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32例随访散发性脑炎病人76份脑电图的分析,提出散发性脑炎病人的脑电图变化与临床转归密切相关,约83.87%表现为相平行的关系,且临床好转先于脑电图好转。认为在当前散发性脑炎尚无确切的诊断标准、无特异性病原学检查方法的情况下,随访中多次描记脑电图对散发性脑炎转归、预后的判断及回顾性诊断不失为简便而有意义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一、前言: 流行性乙型脑炎为每年夏秋季间所流行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本病最早流行于日本,以后在朝鲜、菲律宾、印度支那、瓜哇、苏联远东濱海省地区和我国台湾以及大陸均有本病流行。曾在1916——1917年冬在维也纳发生过一种昏睡性脑炎,在历史上人们为了区别特将发生在冬季的叫甲型脑炎。发生在夏季的叫乙型脑炎。以后又有人把这种脑炎称日本  相似文献   

3.
<正> 类似脑瘤型脑炎,其脑炎临床表现不典型,而类似脑瘤的症状突出,易与颅内肿瘤相混淆,临床上诊断有一定困难。我院1978年7月~1984年9月间经手术证实为类似脑瘤型脑炎9例,现报告如下,且就有关问题加以讨论。一、一般资料:男5例、女4例。年龄最小12岁、最大56岁、平均29.5岁。二、起病形式: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从发病到就诊入院时间,1周以内5例,1~2周3例,2~3周1例。  相似文献   

4.
流行性腮腺炎是儿童常见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借唾液沫传染,也可入血达到别的腺体如生殖腺,则引起睪丸炎、卵巢炎、乳房炎,也可累及神经系统,则引起脑膜脑炎,其他尚可引起肾炎及胰腺炎等,但以睪丸炎及脑膜脑炎最为常见,前者多在青春期发生,后者别较多见,脑膜脑炎有报告发病率达28%,也有报告达9.9%。脑膜脑炎症状多在患腮腺炎第一周末开始,有的没有明显的腮腺炎而仍有发生脑膜脑炎的,那主要要根据流行情况而诊断了。近代医学在治疗本病方面主要是对症治疗,用腰椎穿刺以解决头痛,有时需用镇静剂及其他支持疗法,此病预后一般来说是较好的,死亡虽有报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了小儿脑脓肿的临床、脑电图及CT改变。证实脑电图在筛查颅内占位性疾病方面起重要作用。并对脑脓肿与脑炎、限局性脑炎、颅内恶性肿瘤等脑电图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α-synuclein基因右突变与散发性帕金森病人的关系。方法 分离PD组和对照组的外围血基因组DNA,采用α-synucleinx基因特异引物对其第四外显子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用Tsp45Ⅰ酶切鉴定。结果 两组PCR均可扩增出216bp的片段,PCR产物不能被Tsp45Ⅰ酶切。结论α-synuclein基因已知点突变与散发性帕金森病可能无明确关系。  相似文献   

7.
<正> 本文利用FRTL?5细胞为靶细胞,以~3H-TdR掺入细胞DNA内值,细胞cAMP产生量为终点测定,聚乙二醇(PEG)法制备IgG。对61例活动性Graves’甲亢(GD),16例散发性甲肿,9例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HT)病人和33例正常对照血清中的甲状腺生长刺激抗体(TGAb)活性进行了测定,同时也测定3部  相似文献   

8.
<正> 我院于1985~1987年收住46例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均经检测乙脑血凝抑制抗体及特异性IgM抗体阳性证实。其中20例并肝脏肿大,占同期住院病人的43.4%,肝肿大于病后3~9天出现,病情缓解后恢复,现报道如下。患儿,男1岁7个月,以高热4天,昏迷2天伴频繁抽风入院。入院时体温39.4℃,浅昏迷,前囟饱满,颈有抵抗,心肺正常,肝肋下2.5cm,质软,脾肋下2.5cm,四肢肌张力增高,布氏征(+),巴氏征(十)。血白细胞12.8×10_9/L。乙脑血凝抑制抗体(+),特异性IgM(+),诊断为流行性乙型脑炎。按乙脑常规处理,于病  相似文献   

9.
序言“914”为治疗梅毒最有效药物之一,惜其本身有不少付作用;最常见者为“914”皮炎,最严重者为剥脱性皮炎,“914”肝炎,急性黄色肝萎缩从出血性脑炎等。当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乙跃发展  相似文献   

10.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情重 ,特别是重型患者 ,起病急 ,进展迅猛 ,病死率高 ,幸存者有较严重的后遗症 ,目前该病尚无特效治疗办法[1 ] 。我们采用胸腺素α1(Thymosinα1,Tα1)加常规治疗较单纯常规治疗取得了明显效果 ,现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 1 病例选择  1999~ 2 0 0 1年我院传染科收治的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 2 7例 ,男 15例 ,女 12例 ,平均年龄 2 6 4岁(6~ 72岁 ) ,所有病例均经陕西省防疫站病毒研究室检测流行性乙型脑炎血清IgM抗体阳性 ,其中轻型 5例 ,普通型 10例 ,重型 12例。将所有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 17例 ,对照组 1…  相似文献   

