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我们进入了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利用大数据来进行文献资源采购更是势在必行。高校图书馆与传统出版社的合作,主要依靠经销商的采购模式,存在信息不充分、信息沟通不及时、图书出库和到馆时间滞后等问题。想要适应信息化社会的要求,就需要采取新的合作方式以弥补现有图书发行制度的缺陷,使之能够双赢。新的合作模式就是利用大数据,建立高校图书馆与出版社之间的合作新模式。  相似文献   

2.
在数字化时代,企业预算管理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企业可以更加精准地进行全面预算管理,通过应用云会计提高财务数据的处理效率和精度,为企业决策提供更为可靠的支持。文章从大数据云会计应用于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如缺少大数据云会计人才、信息数据筛选难度大、全面预算管理信心平台建设不足等,探讨相应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实践总体情,并以5个地区的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为例,总结了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的特点和存在不足的地方.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建设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特色尚不明显,利用率也不高,本文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建设,不仅是高校顺应现代化社会发展的趋势,而且是当下社会新信息环境的要求,为保障信息资源科学的建设,必须依据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现状,结合多项信息技术,实行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原则性建设。因此,本文通过对新信息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基础情况进行研究,探讨其建设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存在的突出障碍,就提高图书馆数字化信息资源共享,提出了转变观念、提高技术、建立图书馆知识产权联盟、培养优秀的数字图书馆员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社会,建设数字化图书馆是必要的。 Web条件下的数字化图书馆系统框架包括浏览器端、Web服务器、多媒体数据库服务器、数据库的创建与维护系统4部分,更好地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共享。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时代,数字化发展已经成为必然趋势。数字化背景下,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科技作为技术支撑,以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为导向,二者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科技创新的同时也在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和思维方式,不断丰富创新文化的发展形式,提高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文章主要探究了数字化的发展历程,阐述了数字化背景下文化与科技的发展趋势,探讨了数字化背景下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路径,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不断进步,智慧电厂建设已经是未来发展的大趋势。作为智慧电厂基础的电厂数字化、信息化建设,在局部、点状的应用上都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根据国内外相关行业研究成果,结合电力行业特点和电厂设备结构特点,把运用到建筑行业的BIM理念和技术运用到新型数字化/智能电厂的建设中。基于BIM的理解对数字化电厂进行研究,以数字信息为主线,重点研究电厂设备的数字化建模与信息建立,研究如何开展数字化电厂建设过程中的设备信息采集和管理。建立发电设备的BIM模型,把厂房的建筑模型和设备的模型结合到一起,结合BIM空间定位、设备管理等功能对设备进行管理。  相似文献   

9.
数字化图书馆建设是图书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而个性化服务能够根据用户不同的特点,提供切实的服务,以更好地为读者服务。本文对数字化图书馆的个性化服务进行了讨论,分析了关键的实现技术,并给出了部分核心代码。  相似文献   

