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高速公路的不断建成,我国面临严峻的高速公路养护维修工作。在道路使用寿命周期内,对路面进行有计划的养护维修工作,一方面可以保证路面保持良好的使用品质;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路面养护维修的工作效率。研究路面使用性能的衰变规律和对路面使用性能的预测是道路寿命周期内有效制定养护维修决策的核心内容。基于北京市高速公路路面性能检测数据提出不同养护措施下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衰变方程,用于评价特定条件下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衰变规律。  相似文献   

2.
本刊特稿     
路面预防性养护是一种在路面结构没有结构性损坏、没有功能性缺陷的情况下,采取的对现有道路系统进行有计划的养护措施,以达到保持或提高路面使用性能、延长路面使用寿命和减少路面周期养护费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预防性养护可延缓路面使用性能的衰变,使路面使用性能、路面结构、路面安全性持续符合道路使用要求。为探寻科学有效的、经济实用的高速公路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降低养护成本,本文试通过NovaCh ip超薄磨耗层施工技术在杭金衢高速的应用实例,系统研究热拌超薄层沥青路面的施工技术,并针对应用前景进行分析评价,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4.
预防性养护措施是一种全新的道路养护概念,其与传统观念不同,是在道路无法修复损坏之前进行养护。其中超薄磨耗层(NovaChip)是一种新型的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手段。为了调查NovaChip作为预防性养护手段改善路面使用性能的应用效果,文中在上海逸仙高架道路行驶质量指数的基础下,利用MATLAB进行回归分析证明传统路面使用性能衰减模型对于NovaChip的非适用性,基于寿命预测理论对NovaChip提出了新的性能衰减方程,并通过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说明了在预防性养护维修中使用NovaChip的优异性能。  相似文献   

5.
祝心树 《公路》1990,(2):15-19
我国公路修建水泥混凝土路面已有几十年的历史。现有水泥混凝土路面8000多公里,其中早期修建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已接近甚至超过使用年限,维修养护工作的任务越来越重。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交通荷载的日益重型化,交通量的大幅度增长,加速了路面的损坏。因此,制订合理的养护方案,及时对路面进行维修养护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一、路面的现状和问题我国公路上修建水泥混凝土路面起步较晚。五六十年代,除城市道路、厂矿道路和机  相似文献   

6.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健康状况评价是路面管理决策的依据。公路网内的道路路面结构、车流量、养护水平、气候环境等都很相近,可采用以空间代时间的方法建立路面使用性能预测模型,分析路面损坏的原因,提出合理有效的养护维修策略。  相似文献   

7.
0引言超薄水泥混凝土(UTW)路面养护维修技术是道路罩面养护的有效方法,对改善路面使用性能、提高承载能力、延长道路使用寿命具有明显作用。该方法施工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后期维修方便,在广大农村地区低等级道路上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路面状况数据是路面性能的直接反映,是编制道路养护和改建计划的依据。本文基于国道G205秦皇岛西环路一级公路路面使用性能指数(PQI)各项指标检测数据,阐述了检测技术在沥青路面养护检测评价与养护设计工作中的应用,通过深入分析路面病害机理,综合考虑路面历史养护情况,为公路养护部门提供准确、可靠的路面技术参数及养护建议。  相似文献   

9.
高速公路路面使用性能突变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士宾  薛文  王玲  陈亮 《公路》2006,(11):36-38
评价路网中各路段的使用性能,根据路面使用状况制定养护计划,才能充分利用有限的养护资金,取得最佳养护效果。针对路面使用性能综合评价的复杂性,利用突变级数的基本思想和突变系统常用类型中的蝴蝶突变,建立了高速公路路面的使用性能评价模型。最后以四川省5条高速公路的路面性能评价为例,按其使用性能进行了排序,验证了该评价方法的合理性,为路面性能评价和养护决策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路面结构的使用性能直接影响路面养护对策和资金投入,对其使用性能随时间的演变和衰减规律进行准确的预测分析,可以在时间和空间上优化分配给定的养护预算,确定最佳养护对策,科学地选择养护、改建时间以及方案。文中介绍国内外路面结构使用性能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11.
水泥路面使用性能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路面使用性能评价是路面养护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养护技术规范提出的路面性能评价指标体系没有充分考虑水泥砼路面错台的影响。而实际上错台是水泥砼路面的常见病害,严重影响路面使用性能。文中以模糊数学为基础,对现有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改进。经实际对比,该方法能更科学地反映水泥砼路面的使用性能水平。  相似文献   

