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2 毫秒
1.
现代有轨电车与快速公交BRT的比较及其在我国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有轨电车与快速公交BRT为两种功能上比较接近的公共交通,分别从运能、运行速度、经济性、节能环保和美观等角度系统分析对比两种交通方式,并根据我国不同城市规模、特点,提出其发展有轨电车的应用模式,为今后旨在为后期工程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地铁、轻轨、单轨及有轨电车等不同轨道交通制式的特点分析,不同交通制式造价对比、不同地区有轨电车造价分析,提出现代有轨电车造价控制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3.
现代有轨电车停站时分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现代有轨电车停站时分的影响因素入手,借鉴城市轨道交通的列车停站时间计算方法,给出现代有轨电车列车停站时分的计算方法,着重分析了在不同售检票制式下的列车停站时分的差异及计算公式,并结合珠海现代有轨电车1号线首期工程的具体案例,强调不同售检票形式对停站时分的影响不同,最后总结出停站时间是列车旅行速度、运营效率的主要控制因素。在客流需求一定的情况下,可以通过采用改变售票方式、乘客上下客车门的使用以及硬件设施的改善,以缩短列车的停站时间,提高运营效率。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交通科技》2017,(11):161-162
从交通功能、工程建设、运营及全寿命造价等方面,探讨两种公共交通方式各自的优势,分析各自的适应性,为中运量交通制式的决策提供相关支撑依据。通过有轨电车和城市快速公交的技术经济特征的比较,分析两者的全寿面周期成本,探讨两者的适应性和未来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从城市轨道交通现状研究现行轨道系统应用发展趋势,对现代有轨电车发展及现行投产施工项目调查。在其技术经济特点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技术指标、环境影响来与常规道路公交、快速道路公交、地铁、快轨对比,分析主要运营特点,对比现代有轨电车与地铁、BRT快速公交,得出有轨电车对于城市的能耗、环保、舒适性以及提升城市形象等方面具有优势。最后对城市应用仿真计算,得出有轨电车在交叉口布置对通行能力的影响,提出有轨电车要因地制宜。  相似文献   

6.
现代有轨电车系统是一种介于公共汽车和轻轨之间的中低运量轨道交通系统,与其他公共交通方式相比,具有舒适度高、低碳环保等优势.当前,武汉市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趋严重,面临巨大挑战.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系统,是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满足居民出行需求的重要途径.在对比分析有轨电车与其他交通方式优缺点的基础上,从城市环境、交通需求和地区适应性等方面分析有轨电车在武汉市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7.
在新型快速运输系统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从运能、速度、制式和技术性能等方面,比较了目前国内外常见的城市快速运输系统,分析了各自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结合实例,提出了国内中小型城市新型交通方式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正>国内为什么有越来越多的城市青睐现代有轨电车?这是由现代有轨电车的特性和优势所决定的。依托现代科学技术,现代有轨电车对传统有轨电车实现了"车辆与路权两方面革命"。在车辆方面,现代有轨电车的突出特点是"低地板、铰接式、模块化"(图1)。一是现代有轨电车根据低地板结构占全车长度的比例,分为70%和100%低地板有轨电车两类,低地板部分至轨面距离一般在350~400毫米之间。  相似文献   

