建立工程独立坐标、GPS网的整体平差和坐标转换以及GPS基线解算基准参考站的选择等问题,总结了GPS建立铁路客运专线平面控制网的一些经验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新建埃塞俄比亚铁路起自AddisAbaba,终点位于Djibouti港,全长656km,是埃塞俄比亚国家铁路网的骨干线路。本次勘测采用了国内很多铁路测量的新技术,第一次在非洲铁路中引入CPO框架控制网,建立了本项目完整的测量技术体系,设计了工程独立坐标系并对高程拟合技术进行了实验。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施工测量工作中常用的施工坐标系转换以及放样程序在铁路站场工程建设中的具体应用,应用效果良好,通过工程实例证明运用施工坐标系定位放样在工程测量上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采用三维线形坐标系统作为轨道静态平顺性评价的坐标基础,研究基于三维线形坐标系的轨道静态平顺性检测数据处理方法,主要包括工程坐标系与三维线形坐标系的转换方法、三维线形坐标系下轨道几何参数偏差计算方法以及基于三维线形坐标偏差的轨向与高低不平顺值计算方法。并通过实例计算,验证了方法精度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为满足TB 10601-2009《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中控制网设计时边长投影变形值的要求,设计院通常把1条几百公里的高速铁路划分为多个几十公里的工程投影独立坐标系.相邻坐标系之间的搭接段线路设计中线,可采用前、后投影带坐标系的设计参数来推算,由于投影变形导致相邻坐标系推算出的线路设计中线存在横向偏差,轨道精调时若处理...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在部分高速铁路工程独立坐标系搭接区域,由于坐标系设计及线路设计不当产生了线路中线无法平顺衔接的问题。本文通过比较分析,提出了产生原因及解决方案,对高速铁路坐标系设计及线路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研究结论:通过对坐标系搭接区域出现问题的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在坐标系设计时,应控制相邻两个坐标系投影变形之差;在线路设计时,应正确选用坐标系换带后控制点;在坐标转换时,相同的控制点在不同坐标系下应使用坐标换带方法转换。  相似文献   

13.
GPS技术建立铁路客运专线平面控制网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梅熙 《铁道勘察》2005,31(5):3-7
结合生产实际,探讨GPS网位置基准和方位基准的选择,依据国家坐标系已知点建立工程独立坐标系,GPS网的整体平差和坐标转换,以及GPS基线解算基准参考站的选择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既有高速铁路工程测量采用国家勘测基准,缺点是投影变形大,为确保测量精度,需要将工程区域划分成很多坐标系,这对线路连接和成果使用都很不利.因此,从高速铁路测量的特点和精度要求人手,研究适用于高速铁路精密工程测量的独立测量基准是非常必要的.研究结论:该方法以WGS84椭球为基准椭球,首先改变基准椭球的长半轴和偏心率,利用垂线偏差分量求得椭球中心的三个平移量,以及三个坐标轴的旋转角,并由此构造与施工区域平均高程面最佳拟合的区域椭球面,然后通过适当的地图投影方式来建立独立的精密测量基准.该基准特别适用于高速铁路的精密测量,同时也为CPⅢ的三维平差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以西安地区一客房为计算模型,分别用本文提出的工程计算法和传统冷负荷系数法计算其冷负荷,对比说明工程计算法准确、简便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有限元软件(如SAP2000、ETABS、Midas等)的梁杆单元在工程结构设计和理论分析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于复杂三维空间结构,需要确定梁杆单元局部坐标系以定义单元截面几何特性、输入单元荷载、处理软件输出的结构内力和变形等结果。上述软件中,确定梁杆单元最终局部坐标系涉及三维坐标转换问题,传统的方法是基于泰勒级数展开的线性模型转换方法和基于罗德里格矩阵的三维坐标转换方法等,以上计算方法涉及繁琐的矩阵变换和计算,不利于理解和应用。在现有传统方法基础上,简化了旋转矩阵的确定过程,建立了最终局部坐标系在整体坐标系中的简化确定方法。简化方法无传统方法对旋转角和精度的限制。验算结果表明,与基于罗德里格矩阵的三维坐标转换方法相比,简化方法是正确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深港隧道全长5 376 m,工程横跨广东省深圳市和香港特区2个行政区域,坐标系统在深圳段采用北京54坐标系统,在香港段采用1980坐标系统,给工程测量控制带来许多不便.为了保证深港隧道按照设计要求高精度的顺利贯通,通过在深港两地采用GPS测量取得在工程范围内的北京54坐标及香港1980坐标,然后应用赫尔默特相似变换基本原理,通过在Excel表中编制一系列计算程序,快速计算出坐标系统转换参数.  相似文献   

18.
兰渝铁路精密工程控制测量技术体系的建立贯穿了我国铁路精密工程控制测量标准从建立到逐步完善的全过程。为给类似铁路项目测量方案的设计与实施提供参考和借鉴,结合兰渝铁路兰州至广元段建立的精密工程控制网技术体系,从全线统一的"三网合一"的测量技术体系、基于CGCS2000的平面坐标基准、工程独立坐标系、符合工程实际的水准基点平差方案、地震对测量控制网造成影响的评估、长大隧道洞内CPⅡ控制网建网及其分段测量方法等方面进行研究和论述。研究结论及实践经验对于丰富和完善铁路精密工程控制测量标准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9.
BIM已经在国内很多大型工程建筑设计上得到广泛应用,但BIM与GIS集成还处于起步阶段。探讨在BIM与3D GIS集成实现过程中,模型在大范围地形场景下浏览与局部独立坐标系下坐标转换及视点统一的问题,并针对Skyline和Navisworks进行二次开发实现视点统一,为BIM与3D GIS的深度集成应用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0.
隧道结构是包括围岩和支护的一个高度非线性系统,无论是荷载结构模型还是地层结构模型,多数都是建立在经验和类比基础上。初衬作为隧道工程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在目前的有限元计算中,对于初衬单元的建模有的是实体单元,有的是壳单元,两者相互比较的很少。本文就初衬单元的技术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得出非独立实体单元、独立实体单元和独立壳单元的区别以及它们各自的特点,推荐采用独立实体单元衬砌模型分析计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