12.
水泥路面使用性能评价指标体系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胜  曾庆霞 《公路工程》2008,33(4):47-50,83
路面使用性能评价是路面养护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养护技术规范提出的路面性能评价指标体系没有充分考虑水泥混凝土路面错台和脱空的影响,而实际上错台和脱空是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常见病害,严重影响路面使用性能。对现有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改进,拟合出错台和脱空评分公式。采用的评价指标方法,与实际比较相符,能更科学合理的反映水泥路面使用性能的总体状况,以便科学合理的指导养护决策。  相似文献   

13.
沈大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使用性能概率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路面使用性能预测模型是路面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沈阳至大连高速公路是我国最早修建的几条高速公路之一,本文在整理和分析大高速公路路况两年普查数据的基础上,提出了预测模型,为高速公路的养护管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城市道路中沥青混凝土路面使用性能的影响因素、评价方法及防治措施,对实际工程进行实地调研,应用层次分析法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使用性能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适用于市政沥青混凝土路面使用性能评价的11个指标为日最大降雨量、温度、交通量、超载情况、排水现状、周边施工情况、路面位置、既有病害情况、设计水平、路面施工质量、道路已服役年数。市政道路沥青路面使用性能宜划分为3个等级:Ⅰ级、Ⅱ级、Ⅲ级,且不同等级应采用不同的养护对策。  相似文献   

15.
3 线路附加设施养护、路面划线、公路及城市道路绿化与美化机械道路养护是一全年性任务,其养护措施包括:用地界的种草与割草;用于植树与灌木种值的挖坑作业;电杆及路标的装设;路堤及路堑坡的加固;排水设施—排水沟与旁渠(沟渠)的整修;洒水清洗与清扫整理工作;安全线划线与信号装置涂漆;冬季养护;路面小块损坏的修补与大修等.在及时进行道路养护时,要使路面保持高的使用性能,降低修理与修复开支,很大程度地消除道路交通事故的起因.因此,目  相似文献   

16.
沥青路面厂拌热再生技术的使用性能评价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辽宁省近年来修建的沥青路面厂拌热再生试验道路路面调查为背景,收集辽宁省厂拌热再生路面使用状况的数据,对使用性能进行评价;在道路芯样试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所在道路的交通量和行车荷载特点,分析总结热再生道路出现病害的原因和热再生路面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同时结合中国国内其他热再生路段应用情况,提出厂拌热再生技术的适用情况。  相似文献   

17.
网级路面养护管理主要依赖于道路结构生命周期内在不同时间对路面使用性能的评价。为了处理复杂和冗余的信息,该文将主成分分析(PCA)法应用于路况评价模型,评估柔性路面高维度空间病害的相关特征,并以此进行网级路面养护管理。结果表明:通过主成分分析法降维,路段部分信息的损失不影响整个路网路面等级评定,并且信息冗余度可以达到最小化。  相似文献   

18.
探究沥青路面使用性能的衰变规律是制定预防性养护计划的重要内容。概述了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使用性能的影响因素和常见病害类型,并据此给出了路面使用性能的综合评价指标和单项评价指标,通过某高速公路已测的路面技术状况指标PQI建立灰色预测模型,并进行了验证,探究了路面使用性能的衰变规律。在此基础上,文中给出了预防性养护方案的确定方法和最佳时机的确定,为科学实施预防性养护、节约养护成本和辅助养护决策提供了依据,可作为同类型养护项目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路面使用性能检测是路面管理的主要工作,是公路部门制定养护决策的基础。养护管理的需要决定着路面使用性能检测指标的类型、方法和周期,但由于检测资金、设备及技术等各方面的原因,养护管理部门采用的检测周期存在较大的差异。该文在分析常规检测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实际路段的观察数据和分析模型,研究了检测周期对路面使用性能的影响以及对路面养护决策的影响。结果表明:检测周期对路面使用性能预测有着重要影响,尤其在数据随时间的变异性较大时,其影响更为显著。检测周期也会影响路面养护维修路段的选择,其影响与路面养护决策制定所依据的数据采集时间有关。同时也说明了检测周期影响着路面使用性能模型的精度,进而影响养护决策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根据路网中各路段的使用性能制定养护计划,才能充分利用有限的养护资金,取得最佳养护效果。针对路面使用性能综合评价的复杂性,利用灰色理论的基本思想,建立了高速公路路面的使用性能评价模型。最后以某高速公路的路面性能评价为例,验证了该评价方法的合理性,为路面性能评价和养护决策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