9.
墨尔本拥有历史悠久且规模较大的有轨电车系统,其建设运营经验对我国发展现代有轨电车具有较大借鉴意义。从墨尔本有轨电车类型、特征、有轨电车运营监控与管理方式、有轨电车的轨道铺设及站台设计方式等方面分析总结了墨尔本有轨电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我国发展现代有轨电车不能盲目引进国外运营模式和电车技术,需要综合考虑城郊交通发展规划、建设成本、司机培训、系统更新等因素,保证在合理范围内建设和发展有轨电车系统。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现代有轨电车在我国快速发展,但争议与问题也随之而来。结合江苏现代有轨电车的发展,从政策角度来分析现代有轨电车存在的问题,并对规划发展政策、投资建设政策、运营管理政策、行业管理政策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具有自导向功能的胶轮有轨电车在国内外的应用和发展情况,以具有代表性的法国Translohr胶轮导轨电车、重庆跨座式单轨、日本千叶市SAFEGE型悬挂式单轨车辆、法国胶轮地铁MP等为例,分析了车辆技术特点、走行部及相关研究现状.目前对自导向胶轮电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导向机理、动力学性能及导向结构创新上.与传统电车相比,自导向胶轮电车使用胶轮可大幅降低噪声,爬坡能力提高约50%,缩小曲线半径且占地空间小,可以节约城市用地和适应不同的城市地形,属于中等运量的交通工具.其研究和应用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进一步研究应集中在轮胎减轻磨耗、可靠高效的导向机构设计及相关设计使用标准制定上.重庆跨座式单轨及上海张江Transport电车运行经验表明,实现车辆系统关键零部件及控制系统的国产化是我国胶轮自导向电车能够得到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2.
为弥补对包含有轨电车的干线绿波优化能力的不足, 提出了一种基于多路径绿波模型的干线绿波优化模型, 确保干线转向有轨电车与干线直行社会车辆的通行效率与独立运行; 确定了转向有轨电车线路的信号相位与干线社会车辆信号相位之间的协调关系, 构建了干线绿波模型的基本约束条件; 考虑有轨电车停车过程的加、减速特性, 以及通过交叉口时清空时间的要求, 建立了有轨电车补充约束条件; 设置了相位顺序控制变量, 增大解空间, 提高了干线绿波优化模型的建模能力; 设置旅行时间变量, 保证社会车辆行驶在路段规定的安全速度之内, 确保有轨电车上、下行总旅行时间一致, 保障调度运行的高效合理; 在满足有轨电车绿波带宽基本要求的条件下, 构建了社会车辆绿波带宽最大化的目标函数; 应用干线绿波优化模型对南京麒麟镇有轨电车干线路段沿线4处交叉口进行了交通信号协调优化。研究结果表明: 干线绿波优化模型能对各交叉口信号相序进行优化, 为有轨电车提供包含转弯相位的绿波; 优化后干线信号周期为142.4 s, 各交叉口相位差分别为0、116.8、52.0、5.7 s, 单方向社会车辆绿波带宽为26.6 s, 上、下行社会车辆绿信比达到37.4%, 有轨电车绿波带宽为10 s, 满足干线系统交通需求。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城市不断增加的机动车保有量,引发了严重的城市交通问题,当前急需引进新的交通方式,以减少交通拥堵、改善城市环境.相比昂贵的地铁系统,现代有轨电车满足价格合理、绿色环保、方便快捷的城市要求,逐渐在各大城市推广使用.考虑到其建成后难以改动的特点,则做好线网规划方案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某一具体城市线网规划为背景,通过建立现代有轨电车线网方案优选的指标体系,兼顾主客观因素,运用蒙特卡洛和熵值赋权的组合赋权方法确定指标体系的权重,提出了基于改进赋权方法的VIKOR模型,对城市有轨电车线网规划方案进行优选,为现代有轨电车提供合理的线网规划方案.  相似文献   

14.
为降低有轨电车在交叉口的停车次数和交通延误,同时兼顾社会车辆通行效率,提出可容纳直行线路、左转线路有轨电车和社会车辆3类绿波系统的干线信号协调控制方法。设计直左轨道分叉交叉口的4种信号相位组合方案,构建社会车辆绿波系统、有轨电车直行线路和左转线路绿波系统的约束条件,以及3个绿波系统的交互性约束条件。基于可变绿波带宽优化模型,提出以社会车辆绿波带宽最大为优化目标的混合整数规划模型,并应用算例对所提模型进行有效性验证。研究结果表明:算例中有轨电车线路绿波带宽为10 s,社会车辆双向绿波带宽不低于34 s,最大绿波带宽为63.6 s。本文模型能够在满足直行与左转复线有轨电车绿波通行的条件下,为干线社会车辆提供最大带宽绿波,有效提升了直左复线有轨电车与干线社会车辆整体的通行效率。  相似文献   