10.
道路服役数据信息是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建设与养护的关键,先进探测设备是获取道路服役数据信息的途径。近年来,三维探地雷达(3D Ground Penetrating Radar, 3D GPR)因其高效、无损等检测优势得到广泛应用,可为道路隐性病害数据获取提供重要支撑。基于此,对道路典型隐性病害类型与检测手段进行总结归纳。梳理了三维探地雷达技术原理、数据采集方法、数据处理及在道路工程检测中的应用;根据三维探地雷达图谱隐性病害特征与识别手段,重点分析人工智能技术在探地雷达图谱识别技术中的应用与发展。针对交通基础设施发展进程,展望基于探地雷达数据的数字孪生技术,主要介绍基于三维探地雷达数据的建模与模型仿真方法。该综述可为三维探地雷达道路隐性病害检测提供基础理论知识与实践方法借鉴,同时为基于三维探地雷达数据的数字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道路养护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随着大数据的发展,对于车辆的监控除了车辆信息、备案转发情况等业务功能需求外,还有对于车辆实时数据分析和统计的需求。为了解决该问题,提出了一种通过Java和Python整合技术,使业务平台和算法平台相结合的融合模型方案,通过命令行在Java代码中调用Python脚本,并对外提供程序接口(API)供业务平台调用,该方案使业务平台和算法平台之间实现了集成,同时均作为独立服务部署,相互解耦,更好地监控车辆信息、实时数据、故障信息和运行情况。系统设计与实现符合大数据时代汽车行业数字化转型需求,提出了汽车监控系统技术优化方案,并对融合模型的技术设计进行了详细阐述。该融合模型在车辆监控系统中的应用对于汽车行业智能化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为进一步促进交通基础设施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采用文献研究法对道路基础设施数字化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首先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文核心合集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TM、IEEE等英文数据库中与主题相关的文献(中文229篇,英文2 395篇),基于科学知识图谱对文献进行梳理与分析,并结合现有研究中的技术领域与工程应用场景,对道路基础设施数字化做出了定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构建了道路基础设施数字化的技术架构,包括:感知获取层、集成处理层、业务应用层、标准与规范体系以及安全与管控体系;此外重点介绍了数字道路信息感知技术、数据管理与分析技术、全生命周期工程应用等关键技术的发展现状,进一步展望了未来技术发展的前景。最终通过梳理道路基础设施数字化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其今后的发展做出展望。结果表明:道路基础设施数字化是由特定的检测与感知技术、数据传输与通讯网络、信息平台与安全系统构成,具有多元智能性。在路面信息的采集过程中,传感器在耐久性和实用性等方面存在的技术难题仍需进一步解决;物联网、地理信息系统、建筑信息模型、信息物理系统、数字孪生、大数据驱动在内的多种技术手段在道路基础设施性能监测和管理过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孙婷  曹明露 《中国电动车》2014,(11):247-248
云计算是当今炙手可热的网络技术,它通过功能完善的计算机软硬件设施、方便的互联网和内容丰富的信息资源共同支持,促进用户学习、交流、协作和研究。云技术的引进将会使这种服务更加高效、便捷。为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空间的建设提供了诸多有利的环境和条件,为高校图书馆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4.
崔萍 《车时代》2021,(1):193-193
当前大数据技术已应用于多个领域,推动了产业的发展。测量地理信息产业面对大数据时代既存在挑战,又面临多方面的发展机遇。测绘地理信息产业要明确发展方向,把握机遇,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5.
高校图书馆阅读文化建设是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工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分析阅读文化与高校图书馆阅读文化内涵的基础上,探讨了高校图书馆员与图书馆阅读文化建设的互动关系,并提出推动高校图书馆阅读文化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16.
吕莹  张成 《中国电动车》2023,(8):128-130
教育数字化转型是由数字推动和数据赋能的教育系统的变革,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其已成为教育领域改革的焦点。推动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内容,教育领域的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文章以数字化转型为目标,分析了转型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并提出数字化转型的发展途径,并论述数字化转型技术应用措施,通过制度加技术的转型发展方式,进一步提高数字化转型的速度和质量。  相似文献   

17.
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学生,学生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图书馆的内涵建设,是图书馆实现创新发展、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本文结合江阴职业技术学院的实践,分析了学生参与图书馆内涵建设取得的成绩,进一步探讨提升学生参与层次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大数据时代,数据资源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交通运输行业尤为如此。本文总结了大数据技术在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现状,对交通运输行业中大数据技术发展存在的信息资源开放共享、价值挖掘与安全防护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并结合国内外的先进思想和实施方案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思路和手段。  相似文献   

19.
数据库标准化是信息在采集、处理、交换、用户访问、传输过程中的一种统一规范,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和信息系统得到协同发展的基础。是信息标准建设的重点之一,它对推进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保证信息的交流与共享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对当前数据库标准化建设在涉及数据采集、建设原则与信息资源管理方面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驾驶园》2020,(1)
文章在阐述智能交通系统和大数据技术关联的基础上,分析交通大数据下的智能信息服务平台设计和基本应用架构,并就交通大数据下智能信息服务平台的实际应用问题和问题解决对策进行探究,旨在能够在大数据的支持下更好的促进我国交通事业建设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