11.
<正> 水痘和带状疱疹是临床常见的两种疾病,均由同一种病原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所致.水痘多见于儿童,初次感染可发生水痘,愈后可长期携带病毒,当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病毒又可重新激活,导致带状疱疹发生。这两种疾病一般情况下症状较轻,但严重者可引起脑炎、肺炎、宫内胎儿感染等严重疾病.免疫功能低下或患有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12.
丙型肝炎病毒的母婴传播鲁晓岚综述刘清珍张成文审校(第一临床医学院传染病学教研室西安710061)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呈世界性分布,HCV主要经血或血制品传播。还有一部分散发性丙肝的传播方式尚不清楚。人与人直接接触,性接触在丙肝传播中可能起一定作...  相似文献   

13.
一、前言:流行性乙型脑炎属于烈性传染病之一,病原为一种滤过性病毒。以蚊虫传染为媒介,感染以后病死率很高。本病多侵犯小儿。解放以后人民政府为了保障人民健康,大力进行各种预防治疗的研究,目前尚无一绝对完全有效的疗法。中医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数年来各地时有报导,解放后党和政府十分关怀人民健康和重视祖国文化遗产,号召西医学习中医,认真贯彻党的中医政策,共同发扬祖国医学遗产,实现中西医合流,为创祖国的新医学而努力。因此本病的中医疗法,才能在党的正确领导之下,发动了群众,得到逐步整理和推广。如  相似文献   

14.
流行性乙型脑炎是一种烈性传染病,最先在日本流行(1871年),故又称日本乙型脑炎,据日本粟目氏研究,在本病流行地区,三月以内的小儿大多数血中含有对本病病毒的中和抗体。三月后大都消失,1—5歲几全消失,此后又逐年增加,在成人血中含有此抗体者达80%以上,但其既往史不一定曾患过本病,以此说明本病可为不显性感染。再就国内各方统计,病例中患者年令在14岁以内者占59.5%。因此,也说明本病是属于儿童的急性传染病。目前各地卫生工作  相似文献   

15.
一、前言: 流行性乙型脑炎是属于最烈性传染病之一,1952年中央卫生部正式规定列入22种法定传染病之中,死亡率很大,治疗方法及成效虽每年均有进步,如1949年北京统计死亡率为49%,1953年降至20.1%。但1952年全国平均死亡率仍为28.2%,本病的传染途径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2例选择性垂体甲状腺激素抵抗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甲状腺激素受体β(THRβ)基因突变,探索该病的发病机制。方法收集2例患者及其父母的临床资料并留取外周血标本,提取基因组DNA,应用PCR-DNA直接测序的方法研究患者及父母的THRβ基因有无突变。结果2例患者及父母的THRβ基因第1-10外显子未发现突变。结论散发性垂体甲状腺激素抵抗综合征患者发病可能与THRβ基因突变无关。  相似文献   

17.
<正> 李×,女,学生,18岁。住院号:0057902 患者于74年9月7日以高烧、昏迷、抽风等主症住我院传染科,确诊为流行性乙型脑炎,因病情危重故进行抢救两月余,仍无起色,请中医科会诊,按上述证侯及舌质红、脉滑数,均系气营两伤之象,给予清热解毒之剂: 生石膏120g 知母10g 黄莲须30g 黄芩10g 黄柏10g 蒲公英30g 大青叶30g 板兰根30g 寒水石18g 银花30g 连壳18g 服六剂后体温降至37.5℃左右,神志清、能说话但不清楚,且能进少量流质,眼可顺物  相似文献   

18.
1985~1993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81例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中34例并肝脏肿大(占41.98%),5例并脾脏肿大(占6.17%),肝脾大均在病程的极期出现,儿童多见。本文对肝脾肿大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介绍三种治疗自身免疫性疾患的方法以及该领域的最新进展。抗原肽疗法主要通过对引发脑炎 T细胞TCR结合部位的肽置换而达到治疗目的 ,细胞因子因与许多该类疾病的发病机制有关 ,故可用其中某些细胞因子进行免疫调整治疗 ;口服耐受是一种摄入特定抗原 (如碱性蛋白等 ) ,从肠道吸收出现全身免疫应答抑制的现象。这种抗原特异性免疫调节疗法近年来用于治疗一些自身免疫性神经疾患和超敏反应性疾病取得了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20.
流行性腮腺炎并发脑萎缩1例报告谢雅琴(西安第一临床医学院传染病学教研室710061)流行性腮腺炎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之一。该病并发症较多,其中10%的患者可出现无菌性脑膜炎的症状,8%可出现脑膜脑炎或脑脊髓炎。现将流行性腮腺炎并发脑萎缩1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