15.
为了保证有轨电车在交叉口享有信号优先的同时,使其按照运行图行车,在有轨电车干线信号协调模型BAM-TRAMBAND的基础上,增加运行图对行车的约束,包括发车间隔、停站时分、站间运行时分和干线旅行时间,提出2类不同约束的有轨电车干线信号协调优化模型,严格运行图约束的优化模型(HT-TRAM)和宽松运行图约束的优化模型(ST-TRAM). 经算例验证和仿真结果表明,改进的模型能够得到在运行图约束下的有轨电车上下行绿波带,且在算例条件下,两者的路段平均绿波带宽与没有运行图约束的带宽结果相比,相差在1s以内.  相似文献   

16.
根据车路协同环境城市快速路分流区不同车型的自动、人工驾驶混合车流特征,引入动态加速度、可变换道概率改进元胞自动机模型车流运行规则;设计了考虑主路自动驾驶渗透率、大型车混入率、驶出自动驾驶渗透率、驶出车流率、出口匝道车道数、换道决策点距离等因素耦合作用的分流区换道仿真试验;对比分析了多因素耦合作用下驶出车辆自由换道率、平均换道距离等指标影响程度,研究了城市快速路分流区道路通行能力变化规律;提出了基于可变换道决策点距离的分流区道路混合车流通行能力提升策略。研究结果表明:分流区驶出车辆自由换道率越高,道路通行能力越大;主路车流自动驾驶渗透率对通行能力的影响最为显著,自动驾驶环境可达到人工驾驶环境道路通行能力的2倍;出口匝道车道数对通行能力的影响不显著,2条出口匝道比1条出口匝道的通行能力提升约3%;换道决策点距离对通行能力的影响较为显著,车辆换道决策点距离从100 m增加到150 m时,分流区道路通行能力可提高9.6%~10.6%。可见,可借助移动式交通标志提前引导车辆换道决策,显著提高分流区道路通行能力。   相似文献   

17.
为了预测安装了迫导向机构的100%ULF(tra low floor)低地板车辆的曲线通过性能,分析了门架式转向架的迫导向机构组成及其导向原理,推导了其导向参数的理论公式,建立了动力学模型,并通过计算机仿真详细分析了迫导向机构对车辆曲线通过性能的影响,对比分析了加装前后车辆的4个曲线通过性能指标.研究结果表明:加装迫导向机构后车辆的一、二位轮组轮轨横向力变化较小,脱轨系数也无明显变化,轮组冲角可以减少0.5左右,约减少60%,外轮磨耗指数减少量均超过了10 kN();在对加装迫导向机构后的车辆在不同曲线半径下的通过性能进行预测,当曲线半径大于100 m时,曲线通过性能较好,当曲线半径小于10 m时,转向架的各项曲线通过性能指标响应变得较为敏感,总体车辆在迫导向机构的作用下具有较好的小半径曲线通过性能.   相似文献   

18.
现代有轨电车的规划、建设,正在中国兴起.本文对国际上现代有轨电车所使用的供电技术进行了综述和分析,可作为建设现代有轨电车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以当量人群描述非机动车和行人对机动车通行的共同影响,对城市无信号控制T型交叉口的交通流运行优先等级进行重新划分,共划分为5 级.将主路直行车流和横穿支路的当量人群流作为独立优先流,应用间隙接受理论,研究了各次级交通流的可能通行能力计算方法.考虑高等级次级交通流及横穿主路的当量人群流的影响,采用概率论方法研究了各次级交通流的可能通行能力修正系数,从而得到各次级交通流的实际通行能力计算模型,进而得到整个无信号控制T型交叉口的通行能力计算方法.结果表明,以当量人群描述非机动车和行人对机动车通行的共同影响计算过程简单,符合我国城市道路交叉口非机动车和行人多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描述无信号交叉口混合车流的等待延误特性,论文建立了由大小两种车型构成的混合车流的等待延误公式。本文在分析了目前无信号交叉口延误研究方法存在某些不足的基础之上,以可接受间隙理论为基础,建立了无信号交叉口大小两种车型构成的次要车流的等待延误公式。通过选取适当的参数数据,分析了次要车流等待延误与主要车流流量、次要车流不同车型比例构成的关系,结果表明该公式较为符合无信号交叉口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