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鉴于大比例、高配筋混凝土梁粘纤维增强片材加固试验数据相对不足,完成了9根外贴碳纤维布或板加固实尺模型梁的受弯性能试验,以考察梁表面处理方式、加固前预载历史和加固片材类型对加固梁抗弯能力和破坏形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梁面打磨不如凿毛处理时粘结牢靠,破坏形态为剥离;若能避免剥离,碳纤维布和板均有良好的加固效果;当碳纤维片材的轴向抗拉刚度相等时,贴布的加固效果优于贴板;加固时梁上既有荷载越小,则加固效果越好;大梁比小梁更易出现界面应力超限,更易剥离.基于《碳纤维片材加固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的基本假定,考虑既有荷载的影响,对试验梁的开裂弯矩、屈服弯矩和极限弯矩进行了计算,其结果与实测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有粘结预应力加固桥梁技术进行研究,阐述了有粘结预应力加固桥梁的基本原理和具体方法,并介绍了有粘结预应力技术在桥梁加固中的应用,及桥梁加固设计思想由被动加固到主动加固的理论。  相似文献   

3.
结合武宿立交枢纽J匝道桥箱梁病害情况,经方案比选决定采用有粘结预应力体系加固箱梁。进行了结构受力分析,介绍了粘贴钢齿板施工、梁底预应力施工及喷注高性能抗拉复合砂浆等关键施工技术。补强实践表明:有粘结预应力加固技术预应力筋张拉方便、锚固结构简单、结构耐久性高,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为分析高强不锈钢绞线网加固的钢筋混凝土梁抗弯剥离破坏,以加固梁端部锚固区域的剥离破坏为研究对象,以8根钢筋混凝土加固梁端部锚固试验为基础,对计算FRP加固梁和粘贴钢板加固梁端部剥离破坏的Smith和Teng模型进行修正,建立适合高强钢绞线网加固技术的端部剥离承载力计算模型。以加固梁中部的剥离破坏为研究对象,取加固梁跨中部位两弯曲裂缝之间的部分为计算单元,分析钢绞线网的受力状态,建立加固梁中部剥离破坏的粘结剪应力和剥离正应力计算模型,提出中部剥离破坏准则,并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端部剥离承载力计算模型上限值取0.57,与试验相符;中部剥离承载力模型计算值与试验值仅相差3.77%,计算模型可行。  相似文献   

5.
探讨植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点,通过现场进行植筋粘结强度试验,分析植筋粘结破坏特性,可为植筋施工质量控制提供参考,确保桥梁加固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
粘贴碳布加固桥梁的方法已很普及,但其存在着怕撞、怕火、怕老化等诸多缺点.而且往往由于粘贴不好而使碳布脱落。碳棒嵌入法是先在待加固的混凝土保护层中开槽,填满环氧树脂,再嵌入碳棒。由于其和混凝土有三向接触面。粘结可靠.且不苛求对混凝土的处理.不会形成剥离脱落。对于老龄桥梁.如受压区混凝土太弱,可加铺一层钢纤维混凝土.不但可以大幅度提高结构的抗弯强度.而且保持了其加固前的固有延性。  相似文献   

7.
目前预应力技术已经得到了大规模的使用,尤其是在桥梁结构加固中,预应力技术主要分为三种,第一种是体外预应力;第二种是有粘结预应力;第三种是高强复合纤维预应力,根据桥梁结构的不同,来选择不同的预应力方案。接下来,就详细的介绍一下这三种预应力技术在桥梁结构加固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8.
碳纤维板材加固桥梁受拉区混凝土界面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碳纤维材料加固桥梁、建筑等混凝土结构具有很好的加固效果和适用性。针对碳纤维板材与混凝土界面间的粘结性能进行了研究,设计了一种双剪试验模型,通过静载试验的方法分析了不同粘结胶层剪切刚度和不同粘结胶层厚度对界面极限承载能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计算碳纤维与混凝土界面间极限承载力时,需要考虑粘结胶层剪切刚度的影响;而随着粘结胶层厚度的增大,碳纤维材料与混凝土间的整体性能会有所降低,从而影响界面极限承载力。根据研究结果对我省国道上某钢筋混凝土空心板桥受拉区进行了加固设计优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分别给出了8根弯曲破坏和2根剪切破坏的劲性钢筋混凝土T形截面梁的试验结构,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将劲性钢筋混凝土梁分为完全粘结梁、部分粘结梁和部分完全粘结梁,其计算方法有机地将我国现行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规范的计算机方法与组合结构的计算方法联系在一起,并给出了正截面承载力及抗裂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0.
新老混凝土界面粘结性能是影响修补加固后新老混凝土工作性能的关键。通过介绍新老混凝土界面粘结性能的评价方法,包括界面粗糙度法、力学试验方法、断裂试验方法、耐久性试验方法、微观分析法,为既有混凝土结构的加固修复工程提供设计依据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